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精準思政視域下高職大學生‘四史教育工作路徑研究”(編號:2021SJB0799)階段性成果
摘要:青年大學生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深入學習“四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對于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應對新時代國家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具有重要意義。以蘇州市高職院校大學生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分析認為,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學習還存在具體內容掌握程度不高、學習形式略顯單一、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教育的形式不能滿足其需求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一)線上線下結合,制定多元化教育方案;(二)創新教學實踐,堅守課堂主陣地;(三)融入社會實踐,拓寬“四史”教育渠道;(四)滿足學生需求,讓“四史”教育更有“青年味”。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10-0108-05
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的講話中,提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下稱“四史”)結合起來,只有努力把握好國內外的思想發展,做好以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工作任務安排,才可以真正地做到不忘初心,自覺學習和提高,進而擔當起各項任務[1]。
青年大學生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深入學習“四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對于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應對新時期國家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具有重要意義?!八氖贰睂W習理應成為每一位青年大學生的必修課。
對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四史”教育是有效途徑,立德樹人是中心環節,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學習教育,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全面邁向新時代新征程之際,恰逢其時又勢在必行,堅持用偉大成就激勵人、用優良傳統教育人、用成功經驗啟迪人、用歷史教訓警示人,從而不斷增強立德樹人成效。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學習現狀分析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分析
為深入研究蘇州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學習的現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四史認知現狀的研究——以蘇州市高職院校為例”課題組采取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問卷設計包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對“四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參與情況、教育形式等,共18個選擇題。課題組采用問卷星的調查方式,回收有效問卷981份。
調查對象為蘇州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年級為大一、大二、大三兼顧,男女生兼顧,專業涉及文史類、理工類、藝術類和醫科類,同時考慮性別、政治面貌、民族、專業等因素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學習的影響。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學習現狀分析
1.認識到“四史”學習的重要性,但具體內容掌握程度不高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蘇州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對學習“四史”知識的重要性認知程度很高,但對具體的“四史”知識掌握程度不高。例如,“您認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學習‘四史是否重要”,61.06%的學生選擇了“非常重要”,37%的學生選擇了“重要”,只有1.94%的學生選擇了“不重要”。
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四史”的具體內容掌握不夠,如“您知道‘四史學習具體是指哪四個方面的歷史嗎”,只有35.07%的學生選擇了“知道”,55.25%的學生選擇了“部分知道”,甚至有9.58%的學生選擇了“完全不知道”;“您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知識掌握程度如何”這些問題,分別只有8.56%、11.42%、10.6%和10.5%的大學生選擇了“掌握知識系統全面”,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掌握較多知識”和“了解少量知識”兩個選項。
2.大部分學生參加過“四史”學習,但學習形式略顯單一
從問卷調查情況來看,蘇州市高職院校大學生絕大部分都參加過“四史”學習教育活動,但學習教育的形式以思政課的課堂教學、觀看影視作品、聽取“四史”專題講座和報告為主,形式略顯單一。例如,“您參加過‘四史學習教育及實踐活動嗎”,有56.78%的大學生選擇“參與過三次以下”,15.8%的大學生選擇“參與過三次以上”,27.42%的大學生選擇了“完全沒有參與過”。
從“四史”的學習形式上看,在“目前,您所在的學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的形式有哪些”一題中,84.91%的大學生選擇了“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71.97%的大學生選擇了“觀看影視作品”,53.01%的大學生選擇了“四史專題講座和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我們現有的“四史”教育形式過于單一,缺少創新,比較局限,往往以課堂講授、講座報告為主,讓學生不免感到乏味和空洞,難以激發學生對于“四史”的學習熱情。
3.大部分學生“四史”學習有收獲,但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非學無以廣才”。自從高校開始重視“四史”學習教育以來,大學生在學習“四史”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收獲明顯?!澳凇氖穼W習中有哪些收獲”一題中,83.49%的大學生選擇“豐富了知識”,82.26%的大學生選擇“提高了政治素質”,81.96%的大學生選擇“提高了明辨是非、分析評價歷史和理解問題的能力”,79.1%的大學生選擇“加深了愛國主義情感”。
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學生們在學習“四史”的過程中還存在主動性不強的問題。例如,“如果不是必須,您會自主學習‘四史知識嗎”,只有18.14%的大學生選擇了“經常”,32.31%的大學生選擇了“很少”,45.16%的大學生選擇“時?!保踔劣?.38%的學生選擇“不會”。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需要改進的問題。
4.“四史”學習教育的形式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
問卷調查顯示,目前蘇州市高職院校普遍開展的“四史”學習教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問題“您認為‘四史學習教育目前還有哪些不足之處”,46.59%的大學生選擇了“課堂教學、講座等專業性或說教性太強,接受度不高”,44.65%的學生選擇了“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不夠”,43.63%的大學生選擇了“活動形式創新性不夠,不太吸引人”。
在“您比較傾向于哪種方式學習‘四史知識”問題中,80.12%的學生選擇了“放映電影”,70.13%的大學生選擇了“參觀革命根據地”,為所有選項中選擇比例最高的兩個。問題“對于學校加強‘四史學習教育,以下哪個建議比較貼合您的想法”,71.76%的大學生選擇“學習過程輕松、有趣”,69.62%的學生選擇“多開展影視觀賞、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文體演出等活動”,52.6%的大學生選擇了“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四史部分的內容”。
從大學生們提出的建議可以看出,時代在進步,通過創新融合的方式將“四史”學習融進校園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四史”學習的學習氛圍,創造出一個“四史”教育學習型集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生成自主學習的學習氛圍。
二、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四史”學習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徑
(一)線上線下結合,制定多元化教育方案
從調研中不難發現,“00后”大學生的需求呈現出更加個性化的特點。每個人的需求、知識背景、個人喜好、學習風格等都不一樣。要想讓“四史”學習更有效果,必須要對標對表學習教育目標要求,把握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制定多元化的教育方案。
相比線下教育,線上教育具有可重復性、及時性、便捷性和成本低等優勢,支持課后重溫,當學生忘記某個知識點或者內容時,能夠進行再學習,同時可以在網絡隨時隨地獲取想要的學習資源,節省了教師、教室、學習資料等大量的人力和教學資源。但線上教育的弊端同樣顯現。傳統教育中,教師面對面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時,會將育人工作理念融入其中,給學生熏陶感染正能量,而線上教育使得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維系較弱,更多的只是知識信息層面的交流,“育人”功能被嚴重弱化。
因此,在“四史”教育中,線上線下應相互融合,讓線上教育突破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高效整合,讓線下教育突破“冰冷”的機器,讓學生變得“有血有肉有溫度”,成為身心健康,陽光開朗的人。學校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創新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制定多元化的教育方案,多舉措推動“四史”學習走深走實,精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活動“菜單”。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自主選擇線上“四史”知識競賽、“四史”學術講座和報告視頻,線下參觀本地革命遺址遺跡、黨性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自主“點菜”式學習,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2]。
(二)創新教學實踐,堅守課堂主陣地
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承載著傳道授業、立德樹人重任。把“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是大學生踐行“兩個確立”①、增強“四個意識”②、堅定“四個自信”③、做到“兩個維護”④的關鍵舉措[3]。
創新思政課教學實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的創新,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高職院校目前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要進行精準設計,結合高職學生特點,結合蘇州地方特色紅色資源,將地方的革命史、發展史、改革史以及英雄故事等融入教學內容。
二是教學方法的創新,解決“怎么教”的問題?!八氖贰苯逃x擇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教研室集體備課、磨課,發現并解決專題化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優化專題化教學的形式,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如持續打造“思政金課”,提倡教師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現實社會問題緊密結合,努力實現思政課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并通過視頻播放加強示范引領[4]。
三是教學實施者的創新,解決“誰來講”的問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高職院校要鍛造一批“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四史”教師隊伍。另外,還可以充分調動青年大學生參與“四史”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立“青年講師團”,從朋輩視角,以“青言青語”,深入宿舍、課堂、班級、支部、社團,開展微宣講、微黨課,激發大學生“四史”學習熱情,用青年學生聽得懂、聽得進、傳得開的方式講好“四史”。
(三)融入社會實踐,拓寬“四史”教育渠道
“四史”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講”的層面,更加要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悟和思考,在“做”中踐行初心使命[5]。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將大學生“四史”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鼓勵學生利用暑期開展志愿服務,緊扣社區需求,回應村民需要,向社區報到,服務鄉村振興。例如,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每年暑期的“三下鄉”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開展急救知識培訓、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知識宣傳、兒童用藥安全等富有專業特色的志愿服務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蘇州市職業大學“逐夢服務隊”組織志愿者為隨遷子女提供志愿服務,暑期里為孩子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教他們繪畫、剪紙,為孩子們輔導作業等,不僅提高了大學生的實操實踐能力,還為孩子們帶來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傳統節日之際組織青年到敬老院為老人們科普健康養生知識,為老人按摩、修建指甲、測血壓等,為老人們送去溫暖關懷。蘇州市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們通過“鄉村夜話”“田間微宣講”“短視頻”等形式到群眾中開展宣傳宣講,通過一個個脫貧奔小康、產業發展、鄉村巨變的鮮活故事,引導群眾將現在和過去的生活進行對比,用身邊小故事講透大道理,激發群眾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和情懷。
(四)滿足學生需求,讓“四史”教育更有“青年范”
“四史”教育的內容是嚴肅客觀的,但是教育的方式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采用青年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四史”學習教育的“打開模式”更富“青年范”、更具“時代味”,奏響“四史”學習教育的青春樂章。
蘇州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近代蘇州的歷史就是一部列強入侵、人民苦難與有志之士不斷探索的歷史,有“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的五卅路,有成立中共蘇州獨立支部的樂益女中(現體育場路4號),有見證人民解放軍解放蘇州壯烈場景的鐵嶺關,無論是歷史照片還是革命文物,都在無聲地講述著那段艱辛的崢嶸歲月。在調研中,70.13%的大學生傾向于通過參觀革命根據地來學好“四史”,高職院??梢猿浞掷锰K州的紅色資源,通過走訪、參觀讓學生能夠深切感悟蘇州人走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從而更加珍惜無數共產黨人用鮮血換來的盛世繁華。在調研中,71.76%的大學生選擇“學習過程輕松、有趣”的方式學習“四史”。高職院??梢越Y合學生的需求,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同步開展“四史”學習。如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建校100周年的校史舞臺劇,將富有院校特色的“四史”教育內容改編成有品位的文藝作品。通過舞臺劇的形式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受到精神的洗禮與情感的浸潤,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還可以將紅色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貫穿“四史”教育,聚焦革命老區,開展公益創業,引導師生服務鄉村振興,打造一堂主題鮮明的思政大課、實踐大課,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堅定感黨恩、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結語
不管采用怎樣的學習方式,我們都要把握一點,那就是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四史”學習教育絕不能僅僅停留于顯性知識的獲取上,滿足于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基本知識一字不漏地記在心里,寫在紙上,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學習的結果上所獲取的隱性知識,即回到本源起點,理清歷史、理論和實踐的脈絡,對“中華民族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看得更清楚,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想得更明白,讓大學生們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注釋:
①“兩個確立”:指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②“四個意識”: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③“四個自信”: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兩個維護”:指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1-09(002).
[2]戴海容.精準思政視角下新時代高職院校“四史”教育路徑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
[3]靳諾.圍繞立德樹人 加強“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5).
[4]黃嶺峻,許換換.習近平論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辯證思維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4).
[5]倪松根,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價值的邏輯意蘊及其實現[J].思想教育研究,2017(8).
作者簡介:孫泉(1986—),女,漢族,湖北洪湖人,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張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