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輝
【摘要】網絡語言是指人們在網絡上交流信息并處理信息的交際符號,它是伴隨著信息時代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產物。網絡上使用的詞語、短語或句子正在不斷地流入人們的生活,從而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語言交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網絡交際成為休閑娛樂和交換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網絡語言因其獨特的魅力而迅速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語言變體。
【關鍵詞】語言;網絡用語;語用技巧;修辭
【中圖分類號】H136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5-011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5.036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語言已經代表著一種新的語言文化現象開始嶄露頭角,它帶有一種強烈的求新求異的新奇感,主要出現在熱點事件或網絡活動中,如微博、網絡直播等,經常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廣泛流行于年輕群體之中,并通過該類群體的二次傳播,達到盛行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年輕群體的心理特征、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極大程度地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詞匯和語法規則,為現代漢語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素材,推動著現代漢語的變革與發展。形成于特定的網絡語言環境中的網絡語言,使用了許多的修辭現象,這些修辭手法的使用,能夠讓語言表達展現出極佳的表達效果。另外,現代網絡語境是網絡語言修辭產生的根本原因,在分析網絡語言的修辭手法時,人們不能脫離網絡語言存在的產生環境。
總之,網絡語言既有創新、求異、形象、經濟、幽默等特點,同時也具有簡潔、動感、形象、口語化等特點,這與網絡群體使用多種修辭手法是密切相關的,在修辭運用上具有很大的密集性和兼容性,可以接納所有的修辭手法。其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擬、借代、諧音雙關、仿擬、婉曲、押韻、對比、摹狀、反語、縮略等。
二、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質不同又有相似點的事物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的辭格,也叫“譬喻”。①比喻的修辭手法在起到增加話語藝術性的同時,也相應地增加了話語的幽默性。網絡語言中,比喻的喻體的選擇也往往與網絡生活密切相關。在網絡語言的比喻中,“喻體”一定會出現,而“本體”和“喻詞”則通常不會出現。由比喻手法構造的網絡詞語數量龐大,數不勝數。如:
(1)菜鳥
(2)潛水員
例(1)“菜鳥”在剛盛行于網絡時,大多用語比喻電腦使用水平不高的人。隨著在網絡中傳播的時間漸長,受眾漸廣,其含義的范圍也逐漸地擴大,不僅可以用來形容電腦水平不高的人,而且可以用來形容新入行或水平不高的人 。如游戲菜鳥,比喻游戲中的新手或游戲水平不高的人。在這個比喻中,本體“水平不高的人”沒有出現,只出現了喻體“菜鳥”。
例(2)比喻在網絡上很少參加討論卻喜歡看別人討論的人。“潛水員”將那些很少在群組或論壇討論“冒泡”的人比喻成潛水。
三、比擬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比擬是網絡語言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比擬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網絡語言的表現力。如:
(1)舔狗
(2)錦鯉
例(1)“舔狗”,指的是沒有尊嚴和底線,只知道一味討好他人的人。其通常用來形容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男女關系中,明明知道另一方不喜歡自己,卻還是死皮賴臉地去追求,滿足對方所有的要求;其次就是在工作和官場當中,一味地迎和上級,不管指令到底是否是對的,毫無原則和底線,將領導得喜好當作第一要義,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網友稱這種人為舔狗。“狗”字所組成的詞語在網絡語言中十分盛行,通常帶有一絲貶義。
例(2)“錦鯉”,指一切跟好運相關的事物:如有好運的人,或可帶來好運的事情。
四、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把本體即要表達的事物名稱說出來,二是借用一種于本體相關的另一種事物名稱來代替。借代歷史悠久,如“丹青”代繪畫。在網絡語言中,借代能很好地起到以偏概全,以點見面的功效,從而在網絡上達到出一種形象突出,藝術效果生動的奇效。如:
(1)白富美
(2)杠精
例(1)白富美,指的是皮膚白皙,經濟良好,相貌出眾,身材好,氣質佳的年輕女性。“白富美”借代了“白”“富”“美”三個特征來代指女性。網民通過對“白”“富”“美”三個特性借代,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了網絡語言所包含的創意和活力。②
例(2)“杠精”中的“精”字的意義與“蜘蛛精”“白骨精”中的“精”字類似,即喜歡抬杠成了精的意思。該詞用以那些形容非常愛抬杠的一類人群。“杠精”借代“精”字來代指那些做事超過一定程度的人。
五、諧音雙關
諧音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詞素來達到所要表達的語言效果。諧音雙關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詞素條件使詞語、短語、句子語義雙關。在現代漢語中,諧音雙關是十分普遍的語言現象。因此在網絡生活中,廣大的網民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創造力和智慧,創造出了許多具有諧音雙關的網絡用語。諧音的運用,使網絡交際過程變得風趣、幽默、含蓄、朦朧。
(一)漢語普通話的諧音雙關
(1)鴨梨山大
(2)煎炸小人
例(1)在網絡用語中,鴨梨是“壓力”的諧音,由此衍生出“鴨梨很大”“毫無鴨梨”等詞。其中,“鴨梨山大”因與“亞歷山大”諧音,而被廣大網民使用,意為“壓力像山一樣大。”
例(2)“煎炸”諧音“奸詐”,此處既有諧音之趣,有又對小人的一種懲罰意味。
漢語普通話的諧音雙關的例子在網絡語言中大量存在。如 “磚家”,指發表毫無科學依據的學說的“權威人士”,其言論往往自相矛盾。這些人被網友統稱“磚家”。
(二)漢語方言的諧音雙關
(1)帶惡人
(2)釀紫
例(1)“大”字在南方的諸多方言中讀為“帶”,所以“帶惡人”即“大惡人”的諧音。由此,也衍生出了類似“帶善人”網絡用語。
例(2)“釀紫”的意思是“這樣子”的連讀。其諧音 “釀紫”。該網絡詞語都是通過網友從聽覺上感知而來的。“釀紫”相對的是醬紫(這樣子),都是福建南平方言。
(三)漢語與英語的諧音
(1)舔狗不得house。
(2)巴山楚水凄涼地,responsibility。
例(1)house本是英語“房子”的意思,因其諧音“好死”,故網友因為雙關和語言婉轉的緣故而引用。
例(2)本是一句古詩,出自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此處網友因為諧音的緣故在“巴山楚水凄涼地”之后接上英語“responsibility”以求和韻。
(四)數字的諧音
(1)886
(2)2333
例(1)“886”諧音“拜拜咯”。
例(2)因其與“呃,呵呵……”或“啊,哈哈”接近,所以用于表示哈哈大笑,同時“233”有時會演變為2333或者更多3跟在后邊,表示笑得很猖狂或不能自已之意。
六、仿擬、婉曲、押韻、對比、摹狀、反語、縮略
指根據表達的需要,更換現成詞語或句子中的某些要素或詞,從而仿造出新的詞語或句子。這些詞語或句子大多是臨時產生,而且產生于一定的語境之下。在網絡交際時,輕松愉快的語境會讓網民處于一種思維極其活躍的狀態,從而容易靈感突現,不經意間就會使用仿擬的修辭去創造出一種幽默詼諧的言語,以達到吸引人眼球或者追求幽默、諷刺、調侃的效果。仿擬格式多種多樣,這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網絡用語的豐富性和開放性。網絡用語使用仿擬的修辭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句式仿擬
仿擬的對象大多經典的語句,而且仿擬出的新句基本上保留了原句的音韻和句式,內容則與被仿擬的對象意義關聯不大,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趣味性。如:
(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仿自名意大利詩人但丁《神曲》“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二)仿篇
網絡語言中,網民的仿擬對象一般都十分簡短或是名篇,并且受篇幅和字數的影響,仿篇使用的頻率不高。如:
(1)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風雨聲,不知死多少。仿自孟浩然《春曉》。
(三)婉曲
指的是在說明事物時,有意不采用直接說明的方式,或是在描繪事物和說明事物時不方便直接陳述。網絡語言在使用婉曲的修辭手法時大多通過省略、諧音、拆分等手段來傳情達意。網絡用語在使用時大多是按照網民的意愿進行隨心所欲的表達,因此,在面對某些不能直接陳述的話語時,網名大多會選擇婉曲的修辭手法旁敲側擊,以達到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意愿的目的。
1.諧音婉曲,如“石樂志”即失了智、“有貓餅 ”即有毛病、“深井冰”即神經病。
2.拆分婉曲,如“石更”指“硬”。
(四)押韻
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統一,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押韻可以使網絡語言朗朗上口,增強網絡用語的傳播力。如:
例(1)“我不是隨便的人,可我隨便起來不是人”。
例(2)“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五)對比
即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也叫對照。
網絡用語中,對比往往能鮮明地表現出網民的意圖和傾向,從而突出表現兩者之間的差別。如:
例(1)“別以為你穿黑的別人就不會罵你白癡”。
例(2)“我抽煙、喝酒、紋身,但我是個好女孩”。
(六)摹狀
又叫摹繪,是摹寫人或事物的聲音,色彩和情狀的一種修辭方式。在網絡語言中,網民通過一些具有形象性的符號、字母、表情等方式來表達傳情達意。有效的彌補了文字在畫面感上的不足。如
例(1)“Orz”像一個人兩手撐地,雙腿跪在地上,埋頭透的樣子。形容被事情打敗或者很郁悶的,表示失意或沮喪的心情。還有佩服以及膜拜的意思。
(七)反語
反語也叫“反話”,即刻意使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表情達意。反語往往是帶有強烈的戲謔意味。如:
例(1)文體兩開花。出自六小齡童對楊潔導演逝世的悼詞中,其在該悼詞中極力宣傳其中美合拍的西游記,原本1分鐘的視頻,他用了一半的時間在做宣傳,于是被網友調侃此舉為“靈堂賣片”,于是網友們爭相模仿去“文體兩開花”的句式用以戲謔調侃。
(八)縮略
在網友在進行網絡交際時,往往會使用偏向口語化的語言,因此,產生的網絡用語大多伴隨著省略,在節約精力和時間的同時,又能使語言更加生動活潑。網絡用語的縮略方式有: 英語單詞的縮略、漢語拼音的縮略。
1.英文字母縮略語
通過縮略英語字母的來表情達意,該類縮略的方法一般只保留英語單詞或詞組的大寫首寫字母。如:
例(1)GG。指Good GAME英文縮略。在網絡用語中常常表達 “失敗”“結束”“完蛋了”等含義。
2.漢語拼音的縮略
該類縮略形式保留了漢語拼音中每個音節的首字母。如:
例(1)BT。變態的縮略。
七、結語
網絡語言的產生,傳播,乃至于盛行,都離不開互聯網的大規模使用。網絡語言也越來越多地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其一種特殊的交際活動,在語言的使用策略上與正式的文學語言和日程語言大不相同。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一方面,網絡語言誕生于數量龐大的網絡使用者,其中年輕人為主。他們積極使用新型語言、追求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在創造新型的網絡用語時,他們會無意識地偏離語法規范或有意識的背離正統語言規范的約束,以此達到語出驚人的表達效果。網絡語言的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咂舌,這不僅歸功于互聯網的及時傳播和信息共享,也得益于網路語言自身的鮮明特點。網絡語言最大的特點就是靈動和形象,其能在短短的兩三個文字中表達出多種含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適用范圍非常之廣,形容事物也非常貼切。能表達出存在于正式語言的含義之外的特殊含義。
語言的可讀性和描述力都會隨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網絡語言的產生以互聯網為基礎的。而且,任何語言只要在使用就必然有新陳代謝,創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推動語言的發展。這不僅對于網絡語言而言,甚至對于漢語言也是如此。網絡語言在具有一般語言的共性的同時,又有著自身的獨特之處。因此,在看待網絡語言時,公正的、客觀的、發展的眼光是必不可少的。人們應該要著眼于漢語言自身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看到漢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因此,網絡語言在修辭上的產生和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為漢語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全新的契機。
注釋:
①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頁。
②李梅娟、王斌:《論借代和新詞》,《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年第1期,第114頁。
參考文獻:
[1]朱晶松.傳承與流變——現代語境下的網絡語言修辭[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7(03).
[2]唐秀梅.仿擬修辭在網絡語言中的應用[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7,30(03).
[3]馬骎.從修辭角度看日語網絡語言的形成[D].大連外國語大學,2018.
[4]竇小忱.網絡語言的新修辭現象[J].語文建設,2014,
(21).
[5]牛培娜,胡開蘭,吳小偉.修辭手法在網絡語言中的運用[J].宜賓學院學報,2013,13(03).
[6]趙彩霞.網絡語言及其修辭策略考察[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06).
[7]齊貴來.傳統修辭手法在網絡語言中的運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05).
[8]王文娟.淺析網絡語言的修辭現象[J].才智,2010,
(31).
[9]錢曉燕.修辭方式在網絡語言中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01).
[10]胡成科.淺析網絡語言中的修辭現象[J].科技風,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