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杰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是一門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性質的基礎課程,有區域性、綜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實踐性等特征。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課程相銜接的一門基礎學科課程,旨在使學生具備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巴西”教學過程為例,從立德樹人目標和地理實踐力培養方面進行中學地理教學探索,以便學生在地理實踐中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一、立德樹人目標和地理實踐力解讀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1]。“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歷來是黨和國家教育的根本問題,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載體,地理課程也不例外。地理實踐力是在地理實踐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主要是地理實踐活動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意志品質。作為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地理實踐力既內化為隱形的素養,又外顯為具體的行為。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生活性和實踐性的特征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地理實踐力,地理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有著豐富的實踐內容,地理實踐力有助于提升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最終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
二、教學過程展示
1.導入新課——引出國家巴西
師:巴西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呢?上課前,老師在校園內對同學們進行了采訪,讓大家講訴了對巴西的初印象,請大家看大屏幕。那么巴西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巴西的相關知識。
2.演一演——具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師:現在我們來看這幾幅圖片,同學們知道這是巴西的哪些節日和活動呢?
狂歡節、桑巴舞、足球是巴西特有的節日和活動,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活動,分析這些文化現象融合了哪些地域文化?
生:巴西狂歡季源于歐洲,節日活動融合了歐洲文化;桑巴舞融合了葡萄牙的民歌,非洲的鼓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現代足球源于歐洲,但在巴西發揚光大。
師:由于巴西地域文化多樣,是具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情景劇展示:我們來看卞卡家庭構成。參照課本文字及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說明巴西現在有大量混血種人的原因,討論時間2分鐘。
現在有請這組同學上臺進行情景劇展示(學生頭戴象征自己身份的面具并在胸前粘貼名牌)
卞卡:我叫卞卡,這是我的祖父、祖母、爸爸、媽媽。祖父:我是非洲黑種人,當年被販賣到巴西。祖母:我是歐洲白種人,當時跟隨葡萄牙的船隊來到巴西定居,后來認識了卞卡的祖父,結為夫妻。爸爸:我出生在巴西,由于父母膚色不同,我是混血種人。媽媽:我是巴西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祖輩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片土地。卞卡:我的家族有黑種人、白種人和黃種人的血統,巴西有很多像我這樣的家庭。
3.講一講——巴西的自然環境
師:有大量混血種人是巴西重要的人文地理特征,那么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呢?課前同學們進行了預習,有哪些小組的同學可以將你們的學習成果展示給大家呢?
學生展示:采用巴西掛圖和ppt演示相結合的形式,從位置、地形地勢、河流、氣候和植被5個角度進行巴西自然環境的分析,并在講解過程中展示學生繪制的巴西地形地勢圖。
4.辯一辯——巴西熱帶雨林的保護和開發
師:今天我們就巴西熱帶雨林的開發和保護展開一場辯論賽,現在有請主席入座,并宣讀辯論細則(表1)。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講解,我們知道了巴西最主要的植被是熱帶雨林,現在我們來學習巴西熱帶雨林開發和保護的知識。亞馬孫熱帶雨林是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而巴西境內的熱帶雨林面積占亞馬孫熱帶雨林面積的60%。因此,就環境影響力來說,巴西熱帶雨林不僅屬于巴西,也屬于全世界。
三、教學啟示
1.確保立德樹人目標始終貫穿地理教學過程
育人價值是中學地理教學獨特的價值,地理學注重宏觀的空間概念和時空關系,強調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這是其他學科不具備的特點。在地理學科中,“立德樹人”就是通過有效的地理教學,使學生學到受益終身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地理學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念、因地制宜科學發展觀念、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等,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態文明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的優質素材,有利于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巴西熱帶雨林的保護和開發這一板塊的教學中,課堂主要以辯論賽的形式呈現,參與辯論的同學在思辨過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明確環境要保護,人們也要更好的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學地開發熱帶雨林。在場的其他同學認真聆聽完關于保護和開發的辯論后,也堅定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觀念。隨后,展示了人類雖然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巴西熱帶雨林仍然面對著嚴峻的挑戰,熱帶雨林的面積依然在減少。讓學生明白實現人與自然的“雙贏”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進一步升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因地制宜科學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觀念,真正把立德樹人目標貫穿整個地理教學過程。
2.充分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
地理教育的價值在于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活躍而又負責的公民,使他們能夠終身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積極面對并有能力解決人類面臨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種種環境問題。實現這樣的育人價值關鍵是引導年輕人積極行動,并在行動中活躍起來,關注、欣賞這個世界,對面臨的各種問題勇于承擔責任[3]。
積極行動的意識和能力,需要在真實情境中通過實踐訓練提高[4]。巴西一課的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其積極行動,通過情景劇展示卞卡一家的人員構成,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巴西是具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方式查閱巴西的自然地理資料,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扎實地、可操作地把地理實踐落到實處,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素養。
3.豐富立德樹人與地理實踐力相互促進的實現形式
立德樹人目標與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存在著相互促進的作用,就巴西一節的教學過程而言,學生在情景劇、小組匯報和辯論賽的具體實踐中詮釋了立德樹人的價值所在,而立德樹人這一目標又在學生的地理實踐中對其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通過學習,學生懂得我國和巴西同屬金磚國家,同屬發展中的大國,在世界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彼此攜手,才能走向共同輝煌[5]。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在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中更加注重學生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形式的落實,在地理教學中不斷豐富立德樹人目標和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的實現形式,使其在地理教學中相互促進,進一步實現地理教學的育人價值和科學價值[6]。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地理課程設計和實施的依據,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既是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7]。巴西一課采用了豐富多彩的地理實踐形式,把學生帶到真實的復雜情境中,調動了意識、磨練了意志、陶冶了情操、開闊了眼界,培養了學生能動的態度和強烈的責任感,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馬慧婧.初中地理教學“立德樹人”目標的實施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S1):12-13.
[2] 張彥順.初中地理實踐力培養面面觀[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19(4):21-25.
[3] 魏彩平,劉恭祥.初中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教學路徑[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19(7):34-37.
[4] 李磊,吳岱峰.地理實驗的優化與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培養——以“熱力環流原理”實驗教學為例[J].地理教學,2020(22):19-21,15.
[5] 周春梅,張福彥.地理學科中“立德樹人”的理論闡釋與教學實踐研究[J].地理教學,2021(12):4-8.
[6] 王超,周丹,劉寧波.課堂教學活動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以“寒潮”為例[J].地理教學,2019(5):33-36,32.
[7] 王家祚.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地理實踐活動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21(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