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霖/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南通市分行
近年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南通市分行堅定不移堅守主責主業,深度融入當地“三農”發展,不斷加大支農力度,貸款余額連上600億、700億臺階,截至2023年3月13日,貸款余額達到702億元。金融為筆,運墨點妝,描繪了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大美畫卷。
該行始終堅守主場主業主責,致力做穩糧食信貸業務,2022年以來,累放購銷儲貸款超25億元,支持收儲糧食超84萬噸,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堅定不移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累放貸款超33億元支持南通市建成近百萬畝高標準農田。有效解決了田塊零散、基礎設施落后的情況,打牢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啟東市南陽鎮為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鎮,現已逐步形成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網、水成系、路成環的現代化農業新畫卷。高標準農田設施條件大幅度改善,實現旱能澆、澇能排,穩產高產,“十三五”以來,啟東水稻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
通過積極開展服務鄉村振興調研和示范點對接活動,深入走訪知名糧食企業、種糧大戶和經紀人,掌握糧食收購生產形式、市場走勢和資金需求等第一手資料。以“品牌建設”提質增效,以“龍頭帶動”做強規模,加大扶持龍頭示范企業培育優質糧油品牌,推動糧食產業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積極扶持東盛米業、銀河面粉等龍頭示范企業培育優質糧油品牌,有力保障了南通地區“米袋子”“菜籃子”供應穩定。
南通市東盛米業有限公司是雙甸鎮一家糧食加工企業,是江蘇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全國放心糧油加工示范企業、農民滿意收購企業。連續4年累計向該公司投放龍頭加工企業糧油收購貸款5000萬元,解決老百姓“賣糧難”問題。通過開通收購貸款審批“綠色通道”,落實“限時辦貸”制度,制定“一企一策”服務方案,優化金融服務,在授信額度、利率定價、貸款方式、用信條件、辦貸流程等方面給予優惠。
該行立足特色資源,大力支持拓展糧食全產業鏈,不斷加大對果蔬加工、水產品養殖等特色產業支持力度,通過支持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項目,形成上下游緊密相連的產品鏈企業集群,支持優勢龍頭企業開展農產品一體化購銷。助力糧油客戶“走出去”“引進來”,多年來為南通一德公司開立大額遠期信用證超3億美元支持大豆進口,支持通州出口冷凍食品企業江蘇嘉安食品,讓中國果蔬走出國門。
海門區大型優質國有糧食購銷和加工企業較少,南通市海聚食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南通地區是唯一一家學校食堂食品集采供應鏈企業,公司食堂集采基地項目被評為2021年度海門區政府5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在了解到該公司有資金需求時,第一時間上門溝通,宣介農發行政策,量身打造融資方案。啟動支農產業鏈和供應鏈金融支持計劃,從展開調查到貸款審批,僅用了11個工作日,成功投放5000萬元糧油購銷流動資金貸款,助力企業搞活經營,拓展糧食全產業鏈業務發展。
該行還積極支持長江珍稀魚類供種等創新基地建設,2022年以來,累放近2億元支持中洋等企業開展長江珍稀魚類養殖,助力南通特色種業發展。目前,中洋長江刀鱭養殖規模已突破百萬尾,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刀魚繁養基地。

農發行南通市分行支持建設的啟東高標準農田(二期)項目
該行大力支持改善城鄉發展面貌,2022年以來,累放近50億元支持覆蓋全域的安置房項目超20個,建成安置住房近1.2萬套,惠及農村人口超3.5萬人,城鄉農民居住條件煥然一新。大力支持綠色生態旅游發展,圍繞江海特色田園風光,投放16.8億元支持栟茶古鎮、鶴鳴公園等項目建設,助力人居環境改善提升,亮出江海文旅特色。
走進南通市世家花園二期居民安置小區,住房整齊劃一,超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衛生室、足球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靶^通上了自來水、天然氣,現在出門就是菜市場,看病就在家門口,跟住在城里一樣方便。”2019年搬進小區的王大爺說道。
為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發展全域旅游有機結合,該行聚焦支持農村公路項目建設,建設里程超460公里,既方便當地農民出行,又打通了城鄉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在養生福地南通如皋平園池村,該行投放1.2億元支持該村建成環村公路,極大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如今一年一度的平園池鄉村荷花節期間,每天就要接待省內外游客近萬人次,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超萬元。
如東縣栟茶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與更新項目秉承“修繕為主,修舊如舊”的原則,深入挖掘鄉村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彰顯鄉村多元文化特色和創新價值,為鄉村旅游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該行主動跟進地方政府規劃,實時關注項目進度,在了解到項目有資金需求后,第一時間組建工作專班,主動對接跟進,量身定制項目融資方案。同時,明確各環節、全流程限時辦貸要求,省市縣三級行聯動,切實提高辦貸效率,僅用兩個月時間便實現了首筆投放3億元,現已完成投放超6億元。經過修繕復建后,栟茶古鎮重煥魅力,被游客冠以“五彩栟茶”的美名。
南通地處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該行依托依江傍海區位優勢,開展信貸支持,服務江海聯運,立足通江達海、緊鄰上海的區位優勢,大力支持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打造通州灣江蘇新出海口。2022年以來,累放35億元支持通州灣和兩翼呂四港、洋口港建設,促進港產城一體化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專項政策,累計投放農發基礎設施重點建設基金項目5個、10.2億元。僅用兩天時間投放7.56億元基金支持海太過江通道建設,1.68億元支持北沿江高鐵項目建設,助力南通深度融入上海都市圈,實現跨江融合發展。
2022年以來,農發行將運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作為首要任務,統籌謀劃、持續發力、加快推進,全力推動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快速高效落地。各級行主動與發改委建立協調對接機制,“一把手”主動加強內外部溝通匯報,工作專班協同省發改委等部門開展摸排“會診”,積極參與項目篩選審核會商,梳理上報項目清單,為全省基金工作順利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海太長江隧道是國內距離最長、斷面最大的水下盾構隧道項目,是長三角地區重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對南通和整個蘇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深遠意義。針對項目資金需求,該行精細制定攻堅計劃,分解任務到崗、責任到人,全程全時全力跟進審批進度。前中后臺各負其責協同作戰,省市縣三級行通力協作緊密配合,政銀企三方高效溝通快速對接,開通項目手續辦理綠色通道,推動基金快速投放到位,聚力將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到實處,在項目臨開工之際順利投放到位,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2022年9月7日,海太長江隧道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后,“一江之隔”將變成“一隧之遙”,一幅加快跨江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的美好圖景正徐徐展開。
該行堅持推動生態美麗幸福河湖建設,2022年以來累放水利貸款超10億元,支持全市治理河道221余條、超130公里,助力南通打造“城依水、水抱城、水城一體”的濱海水鄉特色城市,擦亮“水利銀行”品牌。
企業占用、碼頭圍城,“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曾是南通人民心中的痛。2019年以來,累放超163億元長江大保護貸款,成為南通金融同業中參與度最廣、最深的銀行。
“化工圍江”是長江水資源污染的一大困局,該行主動服務南通市破“化工圍江”、治“長江病痛”的決策部署,第一時間對接支持化工園區“騰籠換鳥”“砸籠換綠”“開籠引鳳”,解決資金難題,累放貸款超44億元,“一園一策”支持南通三大化工園區“關停并轉”綜合治理,掐斷入江最大污染源。
海門臨江新區曾是以化工為主的工業園區,在該行的支持下,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已變成200多家生物創新醫藥企業聚集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各類高技術人才也紛至沓來。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專題播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蝶變”》,對該園區的治理情況進行了重點報道。
該行投放9億元支持南通五山濱江片區生態修復,在整體搬遷近6萬平方米建筑物、修復整治超41萬平方米土地后,實現了“生產型岸線”向“生活型和生態型岸線”轉型,集中展現了南通“山水文化、濱江風貌”的城市個性和特點,五山森林公園成為南通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擁江攬海、和諧共生。春光明媚、山水相依,作為濱江親水的城市客廳,市民游客紛紛到此踏青休閑。
春江水暖“豚”先知,二月末的南通,氣溫悄然上升,“微笑天使”江豚頻頻現身南通長江段。隨著長江生態的不斷修復改善,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長江江豚,在南通已不再是“稀客”。它們三五成群,頻頻亮相狼山附近水域,有時逐浪嬉戲,有時悠閑自得,相互交替浮出水面,有時歡快地拍打著水花。從多年未見到隨意偶遇,“微笑天使”成為長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的有力印證。

(本欄目得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分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