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鳳
摘要:隨著我國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特色活動在現代教育活動中的占比在逐漸增加。當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遇到“雙減”政策,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教學機制被進一步優化。文章從小學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的概述入手,分析“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存在的問題,明確小學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的設計原則,并對“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中體育特色活動的建設策略進行探究,以期提高基于“雙減”的小學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質量。
關鍵詞:“雙減”;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1-009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雙減”專項課題“基于‘雙減下的小學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研究”(GS[2021]GHBZX144)研究成果
2021年7月,“雙減”政策正式落地,這代表著我國教育改革邁入新階段。在此背景下,體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體育課程已成為填補“雙減”政策下學校課后服務內容的主力。設計課后服務版塊導入體育特色活動可以在體能、文化、情感上同步教育學生。然而,課后服務版塊導入體育特色活動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較多問題,如活動缺乏特色、活動資源不足等,亟待解決。在“雙減”背景下,如何開發小學課后服務特色體育活動,加快體育活動與現代育人工作的融合,已成為每個體育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基于“雙減”的小學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的建設策略進行探究,以期有效達成“減負增效”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是基于體育課程教學要求,以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需要構建的課程服務體系,是在體育教師的組織下,在課后開展的體育活動。體育特色活動以特色體育活動、趣味體育活動為切入點,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傳統體育活動相比,體育特色活動更重視對多元聯動、趣味互動等全新體育教學模式的開發和運用,因此在實施特色體育活動教學時,體育教師除了要講解基本的體育知識外,還要針對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與體育學習需求,設計趣味性體育活動方案,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外,體育教師在設計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時,還要結合本地環境特色、資源特色等,積極為學生打造立足于本地大環境的體育教學新模式。
1.體育特色活動被減掉,育人目標難以達成
“雙減”政策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為目標,重視學生能力和素養的綜合發展。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能僅將壓縮作業量、控制作業時間作為目標,還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并借由現代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全面進步。對于體育課程而言,體育教師要基于全新的育人要求,重視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從多角度貫徹落實育人工作。然而,部分體育教師對“雙減”政策理解不充分,沒有對課后服務版塊導入的體育特色活動進行理智判斷,也沒有充分考慮相關教學活動是否在“減負”之列、是否需要“減負”,就盲目地將其減掉。于是,課后服務中所導入的體育特色活動變成了“換個地方跑步”,活動方式單調,活動內容缺乏特色和個性,導致學生對于體育特色活動難以形成興趣,參與熱情不高。這樣的“減負”忽視了學生的客觀發展需要,背離了其實施初衷,難以發揮出其應有效用。
2.體育特色活動“抄作業”,育人價值難以發揮
體育特色活動的開發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基本教學理念,學校應允許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團體參與體育特色活動建設。各學校要根據“雙減”政策要求,立足體育目標,靈活設計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教學方案,以充分發揮體育特色活動的育人價值。然而,當前部分學校對“雙減”政策理解存在片面性,在設計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時,盲目追求體育特色活動的“低量化”發展,對于運動量、教學時長的關注高于對體育特色活動本身的關注,導致課后服務版塊導入體育特色活動難以取得理想成效。還有部分學校忽視本校學生的成長特點,也不重視對本校體育資源的綜合應用,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學校的設計方案,導致體育特色活動雖然打著“特色”的名號進入到了課后服務當中,卻不具備真實化、個性化等基本特點,學生也難以對體育特色活動產生興趣。這樣,課后服務中的體育特色活動的育人目標難以真正達成。
1.特色化原則
體育特色活動之所以被稱為“體育特色活動”,其設計、組織與開展都離不開特色活動方案的支持,因此體育教師必須結合地方體育文化特色、特色體育項目等設計和組織體育教學工作。一方面,體育教師要精心挑選出能夠為體育教學活動提供延伸服務的教學模塊,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體育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能素質,以保證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和運動欲望能在課后體育特色活動中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調整體育活動方案,除了課堂上的體育活動之外,還要結合課外體育活動創新體育教學模式,打造獨屬于學校自身特色的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展現體育特色活動的獨到之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體育特色活動更受學生歡迎。
2.科學化原則
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不能僅將開展特色體育活動作為實施目標,還要將培養學生樂于運動、享受運動、終身運動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以期通過體育競賽、特色體育活動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將學生培養成為道德、智力、體能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為達成這一教育目標,體育教師必須在遵循科學化原則的基礎上,為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設計多元教育模塊。第一,道德教育模塊。體育教師在設計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時,必須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基本原則,不僅要通過體育特色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要以現代科學思想與人文精神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尊重、公平等良好道德觀念。第二,理論學習模塊。體育教師在設計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時,要為學生提供了解相關運動項目、運動規則的機會,以實現體育的文化育人功能。第三,技能教育模塊。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體育技能與活動能力的訓練,并設計針對性更強的特色活動,如體能素質訓練,專項運動訓練等,以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充分達成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的育人目標。
3.自主化原則
體育特色活動是由各個學校組織的特色體育活動,其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能素養、開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為主要教育目標,重視學生體育技能與運動精神的培養。在設計課后服務方案、組織體育特色活動時,各學校一方面要積極開發體育特色活動的教育功能,堅持自主化原則,做好體育特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廣泛聽取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團體的意見,以保證自己設計出的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更具特色,更有助于學生體能素養的提升。具體來說,學校在組織和開展體育特色活動中具有主導權,承擔著設計體育特色活動、管理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過程的重任。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團體也可以參與到學校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的建設中,但不得隨意干預學校對體育特色活動的組織、實施過程,必須要以學校的管理理念與教學目標為基本原則,提出科學、合理的改進意見,以推動體育特色活動更好地實施。學校以自主化為基本原則落實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可以保證體育特色活動的教育性功能,讓學生正確認識體育知識的教育價值,從而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提高自身的體能素養。
1.關注學生需求,情感上“減負”
學生年齡較小,還沒有完全形成規則、約束等意識,更愿意以感性思維去認識外界環境,在教學指導工作中,“興趣”是吸引學生參與的第一要素。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基于“情感減負”的體育特色活動,以消除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抵觸情緒,讓學生在情感上接受體育特色活動,從而保證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的實施效果。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先向學生發起“運動興趣”調查,以了解學生的運動特點、運動需求,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針對性體育特色活動。例如,體育教師可針對低、中、高三個學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體育特色活動方案。對于低年級學生,體育特色活動應以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為主要目標,因此可以增設趣味化教學版塊,如體育游戲“跳房子”“斗羊”等,這些充滿趣味性的體育游戲不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還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學生的體能素養。對于中年級學生,體育教師在設計體育特色活動時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專業體育技能,如通過各種競賽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對于高年級學生,體育教師除了組織學生開展體育特色活動外,還要加入運動故事、運動規則的教育,以期將學生培養成為富有競爭精神和公平意識的新時代人才。體育教師以“情感減負”為切入點,多角度優化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教學方案,可以激發學生的活動參與興趣,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過程實現不斷進步。
2.改變活動方式,運動中“減負”
“雙減”理念下的體育特色活動的實施離不開“減負增效”的支持。體育教師只有努力提高體育特色活動的實施質量,才能在不給學生增加負擔的情況下,實現學生的不斷進步。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針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體育活動需求,組織學生開展不同主題的體育特色活動,并圍繞多項運動項目展開課后服務,供學生自由選擇,以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地參與到體育特色活動中。以“校園籃球”運動為例,體育教師可圍繞學校所組織的籃球教學活動,借由基礎技能訓練、籃球規則講解、籃球競賽組織等方式實施課后服務,并通過改變活動方式來優化課后服務細節。具體來說,體育教師可用課后服務活動小組代替傳統的“教師授課”,借由“理論組”“技能組”“競賽組”等不同組別實施課后服務,其中“理論組”負責籃球規則的講解,“技能組”負責籃球技能的講授,“競賽組”組織各類競賽活動。在體育特色活動中,體育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體育技能水平參與到對應的體育活動中,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素養。另外,體育教師在組織體育特色活動時,也應改變“全程運動”的教育理念,強調對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訓練,從而在體育運動中為學生“減負”。
3.挖掘本土資源,過程中“減負”
在“雙減”背景下,體育特色活動的開展必須以“低量高效”為目標。課后服務中的體育特色活動只有與實際環境接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才能體現出體育特色活動的育人價值。因此,體育教師在組織體育特色活動時,要充分挖掘本土資源,減去不必要的教學過程,合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以保證課后服務與育人活動、外界環境的完美對接,發揮體育特色活動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例如,在本地區組織體育競賽活動時,體育教師可以“跟風”組織類似的專項體育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其中有一定危險性的體育活動,如“城市馬拉松”“環城自行車賽”等,體育教師要對其要求和強度進行適當調整,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以發揮體育特色活動的育人作用。
4.組織特色活動,實踐中“減負”
體育特色活動是否滿足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是否與“雙減”政策相符合,這些問題都要借助實踐來回答。在“雙減”背景下,體育教師組織開展體育特色活動時,必須積極挖掘體育特色活動的教育價值,以保證學生通過參與體育特色活動能夠有所成長。具體來說,體育教師可根據課后服務定位組織體育特色活動,并借由對抗式競賽、交流式學習等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素養,從而有效發揮體育特色活動的育人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可通過設計多元活動模塊的方式,在開展體育特色活動的同時進行“減負”。例如,體育教師在圍繞學校的足球教學開展課后服務時,可以從體育技能訓練、體育知識競賽、足球對抗賽等方面入手設計體育特色活動,以幫助學生在掌握足球知識、足球運動技巧的同時,接受有關教學活動的引導,并提高足球運動能力。
5.增設特色版塊,育人中“減負”
在針對體育教學要求開發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時,體育教師要嘗試延伸有關特色活動的教育價值,保證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能夠在一定的周期內影響學生,糾正學生的活動態度,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體育教師可嘗試在育人環節開發特色課后服務體育版塊,改變以線下實踐為主導的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機制,強調線上平臺與線下實踐的綜合聯動,以提高課后服務體育特色活動質量。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構建從線上到線下的體育活動服務機制,一方面要借助云班級、慕課等教育平臺實施線上趣味化授課,加強對學生的綜合引導,另一方面要以線下的體育技能實踐、體育競賽為突破口,幫助學生掌握相關體育技能。具體來說,在線上教學環節,體育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版塊、多項目的體育特色教學活動,如體育技能講解、體育競賽組織、體育技能指導等,并允許學生自由參與課堂,從而建立起多體系的體育教學服務機制。在線下環節的交流中,體育教師可要求學生總結活動需求,記錄活動經驗,并將有關活動成果記錄下來,反饋到相關線上平臺中,從而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提供參考經驗。另外,體育教師還要設計“學生風采”“體育故事”“競賽知識”等模塊,以加深學生對課后體育服務特色活動的好感,從而在落實體育服務的同時完成技能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多元育人任務,達成體育課程的育人目標。
6.借助社會力量,方法上“減負”
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在對體育特色活動進行“減負”時,必須從活動方案、活動素材等內容入手,積極創新體育特色活動實施計劃,改變學校“大包大攬”的現狀,從而有效優化體育特色活動。民間運動團體活動實踐更為豐富,部分有識之士愿意參與到學校體育特色活動建設中,學校可組織體育特色活動志愿者團隊,為社會團體提供發揮個人價值的機會,從而借由“社會力量+教師力量”的雙向聯動,保證教師具備指導、管理體育特色活動的基本素養。一方面,學校要與社會團體建立全新的合作關系,在提出體育特色活動的基本教育要求的同時,多角度優化體育特色活動實施計劃,提升體育特色活動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學校在組織體育特色活動的過程中,要從學校周邊的體育活動組織、體育場館等單位尋求幫助,在專業技能與理論知識等方面引導體育教師,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從而使體育特色活動具有更高的教育價值。
綜上所述,學校針對課后服務的育人要求引入體育特色活動,可以進一步拓展體育特色活動范圍,讓學生形成熱愛運動、樂于運動的良好素養,解決學校教育中學生運動量不足、體育活動不受重視的尷尬問題。面對“雙減”的全新任務,體育教師要嘗試從多角度落實“減負”工作,在情感上、活動方案上同步引導學生,并借由體育文化、體育知識、體育技能訓練等同步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引導,從而實現全面育人。
參考文獻:
[1]馬海青.以花樣跳繩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基礎教育論壇, 2021(14).
[2]周艷.以籃球特色活動助推快樂校園建設[J].新智慧,2021(08).
[3]方蘭.特色體育大課間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教育家,2020(42).
[4]張金奎,張清華.“雙減”政策下小學階段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路徑[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2(04).
[5]范鴻宇.“雙減”政策背景下南京市小學課后體育服務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22.
[6]馮超.“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社團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22.
[7]周浩.“雙減”政策下銅陵市小學課后體育服務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22.
[8]劉雄.雙減政策背景下湖南省小學課后體育服務評價體系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22.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Sports Activities of After School Service in Primary Schools Based on "Double Reduction"
Li Xiaofeng
(Zhuanglang County No. 2 Primary School,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Pingliang 744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phys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hina, the proportion of sports characteristic activities in moder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When the after-school service sports characteristic activities encounter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after-school service sports characteristic activities teaching mechanism is further optimized.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over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 sports activiti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 in primary school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haracteristic sports activiti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clarifi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sports activiti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 in primary schools, and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sports activiti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 sports activities of after-school service in primary schools based on "double reduction".
Key words: "doublereduction";after classservice; sportsfeatured activities;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