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鴻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對食品檢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階段農作物種類越來越豐富,農藥殘留問題也日漸嚴重,加大了食品安全威脅。本文從農藥殘留危害、農藥檢測的意義、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以及提升農藥殘留檢測水平的策略4個方面展開論述,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檢測;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food testing. At this stage, the variety of crop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rich, and the problem of pesticide residu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creasing the threat to food safe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azards of pesticide residu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sticide detection,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 food detection; pesticide residues; detection technology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極易受到病蟲害和其他因素的影響,造成減產和降質。為此,農戶會采取噴農藥的措施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但由于農戶缺乏對農藥的了解,未科學合理用藥,導致農藥噴灑量超出國家標準。如果農作物中農藥殘留量過高,流入市場后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食品安全。而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可以有效檢測出農作物中的農藥類型、殘留量等,因此要靈活運用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對食品進行精準檢測,及時發現農藥超標的食品,保證食品安全。
1 食品中農藥殘留危害
1.1 出現急性中毒
含有農藥殘留的食品經過高溫加熱或處理,農藥依舊會留在食品中,食用后易引發急性中毒。若未及時就醫治療,會威脅到生命安全。當前,我國農業生產規模擴大,高毒性農藥用量增加。不同種類的高毒性農藥用于農作物上,導致農作物藥物殘留超標,進而出現急性中毒。
1.2 出現慢性中毒
人們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人體會不斷積累有毒物質,直至身體出現病癥。這屬于慢性中毒,經過一定時間的毒素積累后爆發出來。慢性中毒潛伏期長,但對人體的危害較為嚴重,若未盡快就醫和停止食用有毒食品,會使身體嚴重受損。
1.3 出現特殊中毒
研究人員發現部分農藥會引發特殊中毒,如氧化樂果、保棉豐等,具有致癌、致突變、致畸形作用[1]。人若食用此類不合格食品,會出現特殊中毒,引發嚴重后果。
2 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的意義
2.1 把好食品安全關
在食品上市前,需開展食品檢測工作。通過食品檢測控制食品質量和安全,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種植者收入減少。因此,農民在種植過程中會施加農藥防治病蟲害。若農藥使用過量,會導致農藥殘留在農作物中,給食品安全帶來威脅。使用食品檢測技術對農產品進行檢測,農藥殘留量在標準范圍內,則允許上市,反之則進行處理,以充分保障食品安全。從近年來的食品中毒事件來看,引發中毒的農產品中大多含有超出標準范圍的有機磷或有機氯。為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在食品進入市場前開展全面的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尤其是針對有機磷、有機氯等成分,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
2.2 及時處理不安全食品
食品農藥殘留檢測過程中發現農藥含量超標時,立即針對該批次或該品種農作物進行調查和處理,運用合理方式規避食品危害。針對未達到安全間隔期的食品,開展農藥殘留檢測時,發現食品中農藥含量超標,則相關人員立即要求該食品停止銷售。食品通過檢測測試合格后方可上市銷售,檢測出農產品中出現違禁農藥成分,則聯系執法部門進行協同處理。
2.3 為農戶提供用藥指導
食品農藥殘留檢測結果除為食品上市提供參考外,還對農戶種植具有指導意義。專業檢測人員到種植地進行合理采樣,對樣本進行全面檢測,得出檢測結果。該工作可對農戶的種植過程進行指導。通過宣傳農藥殘留危害提高農戶的重視度,讓農戶認識到農藥過量使用的后果。同時,幫助農戶了解農藥的正確使用方法,掌握國家農藥使用標準,從而促進農業生產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3 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3.1 免疫分析技術
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中免疫分析技術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其分為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當前,主要應用酶免疫分析技術,能夠有效實現檢測目標。酶免疫檢測技術運用酶聯免疫吸附劑,利用抗原和抗體的特異性、可逆性等反應確定農藥成分。如ELISA廣泛用于對農作物中有機氯、有機磷、真菌毒素等成分的檢測,檢測水平最高可達pg級別[2]。此外,使用免疫檢測技術進行復雜樣品檢測時,由于復雜基體樣品中存在基體干擾、交聯反應等問題,會出現假陽性,因此在檢測過程中還需結合其他分析方法進行全面驗證。
3.2 生物傳感技術
生物傳感技術是一種新型檢測技術,應用價值高。其技術原理為通過生物傳感器進行生物成分分析,得到相應的數據信息,從而判斷農作物農藥殘留情況。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可以進行能量轉化、獨立傳遞信息數據的機械器件,在各相關領域中都有所應用?,F階段,主要用于農藥殘留檢測的生物傳感器有3種,分別為酶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免疫傳感器。酶傳感器主要有兩種類型,分別為酶抑制傳感器和酶解劑傳感器。前者可通過農產品中殺蟲劑對酶的抑制作用判斷殺蟲劑殘留情況,后者則是利用水解酶對殺蟲劑進行降解,在降解水中對殺蟲劑含量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殘留情況。微生物傳感器主要利用特殊的微生物對殺蟲劑進行降解或反應,生成獨特的信息物質,感測器接收到相應的信息物質后,得到農產品的殘留殺蟲劑總量。微生物傳感器的操作簡單,精確度高且使用成本較低,得到了廣泛應用。免疫傳感器和免疫檢測技術應用原理有較大的相似性,其對抗體組進行固定,開展針對性檢測,從而得到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情況。
3.3 液相色譜檢測技術
液相色譜檢測技術最早應用于20世紀初,被俄國植物學者發現并推廣。通過在含有微量碳酸鈣的玻璃柱頂部加入植物色素,再用石油醚沖洗柱體,最后得到柱體中各種色素分離現象,在柱體上留下不同的色帶或色跡[3]。這種方法又稱作層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液相色譜檢測技術水平提高,不僅能夠分離顏色物質,而且可以分離無色物質。殺蟲劑等農藥大多含有多種有機物,降解能力強,易揮發,常規檢測方法難以有效檢測出農作物中的農藥成分,只能通過液相色譜技術進行顏色層析。應用該技術可對固體探測因子進行分析,短時間內得到精準農藥殘留情況信息。但其不足在于技術敏感系數較低,無法快速感知農藥成分。
3.4 化學發光法
化學發光法的原理是根據測定系統中樣本濃度和系統的化學發光強度的關系探究出殘留檢測物質定量情況,在測量系統中得出殘留檢測物質的數值。當前,化學發光技術廣泛應用在各種無機物、有機物、微量金屬離子等物質的檢測中,檢測效果直觀、準確。通過洛粉堿、魯米諾等與殺蟲劑的化學反應,可以得出農作物樣品中的有機磷含量[4]。化學發光法的操作簡單、精準度高、成本低。但由于受原理的限制,只能用于有機磷農藥檢測。
3.5 電化學分析法
電化學分析法具有較高的靈敏性,無論是對微量元素還是復雜成分。該檢測技術最早出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德國化學家引入分析領域,后經過捷克化學家建立極譜法,進一步完善電化學分析法。在食品檢測工作中,電化學分析法利用電化學反應將樣本濃度進行轉化,得出電學參數,根據相應標準,進行電學參數分析,實現對樣品濃度的檢測。利用電化學傳感器可以全面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成分,為后續食品處理工作提供有力參考[5]。
4 提升農藥殘留檢測水平的策略
4.1 完善檢測技術與設備,建立健全檢測標準
①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積極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與檢測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現有的技術進行創新和完善,彌補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機制與檢測技術的不足。生物傳感技術、光譜檢測技術等都是較為精準、高效、便捷的檢測技術,可以廣泛應用到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中。②食品檢測機構應重視檢測設備的先進性,加大對先進檢測設備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檢測設備的基本配置。此外,還要提高設備的應用水平,由專業的檢測人員操作檢測設備,保證檢測設備充分發揮其作用,得到準確的檢測結果,切實提高食品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與檢測效率。③建立健全食品檢測標準,緊跟時代發展對檢測標準進行完善優化,從而規范與約束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的開展,不斷提高食品檢測水平與效率。在檢測標準的建立過程中,需對食品檢測的主要對象、衡量標準等多個方面進行規范,并做好食品農藥殘留檢測過程的監督控制,對檢測技術、儀器設備、操作流程等,都要做出明確規定[6]。
4.2 提升檢測人員能力
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人員的綜合能力與食品農藥殘留檢測水平緊密相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高度重視檢測人員能力的提升。①為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人員提供多元化的培訓學習機會。先從基礎知識的夯實出發,使檢測人員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的相關標準規范,掌握食品檢測原理、操作技能、實驗室安全與防護知識等。然后從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訓出發,使檢測人員熟練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掌握先進的食品檢測技術,不斷積累經驗,規范開展操作,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②需開展日常的訓練實踐,以保障食品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的精準性,提高檢測水平。如熟悉各種食品的檢測原理,做好樣品、試劑以及自身的安全防范,加強檢測人員耐心、責任心、操作技能的培訓。③建立考核制度,將食品農藥殘留檢測人員的工作能力與其薪酬掛鉤,調動其積極性與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要求其規范開展操作[7]。
5 結語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檢測工作愈發重要。為減少食品危害,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需進一步加強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確保市面上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若發現食品殘留農藥含量超標,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此外,檢測機構或相關部門要加大檢測技術研發力度,探究更多更先進的檢測技術,提高傳統檢測技術的檢測效率和質量。同時,在日常檢測工作中,要對檢測技術人員進行嚴格監督,規范技術操作,通過科學檢測促進保證檢測準確性,保證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車志杰.淺談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應用及優化措施[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3):40-41.
[2]劉笑笑.食品檢測應用的影響與檢測風險防范策略[J].現代食品,2022,28(20):143-145.
[3]蘇雅拉.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優化措施[J].農家參謀,2022(19):61-63.
[4]劉思敏.食品檢測中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探討[J].新商務周刊,2019(8):278.
[5]鄧飛燕,張榮榮,蔡姝.探討食品檢測中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發展及具體方法[J].現代食品,2020(24):217-218.
[6]楊建偉.氣相色譜質譜法在食品有機磷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22,35(11):154-156.
[7]趙華鋒.食品檢測中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探討[J].現代食品,2018(2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