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曦
[摘 要]新時期,公立醫療機構作為人民健康的堅定守護者,其高效可持續性發展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新時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為了促進公立醫療機構的良性發展,更好地守護人民健康,文章深入研究了業財融合背景下公立醫療機構應收賬款流程再造策略,希望可以為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財務支持。
[關鍵詞]業財融合;公立醫療機構;應收賬款;流程再造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08-0058-03
隨著大數據共享時代的來臨,信息化技術在醫療機構傳統財務領域得到創新應用,業財融合已成為大勢所趨。國家對公立醫療機構的運營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9年國辦印發了《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后,醫院的運營管理水平也成為國考的成績單。隨著各項醫改政策的加速推進,特別是DRG/DIP醫保付費模式的全面推廣,各級公立醫療機構特別是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在運營管理中,不僅需要財務部門在發揮會計監督職能過程中加強與臨床業務部門的緊密協作,更需要業財的緊密配合,共同處理跨部門的財務風險問題,才能有效推進醫院運營管理過程中風險事件的預測和解決,提高醫院的整體運營水平,推動醫院的高質量發展。
眾所周知,醫院的應收賬款是醫院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與其他單位合作開展醫療服務而產生的債權。根據業務發生的性質,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醫院與各地醫保部門發生的應收醫療款。其實質是各類參?;颊咴卺t院就醫產生的醫??蓤箐N費用,該筆應收賬款的產生是因醫院在患者出院結算時已按醫保部門的相關政策,提前支付給了患者可報銷金額而與醫保部門產生的債權關系。這也是醫院在全民醫保政策實施后在應收賬款賬戶中占比最大的部分[1]。
第二種情況,醫院與非參保患者之間因提供醫療服務,以及為參?;颊咛峁┽t療服務需自費的部分,因預交款不夠而產生的應收賬款。因醫院現有流程的控制,護士工作站在為患者記賬時,如存在患者預交款不夠的情形,除特殊人群外,一般都會在住院期間催繳,這部分應收醫療款占醫院的應收賬款的比例較小。
第三種情況,醫院與其他醫療單位合作,為其提供合作單位不具備的醫療診治服務而產生的債權。例如,甲單位沒有核磁檢查設備,為方便病人就醫,便與乙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對在甲醫院就診且需要做核磁檢查的患者,由甲單位在本院的信息系統中開具檢查處方并收費,患者憑甲單位出具的收費單據直接前往乙單位進行核磁檢查而不需要重新在乙單位掛號和繳費。在一個協商的結算周期后,由甲單位與乙單位進行該項目款項的結算。
因第一種情況,醫保的應收賬款模式無法由醫院單獨實施流程改造,第二種情況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較小,文章主要研究第三種情況即醫院與合作單位之間因提供醫療服務而產生的應收賬款的流程再造策略,主要應對的是壞賬損失風險和逾期風險,即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多線程、大批量、速度快的優勢,改造應收賬款的發生與結算場景,通過引入銀醫合作的模式,以減少應收賬款的產生或縮短應收賬款的回款期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傳統公立醫療機構的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存在目標差異,導致其缺乏與醫院發展戰略的有機結合。業務部門重點關注與自己部門密切相關的業績指標,而財務部門關注的是應收賬款比例大幅增長帶來的財務風險和資金使用率下降等問題。公立醫療機構的主要任務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救治不受影響,部分醫療機構在業務影響下會有挪用、擠占、拖欠合作醫療機構的應收賬款的現象,造成債權單位回款困難。其問題的產生歸根結底是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流程不熟悉,信息脫節,嚴重影響了該項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因此,在業財融合背景下,醫院亟須構建既能解決業務發展問題又能解決應付賬款結算管理問題的智能化信息系統及信用管理體系[2]。
財務運營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醫院醫療健康事業的整體水平。應收賬款作為醫院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一環,直接影響著醫院的資金使用效率和整體效益水平。公立醫療機構特別是大型公立醫院,因開展的業務廣泛,使得醫院的現金流比較穩定。基于此,各類金融機構往往會為了獲得業務的發展而選擇與其開展銀醫合作,通過投資建設醫院的信息化系統等方式獲得其現金流的保管權。如果醫院的應收賬款過多,不能如期轉化成現金流,就會影響金融機構的利益。如何將醫院的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存款,也是合作金融機構必須重視的問題。根據相關人員在三甲醫院多年的財務管理工作經驗,認為利用現階段發展迅猛的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對應收賬款再造全業務流程,可有效解決回款期精準可控的問題,形成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提高醫院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質量,促進醫院高質量健康發展。
以常德市婦幼保健院現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和流程為例,文章主要介紹如何通過引入銀醫合作模式和比較完備的信息化技術,對常德市婦幼保健院現階段與轄區內27家合作醫療機構就新生兒篩查和產前篩查這兩個合作項目的一個應收賬款進行流程再造,以及如何通過改造收款方式,實現業財融合一體化管理[3]。
新生兒篩查和產前篩查項目屬于湖南省的民生實施項目,作為定點醫療機構的常德市婦幼保健院承擔著轄區所有助產機構篩查標本的檢驗檢測任務,覆蓋面廣,金額較大,年應收賬款近2000萬元。過去,因該項目應收賬款屬于按季度結算,常德市婦幼保健院在接收合作單位標本的時候只登記數量,在季度結束后再向相關合作單位開具應收賬款的發票,造成部分醫療機構挪用該筆應付賬款現象嚴重,使醫院的應收賬款掛賬數一直居高不下。
醫院財務部通過流程梳理,發現如下問題。一是開展此項業務的科室在收取合作單位送來的檢驗標本時,因數量較多,人工逐一核對耗時,所以僅做數量核對,未核對繳款信息,有可能造成應收款與合作單位已收款不符。二是業務科室每季度核對一次應收款數目,并在本院信息系統中開具應收款的發票,由專人送至合作單位。但后續合作單位的付款流程無人跟進。三是合作單位收款后未對該筆款項進行??罟芾恚c自有資金賬戶一樣,可隨意使用,從而易造成拖欠。
基于此,提出以下解決辦法。一是利用信息化技術,開發既能解決業務發展問題又能解決與合作單位進行跨區域財務支付結算管理問題的智能化信息系統,提高業務和財務的工作效率。二是與第三方金融機構探討新的授信模式,由金融機構直接對合作機構授信,合作款項在授信期內自動撥付到指定賬戶中,以此解決應付賬款拖欠的問題[4]。
流程梳理后,常德市婦幼保健院采取以下兩種方式優化該類應收賬款的流程。
第一,由院財務部牽頭、信息中心配合,根據梳理的流程堵點,開發了掌上業務小程序,建立了智能線上費用收繳系統,具體流程如下:患者在合作單位,通過掃描本系統的宣教及收費二維碼,可實現對該項目的精準宣教和實時繳費,并對所繳費用按照與合作單位的合作協議實時在線分配。每日結束,系統自動按分配完畢后的金額轉入各自單位賬戶,由常德市婦幼保健院按繳費金額提供電子發票。此種方式消除了應收賬款的產生,優化了合作雙方的數據核對流程,解決了下級醫療機構與常德市婦幼保健院的財務結算對賬難、收費不統一、結算難、對方付款流程繁雜無監管的現狀。
第二,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針對部分合作單位的挪用資金需求,開設共同的監管賬戶,此賬戶為合作醫療項目的專用收款賬戶。患者針對產前篩查項目需要在合作單位就診時,將費用繳至該賬戶上。第三方金融機構以其賬戶一定期限內的入賬金額為限,定向對其進行授信,在雙方約定的期限內,合作單位可自由支配賬戶內的資金,到期后金融機構自動將應付款項轉入相關醫院。若該賬戶金額不足以支付時,其差額部分自動轉為合作單位貸款。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杜絕了回收賬款不及時的問題。
通過以上兩種方法的實施,常德市婦幼保健院的應收賬款年末數由連續四年平均3000多萬的余額減少到現在的800萬元的余額,為醫院的建設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另外,通過業財融合,收款小程序還具備以下特點。
一是完善了現有公共衛生項目(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掌上電子掛號開單、繳費,轉診和統一隨訪管理,借助電子開單入口實現孕婦、新生兒家長可以使用手機移動端自主填寫和確認信息,醫生和護士可以使用移動端或PC端功能實現開單信息確認和打印及二維碼在線繳費,實時與下級單位分配,實時對賬(下級單位與該院同步),結果通過掌上支付結算系統直接反饋給醫生、病人和管理人員,并實現異常人群的轉診和統一隨訪管理。借助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連接了孕婦、新生兒家長、醫生和管理人員,初步搭建協作網絡。
二是智能終端工具進一步提升了醫生開展診療業務的便捷性和智能化,主要包括醫生的智能終端建設實現了開單、溝通提醒、轉診、隨訪、培訓、出生缺陷知識庫、病案管理等功能;用戶移動端+醫護終端建設投放到每一個合作單位,實現宣教、信息服務、掛號、下單、對賬、查報告、咨詢等功能,并將PC端業務系統和智能終端對接電子檢測平臺、診療系統接口、財務系統接口、電子病歷接口等,實現互聯互通。
三是通過病人移動端功能搭建(公眾號、小程序)入口,針對備孕、孕期、新生兒期家長進行內容運營,建立了用戶社區,增加了醫助服務和線上咨詢模塊,為醫生宣教提供了工具,幫助醫生管理患者,增強了患者對平臺的黏性,確保為病人提供有效的引導。
四是提高了出生缺陷干預效果。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網絡搭建和移動端工具帶動了整個出生缺陷干預體系的發展,除了提高宣教效果、優化業務和財務流程,提高管理便捷度,更提高了出生缺陷干預的效果[5]。
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如下經驗。
一是做好部門分工,職能劃分明確。醫院對應收賬款的催收管理進行了職責的重新劃分,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重新定義了各自的相關職責,確保收款工作銜接有效、溝通順暢。
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消除應收賬款的產生。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一起,通過流程梳理,擴大管理和控制應收賬款的規模,除了可以對合作方的信譽與信用情況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評級管理外,還可以利用移動互聯和5G網絡高速發展的形勢,設計自助式的應收賬款管理小程序,解決應收賬款規模無限擴大的隱患。
三是用好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貸工具。
醫院在日常管理事務中缺乏實時動態監測應收賬款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導致醫院應收賬款存在拖欠、逾期、流失等潛在風險。當前,移動電子支付方式已基本普及應用。通過多種技術方式可以做到與醫院、合作伙伴、商業銀行的實時精準銜接,可以減少一部分因技術原因無法收取的應收賬款的產生,而且可以通過信息化工具的開發,從賬務系統中抽取應收賬款的數據進行分類,包括單位、時間、賬齡等關鍵信息,都可以一一對比分析。
以常德市婦幼保健院為例,醫院需墊付的資金數額龐大,該類應收賬款占到應收賬款總額的65%以上。但在實現信息化管理方式后,應收賬款下降了約七成,有效提高了資金的運營管理水平。醫院通過按期回收資金和合理使用資金,節省了資金成本,確保了醫院醫療業務的平穩運營。
[1]鄧禮儀.基于業財融合的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優化與改進[J].中國產經,2022(22):141-143.
[2]王秀云.論業財融合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22(31):11-14.
[3]王紅磊.完善公立醫院資產管理對策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21):21-22.
[4]張齡尹.新時期公立醫院應收賬款風險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20(08):136-137.
[5]胡蓉,伍澤秀,何玲.探究公立醫院應收賬款核算與管理要點[J].商訊,2020(20):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