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蓉蓉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構建英語學習活動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而,在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存在著讀寫教學分離等問題,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也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闡述了英語活動觀的內涵,分析了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讀寫結合教學原則,根據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現狀,提出了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
英語學習活動觀主要指的是學生經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英語學習活動,結合已有知識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發展語言技能,深化自身對文化內涵的理解,讓思維變得更加多元化。在對語篇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語篇的主題意義,深入挖掘文化價值,以落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現階段,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讀寫教學活動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一些教師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英語實踐活動的機會;一些教師的教學思想落后,教學模式不夠新穎,這都導致英語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要想妥善解決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開展讀寫教學活動時,初中英語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指導,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科學構建學習知識體系。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讀寫結合教學原則
(一)對語篇進行深入解讀
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依托語篇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究,教師需轉變以往的碎片化教學方式,將探究主題意義作為教學活動的主線。這就要求教師以語篇類型為基礎,引導學生了解語篇的主題語境、語言特點、寫作目的和文本內容等,為創設學習活動奠定基礎。
(二)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
英語學習活動觀重視對課程內容六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進行整合。在主題意義指導下,教師需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將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進行整合,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三)強調活動之間的關聯
英語學習活動觀重視活動之間的關聯性,初中英語教師需設計和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結合學生的語言能力與認知水平選擇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循序漸進地開展活動,先引導學生開展文本理解類活動,再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探究類活動,最后延伸至課外創新類活動,從而實現由淺入深的活動設計。
三、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現存問題
(一)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
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將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在一起的教學活動。然而,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沒有合理分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時間。一些教師認為閱讀理解比寫作更加重要,他們更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會為學生細致講解英語文章中的生詞、語法和結構等,故而會壓縮寫作時間。由于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寫作時間較少,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認真思考、構建優秀的作文框架,只能匆匆下筆。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雖然獲得了很多寫作知識,積累了寫作素材,但他們缺少應用機會,難以提高寫作能力。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大部分時間用于寫作訓練,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結果。
(二)存在讀寫教學分離的現象
在以往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常常采用逐字逐句翻譯的形式;在開展寫作教學時,通常利用范文引導學生模仿寫作。當前,一些教師雖然采用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但未能將二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導致讀寫分離現象依然存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無法將讀寫教學有效結合的原因如下:其一,在規定時間內,學生為了完成閱讀任務,只能進行快速閱讀,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忽視了文章中的寫作素材;其二,教師為學生提供的閱讀材料的內容和作文主題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既難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也無法寫出質量較高的作文。
四、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整合課內與課外資源
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有效利用課外資源。比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分析文本的詞匯、結構與內容等,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相關素材與補充信息,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開展寫作活動。“讀”與“理解”并非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從而強化學生的寫作意識,使寫作過程變得更加順暢。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Dream homes”中的“Reading”板塊時,教師可以先利用1~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再引導學生采用略讀與詳讀的方式,對文本的精華段落進行細致分析。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復述Neil、Anna、Stephen的自我介紹。在學生復述完文本之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再次進行閱讀,了解文本的基本句型,如“I live in ...”。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素材,要求學生結合教材文本內容進行構思寫作,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積累詞匯開展寫作練習
在閱讀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積累詞匯的習慣,并將其運用到寫作中。這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詞匯。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為例,教師在教學前應先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文本的各個部分,將課文重點詞匯初步勾畫出來。接著,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勾畫文本的重點詞匯,如quiet、fresh、famous、theatre等,讓學生將其積累在單詞本上。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重點詞匯的不同含義和相應詞組,并運用積累的詞匯、詞組寫一篇與所學文本相關的英語作文。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寫作時間,并及時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指導學生改正出現的各種問題,以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構建趣味性情景教學模式
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時,初中英語教師應選擇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寫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托,結合學生學情選擇符合學生實際需求、充滿趣味性的主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運用生活中的實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可以看出,教材涉及的內容大多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因此,教師應構建生動、有趣的生活化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Food and lifestyle”時,教師可以組織“食物大賽”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各個小組圍繞主題進行探討,選出最喜歡的食物。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小組代表要一邊表達自己的想法,一邊在黑板上寫下相應的單詞,如hamburger、apple、chicken、watermelon等。學生在表述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教師不應對其嚴厲批評,而應給予相應指導,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使其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四)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繪制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明確文章的脈絡結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展自身的邏輯思維。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Dream homes”時,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仔細閱讀課文內容,共同繪制思維導圖,包括文中重點詞匯的解釋、課文的脈絡和小組成員對課文的總結等。同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鼓勵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講解小組思維導圖的基本思路,讓學生交流想法。這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記憶更加深刻,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寫作思維。
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依托教學目標、學生需求、客觀條件等,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初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作文素材,還要引導學生在寫作訓練中輸出已掌握的知識,從而提高讀寫結合教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強化學生的總結與反思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南京市浦口區大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