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寧 宋偉銘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 聯合辦公空間 室內設計 疫情防護 環境健康
一、聯合辦公空間概述
(一)聯合辦公空間的概念
21世紀,經濟環境正在逐漸發生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固定地點和時間的傳統辦公模式已然褪色。由此,一種空間相對開放、設施完善、滿足靈活辦公需求的新型辦公空間——聯合辦公空間應運而生。聯合辦公空間具體指有不固定辦公地點需求的個人或團體采用有償租賃的方式與他人共享辦公空間,其形式特征靈活、資源豐富、辦公效率高,滿足了創業型企業對低租金、靈活辦公的需要。聯合辦公空間的出現,使得辦公環境不再拘泥于一層或一整棟辦公樓。不同公司或組織在同一空間中完成工作的同時進行信息、知識、技能和設施等資源的共享,從而整合工作過程中所需的資源,進而實現由“個體創業”向“社區創業”的飛躍。這種辦公形式通常具有兼辦公、娛樂、飲食、休息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多出現在城市的創新中心、產業園、市中心等地。
(二)傳統辦公空間與聯合辦公空間的不同特征
相比于傳統的辦公空間而言,聯合辦公空間在空間形式和租期等方面顯得更加靈活豐富,但辦公模式及功能需求上的變化才是兩者的本質區別。聯合辦公空間特征大體分為以下幾點(圖1):
1.經濟性特征。聯合辦公之所以受到創業初期的工作單位青睞,其主要原因在于較低的租賃成本,使用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開放辦公、團體辦公等不同辦公形式。此外,共用配套的辦公設備也可為初創企業和自由職業者節省開支。
2.靈活性特征。聯合辦公空間的靈活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其辦公模式可以建立全新的人際關系,共享資源和人脈,人員的靈活更能夠幫助實現創意和想法。在線社群之間相互交流,促進了企業之間的雙向及多邊合作。相比于傳統辦公空間,聯合辦公空間可以為創業者提供根據公司的性質和規模而自由劃分的辦公空間,此外,創業初期人員配比不穩定的時候,使用者還可以選擇按日或周來支付費用,使創業者不用擔心較高的創業成本問題,也為聯合辦公空間提供者創造了多維度盈利。
3.人性化特征。聯合辦公空間的位置一般在商業中心,交通便捷的互聯網及服務業聚集區。這意味著用戶類型的多元化,使企業間更易于實現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空間的使用功能多元化,在滿足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生活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拓展,例如增添讀書區、休閑娛樂區、健身運動區、餐飲水吧等,使聯合辦公空間更趨于人性化和社區化。
綜上所述,聯合辦公形式在此之前是給使用者帶來交流與合作創新等一系列積極活動的場所。而現時聯合辦公人員流動較為復雜的特性對于現階段疫情的防護極為不利。因而相較于傳統辦公空間環境健康問題,聯合辦公空間的環境健康在后疫情時代面臨更為巨大的危機和挑戰。
二、后疫情時代聯合辦公空間設計的新需求
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突然爆發,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均受到了嚴重影響。
由于疫情暴發于春節前夕,正是家庭聚集的時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感染病例。此外,工作地點聚集性傳播形式已成為除去家庭和聚會場所之外最為常見的傳播形式,這也足以說明辦公場所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圖2)。因此,在疫情拐點出現前,避免在工作地點發生聚集性傳播病例的方針已然不能忽視,聯合辦公空間環境繼續作出改變,如重新設計或改造。對于空間環境健康,從發展趨勢上看,需要的是在原有的聯合辦公空間環境的基礎上進行適應于后疫情時代使用的設計方案。不僅要重視聯合辦公空間在疫情當中存在的問題,而且要適應后疫情時代空間發展的新趨勢,以達到為聯合辦公的使用者帶來更加健康安全的新環境。
針對后疫情時代背景下聯合辦公空間應在空間設計規劃方面進行以下幾點思考。
(一)彈性設計:在疫情期間,居家辦公的工作方式取代了辦公場所的辦公形式。但是對比嚴肅安靜的辦公場所來說,居家辦公面臨著工作效率低下,辦公設備不完善等問題,所以聯合辦公空間的空間布局形式需要彈性的設計來應對后疫情時代的突發狀況。在疫情穩定時,提供具有基礎防護功能的辦公空間以滿足正常的辦公活動與交流互動;在疫情逐漸變化的時候,提供合理有效的隔離防護空間,實現可操控的辦公模式以應對突發情況。
(二)場所防護:場所環境的基礎防護是保障后疫情時代社會常態化的關鍵。在后疫情時代背景下,首先需要做到的基礎防護是對空氣質量的保障,其次是消毒措施的配備。在經歷疫情后,人們的公共衛生防護習慣已經養成,這種新產生的衛生習慣更加能夠保障聯合辦公使用者的衛生安全健康。同時也是為使用者帶來安全感的方式,因此可以考慮在場所運用更多智能化的消毒器具以適應后疫情時代的場所防護。
(三)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當我們說到場所的安全感,以往對設施、治安等關注度較高,公共衛生安全感則排在后段[1]。由于疫情爆發突然,帶給人們心理上的問題也成為了后疫情時代所要關注的重點。因此,針對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聯合辦公空間急需給使用者帶來舒適和安全的設計,消除聯合辦公使用者的顧慮,撫平疫情帶來的敏感情緒,對調整使用者工作狀態、提升工作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給使用者提供更舒適的工作環境。
目前疫情時起時伏,后疫情時代已經來臨,并且還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不得不承認,從前的生活模式已經回不去了。因此,聯合辦公空間環境的健康設計需要重視未來的發展趨勢,以高度的適應性來面對后疫情時代背景下辦公空間的新常態(圖3)。
三、后疫情時代聯合辦公空間的設計策略
(一)彈性空間的增設
新冠疫情狀況反復,這就要求聯合辦公空間的使用功能多元且需要能夠隨意變換空間形式,可以在疫情反復變換的形勢下應對聯合辦公功能定位的新需要。
當前,對于聯合辦公空間來說,控制使用者之間的行動距離是防止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方法。當前許多聯合辦公空間選址在城市的中心地區,例如商業中心、5A級寫字樓群等金融、商務聚集區。因此,工位的布局較為緊湊,難以增加人與人的活動面積,所以只能在空間可支持的范圍內拉大工位間距,塑造寬松的工作環境。可以在地面和墻面上設計明亮個性的色彩或圖案,通過視覺刺激有效地提醒使用者保持交流活動的距離,如戴德梁行提出的“六英尺辦公室”(SixFeet Office)概念,拉開距離的同時在地毯上用大圓圈配以醒目、大膽的顏色進行距離提示(圖4)[2]。用這種限定性的設計方式來控制社交距離使使用者更容易遵守,也給室內空間的布置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靈活性。除此之外,一般聯合辦公空間會有開敞式的辦公區域,而這樣的開放式辦公空間可以通過平面布局來限定活動距離,例如北京遠洋新干線We+聯合辦公的開放辦公空間不同于傳統的垂直或相對的方式,將辦公空間設計為傾斜交叉式,并且在連接處設置開放隔板用于存放書籍材料等,既能有效控制距離,又不影響基礎的溝通需求,如表1。
此外,人們在疫情后的心境也發生了改變,疫情爆發時的居家辦公的經歷對日后重返線下的辦公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習慣了居家辦公的形式,期望有相對隱蔽的個人空間等問題,致使原有的共享辦公形式需要做到一定的調整。因通過設計來控制人的行為和移動很難形成長期習慣,所以需要將靈活的隔斷融入到聯合辦公的空間布局中,即可以在疫情突然爆發時快速地改變聯合辦公空間的狀態。而隔斷的選擇可以是輕質、可移動的織物或家具等,再結合推拉、平移、折疊等方式創造出幾種不同的空間分隔方式。當疫情危險等級上升時在一個大空間內分隔出更多個小空間,盡可能地減少接觸可能性。這種能夠應對疫情不同階段而自由組合的方式,使得聯合辦公的空間布局更加靈活,更具彈性。還有可滑動的桌子與屏風、展板等,能夠對空間進行隔離、自由劃分和利用,這種隔斷帶有圍合空間的功能,可以充分滿足使用者想要擁有的私人空間和安全感,并建立對所屬空間的歸屬感(圖5)。
除此之外,疫情之前就不太被采用的大平層以及大量的開放式座位所形成的開放式聯合辦公布局已經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社區”和“工作艙”式的辦公空間,以及滿足集群辦公的需求的多元化“團隊工作室”。這種空間布局方式更利于后疫情時代背景下的聯合辦公空間日常運轉。因行動受到限制,致使線上的辦公模式將持續作用于聯合辦公空間。因此,為滿足使用者對視頻通話和會議的需求,設置更多的小型視頻通話室,或將大型會議室改造成多個小型視頻通話間。在滿足入駐公司會議洽談需求的同時,員工的健康也可得到保障(圖6、7)。
(二)重點技術的加強
聯合辦公空間的基礎防護是后疫情時代社會發展穩定的重點問題。首先是常說的空氣質量問題,由于聯合辦公室內空間通常空氣流通較差、封閉性較強,可以通過規劃合理的開窗方式來加強空氣循環,或者通過增設通風空調系統來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3]。空調運行的主要功能有制冷加熱、排風通風、過濾等,同時空調還有凈化空氣的功能,因此為了避免二次污染帶來的安全隱患,空調的選擇需要有排風和凈化的功能。但目前很多新風設計采用局部單向流或多聯機配合風柜,而這樣新風量不足的裝置使其不能快速地排出室內污染的空氣。因此效率與質量并存的空調新風過濾換氣系統才能有效阻斷病毒的空氣傳播,不僅具有平時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優點,而且可以在室內發生衛生安全問題時,降低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所以在聯合辦公空間應優先采取加大新風的通風換氣量,作為疫情又一有效的預防手段。
其次,系統的對場所進行清潔和殺菌消毒也是保證場所衛生安全的必要措施。因此,應明確保潔消毒的具體方式和消毒劑的選用,用紫外線燈等方式對人員較少的場所進行消毒。不僅如此,殺菌消毒需要在重點空間和人流聚集處布置,可以是聯合辦公的入口和前臺區、公共休息區、洗手間等,都是聯合辦公空間中需要重點防護的空間。還可以將智能無接觸式的設備引入聯合辦公空間中,即通過減少直接接觸的方式控制病毒的傳播來提升環境防護,例如,增設自動免接觸門、自動感應水龍頭、感應垃圾箱等,或者使用語音控制的方式來激活空間照明,也是向低觸控環境轉變的方式。除此之外,要更加嚴格地對電腦設備進行日常消毒,對比座位的個性化裝飾,干凈簡潔的臺面更易于日常清潔,所以需要對聯合辦公空間設定新的規定,從而對聯合辦公場所的健康環境提供常態化保障。
最后,聯合辦公空間垃圾清理情況也是需要重點管控的部分,辦公空間的垃圾包括辦公空間廢棄物、廚余垃圾、防疫期間戴的一次性口罩和手套等,而垃圾清理場所是出現病毒傳播和交叉感染較為容易的空間。開展定期消殺是保證聯合辦公空間健康安全、避免病毒傳播的有效途徑[4]。
(三)提升場所舒適度
后疫情時代聯合辦公空間的設計策略不僅是空間的防護,還要設計出讓使用者安心、放松的聯合辦公環境,場所的舒適有助于使用者調整精神狀態盡快適應當前的工作環境。因此,后疫情時代不僅要關注場所環境本身的防護,還要重視聯合辦公使用者心理層面的安全感,包括提供具有私密性的個人空間、可見的防護措施、具有舒適感和安全感的環境等。
提高室內空間舒適度的有效方式是增添綠植,在后疫情時代同樣需要使用增添綠植的方式來為聯合辦公空間室內環境增加活力。綠色的植物有助于工作者辦公注意力的集中,使創業人員可以更好地融入辦公環境的同時,還可以緩解其因疫情帶來的焦慮情緒,促進使用者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從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綠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氣凈化器,具有殺菌消毒、增加室內空氣的負氧離子、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功能[5]。同時,將綠植作為天然的屏障與家具相互配合,可以有效控制社交距離,為聯合辦公使用者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例如位于巴塞羅那的“云合作”聯合辦公室,在公共休息區設置了大量的綠植,用綠植和家具共同創造出更小的圍合空間,為辦公場所中工作的使用者提供更舒適的環境(圖8、9)。
自然采光設計在后疫情時代的聯合辦公空間中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充分的自然光對使用者的心理具有積極的影響。例如美國的領英奧馬哈辦公室,全新的休息室未配備任何電子照明產品,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采用自然光照明,這樣只能聽見環境音的方式更有助員工調整其精神狀態(圖10)。深度專注的辦公狀態來自不受干擾的沉浸式辦公空間,而氛圍的營造與自然光有著密切的聯系。
此外,聯合辦公空間的室內裝飾設計也與提升使用者舒適感密切相關。色彩是設計師的語言,表達了設計師對于一個空間的理解和闡釋[6]。后疫情時代的室內空間色彩的轉變能夠改善人們的情緒,聯合辦公空間的室內裝飾可以選擇能夠撫慰人心、帶有安撫心靈效果的色彩,并以此加速人們從負面情緒中脫離。例如運用可以讓人們在室內感受到大自然力量的木色,以及在強化人們的正向情緒同時可以驅散負面情緒的高純度顏色等。色彩依附于物體,能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同時帶來深層次的情緒變化和精神共鳴。除了色彩的搭配,還可以采用具有現代感的簡潔且形態獨特的抽象圖形、符號或文字等。例如北京的斐馳辦公,由于北京漫長寒冷的冬天是不適宜真實的戶外水景,但使用者們都向往有水景的工作環境。所以設計師用混凝土澆筑,模擬出水波流動的裝飾,形成了“瀑布”與“水池”,甚至還放了銅鴨子在上面“游”(圖11)。以此來提升使用者對于辦公空間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結語
在后疫情時代的背景下,對于聯合辦公空間而言,提供安全有效的防護空間環境是現階段最為主要的需求,并將持續一段時間。本文旨在針對聯合辦公空間環境進行起源和特征的簡述,并思考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聯合辦公空間的設計要點,提出適用于聯合辦公空間設計的彈性設計、場所防護、使用者心理三點新需求,并深入研究了聯合辦公空間的空間彈性設計、重點技術的加強以及提升場所舒適度三個方面的設計策略,力求在時代的不斷變化中去尋求空間的動態適應性,實現聯合辦公空間的最大化實用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