軸承,被譽為“工業關節”,幾乎每一件需要轉動的工業制品,都離不開這個零件。
在臨西,軸承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目前,全縣擁有軸承生產銷售及配套企業1389家,產品銷往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每10個軸承里就有1個產自臨西。初步統計,去年,臨西軸承產業集群銷售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雖是小縣,臨西卻有發展的大氣魄。今年以來,該縣在軸承產業提檔升級方面,出實招、下真功、求突破、見實效,“專注制造中國好軸承”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
“我們正在通過引龍頭、育品牌,全力推動軸承產業集群實現價值提升、規模擴增,全面提升臨西軸承產業鏈韌性,打造國內重要的中高端軸承生產基地。”臨西縣委縣政府有關人員表示。
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
走進中偉卓特液壓科技有限公司,一臺臺剛下線的輪式挖掘機整齊排列。這是一家制造專用軸承起家的現代化企業,專注于工程機械用高壓液壓泵及馬達細分市場,國內市場占有率28%,省內市場占有率排第一。
2015年以來,該公司向工程機械整機生產發力,一路攀高而行。“我們現在能夠制造6款不同規格的輪式挖掘機,其中ZW-75L型挖掘機是最新打造的爆款,較常規的挖掘機更安全、可靠,投放市場后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該公司行政總監沈延勇表示,他們的挖掘機之所以贏得客戶青睞,與公司長期注重科技研發密不可分。
據了解,該公司每年拿出利潤的10%用于產品研發,除了與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和產學研合作協議,還與日本、韓國的專家團隊開展合作。2021年,公司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現擁有國家授權專利55項。目前,公司全力推進年產2000臺裝載機項目建設,預計今年底投入運行。
作為省工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縣,臨西堅持把推動軸承產業提質增效作為推動發展的主要抓手,率先實施工業轉型升級“五個一”工程,通過“組建一批工業集團、引育一批龍頭企業、扶持一批企業上市、培樹一批轉型示范、叫響一個知名品牌”五大舉措,助力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去年12月,中國·臨西軸承產業指數正式發布。自此,臨西軸承搭上數字化快車進入“指數時代”,填補了我國軸承行業指數的空白。臨西拿出優惠政策,不遺余力扶持企業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以新一輪技改推動軸承制造向“智造”轉變,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讓傳統支柱產業迸發出新活力,加速推進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臨西積極建設國家級軸承產業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實施科技特派員、人才柔性引進等行動,今年將力爭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同時,依托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平臺,組織企業參與“科技成果直通車”“百校千企”等產學研對接活動。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系統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投入后補助、信易貸等優惠政策,力爭研發投入增長15%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占全部研發經費比重90%以上。
優化環境,打造經營主體成長沃土
來到臨西縣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不僅有相關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進駐,還設置了企業開辦專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專區、快捷即辦區、咨詢幫辦區等。
“我們全面推行全環節幫辦代辦服務機制,有專門的服務團隊,在收到企業群眾申請后,立刻開通綠色通道,確保最短時間完成事項辦理。”臨西縣行政審批局有關人員介紹,針對企業需求,他們還推行“不打烊”政務服務,實施政務服務“就近辦、網上辦、自助辦”提升工程,開展“政策找人、服務上門”活動,全力打造經營主體成長沃土。
去年7月,河鋼集團石鋼公司臨西事業部成立,臨西組建專班對接服務,僅2個月就實現正常運行。“去年9至12月份,鋼材銷售額達到1.5億元,再生資源項目產值超過5000萬元。”該事業部負責人說,他們正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健全完善軸承產業鏈條,為軸承產業升級提供助力。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在臨西,除了不折不扣落實落地上級有關優惠政策,還主動作為,探索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經營主體不斷壯大,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明顯提升。2022年,全縣經營主體總量達到37168戶,凈增3874戶,同比增長12%。
為進一步提升經營主體遷移便利化水平,今年2月,臨西、清河、威縣、南宮4地行政審批局共同推出經營主體遷移登記“四地聯辦”工作機制,解決了經營主體“多地跑”“折返跑”等問題,已有企業在臨西順利辦理遷入手續。
今年以來,臨西不斷拓展“跨省通辦”等服務范圍,新增“打包辦”服務套餐20種。推進重點企業對一線包聯干部定期民主評議制度,健全銜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環節監管機制。持續豐富金融業態,定期組織“產融對接”行動,保持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規模持續增長。同時,優化上市幫扶措施,加快軸承龍頭企業上市步伐。
強力招商,引來大項目好項目落地
2月1日,臨西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軸承工業園區舉行。此次開工的8個億元以上項目,計劃總投資18.45億元,涵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升級等領域。
今年,臨西爭列省重點項目3個、市重點項目36個,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個,重點實施40余項技改項目,技改投資增速達到20%,不斷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能。
搶抓機遇,改革招商快馬加鞭。翻開孟憲鵬的工作日志,近期多個篇幅都是圍繞招商:到無錫鐵姆肯公司洽談招商,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再到斯凱孚集團中國嘉定園區、福賽軸承(嘉興)有限公司、舍弗勒集團中國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就擬合作項目切入點和可行性進行深入交流。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高端人才引進座談會,就臨西軸承等特殊高層次人才引進達成意向。與北京日中經濟協會進行對接交流,就軸承、機械制造等投資合作達成初步意向……
一切為了產業,一切圍繞產業。
今年以來,臨西緊盯美國鐵姆肯、日本恩斯克、瑞典斯凱孚、德國舍弗勒、哈爾濱軸承等世界、中國一流軸承企業,依托縣臨發集團,創新開展全員招商、掛牌招商、精準招商等專項行動,加速推進軸承產業補鏈延鏈強鏈,聚鏈成群、集群成勢。
臨西縣與哈爾濱軸承集團有限公司成功牽手,總投資5.6億元的中高端軸承生產銷售基地項目在臨西落地建設;與北京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識,籌備共同成立北京軸承研發中心,推進科研成果在臨西落地轉化……一批批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實施,為臨西軸承產業加速提檔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