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紊儀
初中歷史教學,是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發展過程,樹立正確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的重要途徑。而故事化的教學手段,則是提高學生們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培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
一、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應用的優勢
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程中的最大優勢,就在于歷史這門學科的獨特性上。因為歷史學科中所講述的內容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因為其距離我們生活的年代也較為久遠,所以針對很多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教師就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傳達給大家,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們對所接收到的內容記憶就會更加深刻。而且我國歷史文化所記載下的內容是世界最多,那么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針對同一個主題內容,找到不同的歷史故事,在不同故事疊加起來的課程中,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始終得以保持,并且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感受到對課程探知的興奮感,這對提高教學課程的效率而言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應用的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歷史課程相對嚴肅,歷史發展的過程往往也是伴隨著嚴肅的。這里所指出的嚴肅,并非使故事不具有趣味性,而是指教師在講故事應用于課程中時,應該抱有敬畏的心,同時教授給學生以嚴整的心態去直面歷史,不可抱有嬉笑姿態。教師要保證在課程中加以應用的故事內容全部真實,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將一段歷史進程呈現給學生,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了解這段故事中所包含的歷史情感,進而樹立起他們自身正確、良好的歷史世界觀、歷史價值觀。
(二)趣味性原則。教師要想更好地在課程中進行故事化教學,并將這一教學手段的實效性有效提高,就還要在保證其真實性的同時,提高課程中故事的趣味性,使得其能夠始終對學生形成吸引力,調動大家對課程的參與熱情。
(三)針對性原則。教師在對歷史故事加以應用時,還應該對其自身的針對性原則加以了解,即明確當前課程開展的主題所屬,之后再根據主題進行故事的選取和應用。這一點原則的提出,就是為了更好地將教學內容傳達到學生的腦海中,以使得故事發揮出全部實效。而也只有在故事與課程所屬主體相一致時,教師才能夠順利地利用故事將課程內容進行表達,是學生們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接受其中重難點內容,進而提高整體課程的開展效率。另外,教師在選取故事內容時,在保證內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外,還應該嘗試將故事與古今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夠將課本教材中深度的歷史情感更好地融入故事、教給學生,利用這樣的方式實現對他們現實生活的指導。
三、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應用的途徑
(一)借助歷史故事開展課程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嘗試在課程的導入環節進行歷史故事的應用,以故事的形式來引入課程內容,從而調動起大家的學習興趣。那么在初中歷史課程的開展之前,教師就可以利用符合上述三個原則的歷史故事對課程內容進行引入,從而使得課程的整體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是學生們對課程的興趣得到有效提升。
(二)創設故事化主題的教學情境,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其次,教師還可以從課程中的教學形式上加以改革,即將故事化教學融入到課程的安排之中,以故事背景為主題,進行故事化的教學情境創設,這有利于學生們對教學課程中的內容重點進行深度學習,同時也有利于大家加深對課程的自我了解,這對其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言也有著相對積極的影響。
(三)利用歷史故事串聯知識點,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歷史具有連續性發展的特點,由真實的故事所構成,歷史教師不僅需要帶領學生學習各個單元的歷史知識,還應當通過歷史故事采取故事化教學模式,將具有相同特征的不同時段、不同人物的歷史故事進行結合,以趣味化故事為引導,并將其融入到歷史教學內容當中,凸顯歷史故事的整體性,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當中能夠獲取完整的歷史體驗,在培養學生聯系歷史知識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對歷史學科的歷史情感。
(四)利用歷史故事開展探究活動,強化學生的歷史認知。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歷史故事的形式在課程中開展相應的探究活動,利用不同的故事性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們對歷史的認知。對此,教師就可以先根據課程內容進行故事的挑選,而在挑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保證歷史故事符合上述原則外,還要盡可能地根據所要在課程中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故事的別樣化選取。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