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召 丁紅斌 陳銀
(中交四公局工程服務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園林綠化的步伐越來越快,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大部分項目都需要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但由于施工、場地矛盾等因素,苗木往往會錯過最佳的栽植時機,為了保證施工進度,不影響竣工日期,或者是為了短時間內塑造景觀效果,經常會出現反季節移植的情況。反季節移植是指在不適宜進行綠化工程或施工困難的季節而進行的樹木移植活動,由于反季節樹木的移植違反了樹木自身的生長規律,移植較為困難,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反季節移植苗木的成活率,減少時間和經濟上的損失,就必須掌握好反季節樹木移植技術。
樹木的根系與土壤緊密相連,正常生長的樹木,其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理代謝保持著相對的平衡,但因挖掘時大量的根系被破壞,打破了原有的樹勢平衡,使其根系對水分和營養的吸收能力減弱,樹木易于枯萎、損傷、長勢減弱,嚴重的可致樹木死亡,而根系的再生以及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新的平衡的建立,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移植后的苗木與新環境之間的正常關系能否快速的形成,并及時恢復樹體的代謝平衡,這對于移植的成活率至關重要。
在進行樹木的反季節移植時,樹木正處生長旺季,其地上部分蒸騰量較大,對水分的需求也比較大,而根系吸收的水分和養分的量減少,不能滿足樹木的正常生長,易發生失水死亡的情況,此外,反季節樹木移植時往往需要攜帶更大的土球,在其搬運、栽植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很可能會導致土球破壞、根系斷裂[1],因此,與正常季節相比,苗木的成活率要低一些。
由于反季節樹木移植較復雜,常常采用各種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此外,為了提高移植后的成活率,必須采用一些特殊的補救措施,往往需要花費更大的成本,如樹冠噴水、使用生根劑、遮蔭、噴灑蒸騰抑制劑等,無形間增加工程成本。
部分綠化工程具有時間緊、任務重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特點,反季節樹木移植能夠在短期內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更快速地發揮園林樹木的功能作用,滿足城市綠化和美化的需求[2]。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不難發現,在此之前,已有相關學者對反季節樹木移植技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討與總結。如,梁玉君[3]從非適宜季節樹木移植技術的理論基礎出發,對移植前、移植中、移植后等多方面進行探討,對非適宜季節移植的技術關鍵進行了分析歸納,并對提升樹木的成活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措施;姚云富[4]從平衡理論出發,對大樹移植技術和方法進行了分析;張忠峰[5]從樹木移植技術的理論出發,并與夏季樹木移植的生產實踐相結合,系統地總結、歸納了在苗木起苗、運輸、栽植,以及栽后期的管理過程中的關鍵做法,并就如何提高樹木在夏季移栽的成活率,給出了具體的建議與措施;鄧華平等[6]從樹木移植成活原理出發,結合實踐案例,對反季節移栽大樹技術進行了分析和歸納。但整體而言,目前反季節樹木栽植技術的運用依然是園林綠化的重難點,亟需進一步開展此方面的相關技術探索與研究。鑒于以上樹木移植成活原理和相關探索,發現反季節樹木移植亟需解決的主要矛盾集中體現在樹體的水分吸收與散失平衡方面;因此,應從減少蒸騰和促進水分與養分的吸收方面入手,并在建設進程中加強各項標準化管理。
御龍城安置房景觀綠化項目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區,施工總工期為210d,根據施工計劃安排,綠化種植工程恰好處于8—9月這2個高溫季節,為提升綠化種植的成活率,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必須采用反季節樹木移植技術,以下將結合相應的技術措施闡述其在本項目中的具體實踐應用。
3.1.1 斷根處理技術
在工程建設中,可在樹木移栽前的春季或秋天進行斷根處理,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樹根的再生能力,刺激根系上的側根、支根的發育,促進近干區的根量的增加,以便在下次挖掘土球時保留較為完整的根系,從而提高樹木的成活率[7]。具體做法:在挖掘樹木土球的規范直徑向內15~20cm處挖溝斷根,溝槽的寬度約30~40cm,深度約60~75cm,遇細根和須根處直接剪掉,遇粗根處,采用環裝剝皮處理,保證切口光滑,并對其進行消毒和涂抹保護劑處理,如圖1。在斷根作業結束后,及時覆蓋溝槽,在覆蓋溝槽前,在剝皮和斷根處噴灑生根劑,以刺激根系的生長,在覆土后踏實澆透水并及時立好支撐桿,防止樹木傾斜。
在本項目中,通過與周邊地區的綠化公司和苗木供貨商的溝通,在綠化苗木移栽前對其進行斷根處理,并強化其日常的維護管理,為提高其苗木的成活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1.2 帶土球移植技術
為保證移植樹木根系的相對完整性,使移栽后的樹木在短時間內快速地恢復其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功能,必須采取帶土球移植技術,在正常季節移植的規范基礎之上,將其直徑擴大1個規格,如圖2。帶土球移植時,應當攜帶原生土壤以保護根系,土球應用蒲包、草繩等柔軟的物質包裹,在土球的包裹下,可以有效降低根部受到的傷害,這樣可以減少移植時水分的過多流失,更利于植物的生長。但如果盲目加大土球的尺寸,將造成操作不便,材料浪費,運輸成本增加。

圖2 擴大的土球規格
一般來說,土球直徑約為苗木胸徑的8~10倍,土球高度為土球直徑的2/3。在本項目的實踐中,苗木土球的大小在規范的基礎上,都放大了約1個規格并用草繩打包,有效地減少對根系的損傷。
3.1.3 容器育苗技術
容器育苗是一項提升苗木根系質量的優良苗木栽植技術,可以快速生產出品質較好的苗木,容器育苗技術可分為硬容器育苗和軟硬容器育苗,硬容器育苗一般在春季進行常規的水肥養護,到了生長季節再從容器中移入綠地,此工藝投入費用比較高,但安全可靠,常用于規格較小的苗木。軟質容器沒有固定的外形,根據材質可以分為蒲包草繩和無紡布包裝。總體而言,容器苗技術具有移動方便、栽植靈活、成活率高的特點;此外,由于苗木的根部被容器所保護,且與下部的土壤基質保持著密切的接觸,在移植的過程中,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對根部的傷害,同時還可以縮短緩苗的時間,加快根系的生長速度,符合反季節栽植對苗木的要求[8]。
在本項目中,選用了100余株的紫薇和金邊六月雪容器苗,在施工的前期,把這些幼苗放進一個容器里,作為一個成熟的幼苗,在施工期內進行移植,實施效果成活率高達100%,如圖3。

圖3 容器苗
3.1.4 囤苗假植技術
囤苗假植是指在正常的栽植季節,樹木在休眠期時,對其根系采取斷根措施,并事先簡單包裝后,栽植到相應的區域,以備反季節移植使用[9]。經過一段時間的假植,苗木的根部會產生眾多須根,能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且方便后期的養護與管理,如圖4[10]。

圖4 囤苗假植
在本項目中,3月提前將70余株樂昌含笑集中包裝,并將其假植與養護,在8月實施了反季節移植,后期苗木成活率達98%,并在后期生長良好。
3.2.1 枝條修剪與摘葉
在進行反季節的樹木移植時,要相應地增加修剪量和摘葉量,以抑制葉片的呼吸和蒸騰作用,通常在苗木的移植前后,要分別進行一次修剪。就落葉樹種而言,可將側枝截去,保留一部分營養枝和發芽率高的枝條,剪掉1/2左右;對常綠闊葉樹種來說,可采用縮小樹冠的方式,把周圍的枝條剪掉,同時適當地剪掉樹冠中多余的弱枝和分枝,多保留一些健壯的枝條,剪掉1/3左右;而針葉樹主要以疏枝為主,可以疏除輪生枝,但要盡可能地保留樹形。此外,對于修剪截口面積較大的樹干,傷口處需涂抹消毒防腐劑。
在本項目中,苗木在運輸前,進行適宜的粗剪,重點是對側枝、徒長枝、死枝、病害枝、重疊枝和部分葉子進行修剪;苗木運抵工地后,對其進行細致的修剪,由現場技術人員根據工程需要,將劈裂根、劈裂枝、過長根剪掉,并在截面處涂抹防腐劑,在土球周圍噴灑生根劑,如圖5。

圖5 現場修剪
3.2.2 噴霧保濕與噴灑藥劑
在進行反季節移植時,對苗木進行噴淋作業,以降低苗木周圍的溫度,增加空氣濕度,減少水分蒸騰,利于葉片吸收水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此外,還需根據移植時天氣情況掌控噴霧的頻率,在噴淋時水的霧化程度要高,以免造成樹木的積水爛根,如圖6。利用抑制蒸騰劑對移栽樹木進行葉面噴灑,可以有效地抑制樹木上部的水分蒸發,提高樹木的移栽成活率,如圖7。蒸騰劑主要有2種,具有物理特性的有機高分子膜,就像在植物外面覆蓋一層有機薄膜,可以起到保護葉片水分的作用;具有生物化學特性的,其作用機制可通過抑制葉面氣孔開度來減少水分的蒸發,從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圖6 苗木噴霧保濕

圖7 葉面噴灑抑制蒸騰劑
選擇合理的苗木噴霧保濕作業時間十分重要,一般選擇溫度較低的早晨或傍晚,避免溫度過高造成葉片和枝條的灼傷。在本項目中,依據天氣的具體情況,一般選擇在10:00之前和17:00之后對現場的苗木進行噴霧保濕作業,以降低其周圍的溫度,提升吸收水分的能力,進而有助于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3.2.3 遮蔭
架設遮陽網是一種最常見的降溫和防止蒸騰的方法。通過阻擋一部分的日照和輻射,形成一個小氣候,使樹木周圍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盡可能適宜樹木的生長。反季節移植的樹木,在采用遮陽網時,最好選用遮蔭率為75%左右的黑色遮陽網,既能達到較好的遮蔭效果,又不會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造成干擾;不能將遮蔭網直接搭設到樹木的枝干上,因為黑色的遮蔭網具有一定的吸熱能力,在局部內部空氣的溫度是很高的,如果在大樹的枝干上直接架設遮陽網,不但起不到遮陽和防曬的效果,還會導致靠近遮陽網附近的葉子被灼傷,枝干水分被蒸發,導致枝葉枯萎和死亡;在架設遮陽網的時候,遮陽網和樹頂之間要留有50~60cm的距離且周圍的樹梢與遮陽網也要有一定的距離,以便達到更好的遮蔭效果,如圖8。

圖8 苗木搭設遮陽網
本項目苗木移植后,正值炎夏,為了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在苗木上設置了遮陽網,以達到降溫和減小水分損失的目的,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由于反季節樹木的移植與植物的生長規律相違背,因此,首先要確保移植樹木的成活率,在這個前提下,盡快促進樹勢恢復,以求在最短時間內,實現綠化的目標。在技術上,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來恢復樹木的生長。
3.3.1 苗木的選擇
由于不同苗木的生態習性差異較大,在實際的綠化施工中,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盡可能選用鄉土樹種,或經過馴化、實踐證明可以選擇在本地正常生長的樹種,從而降低費用,提高成活率。由于非種植季節特殊的氣候環境,苗木質量的好壞對其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選擇苗木時一定要盡量選用根系發達、生長旺盛、植株健壯、無病蟲害、適應性強的苗木[11]。
本項目中,多數苗木都選用了黃葛樹、含笑、木芙蓉、滿天星等適宜本地生長的植物,并且在號苗時,除了要嚴格遵守設計規定的規格和數量之外,還特別注意挑選出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枝葉茂盛、無病蟲害以及無凍害的苗木,移植后,后期苗木生長均良好,如圖9。

圖9 長勢旺盛的木芙蓉與滿天星
3.3.2 土壤的處理
種植土是植物生長的關鍵所在,移植樹木根部周圍土壤的理化性質對于新根的萌發和恢復樹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樹木種植之前,必須對土壤性質和酸堿度有全面的認識,并結合園林綠化反季節植物苗木的特點,確定適宜栽植的土壤條件[12]。如果栽植地土壤條件不好,無法滿足用土的需要,就需要通過消毒、培土與摻沙、施加有機肥料以及客土改良等方法來滿足栽培用土的需要。此外,土壤的通氣狀況、土壤緊實度、土壤中的營養成分等都會對植物促發新根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反季節移植的苗木種植土,更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并確保其肥沃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排水性。
在本項目中,有幾處區域的土質不達標,為此采用人工和機械相結合的方式對此區域進行了客土改良,如圖10;清理土壤中的瓦片、石頭、建筑垃圾等,如圖11,以滿足種植土的需求,為以后樹勢的恢復與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圖10 客土改良

圖11 清除土壤中的垃圾
3.3.3 刺激樹木生根復壯
在樹木移植時,根系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為快速地促進根系恢復生長,可向根系或土球噴灑生根劑,刺激苗木生根復壯。常用的方法有2種,在栽種后的苗木土球周圍灌藥,施500mg·L-1的萘乙酸,并與清水混合配成一定的濃度來澆灌;在苗木栽植之前,將土球上的包裹物除去,在土球立面噴灑1000~2000mg·L-1生根粉,讓其滲入土球中,再進行覆土和澆水養護[13],如圖12。

圖12 苗木灌生根粉
在本項目中,對于新移植到現場的紫葉李苗木,修剪過后,在土球的立面噴灑生根粉,進行覆土、打支撐以及澆水養護,后期苗木生長良好。
3.3.4 加強后期的養護管理
“三分種七分養”,在反季節樹木移植的過程中,后期的養護管理是否到位是苗木能否存活的一個關鍵,一定要對后期的養護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定期向移植后的苗木進行根外施肥、抹芽、支撐加固、防寒、病蟲害防治以及地表松土等一系列的復壯養護措施[14],促進新根、新枝的萌發,保持植株的最佳生長狀況。如,一些苗木的養護,可在移栽的初期,在樹木的樹皮上打一個小洞,然后用“吊針”法將養分溶液灌入苗木的韌皮部,使苗木通過非根吸收的方法得到養分的補充,從而使苗木的根系得到充分的發育,如圖13。在嚴寒的冬季,要注意保暖,防寒,防風;在高溫的夏季,需要對苗木進行澆水、保濕以及遮蔭等[15]。

圖13 苗木打營養針
在本項目的日常養護管理中,定期對移植后的苗木進行修剪、除草、澆水、病蟲害防治以及苗木保濕,如圖14;移植養護后,苗木成活率和景觀效果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本文對樹木移植成活的原理和反季節樹木移植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相關文獻資料,歸納提出反季節樹木移植的關鍵技術措施。主要的關鍵技術措施:通過斷根處理、帶土球移植、使用容器育苗和囤苗假植技術來減少對苗木根系的破壞,增強苗木根系的水肥吸收能力;通過枝條修剪與摘葉、噴霧保濕與噴灑藥劑以及搭建遮陽網等措施,來減少苗木地上部分的蒸騰量;通過選擇優質的苗木、加強土壤的預處理、刺激樹木生根復壯以及加強后期苗木的養護管理,來促使移植苗木恢復樹勢。此外,理論結合實踐,在以上主要關鍵技術措施的導向下,進一步結合御龍城安置房小區景觀綠化項目進行實踐營造,實施效果顯著,達到了預期效果,進一步印證了反季節樹木移植技術措施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