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西萍
摘 要:在九年制學校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至關重要。口語交際是學生參與語文學習和人際交往的關鍵能力品格,教師應重視培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這是促進學生有效表達和交流的可靠途徑。本文分析了九年制學校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必要性,從創設語文教學情境、開展互動探究活動、解讀語文課文內涵以及創新語文評價機制四個方面,論述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植策略,旨在為廣大教學工作者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重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7-011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7.039
口語交際是學生學習和人際溝通的必備能力,從現階段九年制學校語文教學情況來看,部分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和技能偏弱,影響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進一步強化。為此,教師應該明晰在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綜合考慮語文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需要,設計開展豐富多樣的口語交際活動,調動學生的口語交際積極性,使學生掌握科學的表達和交流技巧,從而鍛煉口才,增強學生自主參與交際的意愿。下面筆者就對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展開淺析。
一、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在九年制學校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新課標提出的教學改革要求。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主要考查學生在實際交往中理解他人談話內容、組織語言表達內在觀點等技能。學生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在語文學習中更流暢地共享見解,通過口語交流和協作探討解決語文課程問題。經過學情調查和廣泛的理論實踐研究,筆者將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歸納為下列三個方面:
第一,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有效參與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的現實需要。無論在語文學習還是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活動中,口語交際能力都是學生適應學習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敲門磚”。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培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能夠助力學生有效融入語文探究活動和社會生活,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程內容,為學生創造口語交際機會,如提出問題、創設情境等,吸引學生主動運用口語表述自己的思想見地,這樣語文課程問題獲得解決,學生再參與類似的學習或交際活動時,也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表現和交談,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社會發展素養的目的。
第二,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有助于教師提升語文教學互動性。傳統語文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更像是課堂上的“聽眾”,師生、生生之間缺乏密集的互動,逐漸消磨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學校語文教學中重視培育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助于提升語文教學互動性。口語交際不是教師或學生單獨個體的表述和發言,而是在互動、問答、談話中展開的,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程目標,設計實施多樣化的互動探究活動,如角色扮演、辯論賽、課文讀后感討論等等。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與伙伴盡情碰撞思維靈感,這樣語文課堂就會滿溢互動和交際的活力,從而改善僵化、空洞的課堂環境,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口語和情感互動。
第三,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可以構建學生多元智能和健全人格。口語交際最大的特點就是即時性,學生對自己想要表述的語言,既要即時思考、組織和表達,還要考慮具體的交際場景、對象以及相關事物,這些都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綜合素養和知識經驗。再者,部分學生受自身心理和性格因素影響,對參與口語交際存在畏難或恐懼情緒,長此以往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會形成缺陷。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對構建學生多元智能和健全人格大有裨益,如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程,為學生創設模擬真實交際的場景,引導學生察言觀色,站在場景人物的身份、情緒、心理等角度,合作編創口語交談內容,鍛煉學生思維、觀察、感受、想象、創造等多元智能,同時促進全體學生對口語交際訓練的共同參與,解決部分學生自卑、內向、不善言辭等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親社會行為。
二、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欲望
在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調動學生的口語交流表達積極性是第一位的。以往部分教師過度注重講授教材知識,鮮少關注學生的課堂交流需求,久而久之學生的課堂地位愈發被動,不愿意發言和表達。情境創設法適用于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該根據語文課題和學生愛好、認知經驗等,創設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學情境,同時設問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從而營造和諧環境、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欲望,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第一,創設有聲有色的信息多媒體情境。信息多媒體情境能夠活化學生情緒和感官,有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語文課堂口語交際。如在九年制學校小學段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課文內容,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多媒體主題圖或短視頻素材,若課文是描寫風景的,教師就呈現拍攝風景的組圖,若課文是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教師可以播放同名動畫作品片段,學生注意力被多媒體情境吸引后,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開展口語交際:“同學們,在畫面中大家看到什么?能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身邊伙伴交流分享嗎?”學生旋即參與口語交際,教師在其間傾聽和指導,如學生的交際素材是多媒體靜物圖,教師指導學生在交際中認真觀察圖片事物,組織好語言描述事物的外形、大小、顏色等特征,并按照從大到小、由遠及近、從整體到局部等順序表達,讓各組學生在交際中相互補充,盡量把圖片事物的細節說全、說精,為文本閱讀做足鋪墊的同時,也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口語交際興趣;如學生的交際素材是動畫片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伙伴復述動畫片段的情節,或者發揮想象力猜測動畫片段的前情和后續等,這些都能使學生感知到參與交際的樂趣,驅動學生想象思維和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1]。
第二,創設生活話題情境。日常生活和學生認知經驗距離最近,創設生活話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口語交際欲望的可靠路徑。如在九年制學校初中段語文教學中,初中生的生活經驗較為充足,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文本內容,擬設生活話題供學生交際和談論。教師擬設的生活話題必須具有普適性,確保每名學生經驗儲備中都有相應的交際材料。比如課文是描寫某種動物的,教師先在電子白板上展示該動物不同的外形姿態圖片,同時創設生活話題情境:“同學們,在生活中大家見過這種動物嗎?是在何處見的?它有哪些外形和生活習性你知道嗎?”學生迅速投入口語交際活動,積極和伙伴分享自己對課文動物的認識,有的學生表述自己看到該動物的生活場景,包括動物園、野外、電視、報刊等,還有學生分享該動物的外觀和生活習性知識,這樣語文課堂生成資源更加優渥,學生的口語交際積極性大幅提升[2]。
(二)開展互動探究活動,豐富學生的口語交際機會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學生參與口語交流的機會比較匱乏,僅限于回答教師課堂提問,學生之間的交際互動空間非常狹窄。針對這一弊病,教師應該加強開展語文互動探究活動,將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轉化為通過學生表達、溝通、探討、合作完成的活動任務,從而豐富學生的口語交際機會,鋪平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發展道路,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第一,開展角色扮演探究活動。在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初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發布角色扮演形式的互動探究任務:“同學們,熟悉課文概要后,大家是否能用課本劇表演的方式還原課文內容?請同學們根據文中角色數量自主分組,把事件的情節和經過演繹出來。”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探究期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真研讀文中對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神態、動作、心理等描寫,為角色編撰一些課文之外的臺詞,并結合自然、生動的語氣和動作表演出來。學生的口語交際機會增多了,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創新精神也獲得提高[3]。
第二,開展古詩詞擴展表達活動。在結束一篇七言絕句的閱讀解析后,教師引出古詩擴展表達任務:“同學們,通過古詩學習和釋義,大家都明晰了古詩含義,下面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每人負責一句,將七個字的詩句擴展成50-60字的話,保留詩句的原意,描摹出詩文的美好意境。”學生在對古詩進行擴展表達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白板屏幕上為學生提供詞匯素材,比如古詩的類型是田園山水詩,教師就提供一些田園風光的形容詞和成語,用以開闊學生的擴展表達思路,同時發動學生合作共議,互相糾正不恰當的用詞,在伙伴表達受阻時集思廣益,合力完成古詩擴展表達任務,從而加深學生對古詩畫面美、意境美的感知,達到培養學生擴展成文、合作學習、口語交際能力等目的。
(三)解讀語文課文內涵,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九年制學校語文教學中,提煉閱讀文本的思想主題是一項關鍵目標,同時也是培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絕佳契機。學生對閱讀文本內涵的理解和認知,具有個性化特點,教師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時,應該尊重和發揮學生個性,帶領學生解讀語文課文內涵,鼓勵學生大膽抒發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思想收獲,圍繞不同的閱讀意見展開交流或辯論,從而鍛煉學生口語交際和閱讀思維能力,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教師通過解讀語文課文內涵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時,應該為學生營建寬松的交際氛圍,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踴躍表達自己的閱讀見地。如在語文閱讀課的讀后感討論階段,教師可以利用輕松的話題吸引學生參與解讀:“同學們,研讀完課文大家最喜歡的文中人物是誰?為什么?”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喜愛的課文人物以及原因,教師在其間需要著重引導學生表述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質,如:文章人物身上哪種品德值得學習?學生通過思考和交際,既能得到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也能提高品質情操。再者,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挖掘課文內涵思想時,若是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教師可以適時組織學生開展舉證、辯論形式的口語交際,拿對課文人物性格的解讀來說,學生之間的意見不統一,教師可以對學生說:“請大家列舉文章中的人物描寫語段,來支持你對人物性格的分析觀點。看看你是否能駁倒伙伴的觀點。”學生迅速參與舉證和辯論活動,并經過激烈的辯論交流,發現每種觀點都能在文中找到描寫例證。教師做小結:“同學們對課文人物性格的理解都是正確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多面的,大家在剖析時要結合全文,才能認識性格豐滿、立體的人物。”這樣通過課文內涵解讀活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獲得切實培養,也能形成多角度解析文章的思維品質[4]。
(四)創新語文評價機制,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信心
語文課堂評價環節是引領學生交際、反思的平臺,教師培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時,應該主抓評價環節,組織學生開展交互評價、自我評價。教師進行總評時盡量給予學生賞識性、鼓勵性評語,從而強化學生口語交際信心和反思意識,具體策略如下:
教師在基于口語交際能力培育目標創新語文評價機制時,應該結合具體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互評和自評。如學生在結束角色扮演的探究和展演后,教師引出評價任務:“同學們,觀看角色展演后,你認為哪個小組的集體表現最出色?哪名同學的個人表演最傳神?比較之下,你認為自己的角色扮演表現還有哪些需要加強之處?”學生馬上投入互評和自評活動,推選出角色扮演表現最佳的小組和學生,并在評語中說明理由,同時通過交流,反思表述自身的表演不足。學生評價交際完畢后,教師追加總評:“同學們在角色扮演活動中的表現各有千秋,通過推選最佳表演小組和同學,老師相信大家已經有了學習的榜樣,期待在下次角色扮演活動中大家都能有更精彩的表現!”最后,教師再發動學生向表現出色的小組和學生求取經驗,共享語文學習和角色扮演活動的收獲,從而促進學生反思和交際,實現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高效培育[5]。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九年制學校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是學生有效參與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的現實需要,也有助于教師提升語文教學互動性,還可以構建學生的多元智能和健全人格。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需要,加強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欲望,開展語文互動探究活動,豐富學生的口語交際機會,帶領學生合作解讀語文課文內涵,鍛煉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創新語文評價機制,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信心,從而實現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高效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歡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 小學生(中旬刊),2022(3):89.
[2] 吳小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2(2):70.
[3] 侯亞瓊.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新課程,2020(38):149.
[4] 周看興.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考試周刊,2020(53):49.
[5] 常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