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文英
摘 要:幼兒教師對幼兒游戲活動的介入,不僅可以作為游戲的主導力量,引導幼兒感知游戲的樂趣,帶領幼兒從游戲活動中汲取技能與素質的發展,還會因為游戲介入時機、介入次數和介入時間的差異,產生不同的指導引領價值。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建構價值,使幼兒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游戲,文章從幼兒教師介入自主游戲的必要性、介入時機以及介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入手,展開對具體介入指導策略的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自主游戲;幼兒教師;介入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6-0154-05
自主游戲主要以幼兒為主體,給予幼兒足夠的游戲權利和游戲空間,其建構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幼兒在快樂的情緒體驗中,收獲自主意識的強化、自主能力的發展,對幼兒的認知、社會、情緒等方面的成長有著重大的影響意義。但幼兒園的幼兒年齡比較小,各方面發育還不夠成熟,完全放任自流式的自主游戲引導難以達成預期的教育目標,仍需要教師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引導,從而使幼兒既能夠遵照自己意愿參與游戲活動,又能夠在與游戲材料和游戲伙伴的互動中,切實感知自主游戲帶來的快樂,進一步推進幼兒自主與獨立意識的發展。基于此,筆者便從自身的教育指導經驗出發,展開對幼兒園自主游戲建構中幼兒教師的介入研究,以供各位同仁參考、交流。
一、 幼兒教師介入幼兒自主游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調動幼兒的游戲熱情
游戲活動是幼兒教育中的主要組成,同時也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項活動內容,但在實際的游戲參與中,幼兒很容易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游戲問題,不僅影響幼兒的游戲心情,還不能保證游戲建構質量。進而,在自主游戲的建構過程中,幼兒教師既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與游戲空間,又要做好游戲觀察、做好游戲介入指導,在為幼兒提供適宜且感興趣的游戲材料的同時,針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用不同的方式介入游戲,給予幼兒差異化的游戲指導。從而使幼兒可以在教師的支持與引導下,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自主游戲參與中,激活對自主游戲活動的參與激情,切實推進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有助于啟發幼兒的游戲思維
即使到了大班,幼兒的年齡還是比較小,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成熟,而且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支撐,對外部世界仍然比較陌生,以至于他們在面對一些生活化自主游戲主題,或者參與一些與自己的生活認知比較遠的游戲內容時,如果沒有幼兒教師的介入指導,幼兒很可能會陷入游戲“瓶頸”。這也就使得幼兒教師在為幼兒精心篩選游戲內容、游戲主題的同時,做好對游戲過程的觀察、對幼兒游戲參與過程的指導,從而使幼兒順利地參與自主游戲當中,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充分感知游戲樂趣的同時,更加明確游戲目標,也能夠在有效拓展幼兒游戲思維的同時,推進自主游戲建構質量的發展。
(三)有助于發展幼兒的多元能力
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建構,主要是對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但其在自主游戲的參與和建構過程中,幼兒能夠從與游戲材料、游戲伙伴以及教師的互動中,收獲多方面能力的增長。但如果只讓幼兒自己參與,在有限的游戲空間、游戲材料中,很容易消磨他們的游戲興趣,不能切實體現自主游戲的真正價值,仍離不開幼兒教師的游戲指導。而且幼兒教師在具體的介入中,也會根據幼兒游戲中的反應、遇到的問題,進行臨時性的游戲調整。比如,在幼兒用廢舊紙盒制作小汽車時,教師可以為其投放涂色顏料,讓幼兒的創造豐富多彩;當幼兒在自主游戲時間比賽疊飛機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在廣闊的空間試飛自己的作品……從而可以在多元化的自主游戲指導中,推進幼兒環保、動手、審美、實踐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二、 引發幼兒教師介入幼兒自主游戲的具體情況
(一)出現安全隱患時
安全是保證幼兒順利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幼兒園和幼兒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一項教育內容。但幼兒園的幼兒由于年齡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即使教師在自主游戲開始之前會給他們一再強調安全問題,會告訴他們什么該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但在實際的自主游戲中,還是會經常出現一些安全隱患(攻擊行為、爭搶玩具、不安全環境、不遵守規則……),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做好游戲觀察與游戲記錄的同時,及時發現幼兒的游戲問題;并在盡量保證幼兒游戲連續性的同時,及時介入并消除游戲中的安全隱患,讓幼兒能夠繼續在安全的游戲環境中,安心、開心地參與活動、增長知識。
(二)反應消極內容時
幼兒園的幼兒學習能力強,對周邊環境、事物變化的感知也非常敏感,但同時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教師和家長教什么他們就學什么。而且現在是“爆炸性”信息化時代,幼兒從社會生活中接收的信息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因此,在具體的自主游戲指導中,教師要能夠從幼兒的游戲表現中及時發現他們的消極反應(過家家游戲中離婚,讓女生干活男生歇著,認為小女生沒有能力……),并及時介入,通過語言或者平行游戲的指導,讓幼兒發現自己游戲中的問題,在改正的同時,引導其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逐步培養幼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難以繼續延伸時
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的建構,雖然可以給幼兒帶來非常多的快樂情緒體驗,但也正是因為整體游戲過程的自主性,很容易給幼兒帶來游戲難題。比如,在小組游戲中沒有獲得相應的游戲角色分配;原本熱鬧的“餐廳游戲”突然沒有人來了;本來扮演交警的幼兒被別的游戲吸引走了,整個“交通主題”游戲一片混亂……這些游戲問題的出現都會造成游戲過程的無法繼續與深入,需要幼兒教師在發現問題的同時,給予幼兒適當的介入指導。啟發幼兒換個角度、換個方法去調整游戲過程,重新喚醒幼兒的游戲熱情,在豐富幼兒游戲經驗的同時,促成幼兒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三、 幼兒教師在具體自主游戲介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介入過度
是不是幼兒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越多、知道越多,幼兒的游戲過程就能更高質量呢?恰恰相反,而且在現階段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幼兒教師在游戲介入中存在的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介入過度”,他們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設計游戲主題,會不自覺地以“家長”姿態去指導幼兒的游戲參與過程,認為幼兒年齡較小,不能完全理解游戲內容,不能自主建構游戲過程,甚至會因為某些幼兒不遵守規定、某些游戲不符合設定預期而隨意終止游戲,這不僅影響幼兒游戲參與過程的完整性,還不能讓幼兒的游戲興趣得到滿足,大大降低了幼兒日后對自主游戲的參與興趣。
(二)角色偏差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幼兒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獲得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钡?,在實際的調查研究中不難發現,部分幼兒教師雖然可以在思想上認同《綱要》的要求,但是在具體的游戲介入實踐中,還是會不自覺地站在游戲引導者的角色去控制幼兒的自主游戲過程,容易忽視幼兒的自主游戲意愿與自主游戲節奏,會更多地考慮自主游戲的進展與結果是否與預期創設目標一致。這不僅會忽視對幼兒游戲興趣和游戲傾向的感知,不能作好游戲過程的適時調整,還可能會造成幼兒的“不領情”,使得最終產生的游戲價值與預期目標相悖。
(三)不夠精準
幼兒教師對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的介入,往往比較關注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關注游戲的建構價值,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介入價值,但事實上這種介入方式并不精準。幼兒會因為年齡的差異、性格的差異、性別的差異等產生不同的游戲認知,形成不同的游戲反饋。比如,小女生更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也喜歡在游戲中幫助別人,與人分享,而小男生則好勝心強一些,喜歡建構創造性游戲,這就需要教師在適當的介入時機選擇上,作好對幼兒和游戲過程的精準分析,利用差異化的介入指導來保證自主游戲質量,推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成長。
四、 幼兒教師介入幼兒自主游戲的主要指導策略
(一)給予幼兒語言啟發
語言是我們人類參與社會生活、學習并積累知識的必備技能,同時也是幼兒教師進行幼兒教育指導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實際的自主游戲介入性指導中,幼兒教師可以在把握游戲介入時機的同時,嘗試利用不同語氣、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語言來給予幼兒游戲引導、游戲啟發,使幼兒可以順著教師的指導順利地參與自主游戲活動的建構,也能夠在邊玩、邊想、邊聽的過程中,找到游戲方向,收獲豐富的游戲經驗積累。
例如,在以“小記者”為主題的幼兒語言教育自主游戲活動的建構過程中,雖然幼兒對教師準備的話筒道具、攝像道具、小記者服裝等都非常感興趣,都想要參與其中,感知“小記者”身份的趣味性。但是,部分幼兒在這之前都沒有接觸過這個職業,不知道該如何踐行“小記者”工作,除了話筒道具,對其他“小記者”道具的使用方法、人員安排都一無所知。因此,在具體的自主游戲指導中,教師便可以給予幼兒適當的語言提醒:“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游戲主題是小記者,什么是小記者呢,小記者主要承擔的是采訪任務。比如,這邊有一個新飯店開業了,小記者可以帶著自己的攝像機去采訪一下飯店的老板,去拍攝一下飯店的就餐環境,去問一問他們有沒有什么開業優惠活動;也可以去那邊的積木建構區,采訪一下那里的小朋友正在搭建什么內容,問一問他們為什么要搭建這個……”從而讓“小記者”的工作內容可以在幼兒腦海中慢慢清晰,使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采訪任何自己喜歡的主題,使幼兒可以在邊玩邊學的游戲過程中,不斷豐富社會經驗,認知記者這一職業,產生對社會不同職業的探究好奇心。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的語言介入指導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要用命令和生硬的語氣進行游戲引導,以免增加幼兒的游戲壓力,影響幼兒的游戲參與積極性。
(二)給予幼兒材料支持
材料是幼兒園各項游戲活動建構的重要物質保障,更是保證自主游戲正常開展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因此,幼兒教師在為幼兒精心篩選自主游戲主題的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分析幼兒的自主游戲參與過程,能夠根據幼兒的游戲反饋,在具體的游戲介入中,為幼兒適當增加或者減少游戲材料,以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材料支持。
以筆者本人的具體教育經驗為例,在班級自主游戲的建構過程中,筆者與配班教師合作,為幼兒建構了他們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海底撈小餐廳”,并且為了讓游戲場景豐滿,我們還為幼兒專門配備了與海底撈工作人員相似的工作服,在環境建構上也增加了主題墻、吧臺等生動場景材料,這讓“海底撈”在開業的第一天就非常受幼兒歡迎,不光是餐廳內人滿為患,餐廳外也有很多幼兒排著隊打算去“海底撈”大吃一頓。這種比較瘋狂的場面,讓“海底撈”的小服務員們大驚失色,他們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種茫然的態度讓等待的“客人”又著急又生氣:“你們這個飯店還開不開啦?”“有沒有人管呀?我們等了好久了?”于是筆者便搬了幾把小椅子放在餐廳門外,提醒“服務員”讓門外等位的幼兒坐著等,這一提醒他們也馬上聯想到了自己和爸爸、媽媽外出用餐的等位場景,不僅讓客人們坐下,還去玩具區拿來了“五子棋”“跳棋”“飛行棋”等,讓等位的幼兒一邊玩一邊等。與此同時,筆者還拿了一些硬卡紙過來,指導小服務員們制作等位牌,引導他們按照順序給每一位等位的客人都發一個等位號,可以先讓客人們去忙其他的事情,等輪到他們“用餐”時,再叫他們過來……從而在介入游戲,在為幼兒提供材料支持的同時,給予他們生活化的活動啟發,幫助他們切實解決眼前的游戲問題,讓游戲變得更加有序、更加有趣。
(三)給予幼兒角色引導
教師在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建構過程中,不只是游戲活動的組織者,更應該本著“以幼兒的成長為根本”新型幼兒教育改革理念,在認知幼兒游戲主體地位的同時,做好幼兒自主游戲中的參與者、合作者。因此,在具體的自主游戲建構中,幼兒教師便可以嘗試以“角色”的身份去參與游戲,用自己的游戲行為,讓幼兒的自主游戲建構過程更加豐滿;用自己的游戲反應,給予幼兒更多的游戲啟發,以讓幼兒的自主游戲過程是自主、快樂、高質量的。
例如,“過家家”是幼兒園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自主游戲內容,他們在想象和角色扮演中,可以逐步收獲情感的積累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但是在日常的游戲觀察中,不難發現基本上每一次“過家家”游戲,幼兒的踐行內容都是帶家里的“寶寶”玩,給家里的“寶寶”做飯,給家里的“寶寶”喂飯,并沒有過多的游戲拓展。對此,為了進一步提升自主游戲的建構質量,幼兒教師便可以嘗試以新角色的方式,主動參與幼兒的“過家家”游戲當中。比如,幼兒教師可以扮演他們的“家庭醫生”,到家里給生病的“寶寶”看病,引導幼兒描述病情,再現生活中看病的過程;可以扮演他們的朋友,到家中去邀請他們下周來自己家參加自己的生日聚會,引導幼兒在踐行待客之道的同時,思考該給自己的朋友準備什么生日禮物,并積極制作;抑或以快遞員的身份去給幼兒送快遞,引導他們模擬收快遞、驗貨、發快遞等流程……切實通過角色的豐富、活動的介入,讓幼兒的自主游戲建構過程可以更加充實,讓幼兒可以在新鮮的游戲體驗中,在教師的介入引導中,收獲更多的生活經驗積累、生活認知拓展,切實展現事半功倍的游戲建構價值。
(四)給予幼兒自主空間
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的建構離不開幼兒教師的觀察、介入,但同時幼兒教師也要清晰認知自主游戲的建構價值,在悉心進行游戲觀察的同時,科學把握介入時機與介入方法的同時,還要在解決完問題與各種游戲隱患之后,好好把握退出的時機,將對幼兒游戲過程的干預減小到最低,也及時將游戲的主動權還給幼兒,讓幼兒可以繼續在以自己為主的游戲空間中,進行積極、主動的游戲參與和游戲創造。
例如,在以滾筒為主要活動材料的戶外自主游戲建構過程中,一些膽子比較大的幼兒并不局限于對滾筒的“鉆”“推”,開始嘗試探究滾筒游戲的新玩法,他們想要站上滾筒,還想像雜技演員一樣在滾筒上行走。只見其中一名幼兒小腳一蹬,一只腳站上了滾筒,當他想要抬起另一只腳的時候,滾筒滑走了,他也順勢掉在了地上。不過他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爬起來繼續,想要直接兩只腳蹦上去,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筆者便馬上走過去,站在他旁邊,在他馬上就要摔倒時給予他支撐,保護他的安全。就這樣,在筆者的保護下,他順利地站上了滾筒,還能在滾筒上走上幾步。其他幼兒也效仿我們,一個在下面扶著,一個在滾筒上站立??吹接變夯ハ鄮椭臉幼?,筆者也適當退出,將游戲機會讓給了其他幼兒,成為一名觀察者。再如,在自主性積木搭建游戲中,開始的時候幼兒可能會在搭建圖紙的觀看與使用上出現問題,那我們教師便可以用集體講解的方式指導幼兒學習圖紙的使用方法,并在幼兒初步掌握,著急想要踐行自己的圖紙使用技能時,及時退出,讓幼兒自主進行圖紙細節的研究,以能夠在及時的介入和及時的退出中保證游戲質量,尊重幼兒游戲權利。
(五)給予幼兒科學評價
“評價”是幼兒教育改革以來幼兒園各項活動建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教育環節,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的建構也不例外。因此,幼兒教師要在進行游戲過程觀察、游戲問題介入、及時對游戲問題進行拓展與延伸的同時,作好游戲記錄,能夠在自主游戲結束時,以集體評價的方式帶領幼兒再次“回到”出現游戲問題的環節,使幼兒可以在具體的回憶、思考和總結中,收獲問題解決策略的積累,使其再遇到同類游戲問題時,可以不再抵觸、迷茫。
例如,在自主游戲活動結束之后,幼兒教師可以將幼兒集合到一起,以聊天的形式問一問幼兒:“今天的游戲過程開不開心?”“今天在整個游戲過程的參與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遇到問題之后你是怎么解決的?”“下一次還想不想參與這樣的游戲?想以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身份參與?”與此同時,作為幼兒教師可以在問題提出之后退到幼兒身后,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幼兒,為他們創造一個交流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平臺,請幼兒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說出來,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集思廣益去尋找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進一步深化幼兒的自主意識。除此之外,在游戲評價環節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比如,參與美工游戲的幼兒,可以將自己創造的美工作品展示給大家,并表達自己的創造思路、創作主題;參與搭建主題的幼兒,可以帶領小伙伴參觀自己的搭建成果,并講解自己的搭建過程;參與角色扮演的幼兒,可以展示自己的職業、表述自己的職業內容……從而在多元化的游戲總結評價中,引領幼兒真正實現“玩中做”“做中學”的游戲互動目標。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對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的介入,對游戲活動過程的建構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價值,但同時也需要幼兒教師在清晰認知自我價值的同時,認真觀察、及時分析游戲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在作好總結的同時準確把握介入的時機,用適當的方法對游戲進行干預,對幼兒進行引導,在保證幼兒園自主游戲建構質量的同時,讓幼兒可以在教室的引導下,在快樂的游戲體驗中,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秋瑜.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有效介入探析[J].讀與寫(中旬),2021(2):349.
[2]汪興.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的觀察與介入[J].文學少年,2021(29):345.
[3]余雅麗.幼兒自主探究式活動中教師有效介入的反思[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5):192-195.
[4]蔡方婷.大班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介入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5):71-72.
[5]李嫄.中班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策略研究[J].環球慈善,2021(4):51.
[6]羅蘭.學會觀察,學會評價,學會介入——幼兒園自主性游戲中教師個別指導策略探究[J].今天,2021(4):260.
[7]代毅.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的介入行為研究[J].家庭·育兒,2020(8):6-7.
[8]張秀麗.你不玩,我不走——幼兒自主性游戲教師介入的策略[J].家教世界,202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