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霄雯 楊歡 黎昌貴
摘要:在資本不足、成本壓力和融資約束等因素共同影響下,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采取輕資產運營模式是一種理性選擇。同時,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對地方政府盤活當地的閑置校舍、廠房等資產也有積極影響,因而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輕資產運營能夠實現投資方和地方政府的“雙贏”。但這種輕資產運營模式降低了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融資的可得性,疊加投資收益低、運營剛性等因素導致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存在較大的財務風險。文章在詳細分析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輕資產運營模式財務風險的基礎上,提出了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鄉村養老;民營養老機構;輕資產運營;財務風險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鄉村養老挑戰日益嚴峻。在城市化因素的影響下,農村的空巢老人大量增加,養老需求快速增長,農村養老壓力也越來越大。作為公辦養老院的一種有效補充,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作用日益凸顯。在成本壓力、資本有限、農村養老服務購買力較低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下,租賃鄉村的閑置校舍、廠房等場所進行輕資產運營成為鄉村民營養老機構一個可選擇的有效路徑。同時,對地方政府來說,鄉村養老機構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對盤活鄉村閑置資產,降低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的流失效果顯著,因而地方政府往往也非常支持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采用輕資產運營模式。但是,輕資產運營模式下有效抵押物不足的缺陷成為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巨大的融資障礙,鄉村養老的微利特征也限制了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自我造血能力,養老服務運營的部分剛性導致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無法及時調整養老服務供給,從而導致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輕資產運營模式的財務風險高企,進而對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由于鄉村養老機構的經營具有很強的外部性,一旦養老機構因為財務風險破產倒閉,對入住鄉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將會產生很大的負面沖擊,嚴重情況下還會影響地方政府的聲譽。因此,為了確保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有效運營,提高農村老人整體的生活質量,加強財務風險控制是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需要時刻關注的主題。
一、輕資產運營模式應用到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現實基礎
(一)較低的投資回報率降低了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固定資產投入的積極性
“半城市化”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典型特征,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年輕人和小孩在城市定居、老人留守農村”的現象更為普遍。進城的年輕人在房貸和小孩撫養的壓力下,對老人的照顧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很多時候還會出現老人補貼進城子女的情況。雖然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農村老人也能領取養老金,但整體來說,農村老人所獲得的養老金數額依然偏少,無法完全滿足其老年的生活需求。因此,除了東部經濟發達省份、中西部大城市近郊的鄉村以外,大部分鄉村老人的購買力非常有限,薄弱的經濟基礎限制了鄉村養老服務的價格區間。同時,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較低無法給鄉村養老服務經營者提供足夠的補貼,為了保證自身運營的可持續性,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只能提供較低價格的養老服務,降低了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對購買力較強老人的吸引力,也意味著很難通過高附加值服務來增加收益。在各種因素的疊加作用下,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投資回報率十分低下。顯然,在投資回報率較低的客觀現實下,投入很多的固定資產是非理性決策。
(二)人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不斷侵蝕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利潤空間
相對來說,農村產業一般比較單一且規模較小,容納勞動力的能力有限,眾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不得不外出以尋求就業機會,農村勞動力供給相對不足成為常態。同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城定居,導致鄉村人口不斷外流,加劇了鄉村勞動力市場的供給不足的問題。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使農村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問題更加嚴重:一方面,隨著年齡增加,部分勞動力逐漸喪失了勞動供給能力不得不退出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老人數量的增加擴大了對老人日間照料的需求,部分勞動力因為要照顧老人而退出勞動市場。因此,隨著我國城市化和農村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導致農村勞動力市場的供求愈加失衡。由于勞動力供給失衡,鄉村勞動力的工資日益看漲,直接推動了鄉村養老機構的人工成本持續上漲,進一步壓縮了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利潤空間。在利潤空間日益減少的情況下,選擇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能夠顯著減少固定成本支出,從而增加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利潤。
(三)鄉村有滿足養老服務經營所需的閑置場所
年輕人大規模進城對農村的沖擊不僅表現為農村老年人數量的增加和農村勞動力的減少,還體現在農村學齡兒童的流失。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城鄉之間的教育質量存在較大差異,這種教育差異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為了讓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年輕人在進城的時候往往會把孩子帶進城以便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時,當前我國社會民眾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少子化”傾向越來越嚴重,甚至有些選擇不要小孩。上述兩方面的因素導致農村生源急劇減少,為保證教學質量,也為了節約教育成本,各地均進行了一定的“撤點并校”,導致鄉村的校舍資源大量廢棄或閑置,而這些校舍往往建筑狀況良好、設施功能齊全并且水電配套完備,稍加修葺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由于這些校舍資源面積很大,在產業發展不足的地方,一般無人問津,相對來說,租賃費用較低,正好給資本實力有限的鄉村民營養老機構提供了良好機會,花費比較少的成本就能獲取足夠的場地來進行鄉村養老服務運營。
(四)輕資產運營能實現地方政府和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雙贏”
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利用鄉村閑置的校舍、工廠等固定資產進行鄉村養老服務,無論是對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還是對政府都存在很大的收益,屬于典型的“雙贏”:一方面,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獲得了經營所需的良好場所,節約了自身的資源使用;同時,這些鄉村閑置資源在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方面都非常齊備,校舍或者廠房稍作修葺即能投入使用,能夠節省大量的前期基礎設施的建設時間,能顯著提供資金的使用效率,對本身資本有限的鄉村民營結構來說顯然能夠獲得很大的收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為閑置資源提供了新的使用路徑,不僅消除了閑置資源損毀對地方政府聲譽的不良影響,還盤活了閑置資源,產生現金流收益,還能通過閑置資源的盤活使用,解決鄉村養老這個棘手問題,為提高地方民眾的生活質量提供更多的機會。相對來說,地方政府從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輕資產經營模式下所獲得的收益更高,因而更具有推動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輕資產經營的動機。
二、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輕資產運營模式的財務風險
(一)融資風險
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投資人資金實力較弱,內源融資能力有限,在養老機構需要資金支持的時候往往需要借助外源融資來支持養老機構的順利運營。但是,輕資產運營模式下,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經營場所不具備自有資產屬性,因而無法將其進行產權抵押融資。即使部分流動資產能夠給予抵押融資,但總體來說,相對于大額的融資需求,流動資產抵押融資所獲資金非常有限。同時,由于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股東實力較小,因而無法給養老機構提供信用背書,股東擔保融資的可能性也很低。另外,鄉村養老服務的低投資回報率也降低了未來經營收益對債權安全的保護。因此,出于風險控制的考量,在有效資產抵押缺乏、信用背書能力弱小、未來資產收益較低等因素作用下,金融機構無法給鄉村民營養老機構提供融資支持,較低的投資回報率也無法對潛在的股權投資者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因此,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常常面臨一定的融資約束,融資風險較大。
(二)投資風險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養老院在我國民眾中的認可度比較低,農村對養老院的認可程度比城市更低,愿意去鄉村養老院的老人一般都比較少。同時,隨著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漸建立和完善,各鄉鎮公辦養老機構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日益健全,民眾對養老院的排斥心理開始轉變。由于公辦身份且費用低廉,公辦養老機構往往成為農村老人尋求養老服務時的第一選擇,而政府行為的背書也給了其在融資方面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因而在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面前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輕資產經營模式也挑戰了“有恒產者有恒心”的心理認知,降低了居民對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信任度,對老人的入住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利潤比較微薄,自我造血能力較弱,承受風險沖擊的能力小,如果入住率無法達到盈虧平衡點,則很難收回運營成本,投資風險很大。
(三)流動性風險
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資金實力較弱,日常運營因利潤較低又無法產生強大的現金流,因而無法儲備足夠的現金以應對負面沖擊。輕資產運營模式下,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無法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不存在未利用的借貸能力,因此,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體現出非常明顯的低彈性運營財務特征。同時,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還存在一定的運營剛性,無法根據宏觀環境和自身狀況的變化作出靈活調整:一方面,如果入住老人無法足額支付養老服務費,出于人道主義的考量,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很難立即停止給其提供養老服務。另一方面,如果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導致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老人入住率不及預期或者入住老人流失率嚴重,無法實現收支平衡,在無法找到現有入住老人的妥善解決方案之前,即使虧損也必須保證現有業務的繼續運營。在運營剛性和財務彈性較低兩種因素的制約下,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資金鏈比較緊張,存在很高的流動性風險壓力。
(四)股利分配風險
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盈利能力比較低,導致養老機構的利潤比較少。較低的回報率一方面降低了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對投資人的吸引力,進而限制了其融資能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鄉村民營機構的分紅能力。因為盈利能力較低,利潤積累少,因而對股東的分紅比較低,往往不能獲得令股東滿意的回報。當股東對投資回報不滿意的時候,最常見的行為就是不愿追加投資或者將股份轉讓,前者會導致鄉村養老機構面臨投資不足的風險,后者有可能導致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股權結構不穩定從而引發公司治理危機。如果股東參與了鄉村養老機構的運營,還有可能通過貪污、挪用公款或者關聯交易等行為來獲得“另類紅利”進而影響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穩定運營。因此,股利分配不足會給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帶來巨大的威脅。
三、鄉村民營養老機構輕資產運營的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一)融資創新與信用增信相結合,多途徑提升融資能力
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融資創新可以嘗試以下幾個途徑:一是讓有閑置資產的所有人入股合營,變租賃行為為合營行為,這樣做既可以不用繳納租金從而減少養老機構運營者的資金壓力,又可以變租賃資產為產權資產,能夠符合金融機構貸款發放的抵押條件從而獲取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二是尋求政府的融資支持或融資便利。鄉村養老服務是提高農民晚年生活質量、維護鄉村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具有非常強的外部效應,政府有義務為鄉村養老服務提供政策扶持和財力支持,近幾年來,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鄉村養老服務,成立了養老產業基金,并出臺了很多融資支持政策。鄉村養老機構要強化對政府養老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學習,并對自身條件進行適應性改造,盡可能地獲取政府層面的融資支持或融資便利。三是努力擴展其他的融資渠道。比如,現在不少的保險公司在介入養老項目,養老REITs也已開始推行,商業銀行養老買方信貸融資等也開始實施,經濟較為發達、條件適宜的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可以積極參與這些機構的養老融資服務,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融資能力。另外,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可以通過組建鄉村養老機構協會、參加政府部門組建的擔保機構等獲得信用等級的提升,從而擴大自己獲取金融機構融資支持的能力。
(二)科學決策與控本增效綜合使用,全方位提高投資回報率
供需錯配、投資論證不嚴謹等是鄉村民營養老機構投資失敗或投資回報率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為提高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投資效率,第一,必須制定嚴格的投資論證規范與流程,從宏觀政策、市場調研、項目選址、人員配備、資金來源等方面對擬投資的養老項目進行全方位的投資論證,當且僅當擬投資的鄉村養老院在項目定位、運營模式、管理團隊、財務預算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后再實施,以降低投資失敗的風險。第二,項目運營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財務預算和操作流程來執行,超過財務預算的支出必須經過嚴密論證后才能執行,杜絕一切不必要的開支。第三,實施“本地化采購”策略,大力降低物資的采購成本,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仿效其他機構的做法實行蔬菜、肉食等的“自產自銷”。另外,在資源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還可以嘗試提供有附加值的其他服務,以進一步提升投資回報率。
(三)運營創新與財務技術同時運用,確保日常運營的流動性安全
養老機構流動性風險控制的基本原則是實現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的匹配,因此要降低鄉村養老機構的流動性風險,可以嘗試從現金流出和現金流入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養老機構必須提供優質且性價比高的養老服務以保持和提高養老機構的入住率,穩定提升自身的經營凈現金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提供有利于現金凈流入的附加服務,進一步擴大養老機構的現金流入。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地減少現金的流出。由于鄉村養老機構的現金流出主要包括物資的采購支出、人工費用支出、各類風險補償支出等三大類,控制現金流出可以從這三方面入手:物資采購支出可以通過“本地化采購”和“自產自銷”等方法實現采購成本的降低,確需對外采購的可以實行產業鏈融資,通過與商業伙伴協商賬期來減輕運營成本壓力。人工支出的現金節約則可以考慮兩個途徑:一是減少人工的絕對使用,可以對工作流程和員工激勵進行重新設計,在衡量成本——收益的基礎上,能夠采用智能手段的就采用智能手段,以降低人工的使用數量。二是降低人工費用的相對使用。可以借鑒“時間銀行”的做法,允許身體狀況良好的老人在養老機構里做義工,并對每個義工設置一個專門賬戶,當義工入住養老院時,可以拿其做義工的時間抵扣享受養老服務的時間,從而減少運營資金的消耗。至于風險補償支出的降低,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完善養老機構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入住老人的風險教育,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二是和保險機構、醫療機構合作,通過給員工和適齡老人購買保險、給老人進行定期體檢,實現風險的轉嫁或風險的早發現。
(四)股東優選與資本運營相融合,消除股利分配潛在的負面效應
輕資產運營模式下的鄉村養老院雖然投資回報率比較低,但由于競爭壓力小、未來市場需求看漲,只要經營得當,收益一般比較穩定,未來還有可能穩中有升。但這顯然不符合傾向于高收益回報股東的要求,也不適合那些想要快速回流現金的股東要求。因此,為防止股利分配對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負面影響,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在準備運營之前要對股東的投資理念和資金性質等進行甄別,不要吸納對資本回報率和資本回收期超過鄉村養老院經營業績特征的股東。同時,在盡力提升單個養老項目業績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鄉村養老院的資本運營模式,通過采用管理輸出、聯營、合作等低成本復制方法,與其他養老機構或政府進行合作,在不增加資本支出或者很少的資本支出的條件下,實現自身資產收益的增加,以此彌補單個鄉村養老院收益較低的缺陷,增加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股東對鄉村養老院的經營信心。
(五)完善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預警,提高財務風險防范能力
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保障,也是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手段。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由于規模小、業務相對簡單,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實際設計適合自身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一方面確保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經營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防止財務違規現象對財務風險的累積效應。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財務風險防范能力,條件有限的養老機構要設置諸如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流動比率等財務指標作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并劃定警示標準,一旦實際指標值達到預警標準必須立即尋求化解企業財務風險的措施。至于經營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則可以構建與自身經營相適應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確保企業經營的財務安全。
四、結語
輕資產運營是鄉村民營養老機構在資源約束條件下的一種理性選擇。該運營模式在充分利用鄉村閑置資源的同時對解決鄉村養老這一棘手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路徑,因而這種經營模式的推廣應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應,保障其有效運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社會價值。但是,由于輕資產運營模式下的資產弱抵押效應,疊加股東實力小、鄉村養老投資回報率低等多種不利因素,導致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面臨很大的融資約束,同時,鄉村養老的部分運營剛性對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流動性管理也存在巨大的挑戰,采取這種運營模式存在很大的財務風險隱患。為了確保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良好運營,必須有效控制該機構的財務風險。
從現有的實踐來看,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財務風險主要包括融資風險、投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股利分配風險四種。本文詳細分析了鄉村民營養老機構上述四種財務風險,認為在當前的經營環境下,要有效控制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財務風險,必須將融資創新與信用增信相結合,采用多種途徑全面提升鄉村民營養老機構的融資能力。在養老項目的投資決策上,要注意科學決策與控本增效的綜合使用,全方位提高投資回報率,一方面提升自身的融資能力。另一方面也為自身運營提供資金積累。日常運營過程中,要同時運用運營創新與財務技術手段,確保日常運營的流動性安全。在選擇投資合伙人的時候,要注意股東優選,不要納入與鄉村養老經營理念要求不一致的股東。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資本運營手段,進一步提升資產的收益率,增加股東的滿意度,以消除股利分配方面的隱患。此外,鄉村民營養老機構還要結合自身條件,構建與自身經營特征相符的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預警,提高財務風險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高鵑.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難題的破解路徑[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22,24(05):43-49.
[2]高珂,王濤,任金鳳,張一凡.以財政投融資政策促進養老產業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22(02):68-75.
[3]韓振燕,姚光耀,劉唯一.融資租賃:民營養老機構設施升級的路徑選擇[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3(03):97-104+108.
[4]陳燕娟,呂津.養老服務產業融資支持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20(09):76-79.
[5]張昀倩.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養老服務業融資困境與對策[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27(08):102-104+111.
[6]黃暉.商業銀行服務養老產業發展的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導刊,2022(10):21-26.
[7]劉曉蓮.民營養老機構經營風險研究[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1,42(04):136-140.
*本論文受廣西科技計劃項目 “社會網絡嵌入視域下廣西農村電商扶貧模式的演化機理與效應研究”(2020GXNSFAA159166)、國家自科地區基金項目“社會網絡嵌入視域下電商扶貧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模式及優化路徑研究”(72064008)資助。
(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