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芬
如何踐行“雙減”,提質增效?這是我們這一年來教育工作者不斷反思的問題。在“雙減”政策下,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主陣地,那么我們如何提高課堂質量,減負提質?通過實踐,“四合一”的課堂就是以課堂40分鐘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高興,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在“四合一”語文課堂中,我嘗試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學情、每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設計相關的課堂練習,讓學生以練促學,學用結合,學有所獲,做到減負提質,促進教師、學生發展以及家長的肯定。
一、以練促學
在“雙減”政策下,我們如何深耕課堂,提質減負?如何在40分鐘要質量?我嘗試在語文課堂中設計相關練習,以練促學,學用結合。根據“四合一”課堂教學的特點,教師根據學生學情、每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每個環節精心設計相關練習題,練習題包括了字、詞、句、篇的訓練;每節課設計練習的量大,學生參與面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課堂練習通過信息卡、板演等形式來實現。信息卡的運用即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即時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1.信息卡的運用
每位學生四張上面分別有A、B、C、D字母各一個,不同顏色的單面卡(背后一律為白色),可作多種用途:①在堂上做選擇練習時,學生舉卡回答,教師可以迅速知道學生解題的速度和是否正確;②教師進行不同的題型練習,通過信息卡可以達到不同的目的。教師和學生一起逐題解答后,可以讓學生再按下列要求舉卡,讓老師掌握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三題全對舉A,二題對舉B,一題對舉C,三題全錯舉D(完全不懂舉白牌),這樣,教師馬上就知道全班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③當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后,可以讓全班同學舉卡評分判斷學生是否理解課堂上學習的內容:120分A,100分B,80分C,60分D,不合格白牌。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通過問問舉不同卡片的學生的意見,教師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雙減”政策下,通過“四合一”課堂,做到提質減負。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巧用信息卡,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端正學生學習的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做選擇題練習時,學生舉卡回答,教師可以一目了然,即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做到課堂上學生齊參與。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媽媽睡了》這篇課文時,在生字詞學完后,設計了給紅色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的練習,教師設計了以下的練習題,讓學生思考后進行選擇。學生舉信息卡作選擇后,老師就可以掌握學生生字的正確讀音,翹舌音的生字是否掌握。
2.板演
板演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組織學生到黑板前進行板書答案,也可以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紙質的填空,再到黑板前張貼答案等。板演的內容要根據每節課的重難點來設計練習,教師要精選合作學習內容,讓學生認識到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需要四人小組集體的智慧才能解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必要性,從而自主自愿的參與小組學習。例如:人教版二年級《媽媽睡了》一課,老師設計了“睡夢中的媽媽”以及(? ?)的眼睛、(? ?)的眉毛、(? ?)的頭發的練習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競賽,看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最快完成以及寫得最多。
二、學用結合
在“四合一”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根據每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每個環節設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各項訓練,以及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每一節40分鐘的語文課堂中學到知識,能力得到發展,例如:人教版二年級《媽媽睡了》在學習媽媽睡了的樣子描寫后,為了教會學生學會人物外貌的描寫,設計了一個環節描寫我的同桌:我的同桌真美麗。 (? ?)的眼睛、(? ?)的眉毛、(? ?)的臉、(? ?)的頭發。課后還進行了拓展練習,讓學生回家觀察媽媽睡覺的樣子,運用課堂學到的知識,寫一寫自己媽媽睡覺的樣子。
在每節語文課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四合一”教學理念,以練促學、學用結合,學有所得,以課堂40分鐘解決問題,通過環節的課堂練習設計,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運用“四合一”課堂教學,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