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適 馬維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源泉。《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歷史課程“通過發掘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育人功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責任意識和社會擔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既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響應黨的二十大報告“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實踐要求。為此,蚌埠第八中學開展了基于歷史新課標的傳統文化教學實踐研究。
一、開題明思路
2023年3月9日上午,在蚌埠第八中學崇文會堂舉行市級歷史課題開題報告,邀請了市、區級教研室領導、專家,及蚌埠市歷史教研員蘇峰老師蒞臨指導。開題報告會后,課題組成員又根據專家建議和意見,進一步深度交流討論,拓寬了研究思路,打破了認知局限,明確了課題研究的內容、范圍和實施計劃。
二、開卷促交流
為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研究能力,在課題準備階段,課題組定期舉行讀書沙龍。閱讀《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書籍,在交流和討論中,提升了組內教師對新課標的解讀能力,領會了新課標的新變化,不僅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課題研究,也進一步豐富了老師們的傳統文化知識,提升了跨學科能力,為后期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動力。
三、開課踐行動
課題研究終極目標是服務教學。為實現新課標與歷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進課題研究下的課堂教學模式,3月30日,淮上區歷史教研活動將基于歷史新課標的傳統文化教學實踐研究作為活動主題,通過蚌埠第八中學馬維維老師和曹顧張中學張帥老師的兩節跨學科傳統文化教學課堂展示,匯聚全區老師,對本次專題展示課進行點評和建議,為課題組優化歷史教學實踐活動研究提供了抓手。
四、開講啟心智
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異彩紛呈。作為淮河文化的典型代表,蚌埠有悠久且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是構成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弘揚本土文化,課題組除了借鑒學校已結題的省級課題成果,還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懷老師進行專題講座培訓,師生一起領略大禹文化和雙墩文化的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課題組后期會拓寬研習、培訓、觀摩、教學展示、歷史社團活動的渠道,突破傳統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將繼續以新課標為導向,以跨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為依托,以傳承傳統文化為使命,推進課題研究,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實踐,為樹立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