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近年來,各類食品安全問題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其中原材料污染、不按規定加工、包裝不嚴格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而監管不到位、消費者不夠重視等也是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綜上所述,筆者通過闡述食品安全問題的現狀,對影響食品安全的相關因素進行了探究,明確指出了當下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當前食品安全狀況的舉措。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工程;食品材料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GAO Baoquan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Zhangqiu District,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food safety issue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paid attention by the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food safety issues have emerged in the publics view. Raw material pollution, processing not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tions, and lax packaging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ood safety; Poor supervision and consumers lack of attention are also important reasons for food safety problems. To sum up, the author explored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food safety by describ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situation.
Keywords: food engineering; food safety; food material
近年來,我國食品行業在經濟的帶動下快速發展,發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消費者與商家、企業之間的信任危機,這樣的局面阻礙了食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盡管國家相關監管部門不斷增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檢查,國家也出臺了新的規定和政策,但從產品生產、銷售到餐桌的整個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讓廣大消費者吃上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然成為政府部門以及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食品安全關系公眾的健康與社會的安定,公眾、社會、個人都應積極關注食品安全問題。若要從根源上解決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必須認真嚴格貫徹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準則,探索食品企業、食品行業協會以及消費者等多元社會主體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機制,加強擴大監督管理參與度,最大程度地保障措施的有效性[1-2]。
1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現狀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備受國家、社會及個人關注。近些年來,我國食品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與改善,目前來看,我國已有1 050項食品國家標準以及幾十萬項食品企業標準,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上百萬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檢測隊伍。然而,我國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目前仍面臨諸多困難和考驗。尤其是近年來,部分生產企業為謀利,突破相關法律和心理底線,違規經營,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在農副產品加工生產中違規使用各種添加劑和副產品,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改善,如酒精飲料、干果、炒貨、乳制品等產品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重點關注對象,以往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主要是過期變質食品的銷售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食品加工業的發展,農藥殘留問題、微生物污染等問題逐漸顯露出來,不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3]。
2 影響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主要因素
2.1 加工原材料受到污染
食品原料污染是食品質量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加工企業為了最大限度降低生產成本,選擇以遠低于當前市場普遍價格收購來源不明的食品原料。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購買的食品原材料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如一些加工畜禽肉的食品公司,給畜禽注射大量的生長激素以縮短畜禽產品的養殖周期。這些多余的激素會殘留在肉類原料中,最終進入人體,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
2.2 加工違反衛生規定
農副產品加工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生產企業選用的落后設備和加工方法會嚴重妨礙加工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以乳制品的加工和銷售為例,為防止所選用原料奶中的病原微生物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正規加工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會采取高溫瞬間殺菌技術。此類滅菌方法具備工作效率高、滅菌徹底、過程信息管理透明等優點,是目前乳制品生產中普遍選用的殺菌消毒技術。但部分廠家為節約成本,長期使用落后的傳統生產工藝,從而致使滅菌不徹底,導致商品病原微生物數量超標等問題。
2.3 食品包裝材料不符合標準
食品包裝是食品走進商場的最后一步,若在該環節發生污染問題,即便食品經過原材料選購到生產過程都嚴格按照標準,也無法保障食品安全質量。從以往已公布的食品質檢情況看,我國在食品包裝方面的問題主要分為兩方面:①食品外包裝的包裝材料不符合標準,如含鉛過多等情況;②食品外包裝殺菌消毒不徹底,通常食品級雙氧水作為食品包裝的滅菌劑是符合衛生標準的,但實際上也存在個別企業采用以次充好的滅菌材料,不僅無法保證滅菌效率,而且容易帶入有害物質。
3 食品安全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
3.1 檢測技術落后
目前,我們國家農產品及副產品加工發展步伐加快,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同時食品加工新技術得到了引進或發展,食品配料成分也更加復雜。食品安全檢測目前是市場監管部門檢測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來看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相對緩慢,測試儀器和設備的精度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求,檢測技術和手段相對落后,檢測項目的種類不足,有待進一步研究。
3.2 市場監管部門監督不到位
我國食品加工行業起步較晚,一些加工生產企業是由小工廠、小作坊發展而來的。這類生產型的企業大多自我管理效率低,缺乏良好的生產條件和技術檢驗手段,也缺乏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致使不合格產品不斷涌入市場,侵犯了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食品原材料生產加工到包裝走上餐桌有很多環節,期間會有不同的監督部門,在實際監督過程中存在職權重疊、溝通不到位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問題風險。此外,監督部門對嚴重違規的生產型企業的處罰力度不夠,無形中也會縱容生產企業的違法行為。
3.3 食品安全意識仍需提高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不只是國家以及監管部門的責任,作為公民也應關注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我國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這與消費者的衛生和食品安全意識不高也有一定關系。從生產企業方面來看,許多食品加工生產企業在明面上有嚴格的安全規章制度,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并不注重嚴格落實,使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從商家角度來看,一些商家認為,只要食品看起來干凈就不會致病,對食品安全要求標準不高,從而致使一系列問題食品出現在市面上。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一些消費者就算在生活中遇到了食品安全問題,也總會有借口去回避食品安全問題:①消費者不敢維權,害怕打擊報復;②面對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消費者在維護自身權益時也經常面臨層層阻力;③消費者由于缺乏了解監管問題的信息渠道等原因成為“弱勢群體”。這種食品安全意識低下的行為在無形中給了違法者機會,因此消費者應加強食品安全維權意識,在遇到這一系列問題時應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4-5]。
3.4 食品添加劑的用量用法控制不當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對色香味的需求,生產廠家通常會在加工過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但若對用量用法控制不當,則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例如,存在部分不良商家為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添加過量的防腐劑,從而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長期以來使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造成慢性中毒甚至產生致癌物質。
4 保障食品安全的方式
4.1 加強食品質量監測力度
食品安全問題已然成為全球都在關注的重點問題。我國出臺了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但仍然有一些不法商販為獲取利益鋌而走險,這就要求食品質量檢測部門進一步提高監測力度,為上市食品設置一道關卡,利用色譜技術、光譜技術、生物技術、快速檢測等手段進行食品檢測,堅決杜絕不合格食品走進消費者的生活。要統一建立運營高效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力爭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達到國家一流水平;進一步促進檢驗機構社會化發展,積極促成和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運營。
4.2 明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農業部、商務部、質檢總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都是我國重要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這些部門共同組成了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監管過程中存在“職能重疊”問題,職能重疊不僅加大了監督管理的成本,而且影響到了監督管理的效果,進而阻礙了食品行業的有序發展。因此,監督管理部門要明確職責,依法對食品行業進行有序監管,以法律為基本依據,以管理為重要手段,充分發揮監督管理部門的強制執行力,努力形成長效監管模式,進一步建立預警機制,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4.3 提升公民食品安全意識
提升公民食品安全意識,不僅要依靠政府大力科普與宣傳,而且要依靠公民消費者積極學習與實踐。有關部門應加強食品質量安全基礎知識的宣傳力度,讓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標準,并積極倡導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選購預包裝食品時,仔細查看包裝是否完整,是否標識齊全;選購進口冷鏈食品時,要及時查看“冷鏈三證”;要到證照、資質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食品,結賬時注意留存購物小票,維護自身權益;在購買產品時,盡量選擇無公害的綠色產品等。
4.4 發揮媒體良性引導力量
新媒體的興起深刻改變了人們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在網絡時代,人們消息來源大多數是媒體的宣傳,給食品安全輿論監督和引導帶來了新的機遇挑戰。因此,應充分利用媒體,保障食品安全,要積極發揮媒體的監督、宣傳、輿論作用對企業食品的生產加工進行監督,若在過程中發現不良問題,應及時通過媒體手段向大眾曝光。
5 結語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穩定關系社會經濟的穩定。無論是國家、政府、監管部門還是企業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應該本著“餐桌無小事”的觀念去認真對待食品安全問題,完善政策、加強監管、負責生產、提高意識,自上而下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應本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積極面對食品質量安全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國家應及時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的發展動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食品生產企業要嚴格控制各個生產加工環節,消費者應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意識,加強對食品安全知識的獲取與實踐,與國家、監管部門、企業生產者一起多方合力共同維護食品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龍振,董海勝,雷浪偉,等.區塊鏈技術在航天食品中的應用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2,13(6):1966-1973.
[2]江靜.食品安全在食品工程質量中的重要性[J].中國食品,2022(3):86-88.
[3]鄭繼玲.食品工程質量與食品安全[J].食品界,2021(5):101.
[4]馬昊楠.首都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日臻完善消費者使用意識仍待提高[J].首都醫藥,2014(15):15-16.
[5]和勝坤.食品工程質量及食品安全應用[J].食品界.2018,2018(6):37.
作者簡介:高寶全(1972—),男,山東濟南人,本科。研究方向: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