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
“非紙筆”評價方式已經成為小學語文低年段學習評價的一種趨勢,從各地試行的情況來看,整體效果比較理想,但新生事物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在這期間往往會出現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非紙筆”評價方式早在2014年就陸續在各校試行,有些“非紙筆”測評方案雖然表面上符合大眾的需求,但實際上并沒有在學生人格塑造和教師專業發展這兩個方面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而語文這門集綜合性、生活實踐性和思維邏輯性為一體的學科,承載著其他學科沒有的使命感和厚重感,教師更應該深入思考如何通過優化“非紙筆”評價方式,助力教育教學改革,以實現語文教學的育人目標。經過文獻調查、資料收集和梳理歸類,筆者將近年來各地小學語文“非紙筆”評價方式大致分成三大類,并通過分析其利弊,對這一評價改革進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一、各地區“非紙筆”評價方式的操作案例和思考
(一)以趣為主旋律、結合時事熱點的“游考式”評價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小學城南校區在2014年便實行了“快樂游考”,到現在已成為學校的傳統項目,它主要以說、擺、猜、聽等實踐活動的形式,讓低年級學生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同時樂在其中。江西省豐城市高新區小學精心設計了“生字冒險島”“記憶飛行島”“樂學朗讀島”“潛行書寫島”四個富有情趣的“游考”環節,將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考查融入有趣的游戲中。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學(祥符校區)以“童心迎亞運,攜手向未來”為主題,在二年級開展非紙筆測評,在“語文館”內,學生需要以杭州西湖形象代言人的身份誦讀有關杭州的詩詞歌賦,并講解杭州的各個景點,通過有趣的景點游覽領取“亞運小達人”獎牌,從而獲得評價結果。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結合冬奧元素,制定了“冰雪嘉年華”評價方案,在“冰上對對碰”“雪場歡誦”“穿越冰河”等有趣的項目中穿插對語文、數學、國學知識的考查。江蘇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開展了以“冬奧”為主題的期末綜合非紙筆測評,設置了“我是冬奧小使者”“和冰墩墩暢游冬奧會”等多個項目,讓學生在體驗冬奧運動項目的過程中,接受與學科相關的測評。
“游考式”的評價方式一直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重視學習的趣味性。在“游考式”評價的基礎上,上述部分學校結合當前的熱點話題,設計了獨具創新的考查項目,但也要注意優先考慮評價方案的簡便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走入誤區。筆者通過調查發現,一些學校打著“非紙筆”測試的旗幟,忽視了平時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僅在期末開展很多奪人眼球的有趣“游考”,表面上學生很開心,獲得了理想的成績,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卻把學生引向了一條“華而不實”的學習之路。個別學校雖實行了“非紙筆”測試,但平時的單元考核并沒有因此減少,這既違背了“雙減”政策的初衷,也加大了一線教師的工作量和學生的學習負擔。結合小學低年段的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小學低年級的核心學科還是語文和數學,要思考如何在花樣式考查方案中體現學生最關鍵的素養,并兼顧綜合性素養。
(二)以提升素養為目標的“模塊式”評價
“模塊式”評價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內容為基礎,旨在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習評價活動。例如,陜西省太白縣鸚鴿鎮中心小學結合教材、學生學情和校本特色等,設計了“識字小能手”“朗讀小達人”“背誦小標兵”“口語交際”和“課外閱讀”五個模塊。在第四個模塊“口語交際”中,相關教師結合教材特點,設計了“說說新年祝福語”“做文明禮儀小標兵”“烏鴉喝水”“看圖說話”等環節。同樣,吉林省長春市同興小學將語文學科分為“拼讀我最強”“朗讀大觀園”“詩詞過真招”和“有趣故事屋”四個模塊對學生進行學科考核。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實驗小學低年級首個期末考通過表達、朗誦、識字、背誦這四個能力點的考核,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在評價方式的改革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刀切,而應看到“非紙筆”和“紙筆”兩種評價方式各自的優點,兩者兼容、優勢互補。以提升素養為目標的學習評價方案雖然能綜合性地評價學生的各項素養,但往往事倍功半,如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中反映“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的“紙筆”測驗換成煩瑣的“非紙筆”評價方式,顯然會弄巧成拙。
實踐評價方案往往會強化對生活素養的考核,雖說生活處處是語文,但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目標是圍繞課程目標來制定的,可以在對低年段學生生活素養的考核中融入語文素養的評價方式,但不能喧賓奪主。筆者發現,在這種考核方式下,模塊之間的耦合性不強,各個模塊設置的評價目標模糊不清。因此,教師在制定和實施這類評價方案時,一定要緊扣課程標準中的相應考核點,明確每個模塊需要完成哪一方面的能力考核,并注重模塊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到不花哨、不重復。
(三)以繪本為依托的多元化評價
在眾多“非紙筆”評價方式中,讓筆者眼前一亮的是杭州市余杭區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低年級無紙化評價的方式,它將繪本作為主要的考核場景和出題依據。2020年秋季學期,該校一年級無紙化評價分為“嘲笑我不怕”“瞧不起也不怕”“努力向前沖”“準備慶典”和“我們的慶典”。其中,第四個項目“準備慶典”考查的是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學生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先一起練習,再依次朗讀給評委老師聽,從而獲得朗讀和表達這一模塊的評價,很好地凸顯了語文核心素養的考核要點。
要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實現教學價值,就必須有所憑借和依托,除了語文教科書,繪本也是一種很好的載體。優秀的兒童繪本通常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的心理,兒童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其認知能力和辨析能力能得到提高。以繪本為依托的評價方式可以為家長創造有效的親子陪伴機會,警醒家長時刻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參與孩子人格的塑造。同時,繪本閱讀本身就是一條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最佳途徑,以繪本為評價工具的改革給學生閱讀提供了一個積極的動力導向,它所帶來的后續增值性影響更是微妙,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有著深遠的影響,為每個學生的人格塑造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二、小學語文“非紙筆”評價方式的優化建議
上述提到了三種評價方式,下面筆者結合以繪本為依托的評價方式,談談優化小學語文“非紙筆”評價方式的策略。
(一)緊跟學段目標,重視小組合作
在以繪本為依托的評價中,教師需要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學段目標為導向,根據部編版編排的“快樂讀書吧”和每單元的教學主題,大量閱讀適合這個學段的繪本。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根據繪本的價值取向,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學期為單位給學生推薦繪本閱讀書目,并提前把評價方案告知家長和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從而在日常的輔導和學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繪本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第一學段(1~2年級)的學生要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他人交流。這就涉及小組合作的評價理念。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各不相同,且男女生之間因生理、心理發育水平的不同,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小組合作的評價理念正好與之相契合。因此,在以繪本為依托的評價方式中,教師可以設計朗讀繪本、表演繪本情節、討論繪本情節等環節,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這些任務。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讓他們抽選繪本故事的一個場景,扮演相應的角色,有感情地進行對話和表演。在排練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多名學生想扮演同一個角色的情況,教師可以讓他們通過競爭、協商等方式決定,自己則負責觀察和記錄,并評價每名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從而就學生的“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方面作出相應的評價。
(二)創設語境,緊扣考核要素
以繪本為依托的評價方式可以將各種知識的運用和表達融于繪本的實際語境,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化為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繪本《我想去看海》為例,這是一本關于夢想主題的繪本,講述的是小雞卡梅拉厭煩了在雞窩里的平凡生活,決定勇敢追逐夢想,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與火雞皮迪克相識相愛,并生下了一只粉色的小雞——卡梅利多,從此又開啟了一段有趣又令人驚嘆的追夢之旅。教師可以結合這本繪本,設計幾個生活語境,如詢問學生“你知道什么是夢想嗎”“你知道故事中卡梅拉的夢想是什么嗎”“你的夢想是什么”“為實現這個夢想,你需要做什么呢”等,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從而考核學生對語文課本知識的“運用與評價”能力。在學生說到實現夢想需要自己的努力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珍惜時間,并根據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中“日積月累”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學習并運用“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些珍惜時間的名言,并通過師生聊天的形式完成對學生“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能力的考核。
(三)巧用評語,實施多元化評價
教育評價的目的是讓受教育者付出的努力得到應有的肯定,不斷感受自己成長中的點滴進步,體會學習的樂趣,找到自己的自信來源,形成健康的人格。在以繪本為依托的評價中,教師要強調“情感態度”的評價,根據學科三維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評語,給學生正面積極的引導。另外,教師要將評價主體多元化,除了自己測評,還可以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家長評價等,從而對學生的表現作出全面公正的評價。
一般而言,在“口語交際”的評價中,第一學段重在鼓勵學生自信地表達,而“綜合性學習”的評價則要求多關注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興趣與態度,在以繪本為依托的評價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參與繪本閱讀的積極性來考核這一點,并依據學生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開展形成性評價。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不僅要通過橫向對比了解同一年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要從縱向角度欣賞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在獲得、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點滴進步,關注學生的過程性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以繪本為依托的評價作為“非紙筆”評價方式的一種,是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它不僅是對評價方式的改革,更體現出對學法、教法的積極導向,教師應將這種評價方式落到實處,以重新創建教育生態環境,從而使學生終身受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金閶新城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