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理論、歷史與現實:“人民至上”價值理念探析

2023-05-30 20:59:32李圣楠
關鍵詞:現實路徑

摘 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貫穿于黨百年來的奮斗歷程中,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政治底色。深入探究“人民至上”這一價值理念的理論淵源、歷史實踐以及現實路徑,是理解并貫徹這一理念的必要前提。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國傳統民本思想是“人民至上”這一價值理念形成的理論淵源;百年來中國宏大的歷史進程為這一價值理念提供了堅實的歷史依據;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堅持共享發展、追求共同富裕則是新時期落實“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人民至上;理論淵源;歷史實踐;現實路徑

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作為一種價值理念,“人民至上”不僅有著豐富的理論內涵,而且有著嚴密的內在邏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探討“人民至上”這一價值理念,對于正確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理論淵源

“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繼承和創新——結合我國實際,豐富和發展了唯物史觀,賦予唯物史觀嶄新的民族特色;亦是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發揚和超越——繼承其“愛民、富民、利民、重民”等思想,拋棄其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狹隘性,堅定不移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從哲學對象的角度對唯物史觀進行了界定,提出它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1],這一界定充分肯定了人在唯物史觀中的中心地位,明確了人民作為社會歷史主體的關鍵作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并將這一理念積極穩步地落實到了黨的各項具體工作中。

唯物史觀有著豐富的理論內涵,尤其是其中有關人的觀點。首先,現實的個體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起點。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產生以前,黑格爾、鮑威爾、施蒂納等一些哲學家以抽象的理性和絕對精神為出發點構造人類社會的未來,將歷史看作是絕對觀念的發展演變過程。費爾巴哈用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取代了“絕對精神”,但其沒有把人放在具體的、現實的歷史條件中去考察,只停留于“抽象的人”,最終在歷史觀上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唯心主義。與唯心史觀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的解釋立足于現實歷史,以從事實際活動的現實的人為邏輯起點,將歷史理解為現實的人的活動。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指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2]。這里“從事實際活動的人”就是指“現實的人”,即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以及社會發展過程中,依賴于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人。作為“有血有肉”的存在,人們必須從事現實生產活動來滿足自身對于物質生活資料的需求,繼而生產自己的觀念、思想,而這一能動的生活過程構成了一切歷史的前提。從人的角度出發,將現實的人作為歷史觀研究的邏輯起點,是唯物史觀同其他一切形形色色的歷史觀的根本分歧。其次,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長期以來,在“誰創造歷史”這一問題上,唯心主義強調少數人的作用,主張英雄創造歷史的觀點。針對這一觀點,馬克思恩格斯給予了猛烈地批判,強調和論證了“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3],指出“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為這一切而斗爭的,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4]。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以物質生產方式為主要內容的演進史,而人民群眾作為物質生產方式的承擔者,其實踐活動創造著這一切,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變革。最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唯物史觀的價值歸宿。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力的巨大發展為人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但與此同時,人的發展也變得片面畸形,人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的發展要以實現“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5]為目標,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能真正成為自由的人。馬克思恩格斯將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追求和價值目標,這充分昭示了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價值指向。

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結合我國實際,形成了生動且具有時代特色的“人民至上”價值理念,而這一價值理念又深刻體現在了黨和人民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而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上。因而,從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容出發,能充分認識到“人民至上”價值理念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唯物史觀的繼承和創新。一方面,在“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強調,要確保人民在國家中的“主人翁”地位,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揮人民群眾作為制度建構、完善和踐行的主體力量,這充分體現了唯物史觀的人民立場和“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等基本觀點。另一方面,在“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構建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最高追求,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這充分體現了唯物史觀的根本價值訴求。總之,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都深刻表明,唯物史觀為“人民至上”這一理念的生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堅持這一理念是我們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質和顯著優勢。

(二)中國傳統民本思想是“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文化基因

任何一種價值理念的生成都受特定的文化傳統的影響,中國傳統民本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價值的精華,為“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出現與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從文化溯源來說,民本思想在夏商時期便開始萌芽,如《尚書》中所記載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西周時期,周公汲取了商朝滅亡的政治教訓,進一步認識到民眾安樂是政權鞏固的重要基礎,提出“敬德保民”的主張。春秋戰國時期,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更加凸顯了民眾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從而加速了民本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這一時期,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對于民本思想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來說,孔子開儒家民本思想之先例,提出了“為政以德、以民為本”的思想;孟子將民放于高于君主和社稷的位置,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進一步完善民本思想體系,將百姓比喻為水,君主比喻為舟,以此來強調民的決定性作用。漢唐時期,以陸賈為代表的漢代思想家,在總結歷朝歷代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上指出,民才是“萬世之本”。唐太宗在治國實踐中堅持“民居于首”的思想,提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的治國理念。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矛盾嚴重激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傳統民本思想的發展達到頂峰。明太祖朱元璋主張“保國之道,藏富于民”,把利民富民視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黃宗羲猛烈的批判了君主專制制度,主張分割君主權力,削弱君主獨裁統治,這一思想蘊含著鮮明的民主因素。

由上可見,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經歷了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中,構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傳統民本思想中的諸多積極因素與馬克思主義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這為中國早期知識分子理解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傳統文化基礎。換言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被早期知識分子接受、傳播并用其指導中國革命實踐,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外,也受其與中國傳統民本思想具有某種契合性的影響。在充分吸收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積極成果下,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人接受并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中國國情、指導中國實踐,中國共產黨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時代和民族特點的“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為“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因。但是,由于傳統的民本思想根植于古代的農耕文明和中央集權制度,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局限性與狹隘性。“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時刻“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6],拋棄了傳統民本思想中的局限性與狹隘性,實現了對傳統民本思想的升華和超越。

二、中國共產黨踐行“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歷史過程

“人民至上”價值理念貫穿于黨為人民謀幸福的百年歷程中,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人民至上”為價值指引對“中國向何處去”這一時代問題上下求索,這一探求歷程深刻表明“人民至上”價值理念有其深刻的歷史邏輯。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在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不屈不撓,帶領人民發動革命,擺脫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和統治。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將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確立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便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同時,黨深刻認識到中國革命是農民的革命,提出“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7],以此推動革命的發展和勝利。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期望、順應人民的訴求,中國共產黨推動建立了和國民黨的聯合統一戰線,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革命的新局面迅速形成。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立足于中國國情,總結革命斗爭經驗,將革命斗爭的目標由城市轉向了農村,帶領人民開展土地革命,切實解決人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抗日戰爭爆發后,毛澤東深入分析當前敵我戰爭形勢,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抗日戰爭主體力量,提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論斷。不僅如此,為了改善人民生活,使人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8],我們黨還制定了減租減息、精兵簡政等民生政策。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利用解放區有利條件,進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開展反過來激發了人民群眾支援共產黨的積極性,進而使得力量懸殊如此之大的解放戰爭在三年時間里便取得了勝利。毋庸置疑,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有著“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才能將廣大軍民緊緊團結在一起。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進程充分表明,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已然將“人民至上”價值理念貫穿其領導中國革命的全過程,堅持為人民利益而斗爭,依靠人民力量開展斗爭,將人民群眾視為黨永葆青春活力、永立不敗之地的根本動力支撐。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內形勢,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對于黨的事業順利開展的重要作用。在這一時期,黨充分發揮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與人民的利益保持一致,將“人民至上”落實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方方面面。

為了更好地落實“人民至上”,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民主政權的總章程進行了艱辛地探索和實踐,創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并以憲法的形式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除此之外,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土地改革,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黨領導志愿軍抗美援朝,打敗了侵略者,使中國真正站穩腳跟。這都為鞏固新生的政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創造了不可缺少的條件。不僅如此,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人民利益的實現離不開堅實的物質基礎。因此,從1953年起,我國制定并執行了第一個“一五計劃”。在這個過程中,黨始終堅持從國家發展全局和人民長遠利益出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作為社會主義改造主體的作用,較好地處理了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幾個重大關系。不僅如此,1956年,黨的八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發生轉變,要求將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作為全黨的工作中心,明確了發展經濟以滿足人民需要的中心思想。自此經濟建設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內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等現象,部分黨員同志存在著群眾意識淡漠等問題。黨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先后開展了整風和整黨運動,通過總結問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整風整黨效果。鑒于此,毛澤東明確指出,全黨上下應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發揚緊密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1956年,黨的八大將群眾路線寫入黨章,將其作為全黨必須貫徹落實的根本工作路線進行了專門的論述和強調,這一做法進一步加強了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

由上可知,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將“人民至上”作為其全部工作的根本立場,時刻站在人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實現了新生政權和人民主體地位的鞏固。同時,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的這一做法,進一步筑牢了黨在這一時期的群眾基礎。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基于對人民群眾需要和期盼的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人致力于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提升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在這一時期的具體體現。

基于對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這一問題的考慮,中國共產黨逐漸認識到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是實現人民利益的必要前提,而這一需求的實現依賴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在這一歷史時期,鄧小平同志堅持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提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系列策略,將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標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江澤民同志從加強宏觀調控、改變所有制結構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戰略決策。進入新世紀,胡錦濤同志堅持發展經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之策,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這是“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在新世紀發展理念上的具體體現。

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人十分重視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工人階級必須依靠本階級的群眾力量,才能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9]在改革開放的這一進程中,不論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還是經濟特區的設立,這些成功的實踐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守人民立場的重要成果,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創造。世紀之交,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國外形勢,江澤民始終堅信人民是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強調“人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在生產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指出堅持“人民創造歷史”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求全黨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改善黨的領導。

改革開放后,由于市場經濟的空前活躍和一些不良思想的侵入,黨內一度出現了消極腐敗、群眾意識淡漠等現象。針對這些現象,1989年,中共中央出臺《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強調黨的建設要遵循黨的基本路線,不能脫離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1990年,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提出“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10]。這一論述深刻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于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高度重視。

四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地堅持“人民至上”,推動實現改革開放的偉業由人民共創,改革開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這一時期,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和根本作用更加凸顯,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充分實現。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基于我國新的歷史發展方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作為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1]。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發展方位上對“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堅守和發展。

由于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決人民當下面對的新問題。具體來看,黨通過分配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鄉村教育發展等手段,滿足了人民的多元化需求,真正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20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經濟利益和人民利益發生沖突時,黨果斷將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要做到長期執政,就必須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12]。2013年6月—2014年10月,全黨深入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9年6月開始,全黨又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旨在使中國共產黨人時刻牢記并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是黨在新時代條件下重視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也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這一過程中越發堅固。

為了更好地推動人的發展及社會的全面進步,黨大力加強對生態文明的建設以及反腐反官僚的力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3]。這一思想順應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要求,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在黨和人民的努力下,我國的生態環境大為改善,人民生活環境質量顯著提高。同時,黨聚焦新時代人民群眾面臨的一系列現實需求,深入推進反腐斗爭。“開弓沒有回頭箭,反腐沒有休止符”[14],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打老虎與拍蒼蠅相結合”“堅持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等一系列新措施、新思想,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果,為人民利益與權利的實現掃清了障礙。

縱觀百年黨史,四個偉大時期都牢牢堅持“人民至上”這一價值理念。從建黨之初到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如今的新時代,黨始終堅持人民地位至上,切實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時刻站在人民角度考慮問題;始終堅持人民發展至上,將人的發展放在一切發展的核心位置。盡管由于時代背景和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實踐活動和理論表達,但總體而言,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是貫穿我黨百年奮斗歷史的一條紅線,是我們黨取得一切勝利的重要法寶。

三、新時代踐行“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現實路徑

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中國社會發展實踐充分證明,“人民至上”價值理念是顛撲不破的實踐真理。如今,我們正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因此,明確如何更好地落實“人民至上”這一價值理念至關重要。

(一)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切實踐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在所有政治保證和領導力量中,黨的領導是最高領導力量和政治保證?!盵15]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革命的歷程已經表明,倘若沒有黨的領導,人民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理念,首要的路徑就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一方面,要通過健全黨的全面領導體系來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具體來說,要通過進一步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等方式,拓展黨對一切工作全面領導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要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來不斷改善黨的領導。其一,要深化黨的思想建設。通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嚴明組織紀律和原則來引導全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踐行黨的宗旨;要加強對先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其二,要深化黨的組織建設。通過改進工作作風和方法等途徑來提升黨員素質、凝聚黨員力量、克服組織渙散等現象;堅持走正確的組織路線,建立完善的組織體系,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其三,要保持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最大政治優勢。通過創新服務群眾的新方式,提升黨的群眾工作的能力;要從嚴治黨,克服黨內不同程度的脫離群眾的現象,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將自己置于社會和人民之中,建立一個充滿活力、善于學習、思想堅定的政黨,從而繼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新時代的偉大成就。

黨的領導和“人民至上”是手段和目的的關系,黨的領導是手段,“人民至上”是目的,越是要加強黨的領導,越需要保持“人民至上”;越是要保持“人民至上”,越離不開黨的領導。新時代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要將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從而最大化的凸顯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和根本作用。

(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新時代更好地落實“人民至上”這一價值理念,離不開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完善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作為“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實踐路徑,完善制度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從而共同推動“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貫徹和落實。

新時代推進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建設,可以更好地凸顯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和根本作用。從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長期的發展和建設來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這一制度體系要堅定地站穩人民立場。一方面,我們要貼近群眾生活,了解群眾意愿,充分順應人民群眾對于制度建設的期盼。另一方面,我們應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完善制度體系中的主體作用。除此之外,完善制度體系要加大理論創新。我們應從中國實際出發,以人民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深入研究相關理論內容,建立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另外,我們要堅持理論聯系實踐,加強制度落實的監督機制和責任分管機制的建設,通過實踐的檢驗來倒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完善。

當然,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于落實“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同樣重要。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進程中,要做到“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國家治理上來”[16]。一方面,要注重調動人民參與國家治理的積極性,確保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參與到國家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另一方面,要將人民群眾的認同作為權衡國家治理成效的首要標準。除此之外,國家治理主體要提高認識問題的判斷力,精準識別國家發展和國家治理中遇到的新問題;要提高制度落實的執行力,包括對制度的解讀及宣傳,進而幫助人民實現對制度的認識和理解;要加強治理制度的體系化建設,力求建立一個完善化科學化的國家治理制度體系。

總之,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有著內在統一性,我們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實現這一內在統一性的有效路徑,從而將“人民至上”價值理念更好地落實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去。

(三)堅持共享發展的執政理念,追求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突出,這成了新時代落實“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嚴重阻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共享發展的執政理念,追求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路徑。

聚焦于新時代人民群眾需求的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共享發展理念。共享發展理念作為我黨的執政理念,首先要貫徹于完善收入分配的全過程,從而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盵17]不僅如此,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共享發展理念的多樣性。因而,共享發展除了要實現在經濟發展成果上的共享,也應通過堅持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落實生態文明保護政策等途徑,實現人民對于基本政治權益、基本文化權益、基本生態權益的要求。同樣,實現共同富裕也不僅僅只是經濟問題,不能將對共同富裕的追求只局限于經濟收入,還要保障人民精神的富足及所依賴的生態環境的良好等,實現精神、生態等多個領域的“富?!薄H绻徽勎镔|領域而不談其他領域,那這種發展和富裕也只是片面的,是不符合共享發展和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的。除此之外,實現“共享”和“共富”要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基本觀點。“離開人民群眾,不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難以順利推進,實現共同富裕也將是一句空話”[18],這就需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基本能力,使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不斷向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共享理念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19]。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新征程下,堅持共享發展的執政理念,追求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是正確且科學的,是黨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的重要實現路徑。

參考文獻:

[1]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

[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6]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400.

[7]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

[8] 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2.

[9] 鄧小平文選(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10] 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8.

[1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12] 習近平.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N].人民日報,2020-05-28(09).

[13] 習近平.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N].人民日報,2013-05-25(01).

[14] 習近平.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 讓法規制度的力量充分釋放[J].人民檢察,2015(13):1.

[15] 韓慶祥.從黨百年奮斗史汲取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J].人民論壇,2021(21):14-18.

[16]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2.

[17] 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3.

[18] 韓慶祥.促進共同富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J].中國軍轉民,2021(21):10-11.

[19]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4.

作者簡介:李圣楠(1998- ),女,山東濟南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

猜你喜歡
現實路徑
淺析會計類專業校企合作的探索與實踐
智富時代(2017年3期)2017-04-02 23:21:01
芻議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現實路徑
智富時代(2017年3期)2017-04-02 20:09:35
審美教育視閾下健康人格建構的邏輯、機理與路徑
高教探索(2017年1期)2017-03-09 20:52:52
“互聯網+出版”的現實路徑及發展前景研究
科技傳播(2016年22期)2017-03-01 13:29:49
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狀況與培育路徑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3期)2016-11-04 10:01:58
深化志愿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的對策與途徑
世紀橋(2016年8期)2016-09-12 18:15:22
國家審計職業化的現實路徑選擇
我國農村治理的歷史邏輯及治理現代化的現實路徑
企業導報(2016年11期)2016-06-16 15:51:07
簡論切實加強領導干部道德建設
世紀橋(2016年4期)2016-05-05 23:43:21
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全過程
老區建設(2015年2期)2015-03-10 16:23: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婷婷丁香色|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色噜噜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亚洲性一区| 91娇喘视频| 天天综合网站|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中文|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第5页|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免费在线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xxx| 婷婷激情亚洲|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不卡视频国产|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影院|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全部毛片免费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99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91丝袜乱伦| 第一页亚洲|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国产高清不卡|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色本在线www|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