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培
學生難習作,教師難指導,家長也常埋怨孩子沒有寫出好的文章,這是習作教學一直存在的困惑。讓學生懂習作,文章有條理、有重點,并能表達真情實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一、緊扣主題,及時練筆
備課時,結合單元要素,抓準文中練筆訓練點,讓學生堂上訓練,堂上時間不夠,課后補充完成,及時批改和評講,學生再次修改,讓更多的學生掌握習作技巧。比如在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文中,作者采用對比的方法,襯托出對落花生的可貴,抒發了對落花生的贊美之情,這是一個練習機會,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學習這種對比的手法,后來的習作中,有些學生也自覺地把這種語感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增強了感染力。
課本中很多課文都采用總—分—總的結構,而對于小學生習作訓練,也應該掌握這樣的文章結構特點,讓重點彰顯更加明顯,思想表達更加突出,首尾呼應,更加令人回味。文章段落結構可以從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進行訓練。結合平時閱讀時給課文分段和寫段落大意的方法,在習作前,先冷靜審題,確定習作主題,再選擇材料,列出習作提綱,分段敘述。
單元習作,是閱讀和習作的有機結合,是單元要素在習作中的綜合運用。不管哪一個單元,都有安排單元習作,都有讓學生理解并運用單元要素的要求,通過單元習作,積累習作方法,成就更深刻內涵的文章。
二、聯系生活,勤于動筆
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存在于生活中每一件事。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以為自己會說話,其實不一定,語言是否通順,重點是否突出,說的話有沒有條理,有沒有說服力,甚至能不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力并使他們入神等,那都是語言的藝術,那才叫做會說話。當然僅靠日常的語文教學很難讓學生達到這樣的水平,然而規范學生的言語表達方式,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說實話,學生在習作中累累出現的句子不通順等病句實在太多了。語病的存在,原因很多,其中對詞語意思的理解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沒有真正理解詞語的意思,所以沒有準確用詞;其次對句子的基本形式沒有把握,對“誰做什么”、“誰(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樣”的基本句式沒有在閱讀中去發現,沒有在說話或者練筆中檢驗。語言不會表達,影響了習作興趣,正是習作困惑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堂上回答,在和學生談話,在學生作業等過程中,教師注重留意學生語句有沒有語病,如果有就及時引導糾正,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教學的作用。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思維不斷發展,僅僅依靠書本每個單元的習作是遠遠不夠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和事都在學生頭腦中有了自己的看法,這是動筆的良好機會,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勤于動筆。
三、海量閱讀,妙筆生輝
習作素材來源于生活,樸素感人的語言來源于廣泛的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詞匯,在生活中觸景生情,抒發心中感想,在習作中自覺萌發靈感。閱讀和習作是一個統一體,可以說閱讀是習作的基礎,為習作提供方法,習作是閱讀的運用,是閱讀的升華。如果平時沒有廣泛的閱讀,沒有深刻的理解,沒有對文章寫作方法的思考,習作效果是不言自明的。
近幾年,學生的閱讀量有很大的提高,每個學期有一套“快樂讀書吧”,有一套主題叢書,豐富了閱讀量。而這些配套的書籍怎樣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呢?檢查落實是最好的措施。對于“快樂讀書吧”,可以要求每人讀后完成每本書十道選擇題和十道判斷題,然后匯集全班題目,進行搶答比賽,也可以開展讀書分享會,各人談談書中印象深刻的內容。主題叢書,可以從分利用一米閱讀平臺,先進行認真閱讀,反復思考,在進行答題。閱讀是令人陶醉的,閱讀對習作有著強有力的幫助。除了這兩套書意外,還要鼓勵學生經常到班級圖書角拿書閱讀,到學校圖書館借書閱讀。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海量閱讀,吸取精華,有感而發,妙筆生輝。習作教學是一個艱苦磨煉的過程,理解閱讀與習作的有機結合,很多習作的困惑將會迎刃而解,學生的優秀習作將會層出不窮。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