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閑暇之余,翻開一本書,或穿越時空、以史為鑒;或欣賞自然風光、游歷山川河流;或感受世間萬象、人間百態;或汲取經驗、提升自我……本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和家長為我們帶來的好書推薦。
讀書讓我學會做一個媽媽
新密市政通路小學 徐周航媽媽
從懷孕那天起,我以為我已經做好了當媽媽的準備,然而隨著孩子的出生,我的內心除了逐漸被喚起的洶涌而來的母愛之外,更多的是焦慮和彷徨。我甚至一直抱怨,抱怨成為媽媽后失去了很多時間、自我和自由,多了許多焦慮和操勞。
養育孩子的過程確實辛苦。孩子年幼時,瘦弱多病,我一直發愁孩子什么時候能長得壯實些。同事給我推薦了《育兒百科》這本書。書中涵蓋了0至6歲孩子喂養方法、環境要求、異常情況與常見疾病等豐富信息。尤其是新生兒階段,逐月介紹了孩子的情況與注意事項。這本書陪我度過了“新手媽媽”時那些膽戰心驚的時刻,也化解了育兒路上的許多矛盾。
孩子成長的路上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如何緩解教育壓力并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呢?我推薦《正面管教》和《接納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兩本書。
《正面管教》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做一個溫柔而堅定的媽媽。以前,面對孩子的錯誤,我總是忍不住訓斥孩子,結果就是孩子重復著所謂的“錯誤”,而我也經常因此情緒失控、幸福感降低。這本書如同一位智者,教會我用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管教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培養孩子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制粘貼,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悟是:孩子身上反映出來的特點,折射的是父母的行為方式,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讓自己成為好的榜樣。《接納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首先要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然后才有力量接納真實、不完美的孩子,從而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父母只有學會自我成長后,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加有利的成長環境??赐赀@本書,我改變了很多。我允許自己有煩躁的時候,允許自己是不完美的媽媽,我愿意面對自己的情緒,嘗試減少與孩子的對抗,積極調整自己的狀態,教會孩子即使做得不完美,仍然要愛自己,這樣才有能量做得更好。
成長和學習不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父母的事情,成長和學習不是一個階段的事情,而是一輩子的事情!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好的親子關系是你在長大,我在成長。真正的教育,離不開父母對孩子傾注的心血和對孩子的溫情陪伴,更離不開喜悅時的分享、失落時的鼓勵以及為人處世的榜樣力量。教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喚醒,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守護。是閱讀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還好不算太晚。
用閱讀溫潤學生的心田
新密市政通路小學 周龍春
我一直認為課堂管理要依靠教師的說教,立規矩或是獎勵機制,直到讀了徐莉老師的《童書里的教育學》,我發現了一種更有效的方法,那便是用故事的力量教育學生。因為比起單純的說教和講道理,故事更能打動學生內心。
《童書里的教育學》共14個話題,根據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推薦不同的故事幫助教師解決困擾。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尼爾森老師不見了》。
我剛接手班級時,因為缺乏教學經驗,上課秩序一直不是很好,后來我利用課前三分鐘給學生們講了這個故事,他們從開始的吵鬧到最后的安靜,真正從故事中體會到想要老師對自己好就要用好的方式對待老師,人與人之間情感是相互的。體會到故事的力量后,我還給學生們講過《大衛不可以》,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們知道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不浪費食物等,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學生的壞習慣。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自己思想上的轉變。之前我一直認為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覺得每個學段的學生就一定要比上個階段有所進步,五、六年級的學生就應該閱讀純文字的書籍,而低年級的學生就應該讀帶有少量文字的圖畫書?,F在想想,這種觀點過于片面,我在無形中給學生的閱讀設限了,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在徐莉老師的指導下我轉變了自己的想法,明白了閱讀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一定要讓學生讀完一本書后說出有什么收獲,甚至還要寫一寫讀書感悟。好的閱讀應該是無目的的,只是因為喜歡才去讀。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這世上真的存在沒有指責和羞辱的教育,講故事便是其中的一種。故事點亮兒童,滋潤他們的心靈。只要你相信,你可以不斷見證故事的療愈功能——幫助成長中的孩子達成新的平衡,讓他們擁有一顆善良而溫暖的心。”我也希望自己能夠運用故事的力量溫潤每個學生的心田。
讀《人間詞話》有感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椿路小學 孫世峰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边@段話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的關系,造境指理想,寫境指寫實。進一步說,造境是虛構之境,寫境是寫實之境,因二者創作方法不同,而分為不同的流派。但王國維表達的卻是這兩種境界不容易分別,他說:“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币命S霖老師對《人間詞話》導讀的內容來講,造境并非毫無根據地亂寫,而要遵循自然,源于客觀世界;寫境也并非照搬自然,要先驗的審美理想去揚棄生活中的關系限制,加以提煉、改造。
這讓我想到了葉嘉瑩先生講過秦觀的《踏莎行》,先生說“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是象喻。如今,讀過王國維所講的“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這些詞論,感覺非常契合。“樓臺”和“津渡”都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景物,而是作者創造出來的。“樓臺”是一種“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的高樓,代表一種崇高的境界;“津渡”是虛擬的一個出口,“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是一種在現實中失去理想沒有出路的表達。后一句“桃源望斷無尋路”,這里的桃源是我們熟知的桃花源,并不是真實的存在。作者的想象從何而來呢?是因為陶淵明說“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拔淞辍痹诤?,而作者秦觀所貶謫之地——郴州,也在湖南,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雖是作者想象的虛構之境,但內容依然取材于自然中,這就是“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提到《人間詞話》中的造境必合乎自然,我想到了李白的“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痹浦芯院鐬橐?,乘風作馬,老虎鼓瑟,鸞鳥駕車,李白筆下的仙界形象雖為浪漫造境,但離不開他求仙訪道的經歷和游歷山川看到的壯觀景色,如虹霓、天風等。再如李賀的“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箜篌之音美妙如玉碎,又似鳳凰鳴叫,芙蓉花聽之哭泣,香蘭為之含笑。這雖是李賀的想象,但昆山之玉、玉碎之音皆來自生活,芙蓉香蘭取自芙蓉含露之態、香蘭綻放之姿。這正是王國維所說的“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然而,關于“寫境”,雖是詩人對現實的忠實再現,但再現真實的同時,往往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鼻皟删涮N含了力量的生發。冬去春來,和暖的天氣催生花全開了,以至于鄰居門前“花滿蹊”,壓彎枝頭,垂到路上,這怒放的鮮花、蓬勃的生命打動了杜甫。要知道,杜甫一路輾轉,躲避戰亂,逃離時,他曾看見“王孫泣路隅”,目睹“屋底達官走避胡”,聽到“天子已傳位”,最終到了草堂,過上了來之不易、暫且安定的生活,他才放松下來。美好的春天實實在在就在眼前。所以,草堂的安穩生活正是他對美好希望的期許,更期許戰爭早點過去。
后兩句描寫蝴蝶在花間留戀,不愿離去,這便是“時時舞”;自由自在的黃鶯不住地啼叫,黃鶯很美,是“嬌鶯”,作者寫鶯“嬌”可能是剛出窩不久的新鶯,身量嬌小,靈動地在花枝間啼叫,也可能是鶯穿梭在花間,給人以“葉底黃鸝一兩聲”的感覺,躲躲藏藏,可可愛愛??傊?,看似寫實,實則蘊含作者美好的理想。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是,蝴蝶不像蜜蜂能通過留下的記號,找到來時的路。我們不妨這樣想,就算蝴蝶飛走了,又飛來了新的蝴蝶,但給作者的感覺是蝴蝶走了又來,留戀在花間,執著春天的繁花,追尋美好的事物。人也一樣,面對美好的事物都會駐足甚至留戀。這就是王國維說的“寫境必鄰于理想”,在寫出實實在在的景物時又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景物的追求。
試想杜甫在戰亂中看見的有繁盛美好的花嗎?或許有,但他卻無心觀看,哪怕看了也是不住地傷感。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國家是“草木深”的荒涼與蕭條。對比今日的草堂生活,春日里,杜甫沿著江畔尋花。這個題目寫得也很有趣,春天的郊外到處都是花,生活在草堂的杜甫難道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那為何還要“尋花”?一“尋”就是七首組詩,我想,每首詩中都有他的追求所在。這也是葉嘉瑩先生所說的詩歌傳達出來的興發與感動。
因此,掩卷沉思,一首詩詞甚至一句詩詞,絕不能一分為二地說這句是“造境”那句是“寫境”,所以,王國維說“二者頗難分別”,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