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
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及全國各族人民百年革命斗爭的偉大結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化。陜西是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新時代賦予了紅色文化全新的內容,因此紅色文化的傳承也應當遵循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更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陜西;紅色文化;新時代;傳承;創新
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論斷,這要求我們要不斷傳承創新紅色文化,用紅色文化傳承創新新時代發展理念。中國百年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中國獨特的紅色文化。陜西作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傳承并創新陜西紅色文化,既展現了對前輩革命精神的繼承,又表現了豐富的社會主流文化,有助于樹立文化自信,展現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
一、新時代陜西紅色文化傳承創新的價值
(一)政治價值
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帶領中國人民奮斗了百年,在奮斗歷程中,最重要的文化創造便是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集中體現。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承擔著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保持先進性,不斷加強黨的建設,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實現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提供紅色文化教育活動,促使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培養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感。陜西紅色文化,代表著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能夠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進入新時代,陜西經濟建設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要想保證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就需要人民群眾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
(二)文化價值
一方面,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文化,紅色是其發展建設的主旋律。因此,即使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也應當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陜西紅色文化擁有科學的方法論,具有引領民族精神的導向功能。因此在陜西發展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陜西紅色文化的優勢,實現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提升陜西紅色文化軟實力,發揮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要求弘揚紅色文化,發揮紅色文化的特征,以此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陜西紅色文化擁有優秀的紅色文化品格,兼容并蓄,博采眾長,能夠實現多種文化的有機組合,能夠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新時代陜西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取得的成就
(一)紅色文化產業逐步形成
近些年,陜西省政府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獨具當地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促進當地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增強了陜西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紅色文化自信。同時,陜西以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支撐,依托當地企業的生產優勢,開發出具有紅色文化特征的產品,以此形成紅色文化產業,促使其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1936年,毛主席帶領紅軍來到清澗縣,其間毛主席寫下了《東征宣言》,以此確立了全民抗日的策略;在當地考察東征地形時,被北國風光折服,又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雪》。清澗縣憑借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成立了文化傳媒旅游公司,如清澗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負責當地紅色文化的宣傳管理,生產具有紅色文化特征的產品,形成紅色文化產業,提高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二)紅色教育活動穩步增加
在社會主流價值觀及意識形態傳播中,陜西紅色文化具有明顯的社會教育意義。各級政府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充分發揮紅色文化遺址、紅色革命圣地的教育作用;加強黨建工作,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紅色教育,如定期參觀紅色文化遺址和紅色革命圣地,及時開展理論文化知識的學習。高校逐步提高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視度,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如2017年榆林學院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開展研修活動,堅持以“重走轉戰路、堅定跟黨走”為主題,教育新時代大學生要秉承先烈遺志,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三、新時代陜西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紅色文化理論研究的創新性不足
在當前多元文化發展中,陜西紅色文化要想獲得更好的傳承創新,必須加強新時代紅色文化理論研究,但目前陜西紅色文化理論研究的創新性不足。一方面,紅色文化理論研究有待深入,缺乏系統的研究成果。當前陜西紅色文化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如延安精神、陜西革命歷史等。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持續深入開展紅色文化理論研究,如何將紅色文化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這些都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陜西紅色文化創造性發展能力不足。創造性發展就是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對陜西紅色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和完善,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筑新時代延安精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陜西紅色文化自成體系,如何實現與當地文化的融合,其融合路徑的研究仍不夠深入,這導致陜西紅色文化發展能力不足。
(二)紅色文化產業自我發展融合能力較低
新時代,陜西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紅色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夠明顯,紅色文化產業的自我發展融合能力較低。一方面,陜西紅色文化產業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當前陜西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仍以政府的宏觀調控為主,依靠政府的優惠政策成立文化企業,開發紅色文化,帶動當地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然而,在市場監管體制方面,其對紅色文化市場的監管仍不夠全面,導致紅色文化產品的開發無法依托現有資源,自我融合發展能力較低,當地紅色資源的優勢無法充分發揮。當地許多景區開發模式雷同是常見的問題之一。另一方面,陜西紅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能力較低。在所有融合方式中,紅色旅游是最常見的產業融合方式,可以實現紅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然而,受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不足、紅色景區發展模式單一、交通受限等因素的影響,當地紅色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存在困難,無法形成巨大的產業鏈。部分地區依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建立大型影視文化基地,組織大型文藝匯演活動,以此實現和文娛產業的融合,但效果有限,并未成為紅色文化產業主流發展的趨勢。
(三)缺乏專業的人才隊伍
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需要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但目前一些從業者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偏低,嚴重影響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一方面,缺乏專業人才的培養。當前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仍以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為主,并不重視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培養,導致人才培養環境缺失,人才資源不足,缺乏長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及培訓機制,最終造成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的情況出現。另一方面,缺乏專業人才引進。陜西紅色文化傳承創新所需的專業化人才隊伍需要不斷進行補充,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輸送渠道,當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未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需要培養并引進多元化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創新型的青年人才。
(四)紅色文化管理制度及保護機制不完善
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需要完善的紅色文化傳承機制,才能發揮其在新時代的價值。然而,陜西紅色文化傳承機制有待完善,現有機制根本無法發揮紅色文化的新時代價值。進入新時代,文化事業管理體系需要不斷發展,陜西紅色文化管理制度也要不斷變革創新。盡管已經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但由于脫離當地實際發展情況,管理制度形同虛設,無法實現對群眾的引導和約束,群眾紅色文化保護意識仍顯不足。同時,由于激勵機制不完善,群眾見不到實際的經濟效益,導致紅色文化未能得到有效傳承。例如,文化紀念館、烈士陵園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由于所屬部門不同,管理權限不同,現有管理制度和措施難以落實開展。此外,紅色文化保護機制不夠科學。建立紅色文化資源管理檔案,是陜西紅色文化保護的最基礎工作。陜西紅色文化遺址多處于偏遠地區,紅色文化遺址勘察保護難度較大,檔案管理工作難度大。
四、新時代陜西紅色文化傳承創新的路徑
(一)推動紅色文化理論研究的創新性發展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出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明顯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新時代,陜西紅色文化要不斷注入新的理念和內容,在傳承中不斷進行創新。在革命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有豐富的經驗總結,陜西紅色文化便是其中之一。進入新時代,盡管社會經濟發展形勢發生變化,但仍要發揮陜西紅色文化的作用,重視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要以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為支撐,實現革命歷史故事與現代典型故事相結合,加強理論研究,挖掘陜西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以此實現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
(二)優化紅色文化產業的產業結構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陜西紅色文化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但要想實現轉型發展,仍需要依托制度及技術手段,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方面,以制度創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的創新,引導陜西紅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并向著健康方向發展。理順政府、企業、民眾三者之間的關系,發揮其在紅色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技術創新,提高陜西紅色文化產業的技術含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對于目標受眾,要大數據跟蹤并進行多元化分析,促進紅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此外,要挖掘陜西紅色文化的內涵,將其蘊含的歷史故事、英雄事跡挖掘出來,融入紅色文藝作品中,開發創意文藝作品,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紅色文化產品的設計,要考慮人民群眾的不同要求,提升紅色文化產品的經濟性和藝術性。
(三)優化紅色文化專業人才隊伍結構
陜西紅色文化建設,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通過其專業知識,推動紅色文化建設進程。因此,要實現陜西紅色文化穩步發展,就需要建立專業人才儲備制度,優化專業人才結構。一方面,拓展專業人才輸送通道,加速引進高端專業人才,實施專業人才引進策略。例如,與當地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實現專業人才引進,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高專業人才待遇,以此來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拓寬專業人才的輸送通道。另一方面,建立專業人才遴選機制和淘汰機制,建立專業人才信息庫,及時更新信息庫數據,完善專業人才選拔標準和考核內容,提高專業人才的工作能力,以此實現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四)創新紅色文化管理制度
陜西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實施,因此必然要符合新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創新紅色文化管理制度。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各級政府要將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作為工作出發點,堅持公益文化產業與紅色文化產業并重的協同管理策略,創新紅色文化管理制度。同時,創新財政支出方式,可通過利息補貼、項目補助等方式,給予紅色文化產業稅收優惠上的支持,以此提高紅色文化產業資金上的投入。另一方面,提高企業的運營管理能力。要依靠企業的管理優勢創新紅色文化產品,依靠企業豐富的產品銷售經驗提高陜西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實現陜西紅色文化價值的轉變,提高陜西紅色文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西安翻譯學院)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2022年度校級科研常規項目“新時代下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創新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B26)。
參考文獻
[1] 彭國柱.用好紅色文化鞏固意識形態領導權[J].人民論壇,2019(6):132-133.
[2] 邢佳妮.紅色文化傳播力提升策略探析[J].理論導刊,2019(6):108-112.
[3] 黃慧.論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9(18):72-74.
[4] 張景泊.以紅色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J].人民論壇,2019(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