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淼淼

“我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進發(fā)!”劉長虹的這句話,帶著浪漫的氣息,又充滿奮進的力量。“太陽升起的地方”,于他而言,是學校之所處,是教育使命之所系,是祖國的未來之所在……
做教師:出手成圖,出口成章
從教27年來,歷經多所學校、多個職位,但劉長虹從未離開過一線教師崗位。
每天天不亮就啟程,驅車60公里來到大山深處的隆昌中學支教,是劉長虹2014—2016年的日常。這所學校條件艱苦,但劉長虹沒有抱怨,有的只是為這里教學設施的簡陋而受的震撼、為這里教師的默默付出而受的感動。當時正值物理教師調動,他便毫不猶豫接下了八年級兩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大家很快發(fā)現,在他的課堂上沒有學生打瞌睡、做小動作,似乎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被眼前這個“出手成圖”的物理老師吸引了。因為學校缺少實驗設備,劉長虹便動手在黑板上畫實驗圖。光的傳播和折射、力的相互作用、杠桿的原理等展示圖清晰明了。學生爭相效仿他的繪圖技巧,逐個畫在學習筆記上,標注公式定理,整理例題和變式。濃厚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同班的科任教師也爭相來看個究竟,到底是什么改變了這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劉長虹說:“只有興趣才能真正改變態(tài)度,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是打開看似沉悶的學習內容和看似無聊的考試試題之枷鎖的最好鑰匙?!?/p>
劉長虹不僅善于傳道授業(yè)解惑,還善于總結提煉其中的經驗;不僅“出手成圖”,而且“出口成章”。
他把自己的教學技藝概括為一個“鉆”字——鉆理論,即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及所教物理課程專業(yè)知識;鉆教材,即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每節(jié)課的難易點,做到教例爛熟于心;鉆教法,即在課堂結構、分析內容、提問方式上更加科學化與藝術化,力爭把一節(jié)課上得妙趣橫生;鉆學生心理,即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做到對學生的“心中之數”心中有數。所有這些,形成了他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深入淺出的課堂風格。
“因材施教”,也被他賦予新的含義?!安摹狈秩悾骸敖滩摹保煌瑢W科的標準、內容、要求有所不同,教師要充分挖掘本學科教材特點,實現“各門科目既獨具魅力,合在一起又精彩紛呈”;“師材”,不同教師的學識背景不同,“在進行質量分析時要整體提高,共同發(fā)展”;“生材”,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要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收獲,有提高,有飛躍”。
和孩子:打成一片,連成一線
劉長虹是一個“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的校長,孩子們有什么心里話都愿意跟他說。正因如此,他才能及時有效地讀懂孩子們的心中所想,和孩子們在心理和行動上“連成一線”。
一次,他得知孩子們很想參加一場正規(guī)的校運動會,便在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幫他們圓這個夢。舉辦運動會,對于市里學校來說非常普遍,但對于這所鄉(xiāng)村學校來說卻是困難重重:經費緊張,而舉辦運動會需要的服裝、道具、樂隊、獎品等樣樣都需要錢,尤其是鼓樂隊用了20多年的舊鼓已經殘舊不堪,實在經不起敲打。劉長虹便積極籌措資金,爭取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咬著牙給孩子們換上了新鼓。看到新鼓的那一刻,孩子們別提多開心了,爭搶著,又小心翼翼地上前去摸。接下來,無論是策劃、場地還是方隊,劉長虹都親力親為,謹慎思量,一一指正每名鼓手的動作細節(jié)。排練中,有些孩子覺得識譜記譜很難,便動了退縮放棄的念頭。劉長虹發(fā)現后,勸導他們:“困難只是暫時的,夢想的完成需要有對抗困難的信心與勇氣。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你們也要相信付出就會有收獲!”孩子們聽了他的話,鼓足干勁,為了無愧于自己、不做困難面前的逃兵,每天利用課下時間努力練習,終于在第一屆校運動會上收獲了全校同學的掌聲。“柳壕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第一屆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聽聞此言,孩子們一下子歡呼雀躍起來,整個操場沸騰了。
劉長虹不僅和“孩子們”連成一線,更和“每一個孩子”連成一線?!疤厥獾膶W生需要特殊的愛和特殊的教育方式?!眲㈤L虹曾經任教的學校里有個孩子小州,上課時經常大聲喧嘩、說些離奇古怪的話,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幾乎沒有同學愿意和小州交往,他的性格也變得越發(fā)暴躁。劉長虹了解情況后,趁小州中午去食堂吃飯的機會,在他座位旁坐下來,與他一起進餐,充滿溫情地給他夾菜添飯,邊吃邊聊。時間長了,小州覺得校長很親切,自己仿佛有了依靠,有了著落,便常稱呼校長為“大哥”。有時候,劉長虹因外出學習幾天不在校,小州心里好像很沮喪,在一旁自言自語道:“大哥又有幾天沒來了?!币淮危袀€同學因與家人發(fā)生矛盾,清早回到學校,打開窗戶騎在窗臺上,情況十分危險。小州見狀,馬上跑上樓將此事報告給“大哥”。劉長虹急忙趕到現場進行處理,避免了一起惡性事件發(fā)生。小州受到了劉長虹的表揚,慢慢有了自信。在劉長虹長期的鼓勵幫助下,小州性格也越來越開朗大方,以前的很多壞毛病也都改正了。
看成長:不求走快,但求走遠
最近,學校的小學生小元和家長完成了一項看似“不務正業(yè)”的寒假作業(yè)——設計制作一款預防近視的閱讀書架,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都樂在其中?!昂⒆与m然花了時間‘玩,但學習興趣越來越高。這樣的‘玩,我舉雙手贊成。”家長這樣說。
這,正是學校開展的科創(chuàng)教育引導學生從課堂學習走向實際應用、從知識積累轉向能力提升的過程的一個縮影。
學校的科創(chuàng)教育始于2015年。起初劉長虹本人對于科創(chuàng)教育也了解不多,但通過接觸、學習,深刻地感受到開展科創(chuàng)教育對鄉(xiāng)村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班l(xiāng)村孩子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質樸純真、獨立性強,但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足夠的自信。追根溯源,要想實現好的教育、取得好的成效,首先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從讓孩子擁有成功的體驗開始。而開展科創(chuàng)教育,可以說是尋覓教育自信的一個好途徑?!薄靶〔阶撸煌W撸徊磺笞叩每?,但求走得遠”,這是劉長虹心中孩子們應有的成長路徑。
科創(chuàng)教育的開展離不開科學氛圍的滋養(yǎng)。劉長虹四處聯系,通過省、市科協組織邀請了多位中科院老科學家宣講團成員到學校做科普講座,為孩子們開啟了探索科學知識的大門,使學科學、愛科學成為校園里的“潮流”。
科創(chuàng)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師資力量的支撐。起初,劉長虹牽頭,聯合另外兩位教師組成科創(chuàng)教育小組。不知道科創(chuàng)活動如何開展,他們就在網上查找資料,參加教師培訓,去省內開展科創(chuàng)教育知名的學校取經。慢慢地,身邊越來越多教師也參與進來。如今,“三人小分隊”已發(fā)展成一支規(guī)模較大的科技輔導員隊伍。
科創(chuàng)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活動場地的支持。一開始,劉長虹在一間由學校庫房改建的教室內指導學生、制作器材。經過他的奔走,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學校相繼配備了不少器材:微型機床、3D打印機、無人機、人工智能資源包……如今,學校已擁有創(chuàng)客空間、科技館等科創(chuàng)教育活動基地。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劉長虹將科創(chuàng)教育概括為“減負提質,減量激趣”兩方面——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著力提升學校科創(chuàng)教育質量;在減少學生日常作業(yè)量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參與科創(chuàng)活動的興趣。喝水提醒杯墊、智能光控窗簾、自動放水器、智能校門系統……孩子們的想法五花八門,還紛紛動起手來,將頭腦中的無限創(chuàng)意變?yōu)橐患苿?chuàng)作品,讓人驚嘆。
對劉長虹而言,要干一件事,不是等各種條件具備以后再動手,而是從一開始就動手去創(chuàng)造條件。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學校的科創(chuàng)教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的階梯式進步、跨越式發(fā)展。
劉長虹喜歡爬山,他喜歡跨越崎嶇后的柳暗花明,喜歡登頂俯瞰時的快意暢然。于他而言,爬山,就像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次次攻堅克難。“爬上一座高山,感受到的是偉大祖國的遼闊和壯觀,看到的是山后的另一座高山。教育使命,就像那山,既巍峨厚重,又連綿不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