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外語課程思政視域下文化自覺培育的實踐路徑

2023-05-30 10:48:04王艷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文化自信

摘? ? 要:從文化自覺的視角創新外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路徑,充分發揮外語教育的文化價值主導作用,對培育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外語教育存在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教育缺位現象,未能實現文化自覺的價值引領,課程的育人功能未充分發揮,這主要是由于外語教學缺乏對文化的認同性建構、對多元價值文化的理性認知不足、對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關系的理解與把握不夠等因素所致。外語教學要秉持“以文化人”原則,以文化自覺培育為導向,從文化自覺的高度合理定位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構建多元化教育載體、創新融合性教育方法、構建多維能力評價體系,將文化自覺教育深植于外語教學,提高文化自覺教育的實效性,實現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外語課程思政;外語教育;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9-5128(2023)02-0031-09

收稿日期:2022-11-13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學科教學知識視角下高校外語教師教學學術能力發展研究(2018JJ002)

作者簡介:王艷,女,天津人,北京外國語大學專用英語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外語教育和跨文化研究。

高校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充分挖掘文化資源、發揮文化價值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高校肩負的重要使命。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體現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020)明確指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1]外語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融入是適應課程教育功能的需要,是課程思政建設中尤為重要的內容。外語教育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教育職責,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對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這對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具有正確理想信念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2]外語課程思政體現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復合,要利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養,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愛國情懷,這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外語課程思政在立德樹人方面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是當前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新課題。目前已有學者圍繞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國外語教育中存在的文化自覺意識缺失、“中國文化失語”、課程思政教育落實不到位現象等問題進行探討[3-7],但就外語課程思政培育文化自覺的具體做法的研究仍較少。文章基于外語課程思政與文化自覺內涵的內在關聯性,審視外語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結合外語課程思政的主要特點,從教學目標、教育載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等角度闡釋文化自覺培育的實踐路徑,為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供有益啟示。

一、文化自覺的價值意蘊

文化自覺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來歷、形成的過程,特色和發展趨勢。文化自覺“既不提倡‘復舊,更不主張‘全盤西化或者‘全盤他化”[8]190。文化主體要在尊重自我文化立場的基礎上,學會尊重“他者”文化,從不同文化中汲取智慧;同時,需要正確認知自我文化,能夠在反觀自身文化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只有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堅守,才能建立起強大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是不同文化主體相互融合發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國家軟實力、實現民族自強、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繁榮的內在需求。

語言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交流媒介,語言的背后是長期積淀的文化,文化的本質是一系列的價值觀念,語言和文化是共存相依的關系,兩者是不可分離的有機體。[9]35不同的語言所蘊含的文化理念、反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存在差異。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產物,蘊含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外語學習必然要學習與外語相關的文化,從而實現得體、有效的跨文化溝通。可見,文化是外語教育的“靈魂”,外語教育要充分發揮文化功能,彰顯豐富的人文價值。外語教育是學習外國文化、思想觀念及意識形態的主要途徑,外語教育“文化自覺”的內涵既包含對母語文化的自信與覺悟,也蘊含對外來文化的正確認知與批判性接受,以及在充分認識和反思中西文化精華之基礎上的文化創新,文化自覺是有效開展跨文化交際的必然路徑。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是外語教育文化傳播的使命擔當。外語教育追求對中西方文化及兩者間差異與共向的自覺,使學生對外語本身承載的西方文化有自知之明,能夠對比、理解和感悟中西語言與文化,反思和審視自己的母語文化,更好地認識自身民族文化、他者文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共性與差異,這是學生自我人格塑造和精神文化成長的歷程。

二、外語課程思政培育

文化自覺的邏輯理路

課程思政是對專業課程的理論創新和發展,更是精神育人的課程建構理論的重要體現,這是獨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論和課程發展觀。[10]思政教育本身附帶著鮮明的文化意義,將其納入文化自覺研究視域具有較強的合理性[11];同時,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取決于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一)外語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

語言與思維、語言與社會、語言與行為之間互相影響,密不可分。語言學習是影響學生的思維、情操、價值觀和態度的過程[12],本質上體現外語課程本身的“思政”功能。外語學習既是對外語語言知識及文化的習得,也是對外語交際能力的發展;同時又是學生的思維方式、品質情操及價值判斷的發展過程。可見,外語課程具有得天獨厚的“思政育人”優勢,應當以外語技能與知識為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大化發揮課堂主渠道功能的效應,潤物無聲地對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外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新時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外語課程思政是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必不可少的構成。外語課程思政體現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復合[13],是促進課程內涵式發展的新課程觀,是蘊涵著科學教育理念的思政教育方法。外語課程所蘊含的鮮活素材為思想浸潤和德育滲透提供了寶貴的資源,為實現思政育人功能創造了重要條件。外語教學的人文性本質正是思政育人內涵的具體體現,是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語言文化與價值引領、德育滲透和思想浸潤的有機結合。思政教育與課程各環節內在融合、聯通,育人理念和方法蘊涵于教學中,實現一體發展,在知識傳授中實現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內在德性,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因此,外語教育本質上具有鑄魂育人的特質,外語教學可以與思政內涵有機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目標與方法、知識內容、教學過程及學生能力發展,最終達成學生的語言知識與應用能力、正向情感與價值觀、健康人格的協同發展,增強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提升“中國文化”自信。

(二)外語課程思政與文化自覺培育的內在關聯性

文化與思政教育具有互通性,二者相互影響和制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養成本質上是對精神素養的構建,而思政教育的本質正在于人格的塑造和良好精神品質的養成[14],兩者具有內在契合性。文化自覺是思政教育發展的現實價值基礎,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價值導向。思政教育傳播優秀文化和先進思想,塑造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負著推進文化自覺的社會責任。思政教育開展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素質教育,這種精神層面的建設彰顯了文化的本質。外語教育本身具有豐富的文化功能,發揮著傳播意識形態的作用。作為跨文化交際實踐,外語教育要高度重視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學習,豐富中國文化的外語表達,提升用外語溝通交流的語言資本,對外積極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整合多元文化價值理念,創設多樣化的文化情境,利用科學的話語體系,讓學生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理解主流價值觀的核心內涵,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感受到課程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的內涵和中國精神的價值,養成良好的文化自覺,培養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深厚的家國情懷。學生只有建立強大的文化自信,才會實現高度的文化自覺,進而明晰并認同自我文化身份,重構文化認同。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既要充分認知和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還應掌握他國的先進文化,這對外語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外語課程思政具有與語言文化知識同根共存的育人資源,也具有與外語交際能力同生共長的價值體系。[15]外語教育不能只停留于對語言本身的掌握上,而要在以中國文化為根本的基礎上釋放外語教育中西方文化的本體價值,肩負起促進中西文化交融、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使命。

三、對外語課程思政教學現狀的審視

外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本應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思想政治元素,但在實踐中尚存在一些誤區。傳統的外語教育存在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教育缺位的現象,課堂教學過多地側重語言技能的操練而忽視中國文化知識的融入,導致語言學習和中國文化的割裂,更談不上文化自覺教育的融入,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外語教學缺乏對文化的認同性建構

中國文化的滲透教育不足,未能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和潛能,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不足,文化自覺意識不夠,本土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較弱,“中國文化失語”制約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未能幫助學生在多元價值文化中進行理性認知、自覺省思和正確選擇

面對多元文化思潮的沖擊,外語教育未能很好地展示西方文化意識形態的全貌,易造成學生的價值觀沖突和價值選擇迷茫傾向,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不足,對西方文化的批判性認識亟待加強。

(三)對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關系的理解與把握不夠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安全教育較欠缺,未能明確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的關系,未能有效遏制全球化背景下多種社會思潮對中國文化的價值消解,跨文化傳播的思政理念貫徹不足。

(四)未充分挖掘和發揮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作用

課程設計缺乏整體連貫性,思政教育內容缺乏系統性,未能以文化自覺為價值引領,“重語言形式、輕內容意義”,課程的育人功能未充分發揮,教師對課程思政內涵的理解不足也是導致課程思政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

外語教育應當以自覺自省的文化作為傳導載體,增強傳播的生動性和實效性,賦予思政教育濃厚的民族情感,做到價值引領與語言能力培養的協同發展,實現“育人”與“育才”有機統一。探索外語教學提升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徑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課程思政理念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將育人目標與外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有效融合,使思政要素與技能、知識的傳授有機融合,形成協同效應,在提高學生外語能力的同時提升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四、外語課程思政提升

文化自覺的實踐路徑

講授和研究外國語言、文學、國情及社會文化的過程對發展和振興中國文化具有重要作用。[16]教育部發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指出,外語教育人文性的核心是突出以人為本,強調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外語教育要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文內涵和跨文化因素開展教學,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實現語言教育、思辨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協同發展。“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是培育文化自覺的重要方式。外語教學作為傳播意識形態的重要路徑,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和主渠道作用,秉持“文化立根,文化育人”的原則,借助以文化人的效能,高度重視價值引領,通過外語學習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民族認同,吸納不同文化的先進因素,革新與創造自身文化,培養具有反思意識的文化自覺者。[17]外語教育要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讓思政融入并更好地反哺外語教學,實現外語能力與思政育人的互促共進。

(一)構建思政育人的教學目標,強化文化價值的主導作用

文化自覺和文化主體意識的培育是外語教育的主體目標,是增強外語教學人文性的重要內容,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文化自覺理念是外語教育的必然選擇。外語教學應兼顧課程的特殊性、專業性和政治導向性,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與實施要促進知識點和價值觀的相互融合,重視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以及對文化知識、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教師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知識導向與價值引領的關系、專業技能訓練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關系,選擇正確的價值維度,豐盈教學的價值目標,運用正確價值導向的知識引領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針對外語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雙重性,教師要對課程內隱的思政元素進行提煉、整合和加工,設置具體的價值目標,將其融合于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中,構建思政育人的多維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明確課程總目標與教學單元的具體目標,鑒于語言形式與思想內容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將思政育人的目標有機地融入課程總目標中,并科學設置各個具體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教學的浸潤和陶冶作用。外語教育“全人教育說”提出六種關鍵能力,即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18],所有關鍵能力彼此相關,相互作用。核心知識、核心技能、情感品格、自我管理和價值觀等五大要素共同構成關鍵能力,其中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因素,決定培養方向,而核心知識和技能則是基礎。外語課程思政在達成外語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同時,要實現語言知識、關鍵能力的發展和價值觀的塑造,最終達成人才培養的素質目標、思想目標和價值目標。

圍繞“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原則,教師要統籌規劃與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將育人目標細化到教學全過程。尊重外語課程的特征和規律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分解和提煉知識要點,挖掘知識內含的文化屬性和精神品格,既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練知識底蘊,也注重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導。教師要利用文化自信、人文精神、愛國情懷等教學素材,提煉其中蘊含的思政要素并轉化成具體生動的載體,以多種形式將文化自覺教育植入具體的教學要求。比如加強對中華優秀文化和西方文化知識的掌握;提高中國文化表達英譯能力(如特色詞匯的英譯與相關翻譯能力);提升對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認識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讓學生吸納教學內容中豐富的跨文化因素、共通的價值傾向。文化比較是達到文化自覺的重要途徑,做到“兼容并包, 取長補短”。通過文化比較,可以使學生從表層文化和深層文化的不同維度去發現和理解中外文化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認識和思考“我者”文化與“他者”文化之異同,在比較中處理好文化的同質化與異質化、文化沖突與文化整合、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的關系。教師以開放的、辯證的思維闡釋中西方文化差異,將民族文化的先進性展現給學生,指導學生領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并能夠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展示這種先進性。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多元文化、領悟不同文化精髓、比較文化的異同、把握文化背景與發展脈絡,主動反思文化的優劣,重新審視本民族文化。教師將鮮明的政治文化立場和愛國主義精神傳遞給學生,教學中強化思政熏陶,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素養,實現品格塑造和價值觀培育,促進多維育人目標的實現,切實落實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

教師是實現價值引領的關鍵因素,只有自身具備較強的文化素養,才能在知識傳授中進行積極的價值引領。因此,教師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文化視野和完備的專業知識體系。除了掌握教育學、語言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理論外,教師要學習中國思想文化典籍的精華,正確理解中華優秀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進程及其鮮明特色,深入分析和解讀優秀中華文化資源,把握其中富含的人文思想和表達。同時,要汲取和借鑒西方優秀文化與先進思想理念,以世界視角客觀地看待全球化與多元文化,指導學生欣賞、辨識和理性反思外來文化。針對社會熱點問題,教師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分析,教會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并將其付諸實踐。教師要成為自覺的文化學習者,主動提高文化自覺意識,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書育人能力,做到以“價值性”和“建設性”育人。

(二)發揮多元文化教育載體的效用,加強文化自覺的教育滲透

教學內容是知識傳授、價值觀塑造和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教材是開展外語教育和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重要載體,構成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反映知識的價值導向,體現語言與文化的互動、語言與思維的互依、語言與社會的互融。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外語教材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富有時代性和豐富的育人價值,切實發揮“文化育人”的思政教育功能。結合多維能力發展的教育目標,教師要踐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靈活使用教材,在篩選課程資源時要符合學生認知需求,做到與時俱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熱情和實踐興趣。通過拓展和延伸教材等載體中的育人元素,以育人素材為媒介,科學設計語言學習活動,將思政資源轉化為學生能夠接受和認同的教學內容,將教材話語轉變為教學話語,從學科視角挖掘語言背后隱含的價值內容,將其有效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實現思政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教師要向學生推介值得學習的優秀文化內容,對涉及西方國家人文、歷史、地理和社會等內容要理性、客觀地鑒別和選擇。同時,抵制西方文化沖擊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和對學生價值觀的滲透。教師可結合具體鮮活的案例闡釋思政內容,指導學生客觀分析西方思想和文化背景,學會正確地表達價值觀念,并將其逐步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觀念。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可以通過教育載體中反映中國文化精神特質的內容加以強化。教育載體要增加反映中華優秀文化、中國發展與社會文化建設、中國特色事務的內容,加強文化內容的“民族性”。比如結合“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文化軟實力等素材,向學生闡釋發展文化自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提升學生對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文化發展方向的認知,提高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一些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先進文化的內容都是很好的教學素材,教師要挖掘和提煉教學主題中的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將中華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學習資料和活動任務中,引導學生用英語討論和分析中華文化,提高語言能力、人文素養、文化自信與跨文化能力。對于一些典型的文化負載詞,如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倡議等,鼓勵學生探究其背后蘊藏的深刻的文化信息,這是“思政”融入的最佳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感悟中國特色先進文化的獨特魅力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深刻意蘊;同時,認識到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及其對世界發展做出的貢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正向價值引導,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此外,教師要關注社會熱點,適時融入具有較強實用價值的時代性材料,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愛國情懷。在尊重本土文化的立場上,教學中要豐富西方經典文獻資源,如哲學、經典文學及歷史學等,西方經典著作是學習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基礎。教師引導學生解讀原語文化,深刻理解原語翻譯,開展相應的討論、閱讀或翻譯練習,學會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僅培養學生的雙語言轉換能力,也培養了雙文化能力。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西方文化及其信仰、思維方式、人文精神、倫理觀念及世界觀等方面的異同,在提高語言技能的同時,了解中西文化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從不同文化中汲取智慧,提升跨文化的思想品質和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增強學生成長成才的獲得感。

課程思政教學要注意提高教育載體的有效性,利用多模態資料建立立體化教學內容,創新思政教育話體系,構建真實多樣的文化情境。借助教育載體的橋梁作用,將文化自覺理念滲透于教學各環節并內化為學生的精神素養,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政教育的生動性、趣味性和科學性,充分發揮教學資料的顯性和隱性育人功能。微博、微信群、校園網等媒體工具實效性強,借助高效的自媒體平臺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實踐,促進資源共享,傳播正能量文化思想,提升傳播質量和影響力,更好地發揮課程的文化功能及價值引領作用。比如: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新媒體工具閱讀、聆聽國家領導人在主流媒體上發表的文章或者在重要國際會議上的講話,了解國家治國理政的大方略,結合當前國際國內的關注熱點開展討論。豐富的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深刻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共鳴和情感表達,學生更加高效地汲取教學資源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多元化的資源既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更賦予思想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覺,建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培育包容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兼容并蓄的跨文化品質。

(三)創新融合性教育方法,提升文化自覺教育的實效性

外語課程思政是促進課程內涵式發展的新課程觀,探索思政和語言學習有效融合的路徑是提高“以文化人”教學效果的關鍵。將思政教育融入外語知識傳授與獲取、外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思想、情感和態度。傳統的以技能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只是停留在語言能力的層面,忽視了對學生思政理念和價值觀的培養。教師是外語課程思政的設計者和實踐者[19],要為學生創造選擇、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與細化過程,落實多維能力全過程化培養,加強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教師以課程為媒介,將課堂講授與探究問答、課堂反饋相結合,靈活采用啟發式、體驗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開展知識、技能、文化、情感及價值觀的教學,引導學生理解知識背后的思想、精神和價值。啟發性和探究性問題可以貫穿教學的起承轉合,由問題進一步引發主題,聯系現實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根源,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深入辨析,培養理性分析和思維的能力。學生是主動的參與者和體驗者,解決問題的答案不是教師給予的、強加的,而是學生在資源分享、觀點交互中形成的。在深度討論中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挖掘學生探索真理、感悟真理的潛力,讓“思政”養分充分地發揮效用,發揮人文素養浸潤思想、培育人格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學習與探究中獲得浸潤與熏陶。

思政理念的培育離不開教師的言傳身教,但更重要的是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要提高思政育人的教學技藝,借助不同文化背景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將其拓展到中西文化的共通性,利用具體鮮活的實例呈現出正確的價值觀,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傳導給學生。以“跨文化翻譯課”為例,教師鼓勵學生搜集相關熱點話題的文章,通過對有關中國文化文獻的閱讀和討論,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對某個特定的中國文化主題形成新的理解和認知,積累有關中國文化的知識,學習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方式,培養正確的文化觀、提升文化創造能力。[20]在翻譯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西方國家受眾的特點,掌握不同文化概念的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教給學生提高話語傳播有效性的方法。一些新近出現的文化意義豐富的詞匯蘊含特有的價值觀,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反映中國理念的詞匯,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詞匯的文化內涵,關注兩種語言間的文化差異性,學會用外語恰當地傳達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提高雙向文化傳遞的能力。針對全球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形勢,教師以身邊的真實案例為素材,加深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瞻意識及中國大國擔當的認識,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意識。通過向學生講授修辭策略及其跨文化意義,引導學生比較、反思與創新,在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客觀認識他國文化以及多元文化差異與共向,準確把握對方話語的目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比較和吸納不同文化理念,探尋中國文化對多元文化共存發展的價值,做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構建更加廣博的文化觀和世界觀。

外語課程思政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習為中心”,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回應學生的現實需求,分析其成長規律和價值取向,堅持因時而進,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對外語學習的專注度、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知識共鳴、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感。比如:情景模擬口譯練習的方法是實現思政理念和口譯課堂有效融合的較好方式。教師設置口譯情景,學生置于特定的立場,各自不同的身份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進行實踐,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某一話題和特定場景的特殊意義。實踐證明,在運用情景模擬口譯方法時,學生的專注度和課堂參與度都很高,學生的角色意識促使他們扮演好自己擔任的角色,而未參加活動的學生仔細聆聽,主動聽譯并作出積極的評價反饋。思政理念要求課堂活動形式多樣,陣地齊全,倡導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21]結合外語技能教學的特點,可以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和知識內化的完美結合,拓展學習廣度和深度,任務活動貫穿教學始終,主題廣泛、情景多樣。教師要找好技能訓練與思政教育的平衡點,恰到好處地注入思政元素,采用個體、小組和集體相結合的活動方式,為學生參與開放性的實踐和思辨探究性學習提供機會。將外語學習與價值話語體系有機融合,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都得到訓練。在達成交際目標的同時,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人文素養都得到培養,滿足學生對于思政進課堂的需求。教學中要按照學生的需求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將“教”與“學”相統一,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達成專業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向同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是互融互嵌的關系,師生通力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開展積極的正向互動,學生參與性與收獲感共生共進,提高合作學習能力。

(四)創設多維能力評價體系,實現全方位和全過程育人

評價是檢驗課程思政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重要環節。課程思政對改革創新外語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標準,建立科學、全面、客觀的外語能力評價體系至關重要。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學評價需要及時的評價反饋,堅持顯性與隱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將思政教學評價整合到語言知識與技能的評價中,即語言知識和技能的評價以顯性為主,思政目標的評價以隱性為主。評價要以先進理念為指導,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注重對學生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全面考查和考核。評價體系要提供能力建構與文化創新的平臺,綜合評價學生對中西文化的辨別與分析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價值觀認同等。同時,以評價為契機,在提升學生的思想修養和文化自覺意識的同時,不斷完善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多維能力評價體系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取向與評價方向,評價考核目標要與思政教學目標相統一,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達到“教、學、評”的一致性。為了落實多維能力全過程培養,教學評價標準應引領多維育人目標的互動協同,并通過評價的反撥作用,實現教學素材的挖掘、方法的創新及教學過程的深度細化。評價內容要體現思辨性,可以適當增加思辨能力的測試,例如:反駁觀點、綜述、評論及探究分析等題型,可以綜合考查學生的文化辨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價內容要突破語言能力單一評價維度,增加對語言形式所蘊含的文化特質、思想性和價值觀等評價維度。評價體系以育人目標為旨歸,將顯性評價與隱性評價相結合,在考核內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增加對文化內涵闡釋能力的評價,設計有思想深度和認知挑戰度的內容,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語言目標評價和思政目標評價融為一體,實現“語言”與“思想”的同向同行評價。

立德樹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過程化評價關注對學生短期成長和長遠發展方面的影響效應,有助于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更好地反饋教師教學的真實效果與學生知識內化、行為外化的情況;同時,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化的調控,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對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發揮積極作用。評價體系要具有針對性,既要提高教學資源的效益,也要提升思政教學的質量。在外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充分考慮評價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始終以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為核心目標,這是提升思政教學評價質量的必然要求。教師要積極探索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融合的途徑,確保形成性評價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建立對人文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綜合考評體系。在考試材料、試題制定和評分標準上充分考慮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做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實現課程思政對教學的“反哺”作用。要將文化自覺意識的培養納入考核內容中,增加中西方文化比較與評價的內容,在考查學生外語專業知識的同時,考查學生對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比如:考題中適當增加對漢語文化現象的分析,學生要運用相關知識解析語言文化實例,通過對漢英語言文化現象的對比,思考兩種語言的獨特性和語言運用特點。多維能力評價體系既要全面兼顧,更要重點突出,實現對學生學習成效的綜合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要科學地綜合運用終結性考核方式,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教學活動全過程作出最終評定,以檢驗教學成果是否達到預期要求。評價要注重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特點,加強評價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激勵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教學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教學具有重要的導向性作用,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22]可以通過多元化評價方式,實現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及生生交互評價的結合。評價強調教師主導下的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課程性質和學習所需,構建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價的多元融合評價體系。教師評價的客觀性和規范性以及學生評價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批判性思維和合作學習能力,也增強了師生溝通效果,促進了師生雙方開展積極的自我教育和反思,確保綜合評價的效度和信度。評價要有明晰的標準,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能力發展等多個角度開展評價,幫助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師生積極開展自我反思,引導教師主動評價教學、反思教學,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從容地應對可能遇到的教學問題。學生在反饋與反思中不斷鞏固已有成果,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多元文化、強化理性愛國情感,充分體現語言學習“活學活用”的本質。評價體系應以“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文化戰略為指導,為提高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保障。此外,借助網絡信息化技術的優勢,構建“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立體化評價模式,可以將教學效果評價和學習成效評價分解到教學全過程,對學生情感、價值觀和專業綜合素質進行綜合評價和考核,達到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效果。

五、結語

文章結合外語課程思政與文化自覺內涵的內在關聯性,在對外語課程思政本質內涵的理性化思考基礎上,針對外語課程的文化功能和課程特點,提出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培育文化自覺的實踐路徑。文化自覺的培育是外語教育肩負的重要職責與使命,體現了文化素養培育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必然結合。外語課程自身具有獨特的學科屬性與知識體系,課程思政的實施要結合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在育人目標、教材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等維度上統籌設計與創新,讓課堂成為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充分挖掘文化資源的優勢與潛能,將文化自覺教育深植于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外語課程思政要實現知識傳授、價值觀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推動外語教育文化價值與功能的實現,培養具有較強文化自覺意識和國際傳播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外語教師要適應新時代外語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充分認識到外語課程思政的挑戰與機遇,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文化素養,為實現中西文化的平等對話與交流,為培養具有高度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2020-05-28)[2022-10-26].http://www.gov.cn/zhen? ? ? ? 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王艷.高校外語教育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99-104.

[3] 張蔚磊.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的實然現狀與應然選擇[J].外語教學,2015(1):56-60.

[4] 趙彥春.中華文化外譯缺失的學理叩問[J].中華文化論壇,2017(7):28-32.

[5] 秦元海.論大學文化自覺及其實現路徑[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81-87.

[6] 張珊.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自覺[J].外語教學,2017(2):7-11.

[7] 夏文紅,何芳.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使命擔當[J].人民論壇,2019(30):108-109.

[8] 費孝通.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9] 薩丕爾.語言論[M]. 陸卓元,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10] 伍醒,顧建民.“課程思政”理念的歷史邏輯、制度訴求與行動路向[J].大學教育科學,2019(3):54-60.

[11] 徐鵬.文化自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22.

[12] STERN H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13] 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14] 齊衛平.基于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反省[J].思想理論教育,2012(1):20-23.

[15] 張敬源,王娜.外語“課程思政”建設:內涵、原則與路徑探析[J].中國外語,2020(5):15-20.

[16] 白春仁.俄羅斯學呼喚溝通文化的自覺[J].中國俄語教學,2005(3):1-4.

[17] 楊楓.高等外語教育的國家意識、跨學科精神及應用理念[J].當代外語研究,2019(2):1-2.

[18] 文秋芳.新時代高校外語課程中關鍵能力的培養:思考與建議[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8(1):3-11.

[19] 文秋芳. 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J].中國外語,2021(2):47-52.

[20] 蔣亞瑜,劉世文.提高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的方法與途徑[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65-68.

[21] 王笑笑.“大思政課”協同育人的邏輯進路:內涵要義、價值意蘊和建構路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2(11):59-65.

[22] 湯雪峰,張海濤.教育生態學視角下高校思政教學評價的重釋與優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8):128-131.

【責任編輯? ? 馬小俠】

Abstract:Innovat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Cours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 is closely interrelated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sets a clear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assumes significa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promoting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tradition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lack of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has negatively influenced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efficiency.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political elements should display their unique cultural function and be design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integrating value establishment into the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guided by the nurturing essenc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hould define its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explore an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with respect to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all-round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confidence

猜你喜歡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州學刊(2016年11期)2017-01-06 02:15:35
“文化自信”三喻
為何要堅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強國建設
人民論壇(2016年33期)2016-12-27 13:04:03
文化自信,登高望遠
人民論壇(2016年33期)2016-12-27 13:03:17
網絡文學 很有“文化自信”
博覽群書(2016年11期)2016-12-14 14:37:41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祖國(2016年20期)2016-12-12 18:44:33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09:20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師之大愛—————三尺講臺鑄輝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综合二区| 日本久久网站| 欧美成在线视频|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理论|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色久综合在线|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91亚洲免费|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a国产精品|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一本综合久久| 色爽网免费视频|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福利视频一区|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导航在线| 性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午夜影院| 亚洲人在线| 国产素人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网|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青青草视频| 在线欧美a| 日韩a级毛片|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国产区免费|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丝袜精品| 麻豆a级片|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天天综合网色|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国产成人毛片| 成人日韩欧美|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99激情网| 国产91高跟丝袜|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