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關鍵詞:中職籃球;團隊協作能力;培養路徑
在我國,籃球是一項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運動,也是教育領域中重要的體育項目之一。與足球運動相比,籃球運動對場地需求較小且運動相對靈活,同時,該運動也具有較強的團隊特征,通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能較好地提升學生籃球技戰術能力,提高籃球教學質量。
1 指導學生掌握技術,奠定合作基礎
籃球運動員運球時的身體姿勢為,雙腳前后張開,與肩同寬,膝蓋彎曲,身體重心保持在兩腳之間,略向前傾;運球時手臂自然彎曲,肘關節緊貼身體,以肩、肘關節為軸隨球上下擺動,另一只手臂彎曲,肘自然抬起;稍微向前傾斜上半身,抬頭看前方;運球時五指自然分開,使用手指和指根上方的部分控制球,運球時以肩為軸,用大臂帶動肘關節和前臂,最后通過手腕和手指向下壓球,并與球進行短暫的伴奏動作。球從地面反彈的方向取決于拍球的部位,如果拍球背面的上側,當力與球的縱軸成一定角度時,球會向前向上反彈。球從地面反彈的高度和速度由施加在球上的力決定。因此,運球時中指和手腕運動的速度和幅度是調節運球力量的關鍵。運球時,雙腿略微彎曲,目視前方,雙手向前向下推球。球的落地點在身體側面的前面,因此,球的反彈高度在腰和腹部之間,手和腳協調使球有節奏地向前移動。低運球通常用來擺脫防守。雙腿彎曲,重心降低,上身向前傾斜,在用上半身和雙腿保護球的同時,用手輕拍球,使球從地面向上彈起的高度低于膝蓋。背后運球是指當進攻球員在運球過程中遇到對手攔截,無法利用前變運球時,可以利用后運球改變方向,從而擺脫防守。以右手運球和向左改變方向為例,改變方向時,右腳在前方,右手將球拉到右側后方,快速轉動手腕,按壓球的右后方,將球從身體后方壓到左前方,然后按壓左手運球,左腳在前方,加速向前。
2 實施分層籃球教學,實現共同提升
一方面,教學對象分層。中職體育教師可結合學生身體素質開展分層教學。實施分層教學后,所有層次的學生均會按照目標付諸努力并在此基礎上有所提升。例如,根據學生對籃球的喜好程度、興趣、自身條件將其分為三個小組。其中A 級學生為籃球基礎知識扎實且學習能力較強的優等生,B 級學生為基礎知識一般且學習能力略顯不足的中等生,C 級學生為基礎知識薄弱且學習能力不足的學困生。教師無須明確告知學生分層情況,避免打擊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接著,教師遵循同組異質原則將不同層級學生放置于同一小組,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間存在差異,這樣就可以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相互幫助,實現共同提升與發展。
另一方面,教學內容分層。中職體育教師需要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籃球水平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不同的訓練內容與方式,在訓練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表現,適當給予點撥和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同時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與能力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起跑點,鼓勵對籃球運動心生畏懼的學生放下壓力,以自信、愉悅的態度參與籃球學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和發展。例如,針對籃球運動能力薄弱的學生需要先鍛煉身體,再讓其了解籃球理論知識和基本運動技巧,在此基礎上把握重點并在合理范圍內傳授技能,當學生逐漸了解籃球運動后,可在后續練習中加大運動量,達到與其他層次學生共同進步的目標。
3 采取拓展訓練法,強化團隊協作
團隊合作是拓展訓練的特征之一,當前很多中職生為獨生子女,經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不愿順從他人的心態,潛意識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時常處于抵觸成人的情緒狀態。與此同時,顯著發展的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使其不滿足于簡單說教和已有結論,但因其自身尚未完全成熟,較易陷入偏激和固執情緒中。所以,在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時,應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指導學生在拓展訓練中體驗和感悟團隊精神與團隊力量。體育教師組織學生參與拓展訓練前需要明確強調,所有小組成員應都參與其中才能算作整個團隊的勝利,如果個人只顧自身勝負,不僅不會贏得最終勝利,甚至會成為阻礙團隊整體行動的重要因素。體育教師可讓小組設計團隊口號,每次拓展訓練活動前后都要大聲喊出團隊口號,在鼓舞團隊士氣的同時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此外,體育教師在拓展訓練游戲結束后根據各個小組表現設計互助友愛獎、集體合作獎及團隊精神獎,逐漸弱化學生只顧個人利益、忽略團隊精神的功利意識。
就籃球教學活動而言,可開展兩個方面的團隊拓展訓練。
一是開展雙人籃球練習,鍛煉合作能力?!巴角斑M”經常出現在拓展訓練中,即將學生分為若干縱隊,運用繩索連接同側腳腕,大家共同前進,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可將上述拓展訓練與籃球訓練相結合并改良為雙人籃球練習,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體育教師在雙人籃球練習中將學生分為2 人對抗小組,每組成員并排站立并捆綁相鄰雙腳。學生在比賽初期需要發揮協作力量搶斷籃球并將其投入對方籃筐。上述拓展訓練旨在培養合作精神,因為一方成員在運球和前進中需要充分考慮同伴是否能緊跟自己的動作。與此同時,上述拓展訓練也在于培養各個小組間的合作能力,學生的單腳被繩索捆綁,在搶斷和傳球中受行動必然會遇到阻礙,團隊成員只有相互合作并合理調控整個運動過程,才能緊守籃筐并直攻對方籃筐。
二是開展趣味跳繩活動,培養團隊創新能力。在跳繩教學中融入高峰體驗、自我教育、挑戰極限等拓展訓練項目,則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拓展訓練活動中劃分小組,為各個小組分發若干短繩與一根長繩,要求各個小組調動思維,運用繩子并搭配背景音樂設計極具創意的跳繩表演。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才能完成上述項目。趣味跳繩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互動交流與創新性,若有更好的創意就立即與同伴分享,同伴獲得新創意啟發后要協助優化方案。
4 豐富籃球社團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開展多元化籃球社團活動可以有效驅動學生潛在的參與欲望,推動校園籃球運動的發展。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其一,設立籃球啦啦隊社團,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教師可讓籃球社團成員自主選取符合自身興趣的球衣樣式與自身喜歡的方式為球隊加油,營造良好的籃球社團氛圍,形成積極的精神風貌,強化學生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熱愛籃球與體育運動的情感。其二,設立球迷社團。學校可在操場四周布置與籃球運動有關的文化長廊,以圖片、文字信息等方式生動介紹籃球運動起源、籃球術語、籃球技術動作,展示著名球星的魅力時刻,還要重點宣傳校園籃球隊和籃球社團優秀隊員的精彩表現,以榜樣的力量調動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運用展板、廣播站及黑板報等不同宣傳方式呈現與籃球有關的人物與知識,激發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學生在良好的籃球社團氛圍中可全身心沉浸其中,感悟籃球運動特有的魅力與精神,從而積極參與與籃球有關的活動。其三,開展多樣化籃球活動。學校須積極開展課內外體育活動,響應國家號召,學生每天要花費1 小時參與陽光體育活動。在全校范圍內普及和推廣籃球課程,擴大體育課程中籃球運動的占比,同時開展籃球大課間活動,籃球社團成員可參與短傳球、長傳球、帶球繞桿等一系列訓練活動。
5 結語
總之,籃球是一項團隊合作運動,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運動技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體育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籃球運動技戰術的掌握情況,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使學生形成合作精神,這對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