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紅梅
如今社會已經進入到互聯網信息化時代,在教育領域使用信息化技術能有效提高教育效率,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尤其如此。英語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若要提高教學質量,少不了要擴充教學資源,為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信息化背景下的各項技術分支就能夠有效滿足這一要求,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表明,新媒體教學背景之下的英語教學能夠取得嶄新的成就,突破傳統教學的弊端和局限性,讓師生共同成長,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選擇余地。本文圍繞著新媒體背景下高中英語信息化教學分析展開論述,希望為有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英語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習板塊,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英語也是高考的重要拿分項,因此一定要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效率。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讓英語教學模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落后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足以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如果長此以往不加以改進將會影響到學習效果的達成。利用新媒體信息化教育手段展開英語教學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視覺和聽覺體驗,打造良好的課堂教育氛圍,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完善,也讓學生更快地適應新型教學環境,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使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1 新媒體背景對于高中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價值
1.1 有利于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英語教學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其最終的教育目標是讓學生用英語流利地交流,也就是突出語言的輸出運用和表達能力,這種交流不僅限于口頭交流,還包括書面交流,體現了對現代學生綜合性英語能力的希望。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需要綜合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現有的實際教學資源,聯合教學內容,借助新媒體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填充教學素材,組織多姿多彩的課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組織英語辯論賽或英語演講,學生可以在課前查閱背景資料做好準備,在辯論或演講過程中播放音樂和PPT進行輔助渲染氣氛,更好地達到辯論和演講的效果,讓其他學生也能夠身臨其境。教師還可以讓新媒體技術滲透在小組教學的模式中,不同學生分組交流,代入教師布置的任務和話題,在課堂結束的時候展示最終的交流效果,這充分說明了新媒體教學環境能夠為學生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還能夠鼓勵學生快速融入到教學場景中,提高學習效率,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有所增強。
1.2 加速學生的思維拓展
學科思維對于學科的成績提升具有關鍵的意義,新媒體技術可以為教師制作課件和備課工作提供輔助,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英語視頻和音頻的播放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常見的新媒體資料包括視頻欣賞、原聲播放、英語實時新聞播報等不同的形式,這些形式可以把英語的聲音、文字結合在一起,共同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調動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習效率。除此之外,由于網絡資源無限豐富,能夠讓課本教學素材得到極大的擴充,起到查缺補漏的效果,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一定的問題,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展開討論,積極思考,獨立探究,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印象和理解,也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
1.3 有利于全面提高課堂的效率
有了新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能夠突破傳統教學的時間空間局限性,讓英語教學走出課堂、走到室外。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需求和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在PPT或其他的備課軟件中增加英語原聲視頻或英語資料,讓學生能夠接觸到直觀生動的畫面,感受到地道的英語發音,讓充滿趣味的圖畫和視頻聯系社會熱點問題,使課堂形式與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也讓英語課堂變得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真實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媒體教學模式的使用能夠把英語聽說讀寫四大模塊通過視覺、聽覺等不同的感官結合在一起,加速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養成。比如在備課過程中制作課件是課堂展示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媒體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在課件設計中,除了包括必要的教學框架、教學設計之外,還要包括課外拓展的部分。教師在制作課件PPT的時候需要依靠大量的教學素材,熟練地使用視頻音頻,掌握電腦技術,對圖像、音像資料展開編輯,發揮教學課件的立體化優勢,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2 新媒體背景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全新要求
2.1 站在教師角度
新媒體教學背景為高中英語教學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讓學生感覺到英語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新媒體教學對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具備專業英語知識技能,同時還要熟練地掌握并操作相關軟件和硬件設施,能夠為學生搜集英語教學資源并篩選,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和英語基礎,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英語教師在篩選教學資源的過程中還需要謹慎小心,防止不良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一定要確保教學資源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日常備課活動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語料庫,讓學生擁有充分的教學素材可以吸收。英語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際執行者和課堂資源的組織者,因此他們必須要掌握網絡知識和網絡技術的正確應用方法,具有一定的新媒體組織能力,推動高中英語教學活動能夠順利展開,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雖然網絡上存在著豐富海量的英語資源,但同時環境較為復雜,有些英語學習資料良莠不齊,教師一定要具備辨別的慧眼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資源的優勢,學會在網絡上下載教案和課件并且具有一定的編輯能力,在課堂中把制作好的課件向學生展示出來,靈活自如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和學生展開資源共享。此外教師還需要有效地使用網絡搜索引擎,衡量資料的準確性和實用性。有些教學資源雖然有趣生動,但是并不適合這節課的教學,教師需要學會對素材權威性進行甄別,確保不會讓多媒體技術對學生起到負面的影響。
2.2 站在學生角度
新媒體教學技術對學生學習也有深刻的影響。學生是教學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教師需要對學生展開有效指導,前提是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情基礎,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篩選他們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提高英語學習的有效性。站在學生的角度而言,學生自己也要學習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方法,比如微課、翻轉課堂和慕課平臺的操作法則,熟練地下載教師上傳的課件視頻,線上提交作業或者線上參與測試。新媒體自身的特性和優勢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空間和場所,還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新媒體渠道能夠對英語學習更加感興趣,使他們的學習信心有所增強。
2.3 站在學校角度
站在學校的角度,高中英語新媒體教學的開展還需要學校的設備支持,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多媒體設備等硬件設施,使網絡資源能夠充分涌流。教學管理者需要把新媒體教學落實到實際行動之上,在新媒體設備的使用過程中除了電腦設備之外還需要開發手機軟件以及APP,打造智慧化的校園,由內而外建設英語學習的校園氛圍,充分彰顯新媒體科技的實用價值,優化英語學習效果。
3 新媒體背景下高中英語信息化教學建議
3.1 使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模式
新媒體教學背景之下,英語教學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制作課件,還原課本內容,對教學內容展開延伸和拓展,提高講解過程的實際操作性,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控制課堂節奏。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反饋適當地增刪內容、調節速度,對學生的思維塑造展開引導,通過隨堂練習和課堂活動的組織,使學生擁有語言輸出和語言表達的實踐機會,解決傳統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利用新媒體教學技術還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趣味性游戲,利用動畫和音樂的配合使學生在班級活動和小組活動中更加快樂地掌握學習內容,加深對課本知識的印象。比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Looking good,feeling good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設計教學課件,把教材內容向學生傳遞,使教學內容的設計環環相扣,用更加靈活的教育方式豐富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使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有序地呈現在整節課的教學之中。同時運用網絡信息技術還可以讓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讓師生之間相互了解,提高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對電子教案和試卷編制進行平臺內共享,備課之前可以互相交流意見,交換資源,幫助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技術上實現新一輪進步。所謂試卷編制指的是在相同的教學內容平臺上建立試卷庫,把難度相同或相當的題目歸類在一起,分為不同的層次,這樣的教學技術有利于教師展開分層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人情況布置合適的作業題目或考試題目,它能充分兼顧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3.2 發揮網絡技術的交互性,強化英語學習實踐能力
網絡平臺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空間和資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網絡科技的交互性,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橋梁和渠道,無論是師生交流還是學生交流都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和平臺來展開。聯通互聯網之后,學生可以和外國友人或其他學校的學生一起學習。線上交流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教育工作者要加大開發力度,使其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價值,打造在線學習平臺,以班級作為單位建設英語學習交流群,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實現線上溝通,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問題也可以向教師請教,或者在班級群中提問,教師可以及時在線上給予解答,學生也可以各抒己見,防止占用課堂時間,拖慢學習進度。從某種角度上來講,網絡交互性是新媒體時代特有的教學優勢,它能夠打破英語教學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讓教師和學生實現零距離互動,提高班級的整體交流氛圍。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利用其他類型的網絡資源建設交流網站、英語電臺,或者利用學校廣播站在早上或者晚上朗誦英語文章,也要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資源渠道和他人展開交談,語言只有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才能映入腦海,加深印象,彰顯其工具性意義。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通過視頻、語音或使用電子郵件展開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幫助英語聽說讀寫四個板塊取得同步進步,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站在跨文化的視角上獲取更多的知識,對外國文化有全面的認知,尤其是對英語國家的歷史背景、文化習俗、時事新聞有更加詳細的解讀,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
3.3 利用多媒體技術,打造英語教學情境
英語是一門關于語言的學科,其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和交流。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時,教育工作者需要樹立清晰的教學任務感,為學生打造思維導圖,構建特定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展開語言溝通和語言組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科技把抽象晦澀的英語知識變得更加具象化、形象化,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進入到學習場景中,體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用簡便的語言使課堂氛圍得到升華。比如在高中英語譯林版Meaning of color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技術為學生播放主人公練習書法時揮墨如雨的視頻,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中國國畫的相關講解資料,使學生了解赤橙黃綠青藍紫是如何構成了色彩繽紛的水墨丹青,為什么中國國畫能夠賦予每一種不同的顏色以意義,為什么國畫的色彩運用法則經典流傳、生生不息。接下來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讓同學們談一談自己對色彩以及意義的看法,各位同學可以各抒己見,在小視頻的輔助之下學生會全神貫注投入到課堂環境中,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就會讓學生的思路跟上教師的節奏,教師要趁熱打鐵,灌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任務,運用新奇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接下來的學習活動。
3.4 利用網絡資源,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轉變了高中英語的教學模板,豐富的網絡資源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源泉。教師要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打造自主化學習平臺,充分把課堂交給學生,貫徹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在網絡中查找資料,也可以在課后階段布置作業,展開教學延伸,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自主拓展,通過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交流活動,增加英語學習實踐機會,促進學生在自主獨立學習的過程中挖掘更多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對于學生來說,在網絡平臺和信息科技的加持之下,除了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之外還可以進行口語練習、英語聽力、英語文章閱讀訓練,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獲取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技巧。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背景之下高中英語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加速學生思維拓展,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使用信息技術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網絡科技的交互性,強化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培養,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打造英語教學的新情境,還可以調動網絡資源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