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華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四中學以“豐本揚長,寧心致遠”為校訓,堅持“強化學習管理,狠抓習慣養成,注重細節規范”管理理念,把“教學為重,質量為王”工作理念貫徹到每個干部教師心中,深化管理,精準施策,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立足管理,深入教學。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始終強調圍繞質量提升打整體仗,不斷強化領導干部教學管理理念,秉承“先服務,再指導,后領導”的宗旨,實施系列改革措施:制定“新三年質量提升目標和方案”,確立高質量教學的目標;施行“五縱三橫”扁平化管理模式,把“五處”(教務處、政教處、科研處、師訓處、總務處)的管理力量圍繞質量核心分配至三個年級組,形成“副校級分管—年級管理—政教管理—年級干部跟崗管理”的“四級管理”模式,同時增加督查力度,堅持以教育教學和學生發展為中心。校長整體把握,靠前指揮,領導干部深入教學,每個領導至少承包一個學科組、一個班級、3—5名重點學生。包年級領導須深入年級做好檢查指導工作,參與年級各項管理。包備研組領導則組織開展集體備課,指導教研活動,每月對教學常規進行檢查,做好記錄。所有領導都要參與教研活動、推門聽課、評課等,且頻率不得低于教體局要求;班級、學科、年級的評價考核結果與領導班子的年度考核掛鉤。
立足教師,提升素養。學校以精神激勵和專業引領促教師隊伍素養提升,不斷完善增值評價考核、職稱榮譽評比、績效獎勵發放等各類機制,激活教師內生動力。為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學校積極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建立教師隨考制度,實施師徒結對青藍工程,并開展了一系列技能競賽活動,如“師生同答一張卷”“師徒同上一節課”“‘紅燭杯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綜合技能大賽”等,結合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全體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教、以賽促建,形成長效育人機制。此外,學校在教師培養上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策略,不僅邀請本地區專家、名師、教研員等進校園開講座、指導一線教學,還積極支持教師外出培訓,拓展教師的成長空間,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立足教學,規范常規。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即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做好“兩個至少”,教師每周至少提問每個學生一次,每月至少對每個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面改或給出具體評語一次;貫徹“三個按時”,要求教師按時參加備課、上課按時進班、下課按時結束;落實教學“四精”和作業“五必”,即教學要精選、精講、精練、精評,作業要有留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
立足課堂,提質增效。制定實施“課堂十不準、十做到”“課堂教學規范”“學生課堂規范”,從學生每節課的參與度、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果上尋求突破。整體推行超前備課,改革并規范課堂教學模式,實施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鞏固提高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變評課標準,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轉型。嚴控教師一講到底、不備課上課、隨意上課等現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認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托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促成學生的深度學習。
立足校本,建設課程。學校成立涵蓋體育、藝術、文學、科技等領域的社團20余個,每周開展不少于4次的社團活動,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等自由選擇社團,豐富校園生活。此外,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德育處開發了“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校本德育教材,重點對七年級學生進行習慣培養和思想教育,積極推動課程評價改革,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素養時代的新要求、新變化。
立足家校,齊抓共管。在每學期開始和期中,學校統一召開各年級家長會,針對學生成績、行為、思想傾向、成長問題等及時進行家校溝通,同時通過家長課堂、講座等方式展開家長培訓,幫助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充分發揮家校合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讓家長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助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護航。
責任編輯:曹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