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玉
自從初中地理納入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以來,如何高效組織學生進行中考復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成為廣泛關心和思考問題。通過長時間探索和教學經(jīng)驗積累,現(xiàn)淺談初中地理中考復習課教學策略。
一、精準分析歷年試卷,有的放矢
分析歷年試卷可以清晰思路,明確目的。以西寧市城區(qū)2019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地理試題和青海省2020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地理試題為例,整張試卷分為兩部分,滿分60分。第一部分是單項選擇題,共有15小題,每小題2分;第二部分是讀圖題,2019年西寧市城區(qū)卷有3小題,2020年青海省卷有4小題,每小題有若干小問,主要以填空題為主,每空1分,也有少量選擇題。其中基礎題、中等難度題以及超難題比例基本為6∶3∶1,知道怎么考,就知道怎么應對考試,有的放矢,有備而去。
二、精心制定復習計劃,有效設計作業(yè)
初中地理很長時間以來不受學生重視,甚至有些學校也不重視,對地理課程的觀念還未轉(zhuǎn)變,每周只排2節(jié)課,所以很難抽出專門的復習時間。因此與日常教學結(jié)合,采用四輪復習法。第一輪做到密不透風,面向全體學生講解所有知識點,同時學生從七年級開始準備1個厚硬皮本,正面寫課堂筆記,背面整理錯題,再準備1個學習成長袋;第二輪是查漏補缺,針對每次考試加強重難點鞏固,學生將錯題寫在錯題本上裝進地理學習成長袋;第三輪是捋錯題集,可以反復強化薄弱知識點;第四輪利用課余時間科學猜題、模擬考試,結(jié)合時政要聞把知識點及時結(jié)合相關題型精講精練,同時在模擬考試完及時反饋。
分層設計作業(yè),即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盡量設計為基礎題,選做題中多設計中等難度題,也可設計一兩道超難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均有收獲,享受成功喜悅。合理設計假期作業(yè),有助于進一步鞏固學生地理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入思維導圖,狠抓基礎知識
目前,思維導圖已在很多學科教學中使用,并取得較好效果。適時引入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點縱向和橫向整理,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整理課堂筆記、厘清解題思路、管理錯題本、做考前規(guī)劃、做學習總結(jié)等,將所學知識點“全覆蓋”,成倍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鄉(xiāng)村學校學生而言,因基礎知識在試卷中占比最大,所以掌握最基礎知識是平時學習和考前復習的重中之重。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生的帶動作用,在中等生和后進生上多下功夫。與學生拉近距離,盡可能多了解他們,進行分組,或優(yōu)差結(jié)對幫扶,或競爭舉行“龜兔賽跑”等趣味游戲,讓復習更輕松。
四、培養(yǎng)讀圖興趣,加強析圖能力
地理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離不開地圖。學會讀圖是學好地理課程重要一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讀圖興趣,加強學生讀圖、析圖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例如,在閱讀晉教版八年級上冊43頁圖2.15時,學生先看清地圖名稱是“中國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再看清圖例,綠色區(qū)域代表外流區(qū),黃色區(qū)域代表內(nèi)流區(qū),紅線是內(nèi)流區(qū)和外流區(qū)的分界線;同時引導學生在讀圖時注意觀察圖中主要河流的發(fā)源地、流向和注入地,以此區(qū)別內(nèi)流河和外流河,并找出我國主要內(nèi)流河和外流河以及我國主要湖泊。同理,在考試讀圖時也應先看清地圖名稱和圖例,再看清題目問題,找到關聯(lián)之處,最終獲取所需信息,找到正確答案。
五、靈活運用教學模式,加強知識深度融合
針對不同教學內(nèi)容選用相應教學模式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新課時可用“導入新課—自主探究—梳理評價—習題訓練”模式;在復習課時可用“準備—練習—點撥”模式;在試卷講評課時可用“準備—講解—傳授解題策略—補償性訓練”模式等。
有些知識點間有很強聯(lián)系性,可以把這些知識點放在一起講,加強知識點深度融合。例如:秦嶺—淮河線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條分界線,通過秦嶺—淮河線可將氣溫、降水、氣候等知識深度融合,歸納復習;進行等值線教學時,可把所有等值線的概念、相同和不同總結(jié)成1個表格,通過比較記憶并加以應用。
六、培養(yǎng)答題技巧做好心理安撫
書寫習慣要注意,答題要求要牢記。在答題形式方面做到字跡清晰不潦草,筆畫規(guī)范易辨認,幾問幾答段落化,按照要點序號化,避免錯別字出現(xiàn)。在答題內(nèi)容方面做到條理清晰,語句通順有邏輯,使用書面語和專業(yè)術語,結(jié)合題目材料,保持卷面整潔等。同時可以把平時及中考判卷時遇到的易錯案例進行分享,提高學生警惕,吸取經(jīng)驗教訓。
課前3分鐘可以分享勵志名人名言和成功人士小故事,提高學生信心以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