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何慶平(1989- ),男,漢族,甘肅定西人,本科,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滅火救援。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中火情偵察、人員搜救、內攻滅火與火場供水等主要作戰環節存在的難點問題,結合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作戰原則提出了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思考
從規范標準來看,由于高層建筑火災風險性較大,國家對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要求更加嚴格。從火災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各種類型的消防設施都需要花費一定經費進行配置。然而,就當前的形勢而言,由于消防救援隊伍的日常培訓與滅火實踐都是以消防車輛和各種裝備為基礎進行,與高層建筑物的消防設計相融合很少,導致實戰效果不理想。
一、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難點分析
(一)建筑結構復雜,登高難度大
高層建筑內管道、豎井、樓梯間、電梯井等連通部位錯綜復雜,在貫通情況下均是煙氣快速垂直蔓延的通道,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會通過這些部位迅速蔓延到其他樓層,形成立體火災[1]。完全對這些連通部位進行設防堵截,對于現場滅火救援力量來講很難有效實現,作戰任務十分艱巨。同時,在高層建筑中,特別是一些比較密閉、具有玻璃幕墻結構的高層建筑,由于沒有門窗等天然排煙孔,內部空間比較狹小,各種通道也比較多,沒有順暢的煙氣排放通道,容易造成煙霧積聚不散,豎向登高困難。測試數據顯示,消防員徒手攀登20層樓最快用時約50秒,平均在1分30秒以內;佩戴空氣呼吸器(28MPA)、攜兩盤水帶攀登至20層,平均用時4分鐘,心律均達到140次/分鐘以上[2]。特別是玻璃幕墻、鋁塑板等高層建筑外立面的建筑裝修類型給移動供水線路的固定帶來了很大難度。經實際測試,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戰斗展開的時間往往要比其他場合長得多,一個救援站在利用消防電梯登高的前提下在建筑外部鋪設100米的垂直供水線路也需要15分鐘。
(二)人員疏散困難,搜救難度大
高層建筑內部布局較為復雜。以高層綜合體建筑為例,單層建筑面積基本為數千平方米以上,被各類商店、餐廳、影院等場所分隔包圍、錯綜復雜。同時,建筑內人員較多,對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防火門等位置不太熟悉,火災情況下人員逃生容易迷失方向。此外,建筑起火容易導致照明系統斷電,黑暗環境容易造成建筑內部人員驚慌失措,在無專業人員引導情況下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火災發生后常規照明系統失效以及濃煙充斥,容易出現迷失、跌落等風險,這些都增加了被困人員的搜救難度。由于高層建筑進深大,特別是樓梯、電梯數量眾多,高低不一,方向各異,有的不能一次直接到達,需要中間轉換。火災狀態下造成局部倒塌,內部斷電,外部照明效果不佳,內部進攻攜帶的移動照明受作業時間的限制也不能長時間發揮作用,進一步增加人員疏散逃生難度。
(三)火場風險高,作戰安全把控難
消防救援人員在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中,當火災荷載超過50千克/平方米時,水槍的控制面積將相應減少,給滅火救援的安全防護、力量配置、供水排煙等行動帶來困難。特別是在建高層建筑,局部堆放大量可燃建筑裝修材料,火災荷載遠遠超過常規數值,燃燒的主要物質為堆放的可燃建筑材料,火災荷載遠遠大于50千克/平方米[3]。這些物質受重力加速度作用以及橫風影響,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消防器材損毀,有的覆蓋范圍極大,嚴重影響滅火救援行動。幾乎所有的高層建筑均有吊頂,吊頂內線路、管線、設備繁多,猛烈燃燒時會發生吊頂塌落,嚴重威脅指戰員的生命安全,也大大增加了指戰員內攻和疏散撤離難度。
(四)滅火進攻困難,外部救援難以保障
由于火災發生部位比較高,所以要求消防員帶著滅火設備通過攀爬樓層到達現場。短期、高強度作戰使消防隊員體力急劇下降,容易出現中暑、疲勞、休克等危險。另外,由于高層建筑物在發生火災時,對給水壓力有很高要求。一些水罐消防車所配置的中、低壓水泵已不能適應這種需求。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高空給水的高壓,導致水帶破裂。相較于一般火災,頻繁更換水帶容易貽誤戰機,造成火勢擴大。現場很難有序調度指揮,很大程度上制約戰斗力的持續生成,需要大量、頻繁的人員更換輪休。面對極端復雜的大規模高層火災現場,火勢發展蔓延速度快,搜救被困人員難度大,各種車輛進出頻繁、信道擁擠,現場組織指揮難度極大。高層建筑突出的特點是人員高度集中,再加上滅火救援往往在疏散樓梯鋪設供水線路,1-2條供水線路即可完全擠占疏散通道,對滅火和疏散行動造成很大阻礙[4]。受舉高作業面、舉高車高度、場地以及舉高車救人效率等因素限制和影響,在極端狀態下,舉高車救人容量有限,直升機救人也困難重重。大面積立體燃燒狀態下,消防電梯基本上全部失效,多數情況下還是需要通過疏散樓梯進行人員搜救轉移。
二、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作戰理念未貼近實戰
由于老舊高層建筑的固定消防設施較為簡陋,缺乏專業維保人員,固定消防設施經常失效。因此,普通的消防隊員往往會選擇更加安全、可靠的移動滅火設備。隨著有關法規不斷健全,對固定消防設施進行了更新和升級。在各種緊急情況下,固定消防設施基本上都可以正常工作,其功能也逐漸顯現出來。“固移結合,以固為主”是高層建筑滅火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基層指戰員對此并不了解,過于依賴移動滅火設備。
(二)固定消防設施實戰應用不熟練
當前,市場上的固定滅火設施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缺乏系統性的培訓。例如,戶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在外形上很像,但是它們的作用完全不同。在實際操作中,這兩種方式往往會被混淆。對于固定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還沒有完全了解,在高層建筑物的消防供水系統中,以高壓和臨高壓系統為主。如果在實際工作中,當看到自噴系統噴嘴破裂,但并沒有出水時,一般都會當成是建筑物的固定消防設備出現了故障,所以改用另一種滅火辦法。
(三)滅火救援預案未能貼近實戰
完善的應急處置預案是成功處置各類事故的基礎。目前高層建筑應急處理方案的基本資料和處理程序已經非常完善,但在實際處理中,很少注重固定滅火設備[5]。例如,圖書館、檔案室、銀行保險庫等存放容易被水浸泡損壞的紙質物品以及高價值藏品的場所,對建筑物中的消防設施,如燃氣滅火等,宜采用固定的消防設施進行處理。基層消防救援人員的每日六熟悉是指建筑的布局結構、關鍵部位和火災隱患分布。對建筑物內部的固定消防設施,則是了解其分布和配置,很少用于現場的檢驗和試驗。另外,在演練時,消防救援人員通常都是通過室外消火栓或者管道卷出水來進行滅火,而消防廣播疏散、防排煙風機聯動排煙、消防水泵遠程開啟供水等很少被提及。
三、高層建筑滅火救援實踐途徑
(一)正確使用消控室開展火情偵察
在火災事故中,消防員可以迅速到達火場,以消控室為中樞,對各種火情進行快速收集、匯總和處理,對火情的發展情況進行精確反饋。同時,還可以對各種滅火設備進行遙控控制,起到迅速疏散人員、控制火災蔓延、協助滅火等功能。消防控制室應有總體布置圖、安全出口及關鍵部位的布置圖、防火設施清單,可以使消防員快速從消防控制室中獲取有關建筑物的基礎數據[6]。消防員可以根據消防控制室火警控制器上的手動報警器、感煙探測器和感溫探測器的報警地址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水流指示器的地址資料,按照從早到晚的次序,從報警紀錄中尋找到了第一個反饋地點,并與監控視頻相聯系,對高樓的起火地點進行初步判定。
(二)對撤離和救援進行科學安排
1.在火災發生后,立即啟動排煙、照明和緊急情況廣播。一旦發生火警,相應部位防煙裝置必須在15秒內開啟。當防排煙裝置不能正常開啟時,可由消防控制室的聯動控制箱對防排煙裝置進行人工操作,以保證逃生出口及樓道中的人員不受有害氣體傷害。在民用建筑物內,緊急照明需維持1小時,并保證緊急情況下的人員撤離安全。在實際操作中,如果緊急照明不能自行打開,可以通過各個區域的終端配電箱,按照消防控制室的區域平面圖進行人工打開。當發生火災時,消防員可以利用緊急廣播的聲音進行指揮。
2.多種途徑開展被困人員搜救。在高層滅火救援中,搜救被困人員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實際搜救過程中,消防救援人員往往要面對復雜的平面布局、隨時可能有墜落的屋頂、被困人員位置信息未知等問題。
(1)利用著火層下一樓層快速熟悉建筑平面布局。從建筑結構角度分析,同一棟建筑內的各層平面布局,除個別層有特殊用途外,其余基本上是相似的。這樣的設計既能統一規范,又能節約成本。因此,在實戰過程中,可以在內攻搜救前先到著火層下一層熟悉通道與房間整體布局,研究制定搜救路線以及撤退路線[7]。此外,在搜救過程中,以承重柱作為位置參考點,以地磚作為內攻距離估算依據。一般建筑每層承重柱的位置以及柱與柱的間隔是固定的,地磚的每塊長度也是固定的,能夠提供較為準確的位置參考。
(2)從建筑物的構造出發,對隱患進行了理性推斷。在對樓層布置進行了解時,要關注整個建筑的構造、室內的天花板和四周的裝修材質;如果天花板是易燃的,那么在滅火時一定要小心,避免天花板掉落。另外,要注意房門的材料、位置和鎖芯的高度,以便為下一步內攻破拆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3)結合后方信息與建筑特點,科學預判人員被困位置。根據以往案例,人員被困往往是逃生通道被烈火或者濃煙封堵造成的[8]。可以根據施工計劃和工作人員所給出的受困者最初所在地點來預測救援工作。從建筑物的構造上看,袋式走廊兩邊的房屋是最容易被困的地方。因此,在進行內部救援行動之前,每個水炮都必須有兩個以上的水炮作為備用。另外,在室內搜尋時要注意衛生間、陽臺、密閉儲藏室等部位,找到被困者的可能性比較大。
(三)科學組織進攻和供水
在實際操作中,出于安全考慮,消防升降機應停留在火災樓層下一層或二層以下,以防止發生火災而停止運行。防火升降機可以起到滅火設備和設備運送的作用。為了避免發生事故,不推薦使用電梯。水泵接合器主要作為高層建筑內部消防供水不足時的外部補充接口,可以通過與消防車連接向建筑內部消防設施提供水源。此外,在采用消防栓水源不夠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一層消防栓的連接方式,將消防栓連接到高層室內消防栓中。
結語
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作為世界性難題,如果內部固定消防設施失效或火場面積較大,消防救援人員仍需依靠消防移動裝備從內部登高展開滅火行動。因此,高層建筑滅火救援要始終貫徹“以固為主,固移結合”的戰術原則,以高效開展滅火作戰行動。
參考文獻
[1]
吳猛.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的難點與方法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08):135-137.
[2]李良威.高層建筑疏散逃生與滅火救援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06):135-137.
[3]陳一白.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1):95-96.
[4]路鋒.關于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困難與要點的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2(15):108-110.
[5]劉龍燦.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難點與要點分析[J].今日消防,2022,7(07):76-78.
[6]鞠浪.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方法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2(14):233-235.
[7]劉騰飛.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難點及對策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2(08):33-35.
[8]王古月.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難點和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0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