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瓊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更快更牢地記住生字。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對識字的興趣、讓學生喜愛寫字并養成主動寫字的好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有效性的體現。基于此,教師在教學生識字、寫字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識字、寫字的學習條件,使學生掌握各種識字、寫字的方法。
郭沫若曾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教育經濟學家鮑曼認為,識字是初等教育最重要的功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學生認識和書寫常用漢字,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主動積累、梳理基本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初步領悟語言文字運用規律。新課標的調整和改變,將識字、寫字放在了第一位,這充分體現了識字、寫字的重要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式,給學生傳授規范書寫漢字的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寫字,充分感受漢字的魅力。
一、玩一玩,在游戲中識字
教育學家卡羅琳認為,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從而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
(一)做動作,猜詞語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詞可以通過人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你來比劃我來猜”動作游戲,加深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操場上》一文的生字時,教師可以把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這六個詞語寫在紙條上,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猜測詞語,猜對了得分,猜錯了則要扣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興趣盎然地識字,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了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二)做游戲,找朋友
在識字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開展游戲活動,如“摘蘋果”
“采蘑菇”“找朋友”“搭橋過河”等,這不僅可以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螞”字時,教師可以開展“找朋友”游戲活動,根據合體字的規律,將“螞”字制成偏旁部首、獨體字兩個部分的卡片,分為“蟲”和“馬”。當教師喊出“螞”字時,拿著“蟲”字卡片的學生要用最快的速度,邊跑邊說:“我是蟲字旁,誰來和我做朋友?”等他跑到講臺后,另一個拿著“馬”字卡片的學生也要跑到講臺,并說道:“我是馬,小馬的馬,我來和你做朋友。”然后兩個人把“蟲”字卡片和“馬”字卡片拼成“螞”字,最后全班學生齊讀。通過這樣有趣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快速地記住生字。
二、編一編,在想象中識字
(一)編謎語、講故事
低年級學生對謎語、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一個個生字詞編成謎語和故事,從而讓這些生字詞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增添學生的學習樂趣,幫助學生提高識字能力。比如:結合“閃”字,學生創編了“一個人很快走進了門”這個字謎;結合“蚓”字,學生創編了“一張弓,一支箭,射到一條蟲”這個字謎;結合“蝴蝶”這個詞語,學生創編了“有兩條蟲子,一條蟲子在湖邊喝了三口水,另一條蟲子站在木頭上看世界”這個字謎。這種方式展現出學生的奇思妙想,給語文課堂帶來了無限活力,使語文課堂煥發光彩。
(二)編兒歌
讀兒歌是低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特點,引導學生創編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歌訣,讓他們反復誦讀,使學生對字形產生直觀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如:結合“碧”字,創編“一個王姑娘,一個白姑娘,坐在石頭上”;結合“草”字,創編“沒頭就是早,早上長青草,牛羊見它樂,禾苗見它惱”;結合“彎”字,創編“一點一橫長,兩豎在中央,左右各一點,弓字在下方”。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誦讀的基礎上學習字形和字義了。
三、認一認,在生活中識字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
(一)抓住教育契機
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對學校里的一切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他們來到新的學習環境,認識了新的老師和同學,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此時,教師要善于捕捉這一教育契機,引導學生認識一些與自己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漢字,如老師、同學的姓名,課程表上的科目,校園內的標語,等等。教師還可以引導他們認識學校內的設施名稱,如操場、籃球場、沙坑、跑道等。學生在這些識字活動中能感受到漢字像朋友一樣無處不在,這能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生活資源
語言文字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回歸于生活。教師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識記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生字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刮”字時,學生在識記時遇到了困難。這時,筆者適時引導:“在生活中,你們見過這個字嗎?”在筆者說完后,學生紛紛舉手發言道:“我知道,這個字我在我們小區的宣傳欄里看見過,是刮風的刮。”“我也知道,是爸爸刮胡子的刮。”“是我們做游戲時刮鼻子的刮。”學生的回答都很精彩,由此可見,生活的資源果真是無窮的,充分利用生活資源讓學生去聯想,對于學生識字是非常有幫助的。
漢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草坪上的環保標語、路旁的警示牌、各種各樣的商標和廣告牌等,這些都是學生識字的天然素材和途徑。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家長帶他們逛街、去游樂園、旅游的機會,問一問家長廣告牌上寫的是什么、那個店叫什么名字,從而達到認讀生字的目的。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能學到許多生字詞,還能養成留意周圍事物的好習慣,提高識字能力和觀察能力。
四、寫一寫,在筆尖下寫字
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識,也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志,每一個漢字都是用線條組成的具有審美價值的方塊結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漢字,幫助他們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則和間架結構。寫字實際上是以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行筆的疾徐來抒發情感和描寫意境的,這本身就是一種美的熏陶。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有關知識將字寫得端正、整潔、美觀,在寫字的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寫字的技能,使他們獲得深刻的美感體驗。一旦學生對漢字的形體美有所感悟,他們就能對寫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樂此不疲,越寫越好。
(一)領略漢字魅力,培養寫字興趣
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生字詞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漢字的美,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感受漢字的無窮魅力,促使學生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寫字的意義不僅在于寫得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了解中國的文字、歷史、古典詩詞,增強文化底蘊,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采用多元教學方法,激發寫字的樂趣
1.潤物無聲的榜樣激勵。第一,教師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課堂上,教師在書寫時應注意筆畫的長短、輕重、粗細、斜正、曲直等,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筆畫美。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范例,讓學生通過欣賞作品,感受字的形態,進而感受漢字的整體美。第二,教師可以展示學生的書法作品,讓他們交流心得,分享經驗。
2.循序漸進的目標激趣。教師對學生的書寫要求不能定得太高,應由少到多、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比如,第一個星期的目標可以是要求學生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能寫到田字格外面;第二個星期的目標可以是要求學生了解筆順規則并正確運用。
3.形式多樣的競賽激趣。學生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更好地培養其書寫能力,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教師還可以借助多種形式的競賽,營造寫字氛圍,讓學生在濃郁的寫字氛圍中受教育、受啟發,激勵每一位學生把字寫好。比如,教師可以開設學生作品展示專欄,將學生書寫美觀的字張貼在展示欄里;舉辦書法大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等等。
(三)加強訓練,注重書寫指導
漢字成千上萬、千變萬化,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天天練習書寫,養成習慣,幫助學生在練字的過程中逐步尋找漢字的書寫規律。絕大部分漢字的筆畫有主次之分,在教學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結構特點,在書寫指導中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讓學生在書寫中快樂識字。
結語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美,真正懷著愉快的心情去識讀、書寫漢字,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創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真正理解字詞的意思,逐步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作者單位:峨眉山市第七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