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萍
摘 要:實驗課程在高中化學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啟發—探究”式教學能夠有效凸顯學生實驗探究自主性,將其引入化學實驗課程設計,對提高實驗教學質效大有裨益。文章主要分析了“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從化學實驗啟發情境創設、啟發實驗假設、啟發實驗驗證、啟發實驗結果分析四個方面,論述“啟發—探究”式教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流程與策略,旨在為廣大教育人士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帶來可靠的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啟發;探究;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5-009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32
“啟發—探究”式教學以活躍學生化學探究思維為落腳點,尊重學生個性、自主意識,強調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培植學生合作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等技能。因此,教師應當明晰“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貫徹以生為本思想,根據學情和實驗課程目標,科學排布“啟發—探究”式教學實施流程,引導學生突破化學實驗探究難點。
一、“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領域的“啟發—探究”式教學,主要由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兩個模塊構成,其中啟發式教學模塊由教師負責實施,探究式模塊由學生自主合作完成,踐行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路線。其優勢在于呵護學生個性思想,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組織、策劃、指導、引領等作用,助力學生在協作、共議、探究中攻克化學實驗難點。經過學情分析和理論實踐研究,“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助于增進師生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互動交流。化學實驗教學對師生互動有著較高的要求,包括師生和生生的多維互動。“啟發—探究”式教學有助于增進師生在化學實驗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如教師根據化學實驗目標采用情境啟發法、問題啟發法等,都能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化學實驗課題探討。在學生表述觀點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提煉出一些核心內容,啟發學生深入研析,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養成在化學實驗中彼此交流、合作共議的良好習慣。
第二,有助于提高學生化學自主實驗探究能力。自主探究是化學實驗教學追求的新導向,以往化學實驗方案通常由教師制訂和發布,實驗驗證過程也以教師演示操作為主,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難以起到明顯作用。發揮“啟發—探究”式教學的引導效用,能夠改變這種局面。教師以具體的實驗情境引出課題,課題的完整揭示、實驗假設的提出、實驗方案的編制以及操作驗證的過程,都是由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完成的,這樣不僅大幅提高學生化學實驗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轉變了師生角色,真正達成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的化學實驗教學理想。
第三,有助于培養學生化學實驗質疑和反思意識。化學實驗教學強調學生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所以質疑和反思意識是學生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品格。“啟發—探究”式教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流程,包括對實驗過程的分析、梳理、反思。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提出質疑,反思自己在實驗探究中的不足,并推薦他人在化學實驗中值得借鑒的思路或者方法。師生合力探討化解實驗疑惑,學生通過反思自主糾錯,修正不嚴謹、不規范的化學探究行為,能夠培養學生化學實驗質疑和反思意識,促進學生樹立科學的態度和觀點。
二、“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化學實驗啟發情境,初步認知探究課題
“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原理,是教師采用有效的啟發手段,吸引學生參與到化學實驗課題的思考和探究中。情境創設是最佳的啟發方式,所以“啟發—探究”式教學的第一個流程就是創設化學實驗啟發情境。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多媒體素材創設化學實驗情境,同時以化學理論知識和問題導學為主線,引導學生初步認知實驗探究課題,從而為后續探究流程的順暢實施做好鋪墊。
第一,根據化學實驗課題,甄選素材創設實驗啟發情境。在這一步,教師需要利用互聯網搜集整理契合化學實驗課題的多媒體素材,用于創設實驗啟發情境。素材的內容必須貼近生活,反映出化學物質、變化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和表現,素材類型盡量是圖片和短視頻的形式。如化學實驗課題有關某化學物質的特性,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查找該物質的生活用途資料,如在工業生產、金屬加工、醫藥制造等領域的應用視頻,并在每個短視頻旁邊配一段文本形式的補充說明,這樣化學實驗啟發情境就能生動、完整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了。啟發情境創設完畢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幾分鐘自主觀看和了解時間,為學生自主思維做好預熱,建立對實驗課題的初步印象[1]。
第二,設問引導學生討論,驅動學生自主揭示探究課題。學生在化學實驗情境的啟發下,熟悉化學物質的廣泛用途之后,教師應采用設問方式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對化學物質形成觀點或產生疑問,進而揭示實驗探究課題。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基于多媒體情境內容,如短視頻情境中呈現該化學物質在工業中做干燥劑使用,教師就可以設問:“同學們,該化學物質既然可作為工業干燥劑使用,那它可能具有什么性質呢?請大家結合學過的化學知識合作討論。”學生討論后反饋:“該化學物質可能具有強烈的吸水性,只有吸水才能發揮干燥作用。”教師認同學生反饋后追加問題:“這是什么原理呢?”學生交流后作答:“可能是化學物質的分子和水分子結合,形成穩定的水合物并放出熱量。”教師贊道:“分析得真棒!那么,有同學知道我們今天的化學實驗課題是什么嗎?”學生搶答:“探究該化學物質的性質!”這樣通過情境創設和問題啟發,學生就順利自主地揭開化學實驗課題的神秘面紗[2]。
(二)針對課題啟發實驗假設,合作制訂探究方案
“啟發—探究”式教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用的第二個流程,是針對課題啟發學生提出實驗假設,然后組織學生合作制訂化學實驗探究方案,鍛煉學生自主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迎難而上的品格。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繼續沿用問題啟發法,激活學生的實驗猜想和假設思維,同時指導學生根據假設合作設計化學實驗方案、繪制實驗流程圖等,從而同步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啟發和探究效用。
第一,設問啟發學生對化學實驗課題提出假設。在這一步,教師需要跟進啟發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化學實驗課題的假設和猜想。還是拿探究某化學物質的特性實驗來說,學生在情境啟發階段已經猜想到該物質具有吸水性,教師此時可以趁熱打鐵跟進問題:“從大家以往的化學探究經驗出發,該化學物質如果具有吸水性,它還可能具備哪些特性呢?”學生如果遭遇思維障礙,教師可以稍加提醒:“是脫水性、熱穩定性、還原性還是氧化性呢?”學生受到啟發,探討后提出假設:“可能還具有脫水性和氧化性。”教師追問:“有什么依據?”學生思考后反饋:“如果該化學物質的分子易與水分子結合,就能使某些有機物脫水碳化,同時該物質在常溫下性質可能不活潑,與部分金屬接觸時,會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該物質可能還具有脫水性和氧化性。”教師作小結:“同學們的假設有理有據,該化學物質的特性是否如大家所料,還需要嚴謹的實驗探究來檢驗。”這樣基于“啟發—探究”式教學的實驗假設環節就實施完成了。
第二,根據假設組織學生合作制訂實驗探究方案。教師啟發學生實驗方案設計思路時,應根據學生提出的實驗假設,在投影屏幕上出示實驗器具和藥品名稱,同時進行啟發:“同學們,老師給出的化學實驗器材和藥品有些用得到、有些用不到,請大家結合實驗需要甄別選用,用流程圖的形式編制實驗方案。”學生合作設計實驗方案期間,教師需要進行引導啟發。如某組學生繪制出大致的實驗流程框架,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這樣設計呢?原理是什么?”學生闡述原理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將實驗流程細則補充完善。各組匯報設計完成的化學實驗方案后,教師可以組織各小組互相審閱方案,確定每份方案的步驟是否詳盡、選用的器具和藥品是否合理,這樣化學實驗提出猜想和方案設計階段的“啟發—探究”式教學目的就達到了[3]。
(三)啟發指導開展實驗驗證,協作完成化學探究
“啟發—探究”式教學在化學實驗課堂應用的第三個流程,是通過實驗操作去論證假設,這也是啟發和探究有機結合的關鍵步驟,教師應該啟發指導學生按照預設實驗計劃開展規范的實踐操作,組織學生互助、討論和配合,做好實驗控制、現象記錄和觀察等工作,從而促進學生協作完成化學實驗探究項目,歷練學生手動操作、自主探究、互動學習等能力。
第一,啟發指導學生配合操作實驗,規范實驗控制手法。正式操作化學實驗之前,教師應該先讓各組學生自主分工,確定每個組員的實驗任務,然后教師再啟發指導學生配合操作實驗。在此期間,教師要重視檢視和規范學生的實驗控制手法。比如,某組學生在容器中注入化學藥品溶液的速度非常快,注入后才使用驗溫器攪拌,這種控制手法會影響實驗現象的生成,教師應該及時糾正,示范演示慢慢注入藥品溶液、邊注入邊使用驗溫器攪拌,促進學生準確掌握化學實驗操作的控制手法。
第二,啟發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編制實驗記錄報告。觀察和記錄在化學實驗探究中最為重要,教師需要啟發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合作交流表述看到的現象,然后整理成文字記錄在實驗報告上。如學生實驗使用的材料是濃硫酸,在濃硫酸試管中投入吸足水的石棉絨后,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仔細觀察:“同學們,濃硫酸和水相遇后會產生什么現象?”學生觀察、合作交流后反饋:“試管里的水沸騰了,同時出現爆濺現象。”教師繼續啟發:“是否有聲音發出?”學生答:“有,發出嘶嘶聲。”隨后,教師指導:“很好,請負責記錄的同學把這些現象以文字形式寫在實驗流程后。”若部分化學實驗操作步驟完成后需要靜置片刻才能產生預期的現象,教師應提醒學生耐心等待,靜置期間切勿搖晃容器或是攪拌容器中的藥品。完成靜置后,教師啟發學生觀察容器中藥品溶液的變化情況,記錄現象時要寫明靜置前后的區別,這樣實驗記錄報告的內容才更翔實,提高化學實驗“啟發—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效果[4]。
(四)啟發化學實驗結果分析,反思實驗探究過程
化學實驗強調結果分析,討論結果、梳理反思實驗過程是“啟發—探究”式教學在化學實驗中應用的最后一個流程,該流程追求對化學知識的遷移應用,教師需要落實的啟發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實驗結果分析檢驗學生先前提出的假設;二是通過反思、共議等探究活動,使學生完整回顧實驗過程,明確他人的優勢和自身的不足,從而使化學實驗“啟發—探究”式教學成果得到升華,顯著增強學生自主探究、互動反思的意識和技能。
首先,教師應該發動各小組將化學實驗記錄報告匯總起來,并提出啟發問題:“同學們,請大家核對實驗報告內容,小組之間得到的實驗結果是否一致?”學生核對后反饋:“一致。”教師隨即在投影屏上出示實驗前的假設,繼續問:“實驗結果與實驗假設相符嗎?”學生對比分析后作答:“相符。實驗假設是成立的。”緊接著,教師啟發學生開展反思活動:“假設成立,代表同學們化學實驗非常成功,下面請大家回顧整個實驗探究過程,看看還有哪些疑惑沒有解決,反思評價你和組內同伴的探究表現。”學生立即展開熱烈探討,有學生表示對化學實驗的化學反應式還不夠熟悉,教師就可以鼓勵其他學生把化學反應式列寫出來,結合實驗報告向該生講解化學反應式各部分;還有學生反饋有同學在加熱和振蕩試管時手法謹慎小心,產生的實驗現象很清晰,這種手法非常值得借鑒,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把此類優質經驗記錄在學習筆記上,方便下次實驗探究中應用和改進,這樣“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就得到全過程的應用[5]。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啟發—探究”式教學,不但有助于增進師生在化學實驗活動中的互動交流,也能提高學生化學實驗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質疑和反思意識。因此,教師應明晰“啟發—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流程,通過創設化學實驗啟發情境、針對課題啟發實驗假設、啟發指導開展實驗驗證、啟發化學實驗結果分析四個步驟,使學生在互動探究中突破實驗難點,彰顯“啟發—探究”式教學的實施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康寧.“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1):80.
[2] 徐海霞.“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21(11):33.
[3] 柴軍.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0(35):68.
[4] 張梅梅.探究式教學方法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6):270.
[5] 楊永躍.“啟發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高中數理化,2019(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