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劉已鳴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體系;醫院信息化
1關鍵技術
1.1互聯網技術
互聯網技術在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主要發揮著聯網的作用,為醫院內部不同的局域網絡之間建立連接,實現重要數據信息的傳遞與共享,還能為醫護工作者及患者提供諸多服務功能,如問藥、問診、疾病管理、患者管理等[1]。部分醫院還會創建互聯網醫院,拓展醫院的功能,使相關醫療服務不斷得到延伸。互聯網醫院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簡化患者的就醫與診療流程,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進而讓患者與醫院之間擁有更強的黏合度,不斷提高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應用互聯網技術還可以為醫院建設專門的網站,并在網站上傳一些具備醫院自身特色的信息,通過采用多元化的信息傳遞及反饋方式,有利于拓寬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
1.2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在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中也較為常用。大數據技術具體指對大數據的搜集、整合及分析等技術。對于很多醫院來說,需要可靠的大數據作為支撐,通過分析數量龐大的數據信息,能夠讓臨床決策擁有可靠依據。很多醫院為了提高大數據技術應用的實效性,選擇建設內部的臨床數據中心,有利于提升各類數據信息的直觀性、全面性,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的診療信息,如就診、診斷、治療等信息,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為醫護人員提供便利,緩解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另外,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讓醫學研究更加深入,進而推動不同行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1.3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技術在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中的利用率相對較高,其實際作用是能夠保障醫療資源的科學配置,使各類醫療資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不同醫院之間的資源共享,如信息資源、醫療資源等,使醫療資源得到及時補充,以保證醫療行業有序運轉。例如,通過利用云計算技術能夠實現對云系統的構建,為醫療技術較差的醫院提供技術支撐,拓寬其獲取醫療資源的途徑,彌補技術層面的不足,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還能提升患者的康復率。
2建設思路
2.1醫院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現狀
多數醫院在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過程中逐漸擁有了完善的基礎設施,且信息化平臺及信息化系統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已經達到80%以上。不同地區的各級醫院依據當地的醫療需求構建了相應的信息化系統,不僅使傳統的運營模式發生轉變,還為醫院的整體運行提供便利。同時,一些大型醫院已經將智能醫療作為新日寸期的發展目標,以某醫院為例,將RFID技術應用于信息系統,構建了高價值耗材管理系統,能夠針對高價值耗材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實時跟蹤與監管。
2.2物聯網技術在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中的應用
2.2.1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依據
為了實現基于“互聯網+醫療”的信息化平臺建設目標,醫院應該提高對物聯網技術的重視,明確物聯網技術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正確認識物聯網技術的硬件支撐作用。立足于智能信息處理的角度,需要將網絡作為依托,增強人員的數據處理意識,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對多元化數據信息的實時獲取,并在數據庫中進行儲存,不僅可以保證各類數據信息的安全性,還能為后續的數據利用提供便利。
2.2.2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形式
基于物聯網技術構建“互聯網+醫療”運行模式,能夠逐步實現智慧醫療的目標。利用網絡通信技術及傳感器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真實物體與虛擬網絡的連接,進而達到智能化識別、管理虛擬網絡的目的。物聯網集成了紅外傳感器、RFID以及GPS傳感器等,配合應用LPWAN,Wi-Fi等網絡技術,可以實現多環節的信息識別與共享,如生產、流通以及消費等[2]。
2.3醫院信息化平臺及信息系統的構建
2.3.1重視大數據技術在系統構建中的支撐作用
對于現階段應用信息處理技術而言,計算機的運行邏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在求解任何問題的過程中,均需要嚴格按照計算機運行邏輯輸入指令。邏輯算法屬于計算機算法的一種,為了切實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應該將數據作為基礎支撐,而數據的傳輸及應用離不開相應的數據存儲平臺。例如,歷史數據的主要作用是為機器學習提供幫助,實時數據是為了與歷史數據進行比較,進而為數據預測提供參考依據。醫院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需要數量龐大的數據作為支撐,即大數據,對于醫院來說,數據屬于核心資產的一種,為了保證數據具備較高的價值,需要加強對數據挖掘算法的利用,通過數據分析與共享,能夠為醫院的重要決策提供信息保障基礎。
2.3.2加強網絡技術與SOA設計理念的融合
通常情況下,醫院的信息系統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不同部門的信息系統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容易在數據庫中出現大量的異構數據,數據分析需要將數據共享作為重要前提,因此,針對異構數據的共享,需要依托網絡技術及SOA設計理念來完成。依據實際情況搭建異構醫療數據服務平臺,不僅可以達到數據共享的目的,還能結合對Web服務資源需求的分析,實現主要異構醫療數據結構的設計。同時,應用GLOBUS等網格開發工具,可以實現對基礎網絡業務接口的封裝,得到Web服務接口,進而達到統一管理的目的,有利于在基礎業務總線的基礎上,實現對不同醫療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以及對原有醫療服務的有效延伸。
2.3.3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可視化集成平臺
為了實現醫院的智能化管理目標,讓患者能夠體驗到智能化、多元化的醫療服務,應該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可視化集成平臺。技術人員可以加強對Web頁面超鏈接方式的利用,加大數據邏輯整合力度,實現醫療信息系統中不同子系統的連接,進而在Web整合平臺上構建完整性更強的網絡,讓醫院的不同業務活動需求得到滿足。與此同時,需要創建基于全數據鏈閉環的反饋自適應模型,深度挖掘核心要素,明確重點分析目標,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數據分析模式,為智能醫療平臺的搭建奠定良好基礎[3]。
3“互聯網+醫療”信息化平臺的總體框架及業務架構
3.1醫院信息化平臺的框架
3.1.1上層應用及各項服務功能模塊
為了保障醫院信息化平臺的穩定運行,需要構建醫院信息化平臺的總體框架,從上層應用的角度出發,加強前端在實踐中的應用,加大對不同平臺的綜合考量力度,加強在不同移動端上的運行測試,如瀏覽器、APP等均為常見的移動端,且可以作為第三方公眾服務平臺來使用。在實現上層應用的基礎上,提出、分發各項服務功能模塊,具體指在相應的業務服務器中分發差異化的業務要求,目的是為平臺的合理化應用提供基礎保障,從而提升故障自動切換、負載均衡等功能的實效性,全面展現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
3.1.2業務功能模塊的設定與應用
業務模塊是醫院信息化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功能模塊的主要作用是為應用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服務與支持,從而進一步加強與不同運行環節的融合,凸顯信息系統的實效性。通過設定業務模塊,可以為業務總線與應用數據之間的交互提供堅實的基礎,其中業務總線具體指針對不同功能模塊制定的要求,確保各項業務數據的交換能夠擁有統一的標準,以降低出現數據錯誤的概率,并針對傳統的數據流動錯誤等進行彌補[4]。
3.2醫院信息化平臺的業務架構
3.2.1業務架構的設計依據
通過搭建及應用基于“互聯網+醫療”的醫院信息化平臺,能夠形成一體化服務體系,為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功能模塊,包含人口健康管理、分級診療等,有利于發揮醫院整體運行過程中業務框架的實際作用。因此,醫院應加強對內部醫生及其基本特點的分析,構建多元化的數據信息共享系統,以不斷提高醫院的信息化平臺建設能力,拓寬醫務工作者獲取數據資料的途徑,讓臨床管理人員擁有更加可靠的參考依據,從而推動臨床醫學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醫療事業的綜合發展水平。
3.2.2搭建云端分級診療服務平臺
醫院通過醫療數據及醫療資源的共享與利用,可以創設和諧的醫療發展環境,有利于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通常情況下,從大醫院的整體運營角度進行分析,專職醫生占據關鍵地位,因此,需要明確專職醫生發揮的重要作用,加大信息化平臺建設力度,從而構建云醫療模式。醫院在搭建信息化平臺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實際發展要求的分析,并對不同醫療機構的信息進行集中處理,不斷拓展平臺的使用權限,以確保患者及家屬能夠通過互聯網應用醫院信息化平臺,進而形成健全的患者病情實時監控體系,確保醫療服務能夠切實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
4醫院信息化平臺的應用
4.1網上診療功能
4.1.1“線上+線下”醫療服務模式
很多地區的醫院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轉變了自身的醫療服務模式,即由線下就醫轉變為“線上+線下”就醫,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多便利,提升了診療服務的便捷性、高效性,為智慧醫療模式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通過應用網上診療平臺,醫院可以采用分級管理的方式實現對患者慢性病、常見病等多種疾病類型的集約化管理,為患者及醫生提供專門的線上醫療服務,保障患者與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患者的疾病得到及時診斷與治療。
4.1.2居家看病醫療服務模式
應用“互聯網+醫療”運行模式,能夠提高醫院信息化平臺的利用率,患者可以利用移動客戶端(如手機、平板電腦等)下載醫院的APP,經過在線注冊、登錄等操作,體驗醫院智能醫療平臺的導診等多元化服務。其中,信息平臺結合對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態的分析,為其分配相應的科室及醫生,患者可以通過在線診療實現居家看病,以音頻連線及視頻連線的溝通方式為主,有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如果患者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檢查,則可以通過在線診療平臺進行預約,事先明確線下檢查時間,并于信息平臺上完成相關費用的支付,可以節約患者的就診時間。居家看病能夠免去患者線下長時間排隊的煩惱,且能夠緩解醫院的診療壓力,并在此基礎上減少醫患糾紛,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