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才 梁小梅
摘要: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教師不能再通過耳提面命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和教育。教師應將核心素養與自主管理有效融合,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管理和成長,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管理、參與班級管理、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等方式逐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后,其核心素養也會隨之提升,素質教育目標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實現。
關鍵詞:核心素養;自主管理;高中學生;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451.6;G63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1-012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普通高中班級自主管理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416)研究成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以單純提高考試成績為目標的教育時代已逐漸成為過去式,以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為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時代已逐漸到來。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能力、素養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引導他們在學習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意識,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執行計劃,讓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更加規律、健康和高效,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同步發展,從而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校期間應當培養的,有助于其終身發展的能力和品格,如自主管理能力、團結協作能力以及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必須以“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為中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育質量和教育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2.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文化基礎。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人類智慧賴以存在的根本,學生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相應的文化知識,從而成為一個有文化、有思想的時代新人。第二,自主發展。“人的主體性意味著,人是對自己的實踐過程具有主導能力的行動者。”因此,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爭取使之成為一個有價值、有目標的人。第三,社會參與。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以后,免不了要在社會中生活和發展,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創新力不僅有助于其個人價值的實現,還有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由此可見,核心素養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在成長和發展中應具備的能力和素養,對其實現自我價值、人生理想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良好的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時代,成為時代的創造者與引領者。
1.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的題中之義,自主管理則屬于自主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高中階段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好知識和本領,但習得知識的方式不是依靠教師被動傳授,而是要主動學習。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想學、主動去學,知識才能夠進入其腦海中,內化為其能力和素養。然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即將成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具體表現在有思想、有情緒、有能力,教師如果還以耳提面命的方式去督促他們學習,很可能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抵觸,甚至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在此種情況下,教師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他們自己去把握和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將核心素養與自主管理進行融合,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必然要求,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是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需要
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誘惑不斷增多,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自我管理能力欠佳而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如沉溺網絡游戲、熱衷熬夜偷懶等,在校期間可能還會做出一些違反班級和學校管理制度的事情,自律能力相對較差,這些都是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不強的表現。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高中教師應順應教育發展趨勢,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培養自主管理能力過程中,逐漸增強自己在生活中、在班集體中的主人翁意識,學會去把握和主導生活,合理分配和安排時間,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做生活的主人。
3.是促進學生自主成長的需要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時代對人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于當代高中學生而言,其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和誘惑,有些學生雖有人生理想,卻沒有付諸行動。有些學生雖想改變自我,卻不具備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這些都是自主管理能力不強的表現,若學生不具備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其便無法實現自主成長,實現夢想便也無從談起。由此可見,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可以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為學生人生理想和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將核心素養與自主管理進行融合,是助力學生自主成長的必然選擇。
1.著眼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長期以來,大多數高中教師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習慣于事事親力親為,此種管理方式雖能獲得一定的管理成效,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不利。學生如果長期處于教師的管理下,將很難形成主人翁意識,核心素養也難以得到有效培養。因此,教師必須改變親力親為式的班級管理模式,要給予學生更多的信任和自由,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以此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1)制定自主管理目標。學生是班集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在制定班級管理目標時,教師應重點突出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自主討論、平等協商,最終制定出契合他們實際需求的自主管理目標。需要注意的是,班級管理目標并不具有唯一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兩方面目標。1)常規目標。學校會對各個班級的學習情況、衛生情況及紀律情況等進行檢查,學生可以根據學校的檢查內容制定出常規化的管理目標。2)特色目標。除常規目標外,學生還可以根據學校工作的開展情況制定一些特色目標,如學校要開展舞蹈比賽或歌唱活動,班級學生便可以根據比賽或活動內容制定目標,并借助明確的目標對班集體成員進行激勵,讓班集體成員能夠為了特色目標的實現和班集體榮譽不斷努力。
(2)制定班級管理章程。為了保證班級管理的有序性和科學性,教師可以通過制定班級管理章程的方式,對班級學生進行管理。為了保證班規的權威性,教師可以在每個學年的開始組織班級學生共同制定。一般而言,班規的內容與校規的內容有相似或相同之處,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認真研究校規的內容,并在校規的基礎上共同制定出契合本班實際情況的班規,班規要包括學習、紀律、勞動等各方面的內容。班規內容確定好以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將其張貼在教室最顯眼、最醒目的位置,方便學生實時進行對照和自查。因為是學生親自參與制定的班規,所以其對于班規內容會更信服,這樣一來班上的違規行也就自然隨之減少。
(3)推行班干部競爭制度。教師可以在班上實行班干部競爭上崗制度,每個學期都重新選舉班級干部,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競選。具體來說,新學期開始,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設置一定的班干部崗位,然后讓每個有意愿參與競選的學生各自準備好競選演講稿,其他學生則在競選演說結束后進行匿名投票。為了保證競選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師要當眾公布競選結果。被選為班級干部的學生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會以身作則,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為其他學生樹立典范和榜樣。與此同時,其自主管理能力也會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得到不斷提高。
2.重視學習管理,夯實學生自主管理基礎
學習是學生的重要任務之一,大多數高中階段學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圍繞著學習展開。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應注重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
(1)推行“三自”教育。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應嘗試著將課堂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課前準備,自由進行課堂提問,自主進行作業點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效果。1)自主進行課前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前預習,并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和難點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與同學們分享。通過學生的分享,教師可以充分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并對預習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給所有學生樹立榜樣,讓其他學生都能認真投入到課前準備當中。久而久之,學生的課前預習管理能力自然會有一定的提高。2)自由進行課堂提問。提問屬于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但以往的課堂提問都是教師先拋出問題,學生再根據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有時候甚至是教師自問自答,故而學生參與課堂提問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每次都只有幾位學習積極分子舉手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都在消極聽課。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將課堂提問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進行提問。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也不要急于給出回答,而是要將問題再次拋給學生,讓其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從而促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提問環節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處于被動聽課的地位,而是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其可以提出任何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教師則負責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通過自主思考來找到問題的答案。3)自主進行作業點評。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進行作業點評,以此了解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想法和思考,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創新創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強化周末學習管理。周末雖是學生的休息時間,但教師還是應該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或任務讓學生完成,以免學生在周末期間過度沉迷于玩樂,將學習任務完全拋諸腦后。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周末生活方式,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制定周末生活計劃表,計劃表中要詳細列出學生周末要做的事情,然后讓學生根據計劃表去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周末結束以后,學生在計劃表中的已完成事項后面打鉤,未完成事項后面打叉,并讓家長簽名后再交給教師。教師鼓勵學生制定計劃表,并通過計劃表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周末生活進行管理,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做事和學習的條理性,從而保證周末時間能夠得到高效的利用。這樣,學生自然會養成事前積極制訂計劃的良好學習管理習慣。
3.參與文化建設,提升學生自主管理水平
學校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各方面的建設,比如適當增加校園的綠化面積、完善校園的基礎設施、提高校園環境的整潔度等,以此賦予學生一個優美、整潔、舒適的學習環境。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場所,這決定了其并不專屬某個人或某個組織,而是屬于全校師生。因此,在進行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學校不僅要考慮教師的感受,還要考慮學生們的想法,畢竟學校是為學生服務的,沒有學生,學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學校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以此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情感,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1)參與建設,彰顯校園特色。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為了能讓學生產生主人翁意識,學校在開展文化建設活動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讓其發揮自身的能力和智慧,在學校的各個角落留下自己的足跡。例如,學校在對圖書館的文化墻進行美化時,可以征集學生的意見,甚至可以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一些與圖書館相契合的作品,如繪畫作品、書法作品等,并將學生所設計的優秀作品張貼在文化墻上,讓學生能夠從心底產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強烈感受到自己與學校是一個整體,這樣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自主管理意識也會隨之增強。另外,高中學校通常會不定期舉辦文藝活動或運動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比賽活動當中,展現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對于在比賽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學校除了要發放獎狀、口頭獎勵之外,還可以將學生的精彩剪影張貼在學校的文化長廊上,通過此種方式來給學生更大的肯定。這樣,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校對自己表現的肯定和尊重,甚至感受到學校是以自己為榮的,從而主動加強對自身的管理和約束,避免做出一些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
(2)自主參與,展現個人能力。學校除了要鼓勵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墻建設、文體比賽活動以外,還可以給學生創設寬松的成長環境,讓其能夠根據自身的能力與特長來為校園文化建設增光添彩。例如,學校廣播站的學生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打算策劃一檔有關“校園新聞”的節目,學校領導以及廣播站負責人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并鼓勵他們在課余時間自主尋找新聞素材,對新聞稿進行編輯,進行新聞播報,從而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檔節目的創設。如果該節目剛播出的效果不太理想,學校還應給予學生糾錯的空間,讓其主動找出節目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得廣播節目的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并成為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又如,學校英語社的學生打算成立一個英語角,學校也應給予支持和鼓勵,讓學生獨立去完成英語角的創設、運轉等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其也開始逐漸感受到管理工作的不易,并在不斷摸索學習過程中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主動去學習一些與管理相關的知識,這對于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學校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讓其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主動進行摸索和創新,或者展示個人的能力與特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產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并有意識地將自身與學校緊緊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主參與、自我管理,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我意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為將來實現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素養基礎。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大勢所趨,而自主發展屬于核心素養的題中之義,是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應當掌握的一項能力。因此,高中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核心素養與自主管理進行有效融合。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通過學習管理夯實學生自主管理基礎,通過鼓勵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自主管理水平,從而讓學生在不斷學習和發展中逐漸學會自我約束、嚴于律己,以此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識,為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柳茵.放手,讓學生學會成長———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普通高中班級自主管理的現實意義初探[J].教師,2020(24).
[2]梁霞.核心素養視域下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策略探究[J].新智慧, 2021(23).
[3]何鵬飛.核心素養視角下培養高三學生英語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2021(07).
[4]曹艷.抓好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J].教育界,2020(39).
[5]程維.基于核心素養培養視角的班級管理策略[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1(03).
[6]李菁.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的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21.
[7]高晨.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背景下初中班級管理研究[D].鄭州大學, 2021.
[8]王譽平.從“核心素養”角度解讀“自主化”班級管理[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1).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and Self Management
Zhang Zhongcai1, Liang Xiaomei2
(1. Tianzhu County No 2 Middle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733299, China; 2. Tianzhu County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733299, China)
Abstract: The student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ave already possessed a certain degree of self-awareness and autonomy, and teachers can no longer guide and educate them by the way of "face to face". Teachers should effectively integrate core competence and self-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self-study, management and growth,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n practice,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y learning management, participating in class management, and participating i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their core competence will also be improved, and the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 will also be achieved in this process.
Key words: corecompetence;selfmanagement;seniormiddleschoolstudents;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