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婷

代玉俠身上是有些“俠女”氣息的。
就算不當老師,她的善良和仗義也是街坊鄰里心中足夠溫暖的存在。而在老師這個身份的加持下,那些為學生樹立信心的日日夜夜,一直印證著教育的影響不只在課堂。代玉俠始終以此為志。
一顆師心初成長
“每家的孩子,要經過做工作才愿意上學前班”,回憶一下子涌到20世紀80年代初,17歲的代玉俠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挨家挨戶去勸學。
班里10多個學生“得”來不易。平日里,代玉俠和他們一起吃飯、做游戲,桌椅板凳壞了,她就帶回家用木板重新釘一釘,或者直接拿家里更好的用具去填補……一年的學前經歷,讓代玉俠初嘗了教師這個職業的個中滋味。而考上民辦教師,到白旗寨滿族鄉九年一貫制學校任教后,她的成長才真正開始。
“就是晚上不睡覺,我也要把課備好,那時候用電也不方便,就是打著手電筒我也得把知識弄明白。”代玉俠說,自己并非師范出身,很多知識她還需繼續學習和揣摩。備課期間,更是絲毫也不敢含糊,她對自己嚴格要求,不允許自己在知識的講解和傳遞過程中有任何疏漏。
代玉俠還記得,在教《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之前,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內容,她畫郵票畫到了深夜。代玉俠將這些簡陋的紙片一張張涂好顏色,再剪下來仔細收好,待第二天發給學生時,他們全都睜大眼睛用渴望的眼神看著代玉俠,很想了解書里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也是那時,代玉俠認識到一顆鄉村老師的心,除了要兢兢業業地撲在課堂上,還要幫助學生們一起面對他們的原生家庭。有名叫小文的孩子,父母相繼去世,家里只有80多歲的爺爺。爺爺聽說小文要畢業了,拄著拐杖到學校找到代玉俠,老人家顫顫巍巍卻懇切地說:“代老師你把我們小文教得太好了,她沒有父母,你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小文還有個小弟,你還能教教他、管管他嗎?”
代玉俠又繼續照顧小弟。兩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全靠她每個月的省吃儉用。春花燦爛時,她就帶著姐弟倆和另外幾名家庭困難的學生,一起去山上徒步散心,餓了就回家給他們做飯,有時候見到孩子們的頭發亂了、指甲長了,她也會像一名母親那樣,自然地為他們操勞。
逢年過節,代玉俠會從家里拿些雞蛋、鵝蛋、豬肉等食品讓小弟帶回家給爺爺。代玉俠自此和小文家結下了比師生更為親密的緣分,她說,后來小文孩子的名字,也是她起的。
多虧了這些信
“我教五年級的時候,班里有名學生叫小強,他母親因為精神疾病,和他父親早早離異。后來,他父親外出打工,經歷了一些事情后精神也出了問題。就這樣,一個12歲的孩子孤零零一個人,很長時間都不來上學。”代玉俠很是著急,于是某天放學后她來到小強家,眼前的一幕讓她十分震驚。
暮色四合的院子里,孩子居然在地里種蔥。
“你怎么不上學,怎么在家種小地兒?”小強一邊抽泣一邊說:“爸爸病了不能回來,我在家沒有菜吃。”她趕緊把小強領進屋,一看房間內的黃土坑洼不平,炕席上到處是窟窿眼,衣物也堆得亂七八糟,代玉俠沒忍住淚水,一邊趕緊給孩子做吃的,一邊告訴小強,明天必須去上學。
“第二天小強就來上學了。從那以后,我天天給他帶飯,有時候是玉米餑餑,有時候是他最愛吃的粘火勺。”小強知道珍惜,總是悄悄留一些。代玉俠時不時還會給小強一些零花錢。平日里,為了能給自己多湊一點生活費,小強還會拾撿村里的廢品拿去賣。有時候還會拿賣廢品的錢,給代玉俠買些吃的送給她。久而久之,孩子的變化不僅在生活上,在班級里小強幫她維持紀律,寒冬時節,小強每天早上都會把撿來的柴火放在爐火旁,幫著老師一起生爐火。
眼看著小強越來越懂事,代玉俠倍感欣慰。但過了幾年,小強還未念完中學,代玉俠就聽聞他輟學了。兩人徹底失去了聯系。代玉俠心里一直有疑問:孩子到底去了哪里?
直到有一天,大連某監獄長給村支部打來電話,想確認一名學生的住址信息。村支部隨即找到代玉俠,代玉俠戰戰兢兢,心里的恐懼蔓延上來。一通電話,代玉俠恍然明白,這些年,由于缺乏管束,小強輟學之后到社會上犯了錯誤,不僅如此,代玉俠還了解到,小強在里面有點抑郁,不吃不喝還總是哭,沒辦法教育。
而當監獄長詢問小強最想誰,他卻說:“最想我的班主任代老師。”
為了讓小強振作起來,監獄長隨后將小強的情況通過信件更為詳細地告知了代玉俠,并表示希望代玉俠能夠幫助他一起挽救這個失足的少年。于是代玉俠立刻提筆,給小強寫了第一封信。
不久后,小強的回信來了。“尊敬的代老師您好:見信如面,今天對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我收到了一封使我感動的信件……收到您的信我真是太高興了,當我看到信后的兩分鐘,我就立刻找來紙筆……時間過得真快,快得像眨眼,快得讓我不敢相信。”
“我在這里太孤獨了,我該怎么辦?我將來還有出路嗎?我現在既不想睡,也不想吃飯,我覺得太無聊了怎么辦?”看到小強的字跡和心境,再想起那個在傍晚種蔥的少年身影,代玉俠心痛不已。
她在回信中告訴小強:“孩子,年輕人容易犯點錯誤,沒事,咱們得有耐心去把錯誤改正。改正之后,咱們就可以重新做人了,將來你的前途是無量的。你在里面要聽話懂事,等你回來,老師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在隨后的來信中,小強有了明顯的轉變:“老師,通過您的教育,我心情好多了,我覺得我好像有點光亮了,心敞亮了。我的管教對我非常好,對我在生活上非常照顧,還經常給我講故事,給我做工作……”
就這樣,信來信往,小強從抑郁到積極期待人生,再到立功減刑傳來喜訊,時光匆匆,一切都向著光明。出獄后,代玉俠第一時間把小強接到家里,給他接風,讓他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哪怕成家立業之后,這里仍然是可依靠的港灣。當代玉俠談起小強目前安穩幸福的生活,她知道小強沒有辜負自己和曾經所有幫助過他的人。
一片希望的田野
2012年,代玉俠在一次帶隊調研活動中,被查出右腎萎縮。醫生告知代玉俠,她的身體狀況已經相當危急,需要趕緊做右腎切除手術。但代玉俠心里卻始終放不下畢業班的學生。
校長著急地勸慰:“代老師,上課的事情你不要擔心,你再不去做手術生命就沒了,你放心,這個班你想讓誰教,一定給你安排好。等你回來一定‘完璧歸趙。”
出院之前,畢業班的孩子一直給代玉俠寫信。談及學生們當時的狀態,代玉俠數次哽咽,“代老師我們想你,你什么時候回來,你還能教我們嗎?如果那個病放在我們身上就好了……”出院后,當代玉俠回到家中,學生們圍成一圈站在床頭,每個孩子都眼含淚水地望向她,“我告訴他們,等我痊愈之后一定會回去”。
2013年,經過短暫的休養,代玉俠又回到學校,一直堅守在班主任工作崗位又度過10年的光陰。2019年,代玉俠相繼被評為遼寧省“最美教師”和“遼寧好人”,這些年來,家長們一聽到自己的孩子在代老師班里,都會多一份安心。
“我教的每一個班,學生注意力都非常專注。”代玉俠說,她在課堂上尤其喜歡和學生互動。“我每次讀課文,都會讀得很大聲,還時不時地問大家:老師的聲音大不大?老師的聲音好聽嗎?”當學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來,再進行調動和升華,比如,在講到家鄉方面的課文時,代玉俠還會不自禁地唱起歌來: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代玉俠的教育情懷,也正如她甜美歌聲里所歌頌的那片希望的田野,孩子們用心讀書,好好做人做事,能在任何的環境里積極生活,就是她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