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 壽德榮 蘇航 石宸毅
(重慶三峽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重慶 404130)
在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業機械化起著重要作用。農業機械化是農業新技術能夠有效實施的重要載體,也是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1]。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一個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進而影響地區整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明確提出,農機裝備是夯實農業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受地區經濟、技術條件自然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在探究農業機械化發展問題時,需認識到影響其發展的主要因素,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2]。國內已有大量學者對我國各地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狀況做出了分析。白學峰等[3]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提出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模式。鐘靜[4]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建立了非標準線性模型,從經濟、土地特征、地形3方面實證分析了影響陜西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進措施。王卓敏等[5]通過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影響山西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2個主成分,并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選取10個因素,通過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探究影響重慶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促進重慶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灰色關聯分析法是用來鑒別對灰色系統各個因素之間關系的密切程度。關聯度是2個因素之間關聯性大小的量度,描述系統發展過程中因素間相對變化的情況。農業機械化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且許多因素含有未知信息,因而認為農機化發展水平受“灰因素集”的影響[6]。
1.2.1 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指標
農業機械化發展受地區的經濟、技術和社會的影響,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耕地面積、社會發展等各不相同,農業機械總動力也會存在較大差異。以單位面積農機總動力代表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4],作為參考數列。公式:
單位面積農機總動力=農機總動力/糧食播種面積
1.2.2 影響因素指標
1.2.2.1 經濟因素
選取地方財政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個因素。
1.2.2.2 生產因素
選取機耕面積、單位面積糧食產量及鄉村農業機械從業人員3個因素。
1.2.2.3 裝備因素
選取大中型拖拉機臺數、小型拖拉機臺數和節水灌溉類機械3個因素。
1.2.2.4 服務因素
選取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年末機構數以及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年末人數2個因素。
本文使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2010—2020年各年度《重慶市統計年鑒》及《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年鑒》。
指標原始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及影響因素原始數據
1.4.1 選取分析數列
設參考數列又稱為母數列:
X0={X0(k)︱k=1,2,…,n}
比較數列為又稱為子數列:
Xi={Xi(k)︱k=1,2,…,n;i=1,2,…,m}
式中,k表示不同的年份;i表示影響因素個數。
1.4.2 對指標數據進行無量鋼化
本文采用初值法進行處理。
Xi(k)=Xi(k)/Xi
(1)
1.4.3 計算每個被評價對象比較序列與參考序列絕對差值
△i(k)=|X0(k)-Xi(k)|k=1,2,…,
n;i=1,2,…,m
1.4.4 求兩極最大差與最小差
最大差:
△max=max{△0i(k)},i=1,2,…,m;k=
1,2,…,n
最小差:
△min=min{△0i(k)},i=1,2,…m;k=1,
2,…,n
1.4.5 計算關聯系數
關聯系數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計算結果
1.4.6 計算關聯度
關聯度越接近1,表明關聯度越大,影響越大。
1.4.7 關聯度排序
關聯度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重慶市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排名
1.5.1 經濟方面分析
從計算結果來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影響較大,地方財政收入影響較小,說明目前地方政府對于農機的資金投入仍然不足,對農民購買農業機械設備的補貼不足,農民主要還是依靠自身來購買農業機械。
1.5.2 生產方面分析
機耕面積對于農業機械化發展影響最大,說明農業機械在農業的生產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次是鄉村農業機械從業人員,說明農機人才在農業機械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再是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反映了耕地的經濟收益,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能夠提高農民耕作的積極性,給農民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提高農民購買農機設備的能力。
1.5.3 裝備方面分析
小型拖拉機數量、大中型拖拉機數量及節水灌溉類機械均對農業機械化發展影響較大,尤其是小型拖拉機影響最大,說明目前在農業生產中,農民對農機需求仍然很大,由于重慶的地形多為丘陵山區,小型農機更適合進行田間作業,因而對于小型農機的需求量最大。
1.5.4 服務方面分析
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組織機構數和服務人員均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說明農機服務能夠使農民更好的使用農機,完善農機服務能夠有效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其購買農機的能力,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農民的購買能力就越強,同時購買農機設備積極性就越強[7]。政府及相關部門可出臺農業機械購置的貸款政策,對于一些信用良好、有一定收入保障的農戶提供低息貸款,緩解農民購買農機的經濟壓力;由于目前農機購置補貼主要是針對于一些大中型的設備,對于適合在丘陵山區作業的小型農機的補貼極為少數,因此要繼續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可適度加大對重點需求農機裝備的補貼力度,尤其是加大對小型農機設備的補貼,提高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
推進農機與農藝結合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生產效率,提升農作物產量,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進而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相關部門要根據不同環境條件和種植模式,將農作物優良品種選育和田間管理模式的研究與農業機械化需求相融合,形成高效生產模式;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特點,推廣適宜的農業機械新技術和新型農具,提升農民對新型農機具的購買意愿。可以聯合農機推廣站、聯合作物栽培研究所、涉農高校等,整合現有資源,同時加強農機農藝部門與科研部門之間聯系溝通,建立農機農藝共同研發機制,開展農機農藝融合關鍵技術攻關[8],使種植模式得以優化,促進生產方式轉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只有農機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有效應用才能真正促進農機化發展,因此地方政府應該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的創新研發,從農業技術、運營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入手[9],積極推進農業機械設備的創新,針對丘陵山區農業生產特色和農民對于農業機械設備的需求進行調研,為農業機械設備生產企業提供建議,使相關企業能夠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研發農機設備。另外,還應加大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對相關的研發企業進行補貼,推進地方農機研發的速度。在農機研發過程中,研發人員要深入了解地區的發展情況和農民的需求,研發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農業機械產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的作用。
農機人才數量和服務組織直接影響著農機化發展,在服務體系構建中,相關技能與知識點的培訓與再教育水平需引起重視[10]。應積極開展農業機械化人才的培養,幫助農民認識農業機械并能夠實際操作使用,經過培訓的農民能夠熟練的掌握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法,只有農業勞動者的素質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才能有效實施,同時受到培訓的人員還可以教其他農業生產者使用農業機械的方法,不斷促進地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相關部門要重視農機化服務組織,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將農機大戶、專業戶、合作社等農業機械化服務組織不斷壯大,加大資金投入,促進當地的農機化發展。農業機械的生產和銷售部門要向定期農民講解機械的使用方法[11],使農民能夠科學合理的購買和應用農業機械設備,合理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農業機械化的優勢,提高農業的生產率。
農業機械化發展受地區的經濟、社會及技術等多種因素影響,本文根據重慶市近幾年的統計數據,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各影響因素進行了關聯分析,根據關聯結果得出制約目前重慶市農機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政府資金投入欠缺、適宜農機短缺、農機服務不夠完善等,提出要加強政府對于農業機械的資金投入,要著重研發適合于丘陵地區作業的小型農機,完善地區服務體系的改進建議,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