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劉錫源,信義玻璃CFO
信義玻璃創建于1988年,2005年2月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是全球玻璃產業鏈的主要制造商。上市至今,信義玻璃發展出優質浮法玻璃、汽車玻璃及建筑工程玻璃等多項玻璃生產業務,成長為包含信義光能、信義能源及信義儲電等多個上市主體的綠色環保制造業集團。近幾年,信義玻璃的利潤穩步提升,在玻璃行業的周期波動中逐漸處于領先地位。隨著浮法玻璃迎來景氣期,信義玻璃的凈利潤更是表現亮眼,這背后少不了劉錫源團隊的掌舵。作為典型的周期型行業,信義玻璃能夠持續穩定增長,做好賬期管理,劉錫源團隊的秘訣是按照不同業務給客戶定信用額度與期限,對待每一個不同的合作企業運用不同的標準來控制收款賬期。
同時信義玻璃還積極尋找優質融資項目。盡管身處高耗能行業,但信義玻璃憑借自身工藝迭代,成功降低能效,還借此申請到了100億港元額度的綠色金融貸款。這其中劉錫源團隊與銀行、評級機構的積極溝通功不可沒。在劉錫源眼中,風險不穩定的業務有風險的同時也會帶來超額的收益,而風險穩定的產品可以提供公司穩定的增長,補充不穩定業務的周期,這樣一來能夠形成企業上下游的協同效應。作為一個傳統行業上市集團公司的CFO(首席財務官),劉錫源更多用實事求是來描述自己的公司和業務。在他看來,把成本管控好,把產品打造好,將公司的業績和長期規劃持續告知投資者,保持及時密切的溝通,就是上市公司要做的市值管理。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巴倫周刊》中文版與劉錫源的對話:
信義玻璃是在2005年上市的,2013年分拆信義光能上市,2016年再分拆信義儲電上市。2019年,在信義光能里又分拆出了信義能源。現在信義玻璃是信義光能單一最大股東,占比在23%左右,信義玻璃占有信義能源大概6%的股權,對于信義儲電則沒有直接控股。為什么會想到去分拆業務?首第一會看港交所上市條例是否允許我們這樣做。在條例里要求業務從主體分開能夠獨立運作,這是一個前提。之后再看自己的情況,信義玻璃本身有浮法玻璃、汽車玻璃、建筑玻璃、太陽能玻璃,我們看到太陽能玻璃首先是符合條件的。第二我們有沒有分拆信義光能出來的需求?太陽能玻璃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它獨立分拆出來會對股東利益更好,釋放其價值,也會有更大發展空間,獨立上市后,往后發展或者融資會更好,我們當然以股東利益為前提,覺得這個可以分拆。另外,我們分拆信義儲電也是有同一個想法,讓企業有更大發展空間,提高股東股權價值。
首先我們要了解市場的需求。比如融資是跟銀行貸款,要了解銀行的需求是什么。2019年我們看到一個新的機會,綠色融資,那時國家推廣大灣區綠色融資,中間也有一些獎勵。不論中國香港銀行或者是其他海外銀行都對綠色貸款很感興趣,它們也會有一些額外的審批綠色通道。我們看到這個機會,也看自己是否符合這個條件。一般投資者或者外面的市場會覺得做玻璃的企業應該屬于高能耗、高排放企業,怎么會符合綠色融資的條件呢?我們要和一些銀行或者是市場溝通清楚,告訴它們信義玻璃這么多年,在生產過程和產品端都是朝環保節能、綠色方面發展的。我們的生產過程已經用了很多環保方法。做浮法玻璃,我們是行業最早用天然氣的廠家之一,這是現在最環保的一種方法。另一方面,做綠色融資需要找第三方認證機構審批,我們生產過程很多環節都是綠色環保的。公司生產的建筑玻璃符合節能國際標準。我們把這些內容主動介紹給銀行與機構,進行重點推廣,最終申請了約100億港元的綠色貸款。
首先我們要了解不同行業的規則,比如說浮法玻璃跟汽車玻璃是不一樣的。浮法玻璃主要是內地銷售,汽車玻璃主要是海外銷售,我們會按不同行業給客戶定信用額度和信用期,每個企業有不同標準來控制收款賬期。類似銀行給我們貸款一樣,我們對每個企業有不同標準。我們都會根據客戶提供的資料及公開信息去定一個信用額度和信用期限,以此來控制收款賬期。這是做賬期管理很好的方法。
我們有風險管理來管控回款。去年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收款可能慢一點。同時要爭取拿到銀行的信用額度,這樣我們在中間周轉的時候會有安全保證。即使付款慢一點也有銀行信貸使用。當然我們也要對每年的運營跟基本開支有預算計劃。另外,我們會及時發放員工工資,對供應商和銀行保證付款,這樣銀行能給更多額度,供應商對公司也更有信心,能給比較好的價格及條件。所以現金流流轉方面,我們在不同方面都把握的比較好,形成了一個安全網。
我們報表都是按實際的情況來披露的,不會搞平滑處理。我們覺得穩健及實事求是對投資者、銀行更好,好的好,不好的就不好,我們按實際情況來披露。為什么我們可以平穩?那就是做好自己,持續優化成本和產品結構,依靠優化生產流程,開發優質產品提升附加值來扣利潤。我們覺得這個比較實在一點。
我們實事求是。首先做好自己的業績,業績做不好很難去說什么市值管理。投資者看到你每年虧錢,還做市值管理沒什么好處。做好基本工作,做好自己業績,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做好自己以后,也要介紹公司的核心價值,還有發展計劃和未來前景。投資者看到符合他們的投資目標就會買入公司股票。一句話,做好自己,實事求是,跟投資者溝通,我們覺得這個會比較簡單一點。
多元化是有利益也有風險的。反過來也可以說,多元化是分散風險。某一年可能有一個產品市場出現了一些困難,但是我們還有別的產品做得好,這樣就可以平衡收益。投資及運營有中風險、高風險、低風險平衡。對于我們來說,做玻璃做工業得看長遠的發展計劃。汽車玻璃我們是做全球化的,這是一個風險比較穩定的產品。這樣的產品可以提供穩定的增長和穩定現金流。浮法玻璃有周期,像去年政策問題有一些困難,但是在前幾年業績很好,創歷史新高。所以不同產品可以保證業績增長,汽車玻璃可以補回浮法玻璃的周期。當然也要看長遠計劃,我們現在往上游去發展,買一些砂礦自用平穩成本。因為我們如能控制成本低,毛利率可以比較穩定,所以上游下游也看協同效應。多元化有分散風險的好處,就算周期有高有低,往上游控制成本,往下游主動掌握銷售產品的控制權,都是有好處的。
我覺得大概有四個點。一,對于數據的敏感。要是對于數據很敏感,你就能立即得到一些想法。二,分析能力,怎么分析這些數據,拿到一些有用的資料。三,溝通能力,如果沒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到一線去看的時候可能拿不到很有效的資料。拿到這些資料后還需要把這些有用的資料轉化成結論告訴管理者。四,對市場變化和政策了解,我們也要了解外部的變化,才可以把報表或者未來發展計劃做的更貼合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