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勛,張向陽,王孟
[平頂山市口腔醫院 1.頜面外科;2.正畸科;3.種植(頜)面外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埋伏牙為臨床常見牙齒畸形,可破壞牙列完整性,若不及時矯正,可能引發牙源性囊性病變,造成鄰牙松動、脫落,影響咀嚼功能[1]。閉合式外科導萌及正畸牽引均為口腔矯正常用手段,二者聯合為埋伏牙矯正的有效方式,有利于阻生牙萌出[2]。但因埋伏牙位置、方向的等多種個體差異性因素影響,部分患者經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后,長期效果欠佳。為進一步提高矯正效果,改善埋伏牙患者遠期預后,本研究選取平頂山市口腔醫院122 例埋伏牙患者,旨在探究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效果的影響因素,為臨床埋伏牙矯正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于平頂山市口腔醫院接受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的122例埋伏牙患者,共180 顆埋伏牙。納入標準:臨床信息完整;有初始曲面斷層片;首次確診埋伏牙;接受閉合式外科導萌、正畸牽引矯正;患者及近親屬均了解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第三磨牙;存在凝血功能障礙;不遵醫囑而影響矯正效果者。
1.2.1 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 局部麻醉,行外科導萌治療,在埋伏牙槽嵴頂部作切口,向上翻開黏骨膜瓣,翻開高度達埋伏牙高度,避開鄰牙牙根清除埋伏牙萌道牙囊組織、表面骨質,充分暴露牙冠;沖洗后進行酸蝕、止血,粘貼牽引托槽后復位黏骨膜瓣,清理、縫合創面,從黏骨膜瓣中穿出牽引絲,根據所需牽引方向固定于鄰牙。術后1 周,根據埋伏牙萌出方向并參考與鄰牙關系,采用鈦鎳絲輔弓、橡皮圈、彈力線進行牽引,牽引力度:0.5~0.6 N。正畸矯治后囑其每3 周復查1 次,調整牽引鉤方向,使其經牙槽嵴頂萌出,埋伏牙萌出后,去除舌側扣,更換托槽并合理調整位置,調整上下牙咬合關系,交叉固定托槽,穩定后戴保持器維持。
1.2.2 資料收集 以病歷收集、跟蹤檢查結果等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包括性別、年齡、埋伏牙位置、唇腭向、牙根歪曲程度、埋伏牙萌出時間、牽引時機、術中軟硬組織去除范圍、并發癥發生情況(牙齦退縮、牙列紊亂、牙齦炎、牙齦壞死)等。
矯正后埋伏牙無畸形,且未破壞鄰牙牙根為成功;經矯正埋伏牙未見明顯畸形,對鄰牙影響小為有效;矯正后埋伏牙情況無明顯改善為無效。將成功、有效計入矯治有效組,無效計入無效組。
①統計埋伏牙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②單因素分析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的影響因素。③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的影響因素。
采用SPSS 23.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失敗的風險相關因素,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埋伏牙患者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的預測價值。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隨訪統計,180 顆埋伏牙中成功107 顆,有效47 顆,無效26 顆,納入矯正有效組154 顆(85.56%),矯正無效組26 顆(14.44%)。
單因素分析可知,年齡、唇腭向、牙根歪曲程度、牽引時機、術中軟硬組織去除范圍均與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有關(P<0.05);性別、埋伏牙位置、埋伏牙萌出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均與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無關(P>0.05)。見表1。

表1 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的單因素分析
以妊娠晚期GBS 感染孕婦分娩新生兒感染為因變量(矯正有效=0,矯正無效=1),將表1 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18 歲)、唇腭向(腭向)、牙根歪曲程度(>90°)、術中去骨超過釉牙骨質界、牙囊壁切除≥1/3 均為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無效的危險因素(P<0.05);牽引時機(牙根發育至2/3)為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有效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2 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的多因素自變量賦值

表3 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統計分析數據集,得到矯正效果的預測概率P。根據預測值和真實值繪制ROC 曲線,曲線下面積(AUC)為0.913(95%CI:0.875~0.951),當Log(P)>9.28 時,預測敏感度為92.21%,特異度為84.62%。
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適應證廣,對硬組織或軟組織阻生的埋伏牙均可達到良好矯正效果,但仍存在部分矯正失敗病例[3];因此探究其埋伏牙矯正長期效果的影響因素,對提高矯正效果,改善患者遠期預后具有積極意義。①本研究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18 歲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有效率約為年齡>18 歲的4 倍,進一步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18 歲,6.700)為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無效的危險因素(P<0.05);分析在于,隨著埋伏牙時間延長,其與周圍骨質粘連的概率越大;且相對于青少年,年齡>18 歲成人的骨質致密,軟硬組織改建較差,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失敗風險較大[4]。②埋伏牙多存在位置或結構發育異常,即牙根歪曲,斜行或倒置埋伏阻生。本研究埋伏牙患者壓根彎曲程度大多≤90°,僅有小部分患者牙根歪曲程度>90°,但此類患者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有效發生率20.13%明顯低于牽引無效發生率。另有研究顯示,成年埋伏牙壓根彎曲較大患者矯正治療后易發生牙髓壞死,影響牙齒正常功能[5]。因此為避免此類情況,應對嚴重壓根彎曲患牙進行拔除處理。③本研究Logistic 回歸分析中,腭向埋伏牙唇腭向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無效率較高(P<0.05),經分析,腭向埋伏牙多存在短根彎根情況,牙根發育較差,此類拔除比例大,且外科矯正中牽引難度較大,成功率較低,長期效果較差。④臨床研究證實,牙根發育未至2/3 長度時,根尖孔未完全成形,發育未成熟,是生長潛力最佳的時期[6]。謝蕾等[7]報道指出,對牙根發育未成熟埋伏牙行正畸牽引,有利于改建牙周組織,改善牙根吸收程度,保持牙髓活力,促進牙根正常發育。本研究顯示,牽引時機選擇在牙根發育未至2/3 時,為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有效的保護因素(P<0.05),再次證實牙根發育程度對埋伏牙矯正效果的重要影響。此時埋伏牙牙周附著尚未牢固,覆蓋于牙根周圍的前牙骨質層、未鈣化的基質層及前牙本質層生長活躍,易受牽引力的影響,且最有利于牙根、根管壁繼續發育、促進新的牙周附著形成;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選擇合適牽引時機更利于提高長期矯正效果[8-9]。⑤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中需清除埋伏牙萌道牙囊組織、表面骨質等軟硬組織以暴露牙冠,但軟硬組織的清除范圍可一定程度影響埋伏牙萌出、發育[10]。本研究顯示,術中去骨超過釉牙骨質界、牙囊壁切除≥1/3 均可能影響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效果;分析在于,去骨范圍超過釉牙骨質界可能導致牙根、牙骨質明顯吸收,影響矯正效果[11]。有報道顯示埋伏牙矯正過程中牙囊壁破壞過大可能對牙根發育、牙周組織生長產生不良影響[12]。因此,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中應保守清除軟硬組織,少量去除牙囊壁及表面骨質,幫助牙囊壁與口腔黏膜自然融合,促進正常牙周組織附著的建立[13]。另,本研究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統計分析數據集,進一步繪制ROC 曲線得出AUC 為0.913(95%CI:0.875~0.951),表現出較高預測價值,可見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對埋伏牙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患者長期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閉合式外科導萌聯合正畸牽引矯正埋伏牙的效果受年齡、唇腭向、牙根歪曲程度、牽引時機、術中軟硬組織去除范圍等多種因素影響,根據上述因素制定針對性矯正方案,有利于提高埋伏牙患者矯正效果,改善近遠期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