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宏

關鍵詞:趣味游戲;快樂體育;幼兒;體育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體育教學是幼兒園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良好品質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很多體育運動項目會消耗大量的體能,使得部分幼兒逐漸產生抵觸心理。為了保證體育教學的有序與高效開展,教師可以基于課程游戲化教學指導思想,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身心發展規律以及體育教學目標開展體育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鍛煉身體素質,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本文就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進行探討。
1 幼兒體育游戲教學的優勢
1.1 激發幼兒運動興趣、提高幼兒健康水平
單純的體育鍛煉很容易讓幼兒因為消耗大量體能而產生倦怠心理,甚至從心理上抵觸、排斥體育鍛煉,而融入游戲活動可以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契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幼兒體驗到滿足感、愉悅感,從而產生濃厚的運動興趣。此外,體育游戲與單純的體育運動不同,它更加有趣、復雜、多變,需要幼兒保持四肢與軀干的協調,對幼兒的靈敏素質、心肺功能、肌肉耐力與力量等有更高要求。因此,可以起到更好的鍛煉效果,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此外,體育游戲中通常會用到各種各樣的玩具、教具等,可以增強幼兒在體育運動中的專注力,提升其感覺統合能力。由此可見,對幼兒體育教學進行游戲化處理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顯著提升幼兒運動興趣與健康水平。
1.2 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
游戲具有競技性、規則性,要想有序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所有參與其中的幼兒都必須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則。一般來說,在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中,游戲規則通常由教師組織幼兒共同制定,即在共同商量的基礎上確定游戲規則,所以幾乎所有幼兒都會主動遵守游戲規則。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有意識地約束和調控自身行為,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化的游戲自由。與傳統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單純的運動不同,體育游戲教學對幼兒的約束性更強,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幼兒認識并掌握規則,自覺地糾正自身的錯誤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此外,教師在體育游戲活動結束后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評價,幼兒則在教師的指導下反思、糾正,這樣可以幫助幼兒逐步建立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1.3 構建幼兒園新型課程模式
在幼兒體育教學中,教師滲透游戲化指導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幼兒體育教學模式中的不足與缺陷。在傳統的幼兒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采取示范、講解等方法,先讓幼兒初步認識相應的體育知識與動作,再讓他們反復地練習,直到完全掌握技能,但這并不利于幼兒創造性的發揮,并且忽略了幼兒的情感體驗。體育教學游戲化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促使教師探索幼兒園體育課程的優化并著手改革,有助于構建幼兒園新型課程模式。
2 幼兒體育游戲教學的實踐策略
2.1 設計合理科學的體育游戲教學目標
目標具有激勵、引導作用,要想保證體育游戲活動有序、高效地開展,教師首先要設計合理、科學的體育游戲教學目標。清晰、明確、細致的目標有著無窮的吸引力,教師可以以此發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還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需求及興趣愛好等設計合理的目標,同時根據具體的游戲情況及幼兒的運動能力進行適當的調整,為有序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奠定牢固的基礎。例如,筆者曾經組織幼兒討論過“大米是怎樣到我們餐桌上的”“糧食是從哪里來的”等問題,很多幼兒對于如何運送糧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基于此,筆者抓住契機設計“糧食搬運工”的體育游戲活動。為了保證體育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筆者設計了清晰的體育游戲教學目標,即“耐心地護送糧食,將糧食安全地搬運到指定位置”。與此同時,結合幼兒園的場地創設了“幼兒園糧店”“糧食加工廠”“農田”等場景,在場景之間設置了各種障礙,如“水溝”“山洞”“獨木橋”等。要求幼兒認真護送糧食,有序地越過各種障礙,成功完成糧食的護送任務及搬運任務等。為了進一步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開發幼兒的智力,筆者在體育游戲活動中還對幼兒提出了各種要求,如“在搬運糧食的時候要認真檢查,看看是否有糧食遺漏”“在農田里用袋子裝好所有的糧食”等。在興趣激發與目標引導下,幼兒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游戲活動。
2.2 重視并加強體育游戲過程中的引導
2.2.1 引導幼兒關注游戲規則,增強幼兒規則意識
體育游戲活動的有序與高效開展建立在幼兒自覺、嚴格遵守規則的基礎上。換言之,規則是體育游戲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與保障,也是對幼兒行為的一種約束。基于游戲化指導思想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教師需要引導幼兒關注游戲活動的規則,并且督促他們嚴格遵守規則,為體育游戲活動的有序開展打下牢固的基礎,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
在開展具體的體育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斷提醒的方式讓幼兒遵守規則,對于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出現的擾亂秩序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例如,在“老狼老狼幾點鐘”這個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先清楚地講述這個游戲的規則,即扮演“老狼”與“小羊”的幼兒分別站在游戲場地的兩端,接著,“小羊”詢問“老狼”時間,假如“老狼”說“5 點了,”“小羊”就需要向前走5 步;當“老狼”說“12 點了”,就需要轉身去抓“小羊”。這個時候,扮演“小羊”的幼兒需要跑向出發地,假如“小羊”不幸被抓住,在下一局中就需要調換角色,即扮演“老狼”。教師將游戲規則清楚地傳達給幼兒,確保每個幼兒都能聽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猜拳”的方式決定扮演的角色。在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觀察幼兒的行為并及時糾正一些錯誤的行為,如“拒絕當老狼”“假裝老狼抓小羊”“向前多走幾步”等,還要提醒扮演“老狼”的幼兒不要在一開始就去回答“12 點了。”總而言之,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監督作用,引導幼兒嚴格按照游戲規則進行體育游戲活動。在結束體育游戲活動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回憶游戲過程,讓他們反思自己在游戲活動中遵守了哪些規則,沒有遵守哪些規則等,以此強化幼兒的規則意識。
2.2.2 適當增加游戲的挑戰性,培養幼兒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
在體育精神中,堅持不懈是難得的精神品質,教師有意識地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對于提升幼兒園體育教學水平及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基于游戲化指導思想開展幼兒體育游戲教學活動,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身體素質等適當地增加游戲活動的挑戰性,通過設置具有挑戰性的體育游戲活動給幼兒創造挑戰自我與直面困難的機會,幫助他們形成勇于挑戰、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例如,筆者在開展“兩人三足”的體育游戲活動中發現孩子們的表現都比較出色,大多數幼兒都能順利完成游戲活動。在這個基礎上,筆者增加了輪胎、平衡凳等游戲道具,讓幼兒挑戰自我,從擺放的輪胎、平衡凳上走過去,完成“兩人三足”游戲活動,這對幼兒之間的默契度有更高的要求。在逐漸提高幼兒與同伴之間的默契度之后,筆者進一步提出要求,如讓幼兒的一只腳放在輪胎外面,另一只腳放在輪胎里面,與同伴共同跳過輪胎。面對體育游戲活動難度的不斷提高,幼兒并沒有放棄,而是與同伴一起交流、商量、練習,適應彼此的節奏,直到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在這樣的體育游戲活動中,幼兒獲得滿足感、成就感,有了更加愉悅的體育運動體驗,也形成了勇于挑戰、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
2.2.3 給予幼兒適當的鼓勵,培養幼兒永不氣餒的精神品質
幼兒年齡小,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有限,在體育游戲活動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因此,可能會產生畏懼、抵觸等負面心理。作為教師,要立足于幼兒體育游戲活動的實際情況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與鼓勵。一方面,幫助幼兒順利完成體育游戲活動;另一方面,抓住這一契機,培養幼兒永不氣餒的精神品質。例如,在“老鷹抓小雞”戶外游戲活動中,一些幼兒產生害怕甚至恐懼的心理,擔心自己被“老鷹”抓住。這個時候,教師需要撫慰幼兒,可以采取角色調換的方式,讓畏懼“老鷹”的幼兒扮演“老鷹”,經過這樣的互換后,幼兒感受到“老鷹”也并非很可怕,所以在自己扮演“小雞”時就不會產生恐懼心理,能夠真正享受到游戲的樂趣。除此之外,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契機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體育游戲活動。有了家長的參與,幼兒的畏懼、膽小等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教師引導家長在戶外親子游戲活動中鼓勵幼兒挑戰自己,并在他們獲得進步時及時表揚和肯定他們,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充分發揮體育游戲活動的教育功效,使幼兒養成不氣餒、不放棄的精神品質。
2.3 建立科學完善的體育游戲教學評價體系
在幼兒體育游戲活動中,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科學、客觀的評價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體育游戲活動方案,提升體育游戲教學的效果,還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傳統的幼兒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實施的評價過于片面,通常只關注結果而忽視了過程,這樣的評價不能真實地反饋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表現,也不利于糾正幼兒的不當行為。為了讓體育游戲發揮出較好的作用,教師應實施過程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等,關注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予表揚、激勵等,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活動的興趣,還能增強其自信心。例如,在“障礙賽”體育游戲活動中,部分幼兒繞過所有障礙到達終點時超過了教師規定的時間,教師不能因此否定幼兒的努力,相反,教師可以這樣鼓勵幼兒:“你真厲害,老師看你很努力,雖然在跑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你并沒有放棄,依然堅持不懈地跑到終點,你的精神值得表揚。”接著,再指出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中的不足:“假如你再快一些就更好了,老師相信你下一次肯定跑得更快。”這樣的教學評價既指出了幼兒存在的問題,又給了他們鼓勵,在幫助幼兒在改進不足的同時又幫助他們初步建立自信。總而言之,教師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可以使用“你讓我很驚喜”“你真的太棒了”等激勵性語言,根據幼兒在體育游戲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直接、具體、個性化的點評,以此提升體育游戲教學的實效性。
3 結論
教師應基于游戲化指導思想開展幼兒體育教學活動,控制好游戲的難度,加強對幼兒體育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指導,給予客觀、合理的教學評價,充分發揮體育游戲活動的功效與價值,助力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推動學前教育事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