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詠
中圖分類號:S858.31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3)03-0025-02
病有陰陽表里之分、虛實寒熱之別,疾病從表入里需要幾日時間,傳或不傳,發展或不發展,與機體的體質有密切的關系。體質強壯,則抵抗邪于外,邪不易入內,表證多長;體質虛弱,可能不顯表證,病邪直接入里。所以,病的辨證還應靈活對待,反復總結,不可拘泥于書本。本文將四種常見解表經方在禽病臨床上的應用詳細介紹如下。
1 麻黃湯
麻黃湯以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組成;其中麻黃為君藥,主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為臣藥,具有溫經散寒、解肌發表的作用;杏仁佐藥,主降肺氣,與麻黃一宣一降,一表一里之秒;炙甘草是使藥,也兼佐藥,起調和作用,調和麻黃杏仁之宣降,調和麻黃桂枝之峻發烈性。麻黃湯效果快而迅速,多適用于急性風寒病,往往一劑就可見效,說明中藥在治療急性病中也很有特色,關鍵在于辨證準確。但是在家禽中純寒病很少見,或剛開始為寒癥,短時間之后即轉化為熱證,因此對寒癥應早發現、早確診,抓住時機治之。
麻黃湯的適應癥為風寒表實證,家禽怕冷流涕,咳喘扎堆。怕冷嚴重,可配合附子、干姜。心肺瘀血,配合細辛、丹參。胸膜滲出、發黃,去桂枝,配合瓜簍、黃芩。兼有腹瀉寒濕,則加白術、茯苓;兼寒熱往來,應加柴胡;兼有痰濕,加陳皮、天南星、半夏。流感陽虛、寒濕腹瀉、風寒濕邪以及咳嗽、腎炎水腫者,用量和成分宜加減用之。病程長,體質下降配合黃芪、黨參、附子、熟地。陰虛、實熱者慎用。
2 桂枝湯
桂枝湯這個經方在傷寒雜病論是第一方,以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組成,其中桂枝振心陽,通筋脈,助發散,具有降氣、利關節、補中益氣之功,為君藥;芍藥味苦酸,性微寒,為臣藥,多主收斂、止痛、養營補血之用,與桂枝一散一收,互為表里;生姜和大棗養胃氣、補脾氣、散寒氣,固本求源,并為佐藥;炙甘草調節藥效,補中益氣,止咳化痰,為使藥。
桂枝湯的適應證為風寒表虛證。臨床當中,桂枝湯多用于禽類體質虛弱、抵抗力不足以及處于先、后天亞健康體質;或者受寒怕冷,流清涕,精神沉郁,肺有清痰,腎虛寒不運,尿酸鹽沉積不通等。看具體情況,多以桂枝湯加減用之:風寒咳嗽,外感甩鼻有痰,多加荊芥、防風、陳皮、半夏;體質虛弱,多配合黃芪、黨參、茯苓、當歸、外寒,內有郁熱,輕微肺炎癥狀,多配合黃芩、連翹、杏仁等;兼有便秘不通,可加枳殼、生石膏、厚樸等;兼有久病、心臟衰竭、體質下降,可加黃精、五味子、山茱萸等斂氣;如果有喘鳴濕咳,可加麻黃、五味子、厚樸、瓜蔞靈活用之。
經方時方合用,也是禽病臨床的一大特色。筆者從前用桂枝湯加后世方六一散(滑石六份,甘草一份),配合石葦、車前子、澤瀉、麻黃、葛根、茯苓、黃柏、黃芪、升麻、陳皮、山楂等,治療數例受寒引起的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效果很好。
3 荊防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一方源自明朝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是一張廣泛應用于病毒初作、癥狀在表的方劑。該方由荊芥、防風、茯苓、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桔梗、薄荷、甘草共12味組成基礎方,本方證系因外感風寒濕邪所致,治宜發汗解表、散寒除濕。方中荊芥、防風發散肌表風寒,羌活、獨活祛除全身風濕,四藥共用以解表祛邪為君藥;川芎散風止痛,柴胡助荊芥防風疏解表邪,茯苓滲濕健脾,均為臣藥;枳殼理氣寬胸,前胡、桔梗宣肺止咳為佐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發汗解表、散寒祛濕之效。
本方在應用時要把握住以下原則:一是風證、寒證、濕證初期,治療時視雞群體質可配以黨參、黃芪、生姜、大棗及紅糖等以匡扶正氣,效果更佳;二是本方用于治表實癥,臨床以發燒怕冷、食欲降低、反應遲緩、不愿走動、飲水量無明顯變化或稍減少為度,飲水量明顯增大時不可用;三是病毒病中后期病邪已經入里,糞便出現明顯變化,病禽體質迅速下降時不可應用,要急當救里為要。
4 銀翹散
銀翹散主要成分為連翹、金銀花、薄荷、荊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葉、蘆根、生甘草。銀翹散是溫熱病的常用方,多用于外感熱性傳染病,銀翹散的指證為外感熱病之初癥,治療越早越好,因此,用藥時機是關鍵。當雞群表現有呼吸道癥狀、減料、尿酸鹽發黃(尿酸鹽發黃是因為混入糞便。中醫里,白色代表寒,黃色代表熱。尿酸鹽發黃代表有熱;如果有綠色糞便伴隨,表示肝臟有熱)等時,應用此方效果最明顯,可快速恢復采食量;但在病程中后期,使用銀翹散效果并不佳。
辨證如下:雞群精神稍好,不擠堆(惡寒不甚,因是溫病),但個別精神沉郁(溫邪發熱);眼結膜紅腫(郁熱所致),流淚,流鼻涕;飲水采食下降(濕熱郁結,肝脾不和),但不多(口渴不甚,說明病位不在陽明;溫病夾濕者多不渴);糞便多綠色(在少陽經)、黃白色(濕熱混合),治療以辛涼清解、健脾滲濕、和肝利濕之法治之,組方為銀翹散加茯苓、澤瀉、柴胡。
5 小結
感冒在禽病中一直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所以解表經方在感冒發病初期使用效果較好。中醫把感冒分為風寒與風熱。風寒以辛溫解表為治法,而風寒又分表實與表虛證;表實宜發散寒邪(麻黃湯),表虛宜調節營衛(桂枝湯)。風熱以辛涼清解為治法,而風熱又分身不甚熱微渴者(桑菊飲)、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銀翹散)、渴甚大汗惡熱者(白虎湯),即微熱、輕熱、重熱三種。禽病的防治,桑菊飲與白虎湯應用不多,臨床上,以麻黃湯、桂枝湯、荊防敗毒散、銀翹散為基礎方的前提下,辨證論治,加減化裁,對禽病表證的解除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