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平


摘 要:書法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在小學的書法課中,教師應提出一些可以凸顯學科特色的問題,展開有效教學。提出問題時要注意掌握問題的數量和質量,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安排問題,注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從學生的現實情況入手,用少而精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果。
關鍵詞:書法;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0-0084-03
書法是小學生學習漢字和提高書寫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然而,許多小學對書法課的重視程度不夠,且部分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導致了學生的書法教育質量下降。《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提出要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在課堂上,教師的問題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探究新的知識和內容,促進學生思考。
1.小學書法教育的發展
(1)當前初小學教育制度下的書法教學局限
書法是一門極富抽象性的藝術,其寫字工具主要是毛筆,毛筆的筆尖材料有別于一般的硬筆,初學者要花費很大的工夫去熟悉。幾乎每個漢字的書寫都是由各種不同的書寫手法和技法來實現的。初學者想要掌握毛筆,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小學的書法主要是9~12歲的學生,學生的閱讀和協調能力比較弱。教師在一節課上不能很好地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輔導,一般都是在一個學期完成一門書法課,但仍然有超過半數的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字帖的抄寫,甚至連正確用筆都做不好,由此可見,目前的45分鐘的教學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有限的教學時數不但達不到新課改要求,而且會打擊學生的自信,使學生對書法形成錯誤的認知,甚至會讓學生對書法產生恐懼。
(2)教育方式的限制
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理念起,學校的教學工作就由“教師教”轉向“學生學”。在目前的形勢下,小學的課堂教育仍然是以授課方式進行,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教育的集中度和效率,能夠很好地平衡大部分的學生的實際狀況。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同時,教學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即要考慮到大部分的學生的知識,但這忽視學生的人格發展,影響到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教學法源自傳統的“教師中心”理論,即教師是知識符號象征,其使用方式也很可能導致“重教輕學”。部分教師常常只顧著自己如何說,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教學模式固化,以致“填鴨式教學”的現象越來越多。在以技術為主的書法課上,講課法更為適合理論上比較突出的科目,因此,教師必須探索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3)評估方法的限制
書法藝術在目前尚處在不斷發展和摸索的階段,評價方法的科學性是提高書法藝術教學效果的一個主要手段。合理有效的評價方法是衡量和促進中小學書法藝術課程發展的重要途徑。雖然教育部將書法定為必修課,但由于種種原因,書法在各地仍被普遍視為副課。而在書法教育中,由于存在這樣的現實狀況,因此,教師的教學評估也就停留在表面,造成小學書法學習的惡性循環。
2.巧妙設計問題助力小學書法課堂教學
(1)控制提問數量,提高問題的質量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掌握問題的提問的數量,并注意解決問題的問題,防止隨意發問。教育部2013年發布的《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就有這樣的規定:中小學書法教育,應以培養漢字的文化素質和寫作技能為主,以寫字練習為主。在課堂里,學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詞匯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寫作,還要在大量的寫作練習和大量的實際操作中去體驗,以提升寫作技巧。所以,在書法課中,提出的問題要少而精,要有足夠的時間來練習。教師要在講解知識的同時積極回答學生的問題,以提升教學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階段,教師應盡量回避與教學目的不相關的問題。
比如,在教學“蘭葉撇”時,如果只是展示一幅蘭葉的照片,然后再向學生提出“你知道這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并不管用,有的學生會說自己認識,有的學生可能會報出各種各樣的名稱,有的學生還會以為是自己在哪里見過的植物。這樣的討論與課程的目的無關,反而會“跑題”,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的時間。為避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問:“這里是一株蘭花,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葉片,有何特別之處?”通過對“蘭葉撇”的形體特征的分析,使學生迅速地把握住課堂的重點。書法藝術與人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培養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東西,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得到一個緩沖的時間,加深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的了解。
舉例來說,在“字頭”一節課里,教師可以先展示獎杯、紙傘、天壇建筑模型等照片,讓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這張照片里的形體,上、下兩個部位的排列有何相同之處?”讓學生透過視覺感覺,找出這個課例詞的規則。這一引入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找到教學的規則、展示課堂的重點,加深對課堂的認識,從而運用更多時間來聯系。在書法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書寫的技巧和經驗,有些學生說得好但未必就一定會寫好;有些學生雖然沒有很好地表述清楚,但是能夠很好地模仿。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將寶貴的課余時間花在書法練習上,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強調術語。
(2)從學情角度巧妙設計問題
學情是指當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的總體情況。例如,三年級的學生大多能力差別不大,但是有些學生在早期就已經有了書法的基礎,因而在書法方面的進步要高于零基礎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地顧及學生的學情,如年齡、知識面等。初學毛筆的學生,要從收拾工具到觀察筆再到練習寫字。這個時期的學生還不能自主地學會書寫,必須依賴教師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通常都是關于觀察點、做法和實踐等方面。
比如,在“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大部分初學者提出以下問題:“長橫這個筆畫有什么特點?”有些學生會用“橫平豎直”這個常用詞語來回答問題,但那些認真地看過并想過的學生卻會回答:“這張圖片上的橫線并不是平的。”教師可以對學生說:“‘橫平豎直中的‘平的意思是‘平衡,而非與豎相垂直的橫線。要達到平衡,必須掌握好筆畫的長短、粗細、斜度等。”由此,學生了解到了觀察的重要,也了解了自己的觀察力。通過對實際的觀察,掌握了“長橫左低右高”“行筆輕重有變化”等特點。隨著年齡及學識的不斷提高,問題的深度及廣度也須相應提高。教師在授課時,要做到言簡意賅、把握要點,把繁雜的長篇解說變成簡潔概括的要點,并緊密結合要點,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知識點這個魔法“鑰匙”來解決問題,鞏固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教師在教學“提土旁”時,若將各筆畫的形式和方位的聯系一一列舉出來,然后再加以詳細說明,不但費時,而且還會使學生感到乏味。為此,教師可以針對以前的寫作困難,當場在板上寫上“提土旁”,要求學生對照要領,對照錯誤,進行對比,并指出改進方法(見圖1、圖2)。
圖1的三個例子中,第一個字的問題在于短橫過平,應當寫成左低右高。第二個字起筆偏低,豎起的筆畫要高,從橫的右部向下穿過,下面的線條也不能太多。提筆的姿勢應當隨之抬高。第三個字的問題沒有正確用筆,要注意每個筆畫的起筆、落筆和收筆,使其豐潤、圓滑。當學生看見板上有錯誤的例子,會發表自己的看法。此時,教師可馬上對字進行修正,使學生對比它們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發現有問題的筆跡,并加以糾正,最終運用于書寫中。這樣的作業方式,既簡單,也緊密結合重點,可以有效地抓住學生的興趣,在短期內、高效率地解決課堂上的難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對教師而言,要想出這種題目并不困難,但要抓住學情,全面掌握學生的寫作狀況才是最重要的。平時要注意多看,找出問題的共同之處,然后加以精練,把握問題的本質。建立一個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再尋找一個突破口。如“提土旁”,教師所用的病筆例子,都是在平常的硬筆畫中所遇到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會減少上課的次數,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寫作的機會。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學習了有目標的觀察和運用,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3)注重學習方式的滲透
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教學內容,又要注意教學法的滲透。教師要負責引導,如要教一個問題,并不是要教師用現有的辦法來教學生,而是要教學生怎樣找到這種辦法的能力,當有了類似的經驗之后,學生就會通過這種經驗解決其他問題。
比如,在“蘭葉撇”一節,教師可以出示“度”“庶”為“石”三個示范字的寫法(見圖3)。
目前,學生在書法實踐中,觀察、思考和書寫能力均有所提高。在課堂中,教師不但要對知識進行細致的解釋,而且要把寫作的方式融入課堂中,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此,教師可以對實例提出一些問題。
問題1:觀察示范字,“蘭葉撇”經常被用在什么類型的字上?
問題2:示范字在“蘭葉撇”的形式上各有細微差別,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共性?
問題3:用“庶”這個例子來詳細闡述一下,要怎樣才能正確地書寫“蘭葉撇”的曲線和斜線呢?
這三道題目,首先要從“蘭葉撇”的運用范疇出發,然后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同一筆劃在同一漢字中的共性與差異,最后集中于一個實例,對準確書寫的筆劃進行細致的剖析。這三個問題都是以“蘭葉撇”為基礎,教師在引導筆畫書寫的過程中,要將相關的教學方式滲入學生的學習之中,為學生將來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嘗試提出開放性問題
書法課上的問題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啟發性,還要有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各種感覺和經驗,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通過培養學生的積極意愿,讓問題真正地為課堂教學所用。例如,在引導學生書寫漢字時,教師就可以出示相關字帖,并提問:“你覺得這個作品有什么優點?”問題的導向很清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關注點。由此,學生可以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從用筆角度分析,有的從筆畫的角度分析,還有的從文字的結構角度分析。面對開放性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有機會展現自己的人格。
3.結語
在“雙減”的大環境下,教師應根據“三維目標的統一”和本專業的特色,認真組織教學,從學生的現實出發,以小而精的問題滲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助推其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沙曉菲.巧妙設計問題助力小學書法課堂教學[J].遼寧教育,2022(13).
[2]王爽.示范點撥求高效,洗盡鉛華呈素姿——小學書法課堂示范教學有效性初步探索[J].中國篆刻(鋼筆書法),2022(05).
[3]牛存德.小學書法課堂教學中的困惑及解決策略[J].讀寫算,2022(05).
[4]康紅燕.小學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討——以甘肅省臨洮縣漫洼鄉小學書法教學為例[J].思維與智慧,2021(14).
[5]陳淼桃.試論小學書法教學的有效策略[J].甘肅教育,2021(09).
[6]李娜.關于小學書法教學的幾點探討[J].學周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