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軍 倪銘雙 邢加滿


關鍵詞:非遺 龍游皮紙 古法造紙 制作工藝 創新應用設計
前言
作為浙江省主要的紙產地之一,龍游傳統手工造紙的歷史非常久遠,造紙產業長盛不衰,其手工造紙制作技藝和傳統文化十分深厚。龍游皮紙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制作工藝,而且還大膽創新。其藝術特點是豐富多彩、特色鮮明,整體呈現出一種隨意、自然的感覺,充分表現了工藝美術的獨特性。通過在龍游縣深入的田野調查,在非遺視角下,對龍游皮紙進行調查與創新應用設計研究,分析龍游皮紙傳承的可行方式。首先論述龍游皮紙的歷史和現狀,進而分析其價值,探討龍游皮紙的可行傳承方式,將龍游皮紙應用到文創設計中,以達到宣揚非遺文化和龍游皮紙的同時,又將其價值推向大眾視野,使得更多的人們了解到龍游皮紙。
一、龍游皮紙概況及工藝流程
(一)龍游皮紙概況
龍游位于金衢盆地,具備充沛的陽光,氣候條件非常濕潤,衢江、靈山江、芝溪直接貫穿全縣,在南部山區有大量的山椏皮、雁皮植被,為龍游皮紙生產帶來了大量的資源,龍游皮紙也因此而得名。[1]龍游皮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唐五代時期,其品種主要有棉紙、桑皮紙、宣紙等。長期以來,宣紙一直是歷代著名書畫家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并擔當了十分關鍵的角色。而龍游皮紙作為傳統宣紙之一,來源于中國藤紙,盛產于中國東晉時代,其傳統制造工藝到今天為止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漫長的歷史,先是唐代宮廷貢品,作為撰寫詔敕、經書時使用,后為民間繪畫者所使用。2000年第八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龍游皮紙被認定為“十大名紙”之一;2001年又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品牌產品;2008年龍游皮紙制作技藝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龍游古法造紙工藝流程
龍游山椏皮雁皮紙的整個生產過程分兩個工藝流程:皮料制作和成品制成,三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且必須全憑經驗了解其中的特殊之處。因此龍游皮紙制作技藝不僅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而且還具有很大的技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其工藝流程最重要的幾個環節的介紹如下:采集山椏皮-蒸料-踏洗、揉洗-掏料-撈紙-焙紙-檢紙-裁紙包裝,如表1。
二、龍游皮紙的可行傳承方式
(一)文創產品研發
以龍游皮紙的特性為設計基礎,與文創產品相結合,是龍游皮紙的可行傳承方式。將龍游皮紙設計成文創產品,可以有效地發揚非遺文化,傳承龍游皮紙。通過保留傳統的非遺技藝,產品以創新方式設計,強調實用性。[2]在文創產品設計研發的過程中,大眾心理需求和日常生活需求是龍游皮紙文創產品必須關注的問題,不能脫離實際。在文創產品設計之前,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大眾的深層需求以及目標受眾人群。在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需要保留非遺文化內涵以及龍游皮紙獨有的特性。同時,要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設計出物美價廉的文創產品。以龍游皮紙非遺傳承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產品,不應該只是龍游文化元素的疊加復制,龍游文化和非遺傳承手工藝的活態傳承比固化保存更具意義。真正做到讓文創產品成為連接公眾生活和龍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橋梁,將龍游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被動的生存狀態走向公眾生活,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龍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設計中來,打造龍游文創的特色品牌。[3]
(二)新媒體品牌營銷
在當代社會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才能走的更久,走的更遠。將龍游皮紙品牌化,打造地方IP形象,研發文創品牌之后,可以通過線上新媒體營銷的方式推廣龍游皮紙,這種方式受眾更廣,傳播更快。部分短視頻平臺如快手、抖音都紛紛發布了他們的非遺保護計劃和傳承計劃,并圍繞非遺特有的形式對其加以了闡釋和宣傳。其中,抖音的“非遺合伙人計劃”就涵蓋了1214 個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產生了超過 2400 萬條視頻和超過 1065 億次的瀏覽量。[4]這些數據可以表明將龍游皮紙品牌化進行新媒體品牌營銷,可以很好地發展龍游皮紙,傳承非遺文化。龍游皮紙也可以嘗試更加潮流的新時代傳播方式,真正實現將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轉化。
三、龍游皮紙創新應用設計實踐
(一)設計目的
對龍游皮紙的創新應用設計實踐,目的是為了解決其當前所面臨傳承與發展的問題,關鍵在于如何對龍游皮紙進行創新設計。龍游皮紙的發展路線單一,不能完全跟上時代需求。龍游皮紙過去的用途十分廣泛,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龍游皮紙日常使用的機會越來越少,電子產品替代了部分紙品需求,導致文化傳承載體和產業需求的減少,所以就造成了其發展困境問題,因此需要專業的設計者對龍游皮紙進行再設計、再創作。龍游皮紙創新設計既要保留傳統的韻味,又要符合當下的設計審美。在不斷嘗試新紙張開發的同時,尋求造型上的根本性突破不失為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將龍游皮紙做成文創產品,文創產品與龍游皮紙相輔相成,可以使得喜歡文創產品的人們去探索其原材料是龍游皮紙。由于文創產品相較于平面紙品,在功能上有更豐富的可能性,使紙應用于多樣的產品類型,因此可以有效緩解龍游皮紙產品單一的問題,并能更好地傳播龍游皮紙的文化魅力。
(二)設計原則
在實際的創新應用實踐中應結合龍游皮紙的傳承發展現狀,作進一步的設計規劃,從多方面進行考量,遵循基本的設計原則。
1. 傳承性原則
將龍游皮紙應用于現代設計中,應在深刻了解其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對其相關元素進行再創造。龍游皮紙根植于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延傳至今,擁有民族性和文化性特征,在運用的過程中需充分平衡創新與傳承原生文化的關系,避免對非遺文化產生誤讀和曲解。現今對于龍游皮紙的創新應用研究較少,大眾對龍游皮紙的各方面了解具有局限性,所以在大眾的認知度普遍不足的情況下,設計者在運用龍游皮紙進行設計時,要增強設計的傳承性,在大眾對龍游皮紙有一定基礎認知后再作突破性的創新應用思考。
2.環保性原則
雖然龍游皮紙的主要原料樹皮的纖維成分與其他皮革纖維相似,但其纖維中間較寬,兩端逐漸變細,中間寬的部分約占整個纖維的三分之一,細胞壁上有橫節紋;這種獨特的纖維結構對紙張的潤墨性能有很大影響。這種紙 “薄如蟬翼,堅如磐石”,立體感強,抗拉強度大,透氣性好,防蟲蛀,壽命長,因此有“紙壽千年”的美譽。
龍游皮紙的最大價值在于其對傳統的堅守和保護。傳統技術形成的無污染自然環境的新特點及其生產的綠色環保特性,與人與自然的和諧健康發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發展目標相適應。[5]在當代中國生產環境嚴重污染的情況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龍游皮紙的創意設計應充分利用上述優勢,使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從選材、工藝等一系列環節中盡量減少空氣污染,從而生產出對人和自然環境完全友好的產品。
3.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是判斷設計的成功與否關鍵之一,在《設計的法則》中,美國威廉立德威爾提出“美觀實用效應”,根據這個效應,人們通常認為,一個具有美感的設計會更加實用。好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是當代美學和實用性的結合,旨在滿足人們潛意識中的精神需求。對龍游皮紙進行再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到視覺表現的設計美,也要考慮運用哪種皮紙類別、工藝呈現方式作更加合適。因此將龍游皮紙設計成文創產品,必須具備基本的實用功能。以紙為原材料的設計品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屬小眾商品,龍游皮紙產品要拓寬銷路必須以具備基本的日常生活功能需求為前提,才能吸引一定的消費者。
4.審美性原則
龍游皮紙的設計與創新,在構成上需要充分體現“形式美法則”,將其運用至文創產品中,也應該結合內容美與形式美,滿足設計對藝術性的需求。除此之外,在設計的呈現上,還應考慮到不同受眾的審美取向,了解大眾的審美取向,進行一些設計上的調整,著眼于文化傳承與潮流訊息的把握,除了對龍游皮紙本身的運用外,還應注重色彩、形式等方面。
(三)龍游皮紙文創產品設計實踐
因為插畫更加靈活多變,通俗易懂,使得插畫的思想能夠廣泛地傳達給社會。[6]因此本文提出明信片、手賬本、日歷三種文創設計與插畫、龍游皮紙相結合的形式,對龍游皮紙的相關元素和地域文化進行設計提取與轉譯,以解決龍游皮紙的發展路徑問題。上述三種文創設計既可隨身使用,提高產品使用度;又可帶走賞玩,當作禮品贈送。通過對不同功用產品融入恰當的文化元素來提升大眾對龍游皮紙的體驗。
1.龍游皮紙Logo:龍游皮紙文創產品設計實踐首先要打造文創品牌,需要對品牌元素加以綜合策劃與設計,并利用語言和圖形所表達的意象與目標群體建立聯系,從而展現積極的品牌形象,并明確地傳達品牌定位信息。[7]將龍游皮紙品牌化的第一步就是為其設計一個適合產品調性的logo,從而創造企業品牌意識,并擴大溝通途徑,從而增加對文化創意產品的認知度。圖1是龍游皮紙設計logo,色系以深綠色為主,表現了環保、希望和生命力。形態上采用圓形,圓表示自然,表達了龍游皮紙來源自然。龍和葉子組成整體造型,龍代表了龍游縣,葉子代表龍游皮紙的原材料。Logo的左上方設計成卷軸的造型,賦予其龍游皮紙的功能作用。整體logo體現了對龍游皮紙的未來的美好期望,也寓意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揚光大。字體采用繁體手寫的形態,感官上體現流暢,復古,自然。符合龍游皮紙的調性。
2.明信片:明信片作為一種文化和創意產品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互聯網之前的時代,這是一種廣泛使用和接受的通信形式,明信片使遠離家鄉的人能夠向家人和朋友傳達他們的想法和愿望。然而,隨著互聯網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明信片的原始功能已經減弱。重點將放在情感表達的作用上,逐漸從實用性和功能性轉向美學、藝術和個性化,從傳達信息轉向傳達情感。明信片設計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創新和多樣化。在明信片的設計中,選紙、工藝、造型設計和環保這四方面成為明信片設計的獨特之處。選紙采用了最具有特色和質感的龍游皮紙,在造型方面將龍游縣的湖巖塔的風景進行插畫設計。通過插畫,龍游文化和龍游皮紙三者的融合,使其整體視覺效果更加意味深長。如圖2。以這種方式設計的明信片,在工藝上有所改進,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更富有創造性,從而使得文化感與收藏感提升。將龍游皮紙運用在明信片的設計上,既弘揚了非遺文化,又使其具有美觀性和實用性。整體設計簡約大方又不失現代感,意圖通過這樣的文創設計達到弘揚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
3.手賬本:手賬本是用來規劃行程、指引工作流程、記錄生活、寫觀影筆記、讀書筆記等,是自我管理、實現自己未來目標的重要工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手賬文化從日本傳播到世界各國。近年來,手賬文化逐漸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尤其受到當代年輕人的喜愛。隨之而來的手賬經濟也開始崛起,手賬本的銷量一路飆升。手賬本的設計也應運而生,產品設計多樣,也越來越精美。雖然,手賬本設計越來越精美,令人目不暇接。但關于傳統工藝的手賬本設計較少,大多都是刺繡類和皮雕類的手賬本設計,而關于龍游皮紙的手賬本設計少之又少。由于龍游宣山椏皮雁皮紙不僅紙質綿韌、手感潤柔,還吸水潤墨、宜書宜畫。因此可以將其設計成受時下年輕人喜愛和追捧的手賬本。
2011年5月23日,皮紙制作技藝(龍游皮紙制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67。將項目編號這個特殊的字符與手賬本相結合,將龍游皮紙制作介紹二維碼印在手賬本的封面,簡約但不簡單的設計內涵,流行與傳統相結合的設計理念,進而成為系列手賬本產品,如圖3。這樣可以使一本小小的手賬本承載深厚的意義,使其功能多樣,不僅可以使得手帳愛好者記錄手帳,還可以宣揚非遺文化,發展龍游皮紙。
4.日歷:日歷是生活中記錄時間的最重要工具。人們能夠很清晰地查詢年份、時間、節日等,便于人們進行日期計劃,讓日常生活更加井然有序。雖然市面上也有許多類型的日歷產品,但由于其款式傳統,沒有新意,因此很難激起消費者的購物欲,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必須投入更多創意,形成個性化符號,發揮產品創意特色。同時,現代日歷設計也應當重視物與人之間的情感化互動,將美感和實用性融合統一,其用途也不單單只是一種記錄時間的工具,而是一種具備裝飾效果和多重功能的收藏品。[8]
而龍游皮紙綿韌而堅、百折不損,光而不滑的特性符合一臺日歷的設計基本要求,將日歷的材料和內容都進行設計創新,由于龍游皮紙的原材料是山椏皮,將山椏皮的葉子形狀進行元素提取,再將logo放置在畫面中間,將其設計成插畫的樣式。將日歷的上方放置設計好的插畫,將數字放置在日歷的下方。完美地實現了功能與美感兼顧,實用與個性兼顧,如圖4。
(四)設計思考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豐富而獨特的美學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根據時代的要求進行適當的商業轉化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9]運用視覺傳達設計思維進行文創產品設計,將龍游皮紙進行再設計,將其賦予新的意義,借助現代理念將傳統文化更現代化、有效化地傳達到大眾視野中,使得消費者更易于接受,并直觀地感受學習非遺文化。
卓越的文創設計一定是大眾了解非遺文化、感受傳統經典的有效載體,它既可以擔起傳承非遺文化的重任,也可以融入時代潮流。龍游皮紙要持續發展,持續創新,并被當代年輕人所熟悉了解,就必須深入當代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將需求與設計相結合,既增加了文創設計本身價值,又發展了非遺文化。
結語
“非遺”視角下,通過文創產品設計來促進龍游皮紙的保護與發展,無疑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本文分析了龍游皮紙來源與歷史發展,并探索龍游皮紙的發展之路,在傳承非遺文化的道路上,只有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龍游皮紙的發展才會越走越遠。將龍游皮紙與文創設計相結合,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有效碰撞。在現代文創設計中,提取有價值、有意義的設計元素,深刻理解非遺傳統文化的精髓,并有意識地將這些元素與當代設計理念一起進行重構和解構,能夠有助于人們更好地感受視覺設計之美、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美。從而提升了視覺設計的文化內涵與底蘊,也能更好地弘揚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國文化的結晶和中華文明的歷史瑰寶,龍游皮紙具有重要的價值和發展意義。要充分利用龍游皮紙的文創設計,營造民族自豪感,讓龍游皮紙在世界范圍內大放異彩,讓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