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日環 張彩玉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貫徹落實好勞動教育方面,珠海市三灶鎮中心小學做了一些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每天進校的第一任務是清潔校園,培養學生勞動意識;二是開展主題化、系列化的勞動教育課程;三是以勞動實踐基地為載體,從傳承中體驗傳統文化。
一、“美麗校園靠大家”,培養學生勞動意識
為了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學校充分利用“地廣人多”的優勢,把學校的6萬多平方米校園和2萬多平方米的校舍按學生的年齡特點分給2300多名學生,實行班級的“保潔包干”。“包干保潔區”實行掛牌管理,要求學生進行每天“兩大掃三巡查”,即是早上校園大掃除、下午課室大掃除,中午放學、下午上學和放學都進行包干區的衛生巡查,確保校園干凈整潔衛生。這種勞動的最大特點是“人人參與”,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細化到每個開關盒蓋的衛生、每條窗邊的衛生都有專人負責。
二、勞動課程校本化
校園衛生打掃是勞動的最基礎內容,重在培養學生勞動意識,為了能夠系統開展勞動教育,學校設置了勞動教育校本課程,以主題化、系列化的形式呈現,做到人人過關。低年級主題活動——“個人自理我能行”;中年級主題活動——“美化生活我參與”;高年級主題活動——“家務勞動我有責”。
1.低年段主題“個人自理我能行”。一年級第一學期勞動課程“我會打掃”,在學校老師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學會正確的打掃方式,并結合實際操作進行勞動體驗。第二學期“系紅領巾、系鞋帶”。二年級主題是個人生活起居之“衛生清洗”。 第一學期授課內容:洗襪子、洗內衣褲。專題活動一:注重個人衛生,跟貼身衣物細菌說拜拜;專題活動二:洗洗刷刷大家來找茬;專題活動三:你演我演大家演。第二學期是:我會洗碗、我會整理收納。老師通過課件讓學生們學會如何洗碗和對衣櫥、書桌、零碎小物件的收納整理。
2.中年段主題“美化生活我參與”。三年級第一學期“物品的收納整理”,開展“我愛我家”等系列整理收納課程,給抽屜一個整潔的家、給書包、小床、書本、衣服一個整潔的家等。第二學期“茶道”,通過課件學習,讓學生們知茶、懂茶,了解中國兩千多年的茶文化歷史,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四年級第一學期“種植小達人”,專題活動一:了解植物的生長知識,種植柚子或者檸檬、桔子小盆栽。專題活動二:了解水培植物,水培番薯苗;專題活動三:發綠豆芽。第二學期是創美課程“變廢為寶”小制作。
3.高年段主題是“家務勞動我有責”。五年級勞動內容是“針線活”,第一學期圍繞主題開展“穿針比賽”,針線活的基本針法、縫制中草藥香囊、制作手縫布偶等。第二學期是“織圍巾體驗活動”。六年級內容是“烹飪課堂”,由負責老師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準備廚具,組織六年級各班學生在學校食堂開展廚藝體驗活動,學生各盡其能,精心制作自己的拿手好菜。
三、以基地為載體,體驗傳統文化
學校在“三灶編織”和“定家灣茶果”兩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的基礎上建設了“勞動實踐基地——傳統文化體驗館”,體驗館設置木工、織布、造紙、活字印刷、刺繡、剪紙等六類,學生在體驗館里面能體驗到木工使用的刨、鋸、鑿、鉆等工具制作一些簡單的小用品;在織布機這里,學生們可以從古老的紡紗到織布的體驗最古老的人工織布,讓學生感受如何巧妙使用手腳配合穿梳織布;在造紙方面,學生們可以體驗到造一張“紙”是如何不易;在活字印刷中體驗從選字排版到上墨印刷;刺繡是學生們感受創造繡花藝術的美;剪紙讓學生們利用剪刀和刻刀在一張紙上剪出美麗圖案。通過這些活動感受都是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讓他們更能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學生體驗活動后更加重要的任務是要讓每個小組共同參與完成一項調查任務:探尋發明者、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現狀及如何傳承,完成一份報告。學生們對這樣的探討興趣濃厚,在小組內做到分工合作,通過上網查找、跑圖書館等方式尋找文獻資料,學生們不僅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最重要的是了解到更多的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增進了愛國情懷。
責任編輯 邱 麗