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峰
自“首席教師”機制推出以來,上海市嘉定區曹王小學語文、英語等學科陸續涌現出多名首席教師。他們不僅保障所任教班級的學科教學質量,還與學校教研組共同研討實踐,更將項目研究成果與集團成員校研討分享。
在“雙減”背景下,作業改革面臨新的挑戰,對此,首席教師帶領團隊,在專家的指導下,定期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研活動,探索出一條校本作業設計的創新之路。
重視團隊建設,發揮首席教師引領輻射作用
校內組隊,引領提升。首先成立校內團隊,團隊成員不限于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還調動教研組內的青年教師及骨干教師參與項目研究,共同學習文件、更新理念、探索實踐、反思總結,不斷優化校本作業設計。
教研帶動,把握要點。由首席教師組織多形式、多層次的教研活動,帶領校內團隊精讀《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把握趨勢,領悟要點,控制作業量、作業時間,提高作業品質。
指導研討,科學實踐。在學科專家近距離指導的基礎上,首席教師制定“單元作業設計屬性表”,帶領團隊成員基于課標、教材和學生學情,確定單元教學目標,設置單元作業目標,確保作業目標與課程標準、教學目標保持一致。同時,首席教師率先基于“單元作業設計屬性表”進行作業設計,并在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上分享設計案例,帶領團隊教師不斷豐富作業類型、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為家長減負,為學生松綁,為學習提質。
注重分層,因材施教。在首席教師的示范引領下,團隊教師積極參與項目研究,充分分析學情,將學生按照現有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同一備課組的教師在每周常規的教研活動中,分解作業設計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能力、有自信完成作業。這樣的分層作業設計,尊重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
強化預習,培養習慣。首席教師將分層理念融入預習作業的設計,帶領團隊教師分工協作,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探索預習作業設計,制作了各課時預習作業模板。其將單元教學目標和單元作業目標相匹配,細分各課時教學目標,設計少而精、內容豐富的預習作業,在鞏固知識、檢驗成果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自學習慣。
集團內部形成聯動,共享優質師資資源
溝通交流,資源共享。首席教師不僅帶動校內教師開展項目研究,更將校內實踐改進后的研究成果與成員校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進行分享;開展集團教研活動,搭建交流平臺,了解成員校教師的意見和建議,診斷、規范和改進教育方式,切實推動集團內教師能力的整體提高。
分工協作,孵化成果。“首席教師”項目在本校初步取得成果后,成員校的教師一同參與進來,將“校內組隊”拓展為“集團聯動”,成員校之間分工協作,定期教研,不斷優化作業設計,真正將項目研究做深做細。
重視項目成果,著眼長遠發展
在優化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能獲得成長。從學生層面看,精練的作業能夠鞏固知識、擴大知識面,還能提高思維品質、創造才能,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從教師層面看,作業要在精減的同時做到提質增效,這正是教師變革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良好契機。在首席教師的引領下,學校英語教研組不斷實踐,創新作業設計,探索預習作業設計,并將現有的作業設計梳理成冊,形成案例集。
“首席教師”項目增強了成員校之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優化了集團內教師資源的配置。通過首席教師的引領與輻射,在接下來的探索中,不僅能夠進一步優化作業設計,更能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其他問題,增強育人實效。
責任編輯:于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