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可
關鍵詞:物聯網關鍵技術;職業定位;從業技能;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高職院校
物聯網專業屬多學科交叉專業,在具體課程體系建設中,要做好實踐課程構建及理論課程建設等。按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學生學情及物聯網工程具體技術理論內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工程實踐體系,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在課程體系建設前,需對物聯網關鍵技術及學科基本情況進行分析,以保證制定科學、可行的體系建設方案。
1物聯網關鍵技術與學科基本情況
物聯網是應用紅外感應器及二維碼識讀設備等信息傳感器,根據約定協議要求進行互聯網和物體的結合,并展開信息通信和交換,實現物體智能化識別與管理。物聯網技術在使用中,通過物體信息傳感器設備的應用,完成物體各種信息的采集和監控,應用讀寫器接口將互聯網和信息進行連接,以保證物體間的信息共享,實現人和物體的有效互動[1]。在物聯網建設中,一方面要保證其規模性,確保物體信息處于大量流動狀態,使整體信息規模達到一定水平,并應用物聯網自身的智能化處理能力,實現物體智能化控制:另一方面要保證網絡整體的流動性,根據物體運動狀態的不確定性特點,保證物聯網應用能夠在任何時間及任何場景下開展,以實現和用戶間的自由互動。
在物聯網中,RFID技術屬于核心技術,主要用于智慧物聯網。互聯網整體框架分為應用層、感知層及傳輸層,該網絡自主體系結構是為了適應異構物聯網無線通信環境展開的體系結構設置,需完成管理面、數據面及控制面等多個設置,通過應用自主通信技術,展開以自主件為核心的通信活動,其中自主件能保證通信系統可進化特性[2]。物聯網主要包括無線識別、信息傳感等多項內容,通過設置無線片上系統以及無線通信等多項模塊的方式,完成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在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需將知識模塊融人實踐課程體系中,以確保整體體系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從而高質量地完成專業人才培養任務。
2職業定位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主要以培養一線高技能應用型水平人才為主,注重人才實踐能力及專業技能,需按照企業用人具體需求及整體行業發展趨勢,對人才進行專業培養,以確保人才在畢業后能夠順利進入崗位,并在崗位中發揮作用[3]。因此,在進行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專業體系設計時,要更加注重物聯網技術的操作及應用。通過對物聯網發展整體情況分析發現,物聯網的發展需要大量系統分析及關鍵技術開發等高端性人才,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相符,但因為其具有明顯的應用先導特性,所以為保證物聯網產業能達到理想發展狀態,需培養出一批理論知識及國家規范標準等掌握較為熟練,且專業技能較為理想的應用型人才,這與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相符[4]。
根據人才招聘及智聯招聘等各項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網站調研發現,物聯網相關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中更傾向高職院校人才招聘,將物聯網產品一線生產以及輔助設計等各項人才招聘放在首選,在物聯網系統使用和管理維護方面也會招聘大量人員,所以需根據市場整體需求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優勢,確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復合型人才。
3從業技能
確定職業定位后還需要分析從業技能,并按照從業技能內容對人才展開定向化培養,以確保整體人才培養符合市場用人需求,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融人社會。按照物聯網整體發展情況,目前物聯網市場需要大量應用型人才,所以為培養出更多合格的物聯網行業從業者,應確保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及較高水平執行能力和專業技能,強調高職院校需要有方向地進行人才培養,以保證人才在畢業后能快速投入到工作崗位中[5]。
為確保培養出的學生能符合行業需要,高職院校在進行職業教學時需確保學生具備以下從業技能:(1)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協調溝通能力,具備較強的事業心及進取心,良好責任意識,能主動承擔自身崗位責任,能夠高質量完成上級委派的任務;(2)具備嵌入式系統應用開發能力及數字電路基礎和C語言基礎,掌握RFID技術,熟悉無線傳感網的具體使用及參數性能等;(3)熟練使用各種常見傳感器,精準應用各操作系統及開發工具,合理使用單片機及相關設備,完成設計操作;(4)具備良好的計算機軟件二次開發能力,熟練掌握C語言或Java語言,做好對象程序設計,熟練掌握物聯網行業相關背景知識及產品體系,針對行業個性化需求進行集成系統的二次開發,以保證系統管理、維護及升級等各項工作開展效果;(5)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發展能力,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學習物聯網產業相關內容以及最新發展技術,將自己所學內容應用到研究和實際的應用中,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及知識儲備量,進而對物聯網整體發展作出貢獻[6]。
4互聯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方式方法
4.1科學設置課程培養目標
確定職業定位及從業技能后,需按照學生學情及高職院校具體情況設置課程培養目標。一般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扎實技術理論基礎以及熟悉物聯網系統構架和核心技術的應用型人才[7]。其強調所培養人員需掌握網絡組件管理及軟件二次開發等各項技能,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熱愛物聯網行業,并滿足國家信息化建設及現代化建設各項要求。
4.2設置課程結構以及內容
確定課程培養目標后,需按照目標及高職院校教學條件等,設置課程結構及教學內容。按照物聯網技術體系具體要求展開公共基礎類、網絡接人與通信類、數據采集和識別類以及數據計算和服務支撐類4部分內容設置,根據4個大類再展開具體小類設計,保證整體內容充分、全面,以確保人才能得到合理培養[8]。例如,在進行公共基礎類課程教學過程中,需對學生進行物聯網技術導論及電子產品安裝和調試等各項內容的培訓,幫助其掌握軟件測試技術及網絡監控等各項技術;在進行數據采集和識別課程設計中,對學生進行單片機基礎與嵌入式系統應用技術的培訓,做好傳感器和RFID等各項技術相關內容的教學。
在整體內容的設置中,保證4大類課程的獨立性及相互依存性,按照學生接受情況對課程結構進行靈活設置,保證在提高培養方向獨立性的同時,確保所有課程都與物聯網技術有密切關聯。在設置課程內容時,必須設置公共基礎類課程,而其他類課程可根據學校自身優勢及學生特點等選擇性開課。例如,如果高職院校的電子硬件技術教學過硬,可將數據采集和識別類課程作為重點培訓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RFID以及無線傳感網等技術培訓,提高學生的電子設計能力及嵌入式系統應用能力[9]。學校需要根據自身特色和學生接受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保證自身教學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和合作企業密切配合,保證教學內容和實際工作需求相符,以避免出現教學內容滯后或脫節。
在課程內容選擇方面需要注重取舍,應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擯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教育,增加綜合性及基礎性內容的設置,確保所開設課程內容能覆蓋物聯網專業知識體系各項關鍵知識點,幫助學生對物聯網概況有基本的了解,并按照學生整體能力進行課程難易程度的設置。
4.3體系建設注意事項
在體系建設過程中,需定期對體系建設及課程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并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工作情況進行研究,以確定學生在校學習內容是否有和企業任職不符的情況,是否存在教學內容脫節問題,以便根據調查結果對校內實訓課程和理論培育內容進行調整、優化,從而確保人才培養內容與實際工作情況相符[10]。同時,因為物聯網屬于應用先導型學科,在進行實用型人才培養中,需按照企業實際需求進行課程體系設置,所以需要和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確保設計出符合課程體系及企業需求的實訓課程,從而保證向企業進行人才定向輸出。另外,因為物聯網技術具有動態化發展的特點,所以需保證課程教學內容始終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按照物聯網技術發展情況,并結合院校學科優勢以及地方經濟特色等各項內容,不斷進行教學內容擴充和調整,以保證教學體系得到有效改進,從而創造出一條符合學院特色的專業化人才培養路徑。
5結束語
在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中,需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培養,整體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知識搭配及方向選擇等,通過對社會用人需求進行充分分析,確定專業職業定位及從業技能等,從而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并應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物聯網專業化人才,從而實現對我國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有效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