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
【摘 ?要】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來落實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數字鄉村是驅動力量,而且建設數字鄉村也是實現數字中國的重要部分。論文首先對湖北省數字鄉村建設的現狀和成就進行分析和梳理,尋找湖北省在數字鄉村建設面臨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能大力推進湖北數字鄉村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湖北數字鄉村;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F49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3-0170-03
1 引言
2023年1月13日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圍繞“五大振興”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數字鄉村是全面推進數字經濟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湖北省具有互聯網大省優勢,加強資源優化整合,數字鄉村建設底座更加夯實,發展動能更加強勁,治理格局更加健全,產業轉型更加高效,惠民舉措更加有力。
2 數字鄉村的內涵
數字鄉村是信息化背景下,通過在農業農村發展中應用數字化,將高新技術用于現代農業農村等領域的新型生產、生活方式,能促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建設數字鄉村的重要載體是信息網絡,通過數字技術的深度發展和應用,實現農業生產、鄉村治理以及鄉村生活數字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村治理模式的轉型。
3 湖北數字鄉村建設現狀分析
3.1 發展成就
通過調研湖北各縣市數字鄉村建設發現,湖北主要依托城市,加強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之間的紐帶聯系,按照“一核二翼三域四新”的數字鄉村建設理論,結合農村農業發展特色,建設屬于湖北特色的數字鄉村模式。
目前湖北省數字鄉村建設在穩步向前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全國先進、中部領先”,其中4G網絡在行政村覆蓋率均超過95%,5G基站也是全國靠前、中部第一,累計達到7.53萬個,5G網絡實現鄉鎮及以上地區全部通達;丹江口、棗陽、公安、老河口4縣市獲批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截至2022年新建美麗鄉村569個;推出科技農業示范基地及農業信息化綜合應用平臺;全省新增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全省電子政務外網不斷升級,上連國家,下接市縣鄉村,橫聯省直部門,縱向達到省、市、區、鄉鎮、村五級全覆蓋,鄉村治理能力穩步提升;數字廣播電視戶戶通和智慧廣電建設深度覆蓋也推動著數字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2020年,湖北4個縣市區被列為國家級數字鄉村建設試點地區,分別是宜昌市秭歸縣、武漢市江夏區、鄂州市華容區、襄陽市宜城市,這4個縣市區的數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
第一,宜昌市秭歸縣。
秭歸縣通過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新模式,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管理。主要模式是建設由各種智能系統組成的物聯網設施,可對天氣、溫度、土壤和蟲害進行實時監測,將數據、圖像統一后臺平臺管理。由于整個秭歸縣都是山高坡陡,這里種橙子不易,收獲采摘就更不易了,過去都是人工一筐一筐地從山上背下來。而現在的數字化技術徹底解放了農民的肩膀,水肥一體化系統、物聯網集成設施、植保無人機、田間軌道運輸機等,讓農民種與賣變得簡單、高效、科學。
第二,武漢市江夏區。
江夏區建成智慧江夏大數據平臺,實現了數據匯聚、治理、融合和共享開放的技術鏈路。 “智慧江夏”一中心兩平臺獲評中國信息技術大會“2021年智慧城市優秀解決方案”。江夏區已陸續實現10個領域14項數據全覆蓋。14項數據的區、街、村(社區)三級4G網絡和廣電數字網絡、數字電視、視頻會議系統、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政務服務站點及自助終端、中小學光纖寬帶、醫療機構電子病歷推廣、遠程心電圖和放射影像醫療服務、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農戶農房田塊資源地理信息化、北斗農機信息化、畜禽養殖自動化、供水過程實時監測、水務信息采集及應用平臺全覆蓋。這些成果為江夏區在數字賦農、科技興農、產業富農、資源扶農、服務助農、生態護農等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第三,鄂州市華容區。
華容區推廣安裝北斗信息監測系統,遠程監控作業過程和作業量,智能農機裝備深耕面積達12.9萬畝,被評為“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工作做法被中央網信辦等五部委編入《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典型案例推介。引領鄉村治理,依托數字信息技術,科學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拓展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突出“一村一品”,大力推進生態美麗示范村灣和整治提升鄉村建設。引領優質服務,大力推廣農業微信推送、直播在線、信息進村入戶服務,著力打造電商扶貧企業,幫助貧困戶開設網店、開展電商培訓、建設村級服務站、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
第四,襄陽市宜城市。
宜城市政府與釘釘公司簽訂“數字縣域”協議,利用釘釘平臺的基礎功能,為鎮、村(社區)搭建集生活、學習、文化交流為一體的數字化治理平臺——“百姓通”。宜城市成功經驗被納入中央網信辦《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在激發數字經濟新活力上,宜城市以入選“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市”為契機,建設本土電商平臺,打造京東和淘寶宜城特產館、宜城農特網、智慧農園小程序等平臺,指導10余家電商企業建設自營直播間,全天候進行直播帶貨,電商交易額突破20億元,引導農民共享數字紅利。
3.2 湖北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3.2.1 設施建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湖北數字建設雖取得一定成績,但與其他省份城市相比,數字鄉村的基礎設施還是不夠夯實,薄弱的基礎會阻礙數字鄉村的發展。夯實的基礎一方面能吸引精英人才返鄉創業,提升商業資本在鄉村的投資意愿,另一方面也能給鄉村建設提供高質量、足數量、佳效能的大數據。而當前鄉村數據稀疏、質量差、效能不好、量不多,嚴重影響了建設數字鄉村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穩定。
3.2.2 頂層設計:缺乏頂層設計,數據共享機制不完善
目前湖北農業農村數字化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常態化數據采集率低、數據共享率低、數據流通率低以及數據使用效率低。例如,基層政府農業部門之間數據還未做到互聯互通,還存在“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未深入挖掘和利用數據的使用價值。同時平臺建設缺乏統籌協調,如市、縣級各自為戰,信息化系統平臺重復建設現象大量存在,即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推進數字建設進程也會造成一定的麻煩,這成為建設面臨的另外一個重大問題:缺乏統一的頂層設計規劃。
3.2.3 基礎支撐:數字人才不足,資金投入有限
數字鄉村需要優秀的數字化人才和大量的資金,而在目前鄉村發展條件下,數字人才不愿意留在鄉村,資金方面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具體突出表現在當前的鄉村中青年人才紛紛流往城市,大多數留守在鄉村的是老年人,老年人的數字化素養較低,難以滿足數字鄉村建設的要求。同時,數字鄉村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化工程,從前期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到數字技術的培訓推廣,還有數字平臺的搭建等,每一項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而目前資金投入量遠遠不夠,投資主體以政府為主,社會和民間的資本參與非常少。從當前政府在數字鄉村建設資金的實際投入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實現理想的數字鄉村建設效果需要加大投入。因為缺乏數字化人才和建設資金的保障,制約了鄉村數字技術的持續發展。
3.2.4 技術應用:數字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不充分
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不充分是目前數字鄉村建設的老大難問題,導致智慧農業釋放的紅利有限。相比智慧城市,數字技術在農業發展上處于數字浪潮的邊緣和末梢,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與裝備普及性不夠,缺乏必要的數字化營銷與數據治理。另外,局部試點與大規模生產種養推廣、全覆蓋等方面,存在區域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實施數字鄉村的過程中農業的經營主體意識還是相對落后,將數字技術應用于現代化農業的意識淡薄,僅僅停留在“了解技術”而非“應用技術”。
3.2.5 實施落地:數字鄉村建設陷入同質化困境
調研中發現數字鄉村建設項目有同質化現象,發展模式、資源開發等走上了簡單的復制、抄襲之路,相同定位、相關場景、相似功能的業務系統普遍存在重復化、同質化現象,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對于自身資源和特點沒有進行深度調研和充分挖掘,難以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鄉村發展模式。
4 推進湖北數字鄉村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4.1 加強設施建設:補齊農村數字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基礎設施水平
數字鄉村的建設首先要夯實鄉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第一,繼續加強建設鄉村基礎網絡設施。要加大基礎設備投入,繼續推進農村地區5G網絡的有效覆蓋,把通信網絡由“村村通”的標準向鄉村“戶戶通”標準來持續深入,為搭建數字鄉村的平臺奠定基礎。第二,打通智能終端接入渠道。通過助農行動,如網絡提速降費等優惠活動,聯接和暢通電腦、手機、電視及便民服務平臺每個端到端的溝通渠道,完善適合農村老年人的智能平臺,形成“四高”鄉村基礎設施體系,即“覆蓋率高、網速高、普及率高、智能化高”。
4.2 完善頂層設計:健全高標準建設機制,優化頂層設計
數字鄉村建設需遵循三原則:高規范、高標準、高質量,不斷健全數字化鄉村建設的機制。一要強化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數字鄉村建設方案,及其各項配套政策。二要建立并重視領導班子建設,通過領導班子專班制度來進行工作部署和決策。三要形成工作責任機制,建設工作中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強化多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四要設計一套統一的標準體系,完善各鄉村建設進程,不僅要包含通用建設規則,還要精細化運營機制等。
4.3 強化資源保障:重視鄉村數字化人才,資金籌集渠道多元化
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兩大主要問題:人才和資金。人才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可采用外加內,即“優秀人才外引進,鄉村人才內培養”,加大數字信息化人才建設。具體外引進可通過相關惠利政策將數字技術人才引進來,而內培養可通過提升待遇、加強生活保障等政策留住本地人才,如大學畢業生等。同時加強數字化技術培訓,培養當地數字化人才。另外,要強化建設資金的保障,設立財政扶持專項基金,政府作為投資主體要加大對數字鄉村建設資金的投入和運作,同時鼓勵多元化投資主體,如社會資本投資和民間參與。可以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建立分階段投資機制、優化鄉村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鄉村投資鄉村,豐富資金籌集方式,凝聚政府、企業、村民等多元主體,全力打造湖北數字鄉村。
4.4 深化技術應用:發揮數字技術優勢,拓展鄉村數字化應用
一方面可以利用數字技術,豐富數字化產品在農村的應用場景,不斷迭代升級,將農業產業、鄉村治理、農村民生、環境生態、鄉村文化等領域深入融合,創造更高層次、更多樣化的場景,推動互聯網+政務、互聯網+服務、互聯網+社區、互聯網+醫療、互聯網+農產品等在鄉村的持續深入滲透。另一方面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不斷尋找問題破解問題,通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提升數字技術創新水平,突破鄉村建設同質化困境,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撐。
4.5 特色化建設方案:探索特色數字化模式,形成因地制宜的可落實的建設方案
第一,尋找符合湖北省鄉村實際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尊重省內不同縣市村特點及發展規律,穩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第二,鼓勵企業進入鄉村面向鄉村制定符合當地發展要求和村民需求的數字化產品,實行產品差異化戰略,提升數字化產品的應用性;第三,搭建一體化農村服務平臺,降低操作難度,提升使用便利性、簡易性,避免資源重復和浪費;第四,開展農村居民數字技能培訓,加強數字化宣傳和應用,提高農村居民數字化素養;第五,摸索具有持續盈利力、持續競爭力的數字鄉村商業模式,調動社會和民間資本多元化主體積極參與,實現鄉村、政府、村民、企業多方得利。
5 結語
在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大背景下,全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數字鄉村建設,湖北省在數字鄉村建設方面也正朝著目標大踏步向前邁進。數字鄉村建設是一個復雜的且長期的工程,沒有完美的戰略方案,必須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數字鄉村建設成效。
【參考文獻】
【1】葉邵勇.數字鄉村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杭州區市縣的案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2(23):35-37.
【2】余麗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路徑探析[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22(02):44-46,51.
【3】楊坤,胡川江,羅永.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路徑探析—以成都市為例[J].中國建設信息化,2020(15):61-63.
【4】張蘊萍,欒菁.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理論機制、制約因素與推進路徑[J].改革,2022(05):79-89.
【5】王俊.鄉村振興戰略視閾下新時代鄉村建設路徑與機制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9,41(7):44-49.
【6】魯昆洪,馬豪.當前云南脫貧攻堅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甘肅農業,2019(1):40-43.
【7】朱海洋.浙江: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J].智慧中國,2019(4):85-87.
【8】魏珣.“5G 時代”與“數字鄉村”[J].農經,2019(7):34-37.
【9】丁洪福,戰頌,陳嵐.農村生源大學生助推鄉村振興的困境與路徑選擇研究[J].農業經濟,2019(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