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陶
多元化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驗模塊的教學特點和該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選擇并運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科學合理地將多元化教學模式滲透生物實驗教學的各個流程,可以完善課堂教學形態,突破課堂教學瓶頸。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方法和策略,進一步挖掘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和價值,以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優化實驗教學形態
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引入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實驗教學的趣味性,豐富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助于完善課堂教學形態,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注入“源頭活水”,給予每名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教師積極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教學探索,全面分析當前實驗模塊教學中的各種突出問題和瓶頸,借助恰當的方法和策略來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彌補實驗模塊教學的不足,還能全面提高實驗模塊的教學質量。
(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積極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并在后續的實驗教學中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不僅可以改進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
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積極地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思想,可以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其他優秀教師開展互動交流,這有助于完善實驗教學的各個實踐環節,提高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
二、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一)服務學生發展
全面分析和探究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階段生物實驗模塊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其最核心的目的是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實驗綜合素養服務。因此,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時,教師應強化這一認識,并在后續的多元化教學探索中遵循“服務學生發展”的理念,將多元化教學的出發點放在提升學生的實驗綜合素養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
(二)服務實驗教學
全面探究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在實驗教學中引入多種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其最直接的目的是彌補實驗模塊教學的薄弱環節,全面提升實驗模塊教學的總體效益。因此,教師要以服務實驗教學、促進實驗教學目標高效達成為宗旨,推動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
(三)注重互動交流
要想更好地把握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實驗模塊的應用策略和規律,教師就要注重互動交流,積極與優秀名師互動,與其他同行交流,借此了解多元化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探索對應的解決方法和策略,從而拓寬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思路,為科學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堅持長期探索
全面地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實驗模塊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策略,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教師只有在長期實踐中明確不同教學模式的優缺點,才能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理解多元化教學探索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并立足于多元化教學的基本實施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分階段、分層次制定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計劃,并明確需要完成的任務或達成的目標,按照一定的節奏推進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三、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運用合作學習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是發揮學生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立足多元化教學模式這一核心,合理地引入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開放式的合作學習與討論學習中了解相關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潛能,高效達成實驗課程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解“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實驗模塊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鼓勵學生結合本小組人員的基本情況自主選出組長,為后續的合作學習與討論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實驗討論任務,如讓學生討論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等,并鼓勵學生圍繞這些具體的內容展開自由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積極發言,說出自己對實驗操作的看法和建議。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結合學生遇到的問題,積極為學生講解改進的方法和策略,同時引導學生與大家分享討論成果,真正在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實驗教學的目標。
(二)運用分層教學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多元化教學模式旨在讓每名學生在實驗模塊的學習中獲得個性化發展。基于此,教師要根據生物課程的教學要求,合理引入分層教學法,兼顧學生在實驗模塊內容學習中的不同需求,以提高實驗模塊教學的針對性。
例如,在講解“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實驗模塊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驗操作活動、與學生交流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驗知識儲備、實驗操作能力等,為后續實施分層教學打好基礎。接著,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差異化、層次化的任務,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對應層次的實驗學習任務。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不同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給予精準化、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實驗結束后,教師要采用差異化的評價標準,客觀評價不同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實驗素養,促進每名學生的發展。
(三)運用問題驅動法,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
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是推進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高實驗模塊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教師要結合生物課程的教學要求,合理引入問題驅動法,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開展實驗模塊內容的學習,從而實現實驗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講解“探究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實驗模塊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分析教材內容,精準把握該節課實驗教學的側重點與核心,并設計具有較強啟發性、指引性和概括性的問題,如讓學生思考“實驗用到的儀器有哪些”“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有哪些”“實驗開展過程中會用到哪些實驗方法”“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有哪些”等,讓學生圍繞具體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預留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相關內容,并在學生閱讀完實驗內容后展開隨機提問,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從而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增強實驗教學的效果。
(四)運用雙師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雙師教學法是指在生物實驗模塊的教學中由兩位教師共同負責組織和實施實驗教學的一種具體教學模式,合理引入雙師教學法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探究和發掘雙師教學法的應用優勢,以實現實驗模塊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備課環節,主講教師可以先分析實驗的基本步驟、內容構成、操作規范等,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輔助教師可以先運用實驗測試、互動交流和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實驗操作能力。接著,二者可以互相分享信息,科學制定實驗教學目標。在教學環節,主講教師要形象化地給學生講解實驗的具體內容,并在講解過程中借助微課進行實驗演示。輔助教師則要進行課堂巡視,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驗操作和學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及時處理一些突發情況。二者要協調與配合,優化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生物實驗模塊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法,可以改進實驗模塊的教學組織形式,優化實驗模塊的教學流程。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法的優勢,構建趣味十足的實驗課堂,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實驗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模塊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運用多媒體,展示這一實驗中會用到的實驗器材,并借助思維導圖呈現具體的實驗步驟,讓學生初步了解實驗的內容。接著,教師可以運用微課視頻演示實驗操作,引導學生結合實驗演示進行實踐操作。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暫停、重復播放等功能,再現較復雜的實驗步驟,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分析,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操作方法和步驟。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實驗教學更具趣味性。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恰當、合理、科學地將多元化教學模式滲透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各個模塊中,充分挖掘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可以完善實驗模塊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合理運用合作學習法、分層教學法、問題驅動法、雙師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方法,提高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生物實驗教學的目標,提升學生的實驗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魏集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