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淵
摘要:為了給臨澤縣現代農業可持續提供參考,通過調研分析,在介紹臨澤縣發展現代農業做法及成效的基礎上,針對臨澤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今后的發展對策,即以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根本任務,不斷優化縣域農業產業結構;以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為關鍵環節,持續提升縣域農業產業化水平;以全產業鏈發展為最終目標,大力提升縣域農產品加工能力;堅持以集約化經營為重點,著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堅持以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關鍵詞:現代農業;農業強縣;發展;現狀;問題;對策;臨澤縣
中圖分類號:S-01?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7-2172(2023)05-0410-06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5.003
Abstrac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Linze County,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achievements in Linze County, countermeasur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existing issues, i.e., taking the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county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aking the culti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new business entities as the key link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county leve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industrial chain as the ultimate goal to vigorously improve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county, adhering to the focus of intensive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adhering to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new industries and formats.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Strong agricultural County;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Issue; Countermeasure; Linze County
作者簡介:管? ?淵(1981 — ),男,甘肅臨澤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Email: 495981402@qq.com。
臨澤縣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巴丹吉林沙漠之南,屬于黑河流域中游地區,東與甘州區相鄰,西與高臺縣相接,南與肅南縣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相靠。南北長約77 km,東西寬約49.7 km,總面積27.297 5 萬hm2[1 - 5 ]。地處東經99° 51′~100° 30′、北緯38° 57′~39° 42′。海拔1 360~2 084 m,地勢中間低、南北高,由東南向西北逐步傾斜[6 ]。全縣自南向北可劃分為南部祁連山區、中部黑河水系沖積形成的平原區、北部合黎山剝蝕殘山,地貌構成有中低戈壁、荒漠、山脈、濕地、沼澤等。黑河、梨園河貫穿全境,土壤肥沃,大部分土地土質為灌耕土和灰棕漠土,適合于農業耕種。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1 350~1 600 m的中部綠洲地帶,屬溫帶干旱性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干燥少雨,晝夜溫差大,是典型的旱作灌溉農業區[7 - 9 ],現有耕地總面積3.45萬hm2。臨澤縣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單產冠軍縣,農業生產整體水平較高。近年來,臨澤縣以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為抓手,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培園區、樹品牌,持續鞏固拓展“4(種畜菜果)+1(現代絲路寒旱農業)+N(新型特色產業)”產業體系[10 ],通過持續轉方式調結構,育主體添活力,重科技強支撐,鑄品牌拓市場,抓質量強監管,重生態防污染,強基礎提能力等一系列措施,走出了一條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集群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加快推動了臨澤縣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轉變進程。但也還存在品牌農業發展相對緩慢、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強等諸多問題。通過進行細致的實地調查研究和對現有資料及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針對目前臨澤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臨澤縣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 ?臨澤縣發展現代農業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臨澤縣大力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種、畜、菜、果和食用菌五大優勢特色產業,持續培育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全面實施農機裝備智能提升行動,穩步提升縣域公共品牌影響力,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以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產業[11 - 13 ],現代農業發展成效顯著。
1.1? ?轉方式調結構, 著力壯大富民多元產業
臨澤縣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圍繞“4+1+N”產業體系,持續做強玉米制種、畜禽養殖、綠色蔬菜、特色林果、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整體效益,著力構建各種資源有效利用、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的產業體系[14 ]。在玉米制種方面,依托國家玉米制種大縣獎勵和“農發行7億元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及種子產業園改造提升”項目實施機遇,全面推進玉米制種產業基地資源的市場化競爭性配置,快速推進玉米制種產業營收本地化,為31家實力雄厚的制種企業配置優質玉米制種基地1.96萬hm2,預計2023年玉米種子產量1.32億kg,產值達18億元,實現稅收3 000萬元[15 ]。在畜牧養殖方面,以跨區域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區為方向,規劃新建、改(擴)建規模化大型養殖場區17個,預計2023年全縣的豬飼養量將達到18.9萬頭、牛達到27.4萬頭、羊達到59.0萬只,畜牧漁業總產值突破30億元。在綠色蔬菜種植方面,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加快建立外向型蔬菜基地,新建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800.00 hm2,建成供銷百惠、鴨暖鎮暖泉村等6.67 hm2以上的設施農業產業園4個,帶動全縣優質綠色蔬菜種植面積9 206.67 hm2(含復種),預計2023年蔬菜總產量達到46.80萬t,實現產值14.20億元。在特色林果方面,持續推進南部紅棗長廊和北部葡萄長廊建設,支持板橋北灘設施葡萄產業園擴容增效,進一步擴大紅棗、櫻桃、杏等特色水果面積,產量達30 675 t,同比增加3 040 t,增長11%。在食用菌產業方面,支持鴻澤、瑞源、農興特色等從事食用菌生產和加工的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能,預計2023年全年生產金耳菇、雙孢蘑菇、香菇等各類食用菌1.25萬t,精深加工特色食用菌以及果蔬1 150 t,實現產值5.25億元。
1.2? ?育主體添活力,著力增強產業帶動能力
按照龍頭企業覆蓋合作社、合作社覆蓋農戶“兩個全覆蓋”要求[15 ],以省級龍頭企業、示范性合作社、示范性家庭農場認定為抓手,持續用足用活中央及省、市、縣對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技術能人、種養大戶、產業帶頭人等領辦農業合作社、興辦家庭種養農場。2022年,全縣新認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共15家,引導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共803家。全縣新認定示范性家庭農場共14家,家庭農場達到394家。鼓勵各類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提高農業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16 ]。蓼泉鎮灣子、板橋鎮東柳、平川鎮三一等12個村全部實現了整村土地流轉經營,全縣流轉土地面積達9 333.33 hm2。
1.3? ?重科技強支撐, 著力提升農業服務能力
全面推進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引進春小麥新品種隴春41號、隴春30號等,推廣“糧+糧”“糧+菜”“糧+糧+菜”等一系列多種間作套種新模式,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了持續提升。全縣建立高標準農業科技示范點25個,引進試驗示范各類果蔬、花卉等新品種125個、新技術15項、新產品10種。蔬菜起壟整壓一體機、蔬菜鋪膜移栽機、玉米收獲機等先進設備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在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凸顯。順應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積極培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田保姆”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玉米制種、高原夏菜等特色種植基地集約化經營和機械化作業步伐進一步加快。政府投資300余萬元支持種業協會購置飛防無人機20臺、玉米制種精準去雄無人機15臺,帶動全縣28家社會化服務組織籌資4 000余萬元購置一體化精量播種機、深松機、飛防無人機、果穗收獲機等玉米制種農機具180余臺。2022年玉米種子生產“保姆”式社會化服務1.00萬hm2,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面積達1.47萬hm2,平均降低農戶投入成本7 770元/hm2。
1.4? ?鑄品牌拓市場, 著力延伸產業鏈條
立足縣域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扶持供銷百惠商貿公司、鴻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康利脫水蔬菜有限公司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鏈主”企業做大做強,引導企業完善與農民的利益鏈接機制[17 ],壯大基地規模,增強帶動能力。加強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依靠科技改造提升農產品加工生產能力,推動實現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進一步延伸拓展產業鏈、完善利益鏈。充分利用綠博會、蘭洽會等各類會展平臺,加強與盒馬鮮生、來三斤、嘉峪關農產品商會的合作,推動縣域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提高“臨字號”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加強品牌培育和認證力度。2022年,張掖誠坤戈壁農業有限公司誠坤葡萄、甘肅鴻寶康生態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薪紅寶等5家企業農產品獲“甘味”農產品品牌認證。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7個,累計達107個。大力支持康利脫水蔬菜有限公司、奮進農民葡萄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建設農產品倉儲、運輸、配送等冷鏈設施,新建冷鏈設施1.72萬t,全縣冷鏈庫容達23.00萬t。
1.5? ?抓質量強監管, 著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建立健全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標準體系。推廣應用國家、省市和行業標準,制(修)訂高原夏菜地方質量標準20項,規范種植行為,確保種植業有標可依、有標必依。積極開展蔬菜標準園創建活動,全地域、整建制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全縣標準化生產面積達2.80萬hm2。加強農產品追溯能力建設,新建農產品追溯示范基地3個,全縣追溯示范點達到38個,將全縣農資管理門店和7個鎮農產品監管站全部納入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大力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出具農產品合格證8 813份,合格證已成為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生產者的“承諾書”、質量安全的“新名片”。
1.6? ?重生態防污染, 著力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依托全省廢舊農膜回收示范縣項目[5, 18 ],扶持建立廢舊農膜回收企業1家,7個鎮建立14個回收站,71個村全部建立了回收點,全縣共回收廢舊農膜2 589 t。注重源頭治理,大力推廣厚度0.01 mm以上的農膜;加強對各類農業投入品的專項檢查,從源頭上杜絕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地膜流入農資市場[19 ]。加快推進以種植業、養殖業、生物有機肥為循環鏈條的“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四化”利用,建成秸稈生產加工企業和合作社8家、加工機械專業合作社8家、基質生產企業2家,建成臨澤富民凹凸、百惠沃田等3家有機肥料生產企業。2022年,全縣完成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71.69萬t,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4.33%。
1.7? ?強基礎提能力, 著力夯實農業發展后勁
堅持把項目作為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和增強農業發展活力的有力抓手,以制種玉米、高原夏菜等優勢產業為依托,以提升農業綜合產能為目標,編制和上報了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項目、中以合作戈壁農業建設項目等涉農項目10個。其中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下達建設任務933.33 hm2,資金2593萬元,2022年臨澤縣玉米制種大縣獎勵資金3 000萬元。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實施方案已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審。加快財政銜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2022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等在建項目的實施力度,按照項目時限要求,加快實施進度,確保了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揮。
2? ?臨澤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來看臨澤縣現代農業發展成效顯著,但相比現代農業發展早、區位優勢明顯的地區,臨澤縣在品牌建設、企業帶動、精深加工、規模經營等方面還有差距,需持續發力、夯實基礎、迎頭趕上。
2.1? ?品牌農業還不夠強, 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2022年,臨澤縣結合縣域優勢特色,確定以“臨澤珍美”為品牌,出臺了《臨澤縣加快推進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工作方案》,由甘肅棗汁味電子商貿有限公司承擔培育推廣區域公共品牌相關工作,逐步打造具有地域特點、產品特色、高辨識度的網貨品牌,并積極組織企業參加農博會、綠博會、“甘味”農產品展示活動,進一步拓寬“誠坤葡萄”“菌多多”“高老莊磨坊”等“甘味”農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和市場占有率。以臨澤特產匯為主體注冊商標,進行線下門店銷售,上架產品多達20個系列650多個品種。雖然看起來多,但多而不優;看起來大,但大而不強;在終端消費市場上站得穩、叫得響、賣得好的優質農產品品牌還顯得較少[15 ]。其中,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特產品企業的品牌建設理念還不到位,品牌形象塑造及優勢培育意識不強,“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一定程度存在,特色農產品主導產業不突出,品牌創優創強困難[20 ]。個別農特產品企業品牌建設基礎不扎實,生產經營隊伍素質不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整體偏弱,因為缺乏資金,技改困難,高檔次加工產品少,影響產品知名度提高[15 ];有些生產同類農產品的企業達不到品牌、標識、包裝、價格、銷售五統一要求[21 ],沒有形成農產品品牌共享機制,同產品不同名稱、不同品牌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還在市場上相互壓價、相互拆臺,沒有形成組團出擊、集中打響品牌的合力[15 ]。
2.2? ?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強
臨澤縣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創新農村經營體制,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有關要求,引導和促進新型經營主體穩步健康發展,在經營主體自愿申報、鎮政府審核推薦、領導小組實地驗收評定的基礎上,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和征求相關單位意見后,認定臨澤縣潤民家庭農場、臨澤縣豐源大疆農業植保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臨澤縣瑞豐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等12家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當年臨澤縣十佳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但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經濟實力、帶動能力和服務能力還不夠強,資金實力強、連農帶農機制完善、輻射面廣的農產品加工“鏈主”企業缺乏,“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發展氛圍還不濃厚[22 ];有些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交叉重疊,一戶掛多個牌子的現象比較普遍,專業合作社不按照合作社章程運營,成員多屬掛名“社員”,沒有實際上出資參與決策和經營,“有組織無合作”,運行管理不規范。還有部分專業合作社沒有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經濟關系,僅限于產前的農資種苗統一采購,產中服務跟不上,產后農產品還沒有做到統購統銷,沒有形成推動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合力。
2.3? ?產業融合度不高
臨澤縣緊抓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契機,以食用菌、設施葡萄、溫室藍莓、水產養殖、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為重點,扎實推進設施蔬菜產業集群、中以合作、藍莓基地建設等項目,聚力打造全省一流現代寒旱農業產業園,突出擴模增效,強化精深加工,培育新型業態,狠抓項目實施,穩步擴展“三元雙向循環”發展模式,不斷提升綜合發展實力,成功認定為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但該產業園還在逐步培育發展,企業精深加工的農產品品種有限,特色農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較少,新業態培育不足,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高。總體來看,臨澤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還沒有形成科學可持續的三產融合發展體系,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 ? 段[23 ],農業的生態價值及多重功能沒有充分釋放和彰顯,縣內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產品大多處于初級加工的水平,玉米種子、脫水蔬菜、速凍蔬菜等產品沒有把臨澤的地域特色、地方文化等元素融合到產品中,產品以初加工形態參與流通;產品包裝處于簡單化,附加值低,沒有滿足消費市場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文化旅游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沒有做到科學有效的開發利用[24 ],農文旅融合、產加銷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步伐不夠快。
2.4? ?集約化經營水平不高
臨澤縣打造標準化生產現代種業“示范區”,以“公司+新型經營主體或農戶+反租倒包+土地托管”模式開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土地入股合作”促進優勢企業與優質制種基地強強對接聯合,實現“一村一塊田”“一企一塊田”,集中連片流轉土地,實現從種到收全過程標準化運作、自動化控制、機械化作業、信息化管理,建成高標準制種示范基地1 666.67 hm2。雖然2023年全縣玉米制種基地面積達到1.96萬hm2,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還不高,種植機械化還沒有實現重大突破,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還不廣泛,產業集約化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農戶雖對個人少量流轉土地流轉費要求低,但對集體或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大規模流轉土地提出過高流轉費訴求,造成規模化流轉成本過高[25 ];二是有些已經流轉的土地還存在不成片、期限短、不規范等問題,部分新型經營主體近年來受自身發展和市場因素影響,對流轉土地擴大生產積極性不高;三是部分流轉合同一年一簽,出于收益和風險考慮,受讓方在農業生產方面還不敢放心大膽投入。同時,由于農村建設用地控制嚴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取辦公設施、產品加工、倉儲和農機具存放等方面用地相對困難[26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和制約集約化經營發展。
3? ?臨澤縣農業現代化發展對策
3.1? ?以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根本任務,不斷優化縣域農業產業結構
堅持特色布局、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因村施策,全面優化產業區域布局,緊緊圍繞全縣“4+1+N”產業布局[15 ],著力推動種、菜、畜、果、菌等特色優勢產業從建基地、擴規模的經營模式向提質量、增效益的方向轉變。持續打造“一鎮一主業、一村一特色”的特色優勢產業格局,大力推進優質種植基地資源市場化競爭性配置,逐步使全縣1.67萬hm2優質玉米制種轉化為15家左右信用等級優秀的制種企業標準化基地,6 666.67 hm2優質蔬菜轉化為20家左右帶動作用強勁的龍頭企業標準化基地,3 333.33 hm2紅棗園轉化為縣內紅棗加工企業的主要優質原料基地[15 ]。
3.2? ?以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為關鍵環節,持續提升縣域農業產業化水平
全面落實龍頭企業覆蓋主導產業、合作社覆蓋農戶“兩個全覆蓋”要求,以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性農業合作社、家庭種養農場為抓手,全力推動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不斷構建以家庭種養農場為基礎、企業合作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多元化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堅持“扶持一批、發展一批、打造一批”的原則,大力推進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著力培育利益鏈接機制比較完善、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示范性農業合作社[15 ]。宣傳引導群眾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形成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種養農場。積極培育組織聯系緊密、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帶動作用突出的大型龍頭企業及農產品終端加工“鏈主”企業。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全面實現小農戶經營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15 ]。
3.3? ?以全產業鏈發展為最終目標,大力提升縣域農產品加工能力
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以“三鏈同構”為抓手,著眼全產業鏈發展,通過吸引社會投資、承接產業轉移等形式,引進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強、規模集約化水平高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促進資源就地轉化,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依托蔬菜產業集群項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27 - 31 ],扶持縣內成長性好、市場前景廣的康利脫水蔬菜、鴻澤食用菌加工、供銷百惠產業化聯合體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加工蔬菜、食用菌、反季節蔬菜擴容增效。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加大產地物流冷鏈設施建設,緩解農產品上市集中、供大于求的矛盾。大力支持重點大型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民專業合作開展優質特產農業品牌創建,切實開發出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的“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特色優勢農產品[32 ]。
3.4? ?堅持以集約化經營為重點,著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著眼“一戶一塊田”,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作為促進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的重要載體,鼓勵農戶通過入股、托管、互換承包地、聯耕聯種等方式,實現連片種植,解決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聚焦制種玉米、高原夏菜、戈壁農業等全程機械化發展,大力推廣玉米去雄收獲、蔬菜育苗移栽等農機新技術、新機具,著力破解主導產業發展的瓶頸。著眼節水、節藥、節肥、節能,加大深松整地、水肥一體化、高效植保、殘膜回收、產品貯藏保鮮等技術的推廣,助力現代農業綠色發展,力爭農機耕播收機械化水平達到85%以上。
3.5? ?堅持以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 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堅持農業產業的內部融合與農村三次產業的外部融合相互結合,從產業循環、鏈條延伸、功能拓展、產業聚集等多方面入手,積極構建符合縣域實際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總結德源農莊、紅橋莊園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成功經驗,依托東西南北四條鄉村振興示范帶,科學布局實施生態產業、文化旅游、基礎配套等項目,大力發展休閑度假、鄉村旅游、農耕體驗等新型業態,推進集高效農業科技推廣示范、綠色優質有機果蔬生產、生態旅游觀光度假、時令特色果蔬采摘一體的大型田園綜合體建設。著力推動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建設,建設集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投資貿易、展示展銷等為一體的平臺。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持續做好產銷對接,為縣域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撐[11 ]。
參考文獻:
[1] 李興喜,王佩湯.? 臨澤縣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2(3):46-48.
[2] 方龍忠.? 臨澤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6(3):78-82.
[3] 管? ?淵.? 臨澤縣暢通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實踐與思考[J].? 甘肅農業科技,2019(5):81-84.
[4] 王? ?健.? 臨澤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9(7):74-77.
[5] 趙? ?亮,王? ?軍.? 臨澤縣創建廢膜回收利用示范縣的成效與做法[J].? 甘肅農業科技,2022,53(5):11-14.
[6] 繆建雄,李? ?明.? “十四五”時期臨澤縣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 中國水土保持,2022(11):74-76.
[7] 鮑虎章,李? ?明.? 臨澤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評價與思考[J].?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22,8(11):25-28;37.
[8] 王宏東.? 臨澤縣打造玉米制種強縣的實踐與思考[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24):93-95;99.
[9] 張秉琪.? 臨澤縣農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現狀及策略[J].? 南方農業,2022,16(16):231-233.
[10] 范? ?東.? 臨澤縣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 ?甘肅畜牧獸醫,2022,52(5):56-59.
[11] 馮亞妮.? 縣域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以甘肅省正寧縣為例[J].? 農家參謀,2022(8):61-63.
[12] 羅? ?寧,李世杰.河南省西峽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與對策[J].? 河北農業科學,2020,24(1):18-21;48.
[13] 劉榮章,呂? ?姍,李建華,等.? 特色農業視角下福建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3(5):544-547.
[14] 吳澤允.? 蘭考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思路[J].? 河南農業,2012(21):5.
[15] 王宏東.? 臨澤縣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實踐與思考[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16):63-64;67.
[16] 董玉華.? 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 農村百事通,2021(24):146-147.
[17] 王? ?健.? 臨澤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10):20-21.
[18] 龐芳芳.? 對隴西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幾點思考[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5):25-27.
[19] 成隨強.? 通渭縣綠色食品發展實踐與思考[J].? 甘肅農業,2019(6):91-93.
[20] 劉曉剛.? 臨澤縣農產品品牌建設現狀及對策[EB/OL].? (2018-01-26)[2023-03-12]. https: //wenku.so.com/d/5b49b6d92045fd9772406f09e83fed36.
[21] 潘運國,王子第,張連輝,等.? 農業產業化助推河東高效特色農業快速發展[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22(4):95-96;102.
[22] 劉自群.? 臨澤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18):78-79;81.
[23] 李? ?華,王陸美,金永洪,等.? 陸良縣城郊農業發展初探[J].? 云南農業,2016(2):78-80.
[24] 葉春燕,尹? ?超,宋林佳.? 特色產業引領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宜賓現代農業“6+3”特色產業為例[J].? 現代農村科技,2022(6):120-122.
[25] 王? ?健,徐恒德.? 甘肅省臨澤縣農村土地流轉調查報告[J].?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4,31(3):20-22;25.
[26] 趙艷麗,張子偉,尹紹萍.? 玉溪市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 云南農業,2019(11):33-36.
[27] 姚夢月.? 灌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問題及對策淺析[J].? 農民致富之友,2014(10):56-57.
[28] 任青絲.? 河南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24(2):51-53.
[29] 趙玉蓮.? 河南省農業產業集群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0,38(34):19724-19726.
[30] 金正帥.? 衢州市設施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6):1-2.
[31] 吳仲珍,楊? ?燕.? 銅仁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狀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3(9):301-302.
[32] 陳建軍,馬? ?明,王志平,等.? 甘肅省特色優勢農產品秦安蘋果評價[J].? 甘肅農業科技,2020(1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