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蘇璟
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縮寫,意為自己動手制作,它具有自由創新、個性化和時尚化等特點,深受人們青睞。在近幾年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DIY理念也在不斷優化和完善。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融入DIY理念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它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動手操作,掌握相關技能,激發幼兒的靈感、創造力和想象力,并逐漸培養幼兒和他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幼兒勇于探究的精神,有助于促進幼兒園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大部分教學環節具有操作性、自主性等特點,這與DIY理念高度相符。因此,教師應深入學習DIY理念,并將該理念融入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發揮DIY理念的優勢,促進幼兒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討了DIY理念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應用DIY理念的方法。
一、DIY理念的重要作用和實際意義
DIY理念崇尚自由和創造,它源于日常生活,又回歸于日常生活,能夠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各種趣味。教師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合理應用DIY理念,可以升華教學活動的主旨,提高各項教學活動的質量。
幼兒的心理和生理都處于發展階段,對自然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DIY理念是源于自然、回歸自然,DIY的最高境界是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代表著自主、自發的創造精神。因此,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應用DIY理念能促進各項活動有序開展,使各種游戲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創造性和自主性。
(一)教師方面
對于教師來說,應用DIY理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當教師采用DIY理念落實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開展教學工作時,他們能夠在實踐操作中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并受到啟發,從而不斷提升自我、挑戰自我,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應用DIY理念時,教師也會對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開闊教育眼界,深層次思考和探究其他理念,并將其合理融入自身的教育理念,豐富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
(二)幼兒方面
第一,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應用DIY理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幼兒先認識各種事物,再進行具體操作與藝術創作,能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DIY活動需要幼兒自己動手、動腦進行實踐,而實踐操作也能發揮出幼兒的自主性,這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它能夠引導幼兒大膽創造,以此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當幼兒在和教師或同伴共同開展DIY活動時,他們彼此之間會加強溝通和交流,產生思維上的碰撞,主動分享學習經驗,從而促進自身的社會性發展。同時,幼兒和同伴進行交流、溝通,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DIY理念,可以使各項教學工作更加具有吸引力、趣味性,深受幼兒的歡迎,這有助于喚起幼兒主動學習的意識,促使幼兒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保持快樂的情緒,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參與活動,從而實現身心健康成長。
第四,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幼兒參與DIY活動時,DIY活動所具備的規則會促使幼兒自覺約束自身行為,這對后續幼兒加強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著推動作用。
(三)幼兒園方面
第一,實現幼兒園管理模式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應用DIY理念有助于幼兒園的管理模式更加自由和民主,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
第二,促進幼兒園長久發展,并始終保持著活力。DIY活動的精神是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挑戰自我,從而享受快樂,擁有成就感,而應用這種理念有利于幫助幼兒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讓幼兒具備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努力拼搏的斗志。
第三,促進家園合作。多元化的親子DIY活動是促進家園合作的重要途徑,它能使幼兒園和家長之間建立信任,促使家長和教師加強交流和溝通,不斷優化和創新教育管理手段,從而形成良性的家園互動,更好地落實家園共育。
二、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應用DIY理念的策略
(一)明確DIY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在開展DIY活動前,教師應了解活動的最終目標和當前幼兒的實際情況,據此設計具體的活動任務,完善活動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活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在動態的變化中。因此,在設計DIY活動內容時,教師要善于學習、加強反思,了解幼兒的薄弱點,并結合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調整和設計活動內容,以發揮DIY活動最大的價值,讓幼兒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有的幼兒第一次接觸DIY活動,比較生疏,無法很好地發揮自身想象力,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幼兒,如對幼兒說“你能做”“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之類的話語,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并指導幼兒順利完成DIY活動。例如,在DIY的教學活動中,有的幼兒可能會對教師說:“老師,這里面是一棵大樹嗎?”在聽到幼兒的這一猜想時,教師不能立刻予以否定。即使幼兒猜想的內容與真實內容相差甚遠,教師也應在第一時間肯定幼兒的想法,并讓幼兒認識到自身的想法是獨特的。在進行DIY活動時,幼兒會產生許多千奇百怪的想法,無論幼兒的想法是否合理,教師都應該給予積極評價,肯定幼兒的靈感,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
(三)發揮幼兒的主體性
幼兒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每一名幼兒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意識,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開展同一項活動可能無法滿足每一名幼兒的需求,而DIY活動則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所以,為了促進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善于在各項活動中融入DIY理念。
例如,在一次區域游戲中,“小小觀察員”蘇蘇發現垃圾桶里有很多廢紙,他將這一發現告訴了筆者,以下是筆者與蘇蘇的具體對話內容。
蘇蘇:“老師,今天我在垃圾桶里發現同學們扔掉了很多紙。”
教師:“你觀察得很仔細,那扔掉的紙是不能用的嗎?”
蘇蘇:“不是的,這些紙有的只撕掉了一點點,還能繼續用。”
教師:“你的發現很重要,很多紙還能用就被扔掉了,這很浪費。”
接著,筆者結合這次對話,
組織幼兒開展了“廢紙利用”DIY活動,讓幼兒結合自身的優勢,利用廢紙進行再創作。比如,有的幼兒擅長繪畫,將廢紙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有的幼兒善于動手操作,利用剪、折、粘貼等多種方法將廢紙變成了收納盒。可見,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從而促進他們的發展。
(四)鼓勵和支持幼兒的行為
開展DIY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的雙手和頭腦積極動起來,因此,當幼兒有了創作靈感時,教師應鼓勵幼兒付諸實際行動,進行DIY創作。例如,在幼兒利用廢紙進行創作后,他們對“紙是怎么來的”這一問題產生了疑問,并產生了新的想法,想要自己動手造紙。于是,筆者基于幼兒的想法,開展了集體DIY活動“制作再生紙”。在造紙過程中,幼兒開展了如下對話。
佳佳:“好神奇呀!用廢報紙竟然可以做出新的紙。”
可可:“我發現我們做的紙太不平整了,還有很多洞。”
淼淼:“我發現這個紙太厚了,不能畫畫。”
舒舒:“我做出來的紙皺皺的、硬硬的。”
在發現新的問題之后,幼兒自發地組織了小組會議,尋找更好的造紙方法,并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筆者肯定了幼兒的想法,鼓勵他們在生活區再次嘗試。可見,當幼兒產生了創作想法時,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幼兒將想法付諸實踐,支持和肯定他們的行為,以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五)開展親子DIY活動
教師應積極開展親子DIY活動,鼓勵家長主動參與DIY活動,以增進親子關系,增強DIY活動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一次“我是小小建筑師”活動中,幼兒了解了不同顏色和大小的磚塊能組合成不同形狀的建筑物,并對建筑物有了簡單的認識和探究的興趣。幼兒對活動內容十分感興趣,為了進一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教師以“家”為主題開展了親子DIY活動,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利用簡單的工具,如木棍、鐵絲、繩子、塑料瓶等,為小鳥筑巢,為小兔子搭窩。在活動中,家長與幼兒一起繪制設計稿、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并根據設計稿動手操作,組合各種材料,最終成功完成了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積極參與,引導幼兒認識不同材料的屬性,拓寬了幼兒的知識面,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與幼兒共同參與DIY活動時,家長要學會放手,合理把握指導的度,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自身的想法全部表現出來,確保幼兒有更多機會和空間開展創造性藝術活動。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應用DIY理念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為了更好地應用DIY理念,發揮每一名幼兒的主體性,教師應深入鉆研DIY理念的精髓,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教育理念,將DIY理念和幼兒園教學活動有機結合,以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相城第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