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艷潔 任磊



關鍵詞:沉浸式體驗 商業健身空間 設計美學 主題IP場景 互動科技
引言
在國家大健康戰略影響下,全民健身時代來臨,催生各種類型健身場所出現。商業健身場館在品牌形象、空間品質、服務內容、使用體驗、商業運營方面以高質化和差異化成為體育產業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是全民健身戰略下的空間載體重要補充形式。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強調使用者的精神愉悅和新奇體驗,結合特定主題文化氛圍和高科技聲像光數字信息技術,營造時尚、高端、動感、娛樂休閑、科技感的多元健身體驗,是商業健身空間發展的新趨勢。
一、沉浸式體驗經濟的興起及特點
(一)沉浸式體驗經濟興起的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未來學家托夫勒在《未來的沖擊》中寫到,“人類經濟發展的總歷史將表現為三個階段:即產品經濟時代、服務經濟時代和體驗經濟時代”[1]。體驗經濟強調顧客的感受性滿足,是指通過環境渲染、場景塑造、IP主題敘事等,使受眾在現實世界存在的物理空間進行互動性體驗,最終達到實現“心流”的狀態。有學者將心流譯作沉浸或是“在境化(In the zone)”,由于其為個體帶來的良好感受,米哈里稱這種狀態為最優體驗(Optimal experience)[2]。沉浸式體驗經濟產業的發展依托科技支撐和場景延伸兩大要素,隨著互聯網和虛擬現實的快速發展,消費產品多元化,沉浸式體驗經濟產業的邊界也在不斷拓展,涉及演藝、展覽、影視、娛樂、旅游、健身等行業,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在此背景下出現,商業健身空間從“同質化”轉向“個性化”,開啟了商業健身空間的迭代升級。
(二)沉浸式體驗產業的特征
沉浸式體驗產業的特征是強調消費者的體驗感、參與性、關注消費者情緒化、感官體驗,通過代入氛圍、娛樂性、敘事感、藝術感、科幻感、交互性、創新性、植入IP主題等手法,使消費者獲得共情和情感釋放,以達到心理上的滿足(見圖1)。在沉浸體驗中,場景是依托的載體,包含個人和集體的記憶、情感與態度,具有象征、具身感知、文化、體驗等價值屬性和內涵,使人沉浸在一定故事情境中,依托創意空間體驗和科技媒介傳播,吸引商業客流量、促進銷售利潤和品牌價值的提升。
二、健身空間與沉浸式體驗商業結合模式
(一)近現代健身空間發展歷史及我國現狀
在西方,健身文化有悠久的歷史,中世紀時由于基督教對健身運動全盤否定,致使健身文化發生斷層;直至18世紀,在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影響下,健身以“身體教育”的形式逐漸回歸大眾生活。因此,近現代健身運動全面興起至今不到100年的時間,國內商業健身運動僅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表1敘述了近現代商業健身空間發展各階段的特點,它們伴隨運動文化的興起而發展,社會觀念及消費需求決定了商業健身空間的服務內容、功能和空間形式(見表1)。
自21世紀起,我國商業健身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1年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全國健身場館數量約9.4萬家,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城市場館數位列前四位,占全國比重為14.36%[3],數據體現了健身行業供給旺盛及經濟發達地區健身意識提升。但是與歐美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健身人口滲透率遠遠不足,例如,健身人口滲透率美國為19.79%,德國為12.41%,英國為12.34%,而中國僅為5.37%,表明中國健身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健身基礎設施和商業健身場館建設前景可期。
商業健身場館出現在城市的購物中心、商業綜合體、辦公園區、高檔社區等人口密集地區,使消費者健身更便捷。根據所處的商業圈不同,商業健身房在選址和業態上有商業+健身、辦公+健身、社區+健身、酒店+健身、文化+健身等模式。體育健身產業和其他產業疊加整合,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功能多元化的產業集群,健身綜合體成為新型休閑健康社交的消費場所,能滿足城市居民健身、娛樂休閑、健康餐飲、購買運動裝備等多種個性化需求,是對高質量健身場所市場不足的補充。
(二)沉浸式體驗賦能商業健身空間
根據伯思德·H.施密特的分類法體驗可以分為: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關聯體驗[4]。人們在商業健身場所的選擇上,除了更加注重健身產品質量,如運動器械檔次、健身項目多元化和服務態度之外,對健身空間的視覺品質和空間質感、差異化氛圍和定制服務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消費者從注重健身活動本身轉向關注體驗健身過程的感受,即重視在健身過程中身心的愉悅和滿足感,由于消費需求的轉變,市場出現了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以吸引高級需求的客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哈里(Mihalyi Csikszentmihalyi)指出,沉浸體驗(Flow Experience)是一種心理狀態,是指在某種活動中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過濾掉不相關知覺,忘記周圍和自我的存在,注意力集中在此時此境,進入沉浸狀態,促使人形成一種實踐經歷。2021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推進互聯網+健身,推動智慧化全民健身,政策環境有利于健身行業的快速、高質量發展。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注重情感化氣氛、個性化消費內容、健身過程更加自主自助化等特點,在科技賦能下有較真實的氛圍體驗,激發運動者的興趣,在同質化的健身房中異軍突起,受到追求高品質健身人群的追捧。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1943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5],后來又擴大到8個層次(1954年),增加了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超越需要。結合馬斯洛需要層次分級,商業健身空間設計由四級層次組成:基本層次、易用層次、驚喜層次和超越層次?;緦哟螡M足健身的功能需求,主要通過功能分區和運動設備實現。易用層次是通過優化人機工程學、交通動線、室內恒溫、餐飲休息和沐浴等配套服務,使體驗更加舒適便捷,例如將健康餐飲、運動周邊商品放在入口接待處附近便于展示;開放健身區和私教區分離,更衣淋浴、衛生間安置在隱蔽背陰區域,瑜伽室、操房安置在較盡端的安靜區域等,基本層次和易用層次側重于功能合理性。驚喜層次和超越層次強調情感中包含的文化、主題、意趣、共情等人文藝術內涵,重視美學的在境化,使健身者產生具有象征意義的感知路徑和感覺領域。
從功能到情感的轉變是由形至情逐步深入的過程,用戶在沉浸式的健身空間中產生多維化關聯的優質體驗。因此,設計師需要重視用戶的需求層次和體驗感受,通過對商業健身空間的界面、設備、裝置、文化氛圍及導視系統等進行場景重塑,構建情感化的健身、社交、休閑空間。使用者能在健身空間里保持興奮、愉悅和放松的情緒,達到最優體驗,在健身過程中完成精神與肉身的雙重修煉的目的,沉浸式體驗是消費者需求升華的必然結果。用戶需求層次與體驗情景要素關聯分析見圖2。
近年來國內較有影響力的商業連鎖健身品牌,都注重了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美學提升。例如:一兆韋德健身、威爾士健身、韋德伍斯健身、英派斯健身、樂刻健身、超級猩猩等。通過概念表現、敘事性主題、IP場景、交互體驗等策略,組織各功能分區,重塑空間情景,并以此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包括感官式和互動式兩種,感官式重點在視聽場景塑造,互動式利用人機互動,重在交互體驗。另外,還有不少類沉浸式健身空間,注重藝術化、場景化等個性空間設計,給消費者留下美好印象,獲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及商業價值。例如,一兆韋德上海旗艦店(河南中路店)和人民廣場來福士店,兩個場館均為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的實踐,在2020年疫情之后,不到兩個月預售時間會員費營銷近四千萬元,而普通門店在預售期內(一般為半年時間)的會員費營銷僅約幾百萬元,可見消費者對高品質的沉浸式健身空間及其服務內容的認可。沉浸式體驗的商業健身空間作為新興產業業態,使商家在經濟效益、社會影響、品牌提升方面都得到賦能和發展,使體育健身資源獲得創新性表達,為體育健身健康消費開辟新領域。
三、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的設計策略
(一)主題+IP 場景化:敘事化健身空間激活感官共振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為知識產權的意思,現在更多指文學、影視、動漫等作品做為原始素材被開發商再次或多次開發和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凡是有內容、有一定知名度和粉絲群的文化產品或文化產品碎片,都可以被稱為IP[6]。自2012年開始,IP逐漸成為文創和娛樂行業中極為重要的概念,被賦予更多的內涵,成為一種經過市場檢驗的、承載著獨特故事內容的情感經濟和情感文化形態[7]。
健身房主題IP場景化是借助一定的文化故事營造有統一視覺形象符號的場景,通過對特定事件、記憶的敘事,使健身者沉浸在某一特定的場景中,體驗特殊情感引發感官共振。以IP主題為中心的衍生敘事,在不同的空間中選擇故事元素和邏輯,以此形成某類個性化主題場景。“場”是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景”是情景和互動,當用戶停留在空間時,要有情景和互動讓用戶的情緒觸發[8]。
選擇商業健身空間主題IP場景,要在基于廣大受眾認可的前提下展開。例如:一兆韋德寧波中灣會所店以“探月”為主題展開沉浸式場景設計,這一主題舉世矚目,科技、未來、科幻、前衛、時尚等元素概念突出[9];在空間中通過二維圖片、三維場景和燈光變化模擬月球漫步情景,并將一兆韋德的品牌Logo與空間導視系統一體化設計,健康餐飲區、VIP休息區、SPA康體區等商業配套空間用同一主題渲染氣氛,形成了專有空間IP形象(見圖3、圖4);航天探月主題IP的健身空間體現原創性,很容易受到追求新奇體驗的年輕人喜愛,成為一處新網紅打卡地。健身者身體“沉浸”在場域中做為信息交互界面,以人的即時參與為核心、以激活感官共振為輔助的沉浸式傳播[10],將IP消費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展示消費者個性和對生活的感知,IP場景化成為實現沉浸式健身空間設計美學的策略之一。
(二)功能+模塊化:多元化健身擴大受眾群體
商業健身空間模塊化是指根據訓練內容在空間層次上分區,根據功能設置不同的健身模塊,并營造相應氛圍,使空間具有延伸性和關聯性,以保障實現多元化健身活動。在現代健身中,力量和負重訓練依然占據核心地位,在器械區和操房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專項訓練特色,加入諸如泳池、瑜伽室、私教區、營養吧、接待區、體驗區、動感單車、拳擊、SPA等輕力量功能空間,吸引大量女性進入健身房。模塊化空間渲染了對肌肉、形體及健康生活追求的健身文化,健身功能的全覆蓋奠定了商業健身房在健身訓練功能上的核心地位[11]。另外,各種與健康相關的“模塊”根據需要隨機嵌入,健康餐飲、運動服飾及周邊產品等零售業態的融入使健身房成為運動商業綜合體。例如,深圳熱煉健身空間,各模塊空間有相似而又不同的設計要素,在動感單車房里,270°超大投影幕作為視覺焦點,天花板由67個不規則起伏的異形盒子組合,這些光盒對立倒錯,側邊發光(見圖5),為空間融入情緒,構筑成多角度漫反射、“均質”內聚的“光學力場”;在運動區域,透明亞克力恒溫泳池與健身跑步機并置(見圖6),泳池部分高出地面,游泳者的水平視野提高,可以看到周圍環境;泳池邊的器械訓練者擁有“個人空間”的同時還能觀察到泳池健身者的行為,提供了交流的可能,激發健身者不同的運動狀態,實現了在同一個健身場所內參與復雜運動,是進化的運動場所。模塊化健身空間健身種類多元,吸引了更多的健身人群,進而拓展了健身文化的主題。
(三)互動+科技化:虛擬現實沉浸式健身空間提升參與感
虛擬現實沉浸式健身房是利用數字化視覺技術裝飾室內界面,依托裸眼3D、全息屏幕、沉浸式投影技術,將畫面投射到大型或者多面投影幕上產生真實立體的影像,結合音響系統和動作采集系統,營造虛擬與現實的雙重影像世界,使健身者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達到共振的體驗。例如,酷博健身俱樂部的動感單車空間,舞臺上領騎員背后的LED背景墻模擬快速移動的風景,增加逼真的動態化場景,給人身臨其境的動感體驗(見圖7)。另外,還有沉浸式瑜伽、全息投影多人互動訓練、大屏虛擬教練等有趣、有效的健身體驗,告別枯燥無聊的健身形式,讓人輕松愛上運動。再如,俄羅斯莫斯科Kometa黑色健身俱樂部,項目位于地下一層,鑒于空間自然采光不足,整體色調是暗系夜店風,光線昏暗給人以神秘感,入口大廳墻面以數塊大型液晶屏組合形成太空場景,屏幕中“渺茫的太空氣團”延伸了空間的邊界(見圖8);在門廳中心空間的天花板上懸掛高度、尺度、距離不同的LED顯示屏;接待臺上方的環形提示器滾動播放信息,指示各功能空間的方位,分區清晰;健身俱樂部不定期組織藝術沙龍和社交活動,增加了沉浸式體驗的藝術氛圍。
數字信息技術融合了虛實結合的健身場景,要求技術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更強調沉浸性以及多感知的特征,獲得更真切的知覺體驗[12]。感知體驗的部分包括:全景3D顯示(視覺)、環繞聲(聽覺)、觸覺和力反饋(觸覺)、氛圍氣味(嗅覺)、體感復制(動覺)[13],通過營造五感體驗,增強用戶沉浸的深度。沉浸式健身空間的界面和場景可以根據數字視頻音頻的變化產生多變體驗,滿足健身者差異性的需求。如2022年6月,超級猩猩在深圳開設首家沉浸式體驗健身館,將科技與互動融入健身運動,是沉浸式商業健身空間代表之一。超級猩幕教室里設置全景大屏,巨幕采用8000×2080mm的透反玻璃,健身者在屏幕上能看到自己訓練的動作,及時調整動作狀態;巨幕內容結合系列課程呈現不同真實場景,立體呈現具有電影級視覺與燈光特效,包括有氧燃脂類、靜態煥活類、融合武術類、活力塑形類、舞蹈類等,隨著快慢節奏和運動強度場景會隨之變化,參與者與虛擬環境產生共鳴,滿足不同運動群體的差異化需求?;?科技化的健身空間,正在由“虛擬場景”延伸到“現實場景”“虛擬現實結合場景”。
數字媒體影像技術拓展了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的邊界,重視敘事性和故事性使用戶提升了個性化體驗、參與性與互動性,在健身中釋放情緒和感受愉悅,由數字媒體賦能的場景可以根據視頻內容的變化使健身者保持新鮮感。健身過程中產生的肌肉疲勞、酸痛、枯燥等感受是許多健身者不能堅持下去的主要原因,而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構建了虛實結合的情境,增加了娛樂性,運動目的性減弱,在心流狀態下,可以改變人對時間、空間和周圍真實世界的感知能力,這是區別于傳統健身房的最重要特征。
(四)文化+藝術化:突出健身體驗的象征價值和文藝享受
隨著服務升級,商業健身空間市場細分,文化藝術元素融入健身環境空間是實現差異化和個性化的途徑之一。地域、年齡、性別及文化差異決定了健身空間攜帶各自的文化基因,通過融入多維度、多元化等情感觸點,給消費者傳遞諸如存在感、期待感、尊貴感的價值體驗,商業健身空間引入藝術和文化創意元素符號,以獨特的文化嫁接產生儀式感,提升消費者自我形象和群體歸屬,突出健身體驗的象征價值和文藝享受。動感、時尚、酷炫、科幻、神秘、賽博朋克、重金屬、優雅、工業風、佛系、侘寂風、暗黑系等標簽都是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特點而定,健身場館的定位決定了其風格的趨勢。
藝術介入健身空間途徑是多樣性的,可以依托色彩為主裝飾元素,也可以選擇藝術裝置為主要裝飾載體。色彩能反映出空間的特性,表達健身者在運動空間的狀態,柔化設計的形態與空間結構之間的關系。例如,上海VIS女性健身會所從女性溫柔、精致、優雅等特質入手,空間界面采用墨綠色、粉色、白色為主要色系,點綴原木色和金色,粉紅和墨綠在明度上拉開對比,在空間藝術氛圍上注重色彩、材料、燈光等元素的審美(圖9)[14]。將文化藝術融入健身空間體驗,提升趣味性和情感認同性價值,藝術裝置介入體育空間的代表案例是韋德伍斯健身成都萬象城店,該空間將神話傳說中摩西、大腦、全視之眼以雕塑、文字、貼畫的形式展現,傳達自由和反叛的精神(圖10)[15]。韋德伍斯在不同城市的門店有不同的藝術裝置主題介入,如以杭州全民健身中心店是城市露營野奢風、重慶大悅城店是生態峽谷侘寂風、西安萬象城店是機械美學工業風等,在各地場館中以不同的藝術裝置元素提升識別性和儀式感。韋德伍斯健身空間在眾多健身品牌中堅持用藝術創意造境,區別于傳統健身房,成為高端商業健身的品牌代表之一。
通過以上案例,總結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的設計策略,為商業健身空間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時拓展商業經營模式,對健身場館和相關健康產業鏈創意升級有積極的意義。沉浸式體驗商業健身空間要素構建見表2。
結論
消費進入新時代,價值觀念影響消費結構轉變,人們從滿足型消費升級到精神型消費,以文化、科技和美學等內容打造沉浸式體驗健身空間,以創意創新、品牌營銷、情感體驗為核心的經濟運營推動商業健身空間模式升級,既為商家帶來經濟效益,又滿足了消費者文化意義認同和感官愉悅。沉浸體驗賦能下的商業健身空間融合了創意設計、工程、商業、體育器械、數字技術、智能科技等多行業合作,通過主題+IP場景化、功能 +模塊化、互動+科技化、文化+藝術化分別提升商業健身空間的視覺象征性、功能價值性、享樂體驗性、情感認同性,設計思維融合科技與商業,創造高品質產品與服務,提升用戶健身體驗品質。在科技為支撐,文化為內涵、設計美學為載體呈現的支撐下,沉浸式商業健身空間設計尚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元宇宙、AI技術的應用會帶人進入次元壁空間,給人帶來更科幻、未知和神奇的感官體驗,將開啟沉浸式健身體驗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